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时代》的三流译本
前一阵,淘到台湾出版的《二手时代》,作者: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英语:Svyatlana Aleksiyevich,生于1948年),白俄罗斯记者、作家,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回到家仔细一看,发现译者吕宁思是生于沈阳,心里咯噔一下。又看到如下一句:
“本繁体中文译稿由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使用”。
心头的疑云更浓了。查维基百科,关于中信的条目说:
“1988年8月20日,中信出版社获批准成立,隶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更名中国中信集团),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翻译成人话:中信出版社就是中共拥有和控制的出版社。
于是,台版的《二手时代》(以及中国版简体的《二手时间》)的实质就是:一个中国出身的译者,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一本讲述中共的“俄爹”——苏联解体历史的口述实录。
当时有点犹疑。然而自己安慰自己说:这个译者履历上也有海外学历,也混过一个俄语文学硕士(虽然是中国的),不妨先读读看吧。
开读了。一开始觉得还行。阿列克西耶维奇写那些经历过苏联改革年代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很能引起共鸣,因为中国就是照着苏联的模子造出来的。苏共的基因在中国根深蒂固。甚至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跟着苏联亦步亦趋走过来的。
一口气读到一章题目为《孤独的红色元帅和被遗忘的那三天革命》。此时看到了该书的英译:Secondhand Time: The last of the Soviets (《二手时间:最后的苏联人》)。
简单对照了一下,立刻发现了一些明显的不同:
标题:《二手时间:最后的苏联人》与《二手时代:追求自由的乌托邦之旅》。
主标题大约因为要区别简体与繁体版的差异,选择了《二手时代》,尚可理解。然而副标题差异很大:“最后的苏联人”让人想到美国的小说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最后的莫西干人》),点明了该书的主要采访对象,他们都是最后的苏联人(苏联已经解体)。
而台版的“追求自由的乌托邦之旅”则是个非常奇怪的副标题。苏联以共产主义乌托邦为目标。说苏联的历史是“乌托邦之旅”大致不差。然而,说苏联“追求自由”却极为不妥。苏联是共产极权国家,苏联人毫无自由可言。他们追求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泯灭个人,如果说“自由”,也就是个幌子。因此,称苏联的历史为“追求自由的”完全是颠倒黑白。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该书采访最后的苏联人, 离不开叙述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或者可以说是苏联民众追求自由之旅,然而如果加上“乌托邦”却又不妥。这是在诅咒苏联民众,希望他们追求自由失败么?作者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总之,Secondhand Time一书台湾版的副标题看上去非常可疑。不知道译者或编者,或者中共的宣传部门在搞什么鬼。
再来看序言。英文版标题是:Remarks from an Accomplice (《同谋者的评论》);比照台版的《参与者笔记》。差异极大。同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虽非天壤之别,却无论如何不是近义词。中信出版社毕竟是中共拥有的出版社,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中宣部的审查与管控看来对该书的中译(同一个译者,同一个版本)之影响不可小觑。
虽然如此,我依然继续读台版。但是,我多了一个心眼儿,决定对照着读。
中国人的老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虽然我不能直接读俄文,然而,英译本与中译本的对照就能让我知道:中译本如何恶劣。
“I started selling cigarette butts. ...My wife's parents (college professors) collected them off the street, and I would sell them. And people would buy them! Smoke them. I smoked them myself." (“我开始卖烟头……我妻子的父母(大学教授)从街上捡烟头,然后我去卖。居然有人买!还抽。我自己也抽。”)
来看看中共的版本:
“……销售没抽完的公牛牌香烟,……妻子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负责沿街收集烟屁股,我负责叫卖。很多人买,大家都抽烟,我也抽。“
”公牛牌香烟“不知道哪里来的,把”烟屁股“或”烟蒂“美化成”没抽完的公牛牌香烟“,译者或中宣部的手段实在高明!最后那一句把苏联人抽烟屁股的囧样含混成“大家都抽烟”,其间的距离未免太大了吧。
再来一段:
”As long as that mummy-the Soviet pharaoh-remains in Red Square under that pagan burial mound, we'll continue to suffer. We're cursed..."(“只要那具木乃伊——那个苏联法老——还躺在红场那座异教徒的墓冢下,我们就得继续受苦。我们是被诅咒的……”)
中共的版本把以上一段话完全删除。显然如果不是中宣部的审查结果,就是作者自我审查造成的。“苏联法老的木乃伊”,很容易让中国人想到中国皇帝毛贼东的木乃伊,也还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现实是:中国人民依然在继续受苦。删去的原因:大约是怕中国读者联想到要去捣毁那个毛主席纪念堂吧。
读到这里,我决定把阅读的重心放在英译本上。
于是从头开始读英译本。
在题记部分,有两句引言,其中一句是:
“In any event, we must remember that it's not the blinded wrongdoers who a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n the world, but the spiritedly sighted servants of the good.”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记住:造成世间邪恶肆虐的,主要不是那些盲目的作恶者,而是那些目光敏锐、为善服务的仆人们。)
中共的版本是这样译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记住,若恶势力在全世界获胜,要被追究的,首先不是盲目作恶之人,而是清醒冷静的旁观者。”
“目光敏锐、为善服务的仆人们”与“清醒冷静的旁观者”之间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了吧。前者指的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共产党高层官僚们,他们以“善”(共产主义)的名义在苏联、中国等国家行反人类之大恶。他们当然是苏联、中国邪恶肆虐的主要责任人。轻轻一句“清醒冷静的旁观者”,中共把矛头指向了除了中共当权阶层之外的其他人。
再一次,中共的指鹿为马之低级下流天下第一!
作者的序言Remarks from an Accomplice一章中,把(苏联罪恶的)“同谋者”改成“参与者”的篡改前面已经提过了。然而中共的审查绝不仅仅在这一个重要的说法。看这一句:
“I sought out people who had been permanently bound to the Soviet idea, letting it penetrate them so deeply that there was no separating them: The state had become their entire cosmos, blocking out everything else, even their own lives." (“我寻找那些已经永久地被那个苏联理念束缚住的人们,这一理念深深地渗透了他们,以至于他们已无法将自己与苏联分离:苏联成为他们的整个宇宙,摈除了其他一切,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的生活。”)
中共的版本是:
“我找到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执着于理想,将理想深深根植于自己内心,绝对不妥协——国家成了他们的宇宙,取代了他们的一切,甚至生命。”
注意到:关键词“苏联”不见了!被极为空泛的“理想”取代了。再一次:译文显然在美化苏联政府、美化苏联人。
再来一个例子:
中共的版本中有一句:
“人不仅不会在意自己的奴性,反而甚至会钟爱自己的奴性。”
英译却是:
"People didn't recognize their own slavery - they even liked being slaves. "(“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奴役之中——他们甚至喜欢当奴隶。”)
“不会在意”与“没有意识到”之间的差别看到了么?不会在意,说明人们知道自己是奴隶而不以为意。“没有意识到”说的是人们被洗脑或蒙蔽了,不知道自己是奴隶的事实。
中共说:苏联人知道自己是奴隶而不在意,且喜欢当奴隶。
英译说:苏联人曾经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而喜欢当奴隶。
一句话之间,中共把苏联人描写成了“受虐狂”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中共版的《二手时代》又一次巧妙改写了阿列克西耶维奇作品!
以上仅仅是这本厚厚的著作中两个章节中我找到的部分问题的列举。我们看到:中译本不是错译,就是删节(漏译)。我还看到中译本有错误的译者注。
结果:现在我完全放弃读Secondhand Time的中译本,决定从头读英文版。
有人说:中国的一切书籍都在撒谎,连标点符后都不能信。这么说也许绝对了。
但是,对于一切从中共有审查权力的出版机构公开出版的书籍,我们都应该先怀疑其可信度。
从以上例子可知,台湾出版这本中共的译本:《二手时代:追求自由的乌托邦之旅》,根本就是帮中共的宣传部搞统战或洗脑;如果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帮助中共在台港及海外中文读者中进行“认知战”。
回到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作品来。朋友们,如果你能够读俄语,最好直接读阿列克西耶维奇的原著。
如果你不能够读俄语,那么就读英译Secondhand Time: The last of the Soviets。
如果你读不懂英译,请考虑其他语言的译本。
如果你只懂中文,建议等等看,也许将来有其他国家如台湾、新加坡等国出版的不一样的中译本。
对于大部分中国的读者来说,很遗憾,你们只能读中共删节修改版的译本《二手时代》或《二手时间》,一本好书的三流译本。谁叫你们生活在一个三流的国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