夏威夷游杂记(完)
第三日,上午去了珍珠港,下午去波利西尼亚文化村。
早饭后,照例导游来宾馆接了去珍珠港。导游又是上海人,来夏威夷已接近四十年。我们对他说昨日导游也是上海人,他说他们公司的导游差不多都是上海人,公司老板也是上海人,下午去波利尼西亚文化村和明日去大环岛游的导游也都是上海人。问他岛上中国人里上海人多吗?他说并不多,但都给我们碰上了。
导游一路边开车,边给我们介绍珍珠港,说了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大概情况。日本当初偷袭珍珠港,获得很大战果,炸沉炸伤美国几十艘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战列舰,潜艇等各种战舰,炸毁大量战斗机,击毙美国士兵两千四百余人。然而日本人最想要击毁的美国航空母舰当时并不在港内,因而逃过一劫。另外,当时日本人原本计划发起三波袭击的,但后来在发起第一波,第二波攻击后,第三波却在发起攻击的寸前,中止了行动。第一波攻击事发突然,取得巨大战果,日方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第二波攻击虽然也取得很大战果,但美方已经开始反击,使得日方也损失了少量飞机;第三波攻击原本计划炸毁美方的船坞,和油库,但在攻击前突然停止计划,日方之所以突然改变计划,是因为日方最想摧毁的美国航空母舰都不在港内,日方担心航空母舰就在附近某处,会突然出现攻击日方舰队,因而临时取消了第三波攻击。然而这一计划的改变,拯救了美国,使得美国在事后有能力迅速修复被炸伤的舰艇,并有源源不断的油料提供修复后的舰艇航行作战。据美方事后估计,倘若日方发动第三波攻击成功炸毁美方的油库和船坞,则后来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反击至少要晚一至两年。
到了珍珠港内,适逢港内升旗,伴随美国国歌声起,港内美国游客都停止脚步,肃然面对国旗,有的还将一只手置放胸前。旗升至顶后,又降了半旗,可能是借以对刚逝去的原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悼念。珍珠港内一角停靠着一艘潜水艇可供买票上艇参观,据导游介绍该艇当初在对日作战中,成功击沉击伤了日方舰艇多达四十多艘,是一艘著名的英雄舰艇,战后退役就被置放到珍珠港展示,对美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远处海面上有一座白色长方形物体,是为纪念死于珍珠港事件的美国士兵的纪念馆,在那座海上纪念馆的下方,海底里沉睡着当初被日方击沉的一艘战列舰,那列战舰上死亡的士兵有一千多人,是损失最为惨重的。珍珠港海水清澈,从空中俯视,那个白色纪念馆与海底的战列舰恰好形成一个十字。导游说美国人平时看着嘻嘻哈哈满不在乎,但其实都十分具有爱国情怀,尤其是二战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军队中服役,对于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疼痛感同身受,所以美国人来珍珠港几乎都会坐船渡海去那个海上白色纪念馆参观吊唁,据说在馆内参观的美国人总是庄严肃穆,有的甚至会潸然落泪。在白色纪念馆的一旁不远处,停泊着密苏里号战列舰,那是当年麦克阿瑟将军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战舰,如今已退役,停靠在珍珠港内供人缅怀历史。

正对着入口处的海边置放着一只大锚,重量达一万多斤,据说这是珍珠港事件后从距离被炸毁舰艇本体九十米远处的海底打捞上来的,可见当时日本轰炸的威力之巨大。

下午换了一个导游领去波利尼西亚文化村。波利尼西亚文化村是个非营利性民族文化博物馆,旨在保存波利尼西亚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意思的是它是由摩门教杨百翰大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建的,因而给那里披上了一层摩门教的神秘色彩。文化村绿树环抱,环境优雅,有点像缩小版的迪斯尼,村内中心一条人工湖贯穿头尾,沿岸树丛,岩石,岸边有七个不同村落,分别展示夏威夷,萨摩亚,塔西提,斐济,汤加和新西兰等太平洋岛屿的原住民建筑,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

在村口,有一尊夏威夷居民的雕像,伸出一手比着一个六字招呼手势。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夏威夷住民,却又是一个在夏威夷无人不知,影响极其广泛的人物。据雕像前招牌上的文字说明讲,此公名叫哈马纳卡利利(HAMANA KALILI),早先是岛上一家甘蔗场的工人,有一次操作挤压蔗糖的机器时候,不小心手被机器压到,失去了中间三根手指。甘蔗场老板发善心,依然将他留在场内,换了一个工作,看守大门。卡利利是一个热情乐观的人,见人脸带笑容主动招呼,招呼时伸出手来挥一挥。由于他的手缺少中间三根手指,那只打招呼的手看上去就是一个“六字”,后来人们与他打招呼时也学他的样子,将中间三根手指弯曲,伸直拇指和小指,比出一个六字,渐渐地这个手势流传了开来,终于发展成为流行全岛的招呼手势,与“阿鲁哈”并驾齐驱成为夏威夷特有的招呼方式。于是身为一介普通居民的卡利利变成了有名人。如今在夏威夷的礼品店里,到处都可以看见他的尺寸不一的雕像放在货架上售卖。

晚饭在文化村吃自助餐,一个诺大的会场,里面摆满了桌子,场内坐满了人,食物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饭后去剧院看演出,是一个大型历史舞台剧,讲述一个岛上原住民酋长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勇敢酋长的过程。演员们演得极为认真投入,赤着膊,手执棍棒,形体动作夸张地又蹦又跳,身上的汗珠在聚光灯照射之下晶莹透亮。看完演出后到停车场找到导游,开车回宾馆。一场瓢泼大雨刚刚停歇,地上湿漉漉的,时间已是晚上九时半,开回到宾馆时十时过。
第四日中午一个导游来接了,去环绕岛上兜一圈,是所谓大环岛游。经过侏罗纪公园电影的拍摄地,草帽岛等处风景地。回程时去张学良墓地看了看。张学良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夏威夷度过的,据说死前嘱咐一是死后不能葬于大陆,二是不能葬于台湾,叶落不归根,就地长眠于夏威夷。
经过一个专门售卖夏威夷果和咖啡的礼品店,地处偏僻,店中却人满为患,热闹非凡。那店里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口味的夏威夷果,有椒盐口味的,蒜蓉口味的,原味的,巧克力味的,各种口味的都有试吃,满满地置放在一只只陶瓷罐中。旅客们试吃踊跃,轮番从不同口味的罐子里取了吃。导游说,多吃点,多吃点,自己也抓了吃。试吃完毕,许多人也从店里买了很多包夏威夷果带回车中。店外看到很多鸡满地乱跑,导游说那是野鸡,夏威夷到处都是,如果跑进路旁树林,可以随处拾到野鸡蛋。大环岛游持续了大约六个小时,傍晚六时半回到酒店。
第五天上午十一点,来夏威夷时接机的年轻女导游来接我们送去机场,女导游说以后如果再来,可以直接与她联系,她们社可以安排到其他诸岛旅游。到机场后坐下午二时的飞机。飞抵温哥华时已是晚上九时过。一出飞机,深秋的凉意袭来,赶紧从包中找出厚衣物穿上。在夏威夷的数日间一直都是短袖T恤,俨然忘记了温哥华这里已是深秋。叫了UBER,到家十点半。夏威夷游至此告结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