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谐毕

注册日期:2022-09-13
访问总量:102546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毕汝谐感恩网友妙评中篇小说九级浪


发表时间:+-

无心上床细品慢读《九级浪》(一至五)

送交者: biruxie [★★声望品衔10★★] 于 2025-11-18 15:18 已读46次 大字阅读 繁體 

细品慢读《九级浪》(一)


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0-31 10:03 已读1679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前些日子我就在《九级浪》的帖子下跟帖说我会慢慢读,直到昨天我才有时间在网上匆匆浏览了一遍毕作家的这篇成名小说,一看之下,赞叹不已。那时毕作家才20岁,真是难以想象,果然如刘路兄所推崇的那样,我不敢说天才,因为我不知道天才到底长什么样儿,但毕作家的确年纪轻轻就露出了惊人的文学才华的锋芒,这与那个热衷于收集众多靓丽情人的老毕完全是两个人。



为了好好品味毕作家的这篇小说,我特地打印了出来,跟大家分享我对这篇天才小说的细品慢读。我不是文学评论家,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解读,外行之处,毕作家多多包涵。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的是,这部字数不到5万字的中篇小说《九级浪》发布于1970年,大家都知道,这是特殊年代,在没有打字机,政治气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当时刚刚满20岁的毕作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篇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小说,小说一经诞生,就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据说目前该小说的手稿被现代文学馆收藏。



关于这部小说的手稿如何在那个特殊年代保留下来,毕作家还曾经做过专门的介绍,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在自文论坛里搜索一下,单就这部小说的诞生流传和保存,就可以称为一部传奇小说。



在阅读这篇小说前,读者首先要静下心来,意识到自己这是在阅读一个荒唐年代里的20岁青年的心声,那时你就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小说以罗曼·罗兰的诗《箭手》开篇: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就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这个开篇可以说相当大气,也让我惊叹,这首诗我直到今天才读到,那个20岁的青年是从哪里读到并且深有感触,以致用它来做自己小说的开篇的?



而接下来对司马丽身世的介绍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对司马丽生父,一位颇有名望的民主党派人士形象的揭示,用他对司马丽母亲声色俱厉说的两句话就非常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拍案叫绝。你不能不佩服这个年仅20岁的作者的观察能力和他对文字的敏感,寥寥数语,一个人的模样就跃然纸上,这种功力若非后天锤炼,只能说天赋奇才了。



而这个故事以及其他相关细节,又是经跟司马丽的母亲一同做过司马公馆的佣人的邻居保姆转述给主人公“我”的,这个邻居保姆的形象瞬间也清晰而出——“几十年的仆役生活,使她形成了整套的和正常人格格不入的奴才哲学”,这种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真是高级。



接下来,作者笔锋轻轻一转,用手边的司马丽的一封来信,打开了回忆的闸门,故事要拉开序幕了。这种起承转合给人非常自然流畅的感觉,倒叙,倒叙,再倒叙,这种打开故事的写作手法繁复又有新意,让人眼前一亮,赞声:好一个开篇!


细品慢读《九级浪》(二)


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1 14:43 已读1631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二)



写到往事,毕作家的笔锋是沧桑的,并且透出一股冷峻之气,我难以想象20岁的年纪何以能够如此沧桑和冷峻。比如描写一个自称是解放初期全国马拉松长跑第三名的中年体育教员,毕作家写,“这是否真实不知道”,随即笔锋一转,“反正他现在是走路都吃力的跛子”,让人看到不由内心一紧,脊背一凉。时间是什么?不过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辉煌又如何,转眼就老了。人啊,还是要在年轻有能力的时候活得尽兴的同时,努力积点德。



毕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我”的中学的确古怪,老师都是滥竽充数的老师,学生都是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教育状况堪忧。庆幸的是来了一位很有魄力的校长,大刀阔斧地做起改革,学校面貌终于有了起色,然而一夕之间校长这些努力都毁于一旦:因为文革开始了。校长威风扫地,学生从学校里走光,文革的破坏力在此显现一斑。



关于那些出走学生的命运,毕作家在这里只写了一句:“大家都不算学生了,按照个人的自身逻辑发展着,变化着。”我现在已经知道这是一句真理,命运自有它的逻辑。但是这一句从20岁作者的嘴里说出来,委实让人惊讶,他好像小小年纪就参透了命运的奥义。



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勇人出现了。



毕作家在描述勇人时,依旧是三言两语就生动勾勒出勇人的形象与性格。勇人是根红苗正的烈士子女,功课好,爱读书,有思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好孩子眨眼之间就走上邪路了:因为文革开始了。勇人很快变成了另一个人,到处打砸抢,喜欢偷偷摸摸。



从校长到勇人,运动毁人不倦的特性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然而到此,小说里还有一个未曾被运动改变,坚守着自我的好孩子,那就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我,陆子。



陆子的确是个好孩子,哪怕运动开始之后,依然坚持读书,坚持规律作息,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很显然陆子有一双犀利的眼睛,他看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市民的生活无非是,“一家人漫谈着油盐酱醋的琐事,斤斤计较着每一分钱的收入与开支。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很淡薄,有时为了芝麻大的事情彼此翻脸……父亲或祖父,只喜欢用拳头教育孩子,而母亲或祖母则护犊子。教给他们世代相传的占小便宜的伎俩。” 这里不能不称赞20岁的毕作家,对于普通民众世界的观察和认知出人意料的深刻犀利,让我好奇他都经历过些什么,竟然对世界如此透彻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毕作家透过陆子之口说出的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写作给人的乐趣是无穷的。只需要一支笔和一叠纸,便可以长时间地娱乐自己。让手中的笔自由地跨越时间和空间,你会觉得自己置身在辽阔的可以随意行走的世界里。” 你能相信这是一个20岁的孩子对写作的看法吗?我不能。但是我知道这的确是出自一个20岁青年之手,只能说他天生就是来写作的。


这个在纷乱的运动中坚守立场一心读书的年仅十七岁的陆子涉猎非常广阔,博闻强记,这可以从小说中提到的那些名人名言看出来,但是他不止于此,他有自己的思想,他要用自己的思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一个不同凡俗的女孩子已经吸引了他的目光。


细品慢读《九级浪》(三)


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2 16:50 已读1433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那个年仅十七岁,在感情上已经有了明确的黄金一样冀求的陆子,出其不意地与他喜欢的女孩迎面遇见了。



这是一个美好的意外,却发生在不那么美好的背景下:陆子被勇人邀请在公共汽车里监视一个叫伍行浩的年轻扒手行窃,目的是向他勒索钱财。这仿佛同谋犯的行为陆子推辞过,却最终没有拗过勇人的坚持,即使陆子随即就后悔了,即使他在公车上压根儿没有关注过伍行浩,即使他在公车上是低下头默默温习昨天读过的书,他依旧因为事先知道真相而成为三者之一,而这为日后的陆子埋下了痛苦的祸根。



毕作家在描写陆子初次近距离观看心仪女孩的面容时下笔极其温柔,充满怜惜,因为此时此刻的女孩还是那么清纯洁净,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女神,“她仿佛是在无人之境,头微微垂着,衣着还是那么朴素。整个形象凛然而又清高。外界的嘈杂的声浪,对她不起作用。”



这里的描写与前一秒对那些轻佻庸俗的不成体统的女校女生完全不一样,看过了那些庸脂俗粉,比较之下,谁都知道,真正的美应是纤尘不染的。



这样的仿佛不属于尘世的女孩,让喜爱她的陆子也跟着超凡脱俗,同时也像面对着一面光洁的镜子,让他急于反观一下自己的样子,是否配得起女神,答案是,外形不难看,但是心灵难看,因为正在跟坏人为伍,试图干坏事……



爱情就是有这种自我观照的镜子的作用吧,我现在懂得了,但是那个20岁的毕作家是何以懂得了这一点的呢,“我借着对面一副反光的墨镜照了照脸孔,认为自己并不难看。”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回想起自己当年,不禁会心一笑,也暗暗惊叹,恋爱真是一种全方位的本能的觉醒,只是毕作家的觉醒格外早一些年。



这最美好的相遇一刻,戛然而止。以至于还停留在回味里的少年,下了车之后,魂不守舍,他的心被女孩带走了,毕作家只一句:“街上有许多无轨电车,一辆、两辆,我觉得每辆都坐着司马丽”,沉浸在恋情中少男的心思就跃然纸上了。



相遇人的会再相遇,如果说公车上的相遇是单方面的,那么在勇人姐姐家的面对面则是注定的缘分了:那个被伍行浩偷了钱包,陆子心心念念的女孩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一次陆子更真切地看见了她:“她很美——阴郁类型的美。”



也许“阴郁”两个字预示着一些未知的命运。但是谁能顾得上以后呢。陆子只知道,司马丽走进房间的一刻,“灯还没有打开,我却觉得屋子里已经亮了一些。”



不能不再赞叹一下那个年仅20岁的作者,他的烘托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然到毫无刻意的痕迹,仅仅一句,一个陷入爱情中的少年的心理就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贴主:无心上床于2025_11_02 16:56:41编辑

细品慢读《九级浪》(四)


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3 13:42 已读1477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隆重登场了。他就是一眼看出陆子对司马丽动心的勇人的姐夫:冯明。



上一节里我就注意到,毕作家埋下过一个轻描淡写到毫不起眼的线索,冯明跟司马丽两家是世交,但凡他从外地回来探亲,都会教司马丽画画。青年男教师和美少女学生,别怪我多想,冯明关注陆子对司马丽的反应,除了过来人的了然之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因为男人通常不会纠缠这种感情的事。



陆子被一眼识破恋情的本能反应是掩饰,这很正常,而冯明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自己跟勇珍的往日情事有点让人意外。



这段戏剧性的爱情故事,从偶然开始,到压制中爆发,在反抗中结合,以及到最后在失去阻拦中毫无悬念地冷却,看起来像一个悲剧,却也暴露出很多真实深刻的人性侧面,让人惊讶一个年仅20岁的作者竟然能够轻松驾驭这个看似复杂的爱情故事,他拥有的一定是X光机的透视眼睛,可以三下五除二将复杂微妙的爱情外衣剥离,冷静地裸露出人性的底色来给读者看——冯明和勇珍之间,与其说是情侣,不如说是战友,他们之间的感情因为阻力的存在而生长,也因为阻力的消失而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冯明的讲述中穿插着很多人生的哲理,这是用沧桑的人生经验获得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都是从初生的甜笑走向深重的哀愁。



这是一个情感失意的已婚男人,我读完冯明的故事后首先得出这个结论。一个情感失意的男人是危险的,有无数新故事发生的可能,这是我的第二个想法,隐藏在冯明看向十个月大的儿子的温柔目光里。



而毕作家则毫不隐藏冯明隐存的这种危险性,他通过冯明向陆子出示的一幅被遮住的画《九级浪》,来揭示他们未来的命运,我们不妨一起欣赏一下年轻的毕作家对这幅画的描述:“海面上波涛汹涌。吞噬生命的恶浪,一个紧接着一个奔腾而来,沸腾的海面把浪推向空中。暮霭中,被摔碎的浪花,幻成多种色彩。画面中部,在一个巨浪的底端,几名还没丧命的溺水者,死死抱住沉船的桅杆,水上漂着绳梯,下端已经没进了可怕的渊薮一样的海底……一个人手举小旗,发出祈求生命的呼喊。” 这段文字描述足以代言20岁毕作家的文字功底:简洁,凝练,准确,犀利。



这些其实是陆子的眼睛看到的,那时陆子的眼睛看到的还不止这些,“我联想到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幸的人”,此时只有十七岁还是一张白纸的陆子看到的还有慈悲。



因为只有十七岁,所以即使陆子听完冯明的故事,但他无法体会冯明的悲伤,而被彻底唤醒的却是对司马丽的想往:“在黑暗中擦着一根(火柴)。我好像看见司马丽还坐在饭桌边,坐在电车的单人位置上。”



我很赞同毕作家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得出了这个神妙的结论:“对于长于幻想的人来说,一根火柴的光亮,就能给他展现出完美的理想境界”,我想每一个在恋爱中飞翔过的人都会懂得这句话。
陆子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正式开始了。

细品慢读《九级浪》(五)


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4 9:44 已读1510次 3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我一直认为,最美的爱情是爱情呼之欲出却未出的时刻,也就是爱情被吐露之前的阶段,两个人的情感尚处于破土萌芽的状态中,那是爱情的蓓蕾时期,收集了最美的人性的精华,而爱情之花一旦完全绽放,面临的往往就是枯萎的结局了。 年轻的毕作家恰好写出我最喜爱的这种爱情之美。



还是毕作家的一贯手法,本章第一句话就轻松滑入了新的主题,“我和司马丽渐渐熟了,她不是容易接近的人。”清高的女孩都不容易接近,然而不容易的对心灵捕手才更有吸引力。



本质上,此时的司马丽和陆子一样,都是孤独的少年,两个同样孤独的灵魂相互吸引慢慢靠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是跟一个执着的热爱艺术的清高女孩接近并不容易,恋爱中的人却无师自通地懂得投其所好:跟高雅的人谈论高雅的话题,局面于是就打开了。这一章里多是少男少女之间试探的对话,甜蜜的对话,相互打开心灵的对话,它能勾起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再没有比得到一颗心更让人灵魂激荡的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丽和陆子这两个同样热爱艺术并且有一定学识修养的青年男女的话题并不浅薄,甚至相对他们的年龄而言,相当高深。



他们一起展望几十年后的历史潮流,畅谈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争论否定之否定定律的正确性,交流对诗歌,文学,绘画,音乐的感受,他们可以脱口而出柴可夫斯基和莎士比亚的名人名言,像在对暗号,当说出对方想说的话时,他们相视微笑,他们再次提到《九级浪》这幅作品,彼时单纯的司马丽看到这幅画时,能想到的还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那时他们还都是好孩子……



爱情之芽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缓慢升温,推开心灵的冻土,在花朵绽放之前,心灵已经被爱情的香气充满,文字极尽简省的毕作家还是用一句话就形容出这种感受,“我在感情上的空白部分已经消失,被看不到的海溢满了。”



时间在甜蜜中流逝。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给人极大的满足感,在清高的不容易接近的司马丽主动提出给陆子画肖像的时候达到了幸福的顶端,当作画中的司马丽脱口说出,“我希望每天给你作一幅肖像,几十年不间断”时,不要说陆子,我都听出了赤裸裸的表白和长久情感的结盟邀请,而当一直正襟危坐当模特儿的陆子身不由己想站起来有所动作以示回应时,清纯的司马丽却戒备地止住了他,他又老老实实坐好……



“司马丽用更强的充满热浪的目光望着我。我们都感到非常幸福。”天哪,我只能暗暗惊叹毕作家的写作功力,他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什么都在诉说,这是爱情幸福的九级浪,我这个读者都被这幸福的热浪冲晕了!



“我要回到那幸福的九级浪里去!”我想陆子在日后的岁月里大概就是这样嘶吼的。



多可惜,因为爱,因为坦诚,因为年轻时不懂爱情,司马丽和陆子之间那已经被高高推起的幸福的九级浪,被瞬间冻住了,永久地停留在那一刻。




强烈推荐阅读这一章节,重温年轻时的甜蜜时刻。

无心上床细品慢读《九级浪》(六至终)

细品慢读《九级浪》(六)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5 9:33 已读1342次 3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那个未及绽放的爱情的蓓蕾在存活时是最美的,在突然夭折时也是最令人悲伤的,因为,还未来得及看清对方的全貌,所谓全貌自然包括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一面。恋情夭折后的司马丽仍然以最美的无瑕的一面对着陆子,陆子念念不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而那个让未及绽放的爱情瞬间夭折的原因却是那么不值一提,陆子出于对爱情忠诚的心理向司马丽坦白了当初在公共汽车上的事,他是三人之一。这本是值得嘉奖的诚实,却招来迎头厄运,一尘不染的司马丽据此给陆子下了判决:“原来你是这样的坏人啊。” 一同被下判决的还有他们之间初初萌动的爱情,那个已经掀起来高过头顶让人晕眩的九级浪,即刻死亡了。



一同死亡的其实还有那个天真的陆子:“原来,某些秘密人们应该永远埋在肚里,绝对不能向任何人泄露一丝一毫。我悟出了这样一条道理,但是迟了。”是不是所有天真过的孩子最终都被生活扎扎实实地教育得失去了天真?



然而爱情怎么能够轻易死亡呢,尤其是未及绽放的爱情,它的美好会召唤着你向她继续走去,试图让它死而复生。



无助的陆子去向勇人的姐姐勇珍求助。



勇珍或许相貌并不起眼,但是却有思想,无论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还是对医生行业的认识,或者对人性和命运的理解,勇珍都是一位很好的交谈对象。让我感慨的是勇珍的生活热情,以及这热情的消逝。是什么榨干了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呢?那些曾经纯真热情的人为什么最后都变得麻木冷漠?



勇珍给出的答案是,“人是会被环境改变的。”对医生这个职业尤其如此,每天见到的都是死亡,大概真的是对生的热情的消减与磨灭,冷酷的太平间就像一个黑洞,无情得吸去了活着应有的热情。



让我动容的是勇珍对自己已经病逝的母亲的感情,经历了与冯明的婚姻走向低谷的勇珍,应当是回想起母亲当初的阻拦,原来母亲不过是明智地看到了两个人不合适……即使身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看似无理取闹,原来也是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破釜沉舟,这时回味起来,才明白勇珍的感慨,“母爱是人类最强烈最绚丽的感情。”



诚如毕作家所言,“人是最复杂的。”非经过不能懂得这句话的真意。



这一节出现了小说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老畜牲。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陆子和司马丽情感的走向。老畜牲虽然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但是毕作家深知人是最复杂的,所以他给这个恶人画了极为温情的几笔,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极其疼爱妹妹的大哥形象,可以说非常逼真可信,让人同情。



然而正是这个让人心生同情的老畜牲,转眼之间又露出了他凶恶的一面:光天化日之下打劫陆子和司马丽,并且对司马丽心生歹念,而陆子毫无还击之力,只能乖乖地把司马丽交到老畜牲手里,他自己转身离去。
可是他怎么还有力气离去,如果他没有力气反击老畜牲救下他爱的司马丽,那么羞耻就会把他打倒在地:陆子恰到好处地晕倒了。



我看到这里先是为临阵逃脱的陆子的软弱无能气愤,转而再想又笑了,这个毕作家太会玩儿了,这样就地一晕倒,陆子内心的愧疚感就减轻了很多啊!


细品慢读《九级浪》(七)



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6 8:54 已读1521次 3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毕作家有一个醒目的特点,内在的自我有一套非常清晰完整正统的价值观,这从他20岁的作品里就可以找到痕迹,比如晕倒的陆子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反思自我:“老畜牲的三角刮刀,揭示了我性格上的缺陷:软弱和自私。” 这种深刻的反省是自我救赎的起点。



这一章节里又出现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没名没姓甚至没有脸孔,但是给陆子上了生动的一节人生课。



那是一个情场老手的自白,对情感经验上一片空白的陆子称得上启蒙,当然是一种坏的方面的启蒙,他向陆子传授了情场得意的体会:揣摩透几部著名的爱情小说就可以揣摩透女人心,就可以拥有攫取人心的法术。色狼一旦有了文邹邹的法术,遭殃的就是那些个毫无防范的纯洁的姑娘们了。



毕作家甚至借用这个人的嘴说出了自己最向往的未来:“人类进步应当这样:住房越来越大,食物越来越好,情欲得到充分满足。” 没错,后来几十年的毕作家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样一条未来之路上。



但此刻的现实却是,这个在当时仍旧纯洁的少年的心里“明明是猥琐的蛆虫般的小人”的人,却用他低劣的伎俩控制了两个正经的男女,“他们一同折回去,在寒风中,那条蛆虫昂首走在前面……”毫无疑问,他的诡计得逞了。在与卑劣的较量中,正义往往是失败的那一方——而这,就是当时甚至整个人类长河的残酷的现实。



目睹这一切的陆子在心中本能地发出怒言,“这个小人多残忍哪!” 但是一点也不妨碍这个小人的话搅动了他的心,深入到他的记忆中。



接下来完全是偶然,陆子撞见了扒手伍行浩的父亲,这个人物的出现增添了这部小说的厚重感,他从侧面让年少的陆子看到了一个人漫长一生的轨迹,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结局,看到拿到了一手好牌的人照样会把已有的优势砸个稀巴烂,如毕作家所说, 伍行浩的父亲是一位“人生战场上年老的败将”,而他的败局其实只有一个引线:万恶淫为首。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对年仅十七岁的陆子来说更是大喝一声的警示。



然而人世的无奈是,即使已经隐约看到了最终的结局,那些饮鸩止渴的人会停下来吗?每个人都处于各种各样来源不明的推力的中心,谁控制着那个决定我们未来命运的力量?



至少陆子亲眼看见了司马丽被什么改写了她单纯的命运,20岁的毕作家用非常优雅的笔触写出了深深的悲伤:“一颗非常明亮的流星徐徐划过天角。我懂得,再过片刻,它将贬值为不会发光的普通陨石,降到人间。”



司马丽不再是司马丽了。
贴主:无心上床于2025_11_06 8:56:18编辑


细品慢读《九级浪》(八)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6 16:04 已读1745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冯明诱惑司马丽的手法其实很老套,甚至有点拙劣,当一个已婚男人对女孩说他不幸福时,这就是在女孩脚下挖陷阱的节奏。但是总有天真无知的女孩会奋不顾身地跳进陷阱。



既然是陷阱,就必然存在着伤害,没有一个好女孩能够身处陷阱而幸免于伤害,纯洁的司马丽当然也不能,甚至因为她的纯洁,她便尤其不能免于深受其害。



当得手的冯明转头就翻脸,不单从司马丽的生活中迅速消失了,并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这个无辜脆弱的可怜女孩时,司马丽的痛苦可想而知。当然,司马丽对于痛苦的反抗也是惊人的。



但是一个女孩能怎样反抗呢?除了瘟疫一样传播堕落的病菌,让更多的纯洁的少年染上瘟疫。而司马丽本身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她成为了病得最重的那个。



勇人是司马丽传染堕落病菌的其中之一。



勇人在陆子的眼里一直是优秀的人,他在特定情况下能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这能量从何而来是个谜,我们只能看到他们能做我们不能做的事:勇人因出于对妈妈的思念而拆毁一面墙壁,从被囚禁之地逃脱。



或许那能量就是来自爱。即使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妈妈,也是我们在最亲爱的妈妈,这是勇人和勇珍姐弟俩给我的最感动的印象。



面对司马丽的主动投怀送抱,勇人对陆子的友谊战胜了欲望,他推开了怀里的司马丽,但司马丽像爱的召唤一样的示爱求欢还是打动了勇人的心,他决定像个男人那样为司马丽向老畜牲报仇,夺回司马丽被抢去的围巾。



随后的章节是血腥的。



令人意外的是,年仅20岁的毕作家写起血腥的暴力场面居然也毫不露怯,下笔干净利索,甚至有几分冷酷凶狠,直到那个鲜血喷溅的瞬间呈现在众人面前,那个勇敢的少年勇人忽然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症状,他似乎是在梦游状态下完成了残忍的砍杀。



其实读到这里我发觉,九级浪里的这几个人物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上的疾病,这或许是那个时代少年阶段冲动易怒人群的共同特征,勇人如此,司马丽如此,陆子也是如此。



即使勇人像做梦一样完成了复仇的愿望,但他依旧清醒地记得自己对司马丽的承诺:让陆子快跑,把围巾还给司马丽,“他的眼睛里充满着稀有的高贵的脉脉温情。” 少年的承诺是神圣的,只因为少年心中的爱神圣。



我个人非常欣赏年轻的毕作家在这个血腥的情节之后加入的一段评论,冷静的眼光和判断超过了很多盲从的民众,这种清醒的素质与作家非常相配,“从古远的洪荒时代起,人类就一直在自相残杀着。少数人打架到规模可观的战争,没有一天停止。时间进入了二十世纪,我们却还像原始人那样,动怒时抓起刀械,在仇人的肉体上,插进钢铁……”




不幸的是,这一段关于自相残杀的评论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细品慢读《九级浪》(九)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7 9:12 已读1703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勇人进了学习班后,陆子在路上遇到老畜牲手下的流氓,被他们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追打,这个乱糟糟的场景大概是文革期间很平常的一幕……慌不择路逃跑的陆子闯进了小学同学张三的表姐家中,却巧遇了张三的故事。



几日不见的张三病了。这里再次出现了精神分裂症。



在张三表姐的讲述中,张三生病的原因渐渐浮出水面:陷入恋情,然后突然被那个女孩甩了,张三受不了刺激,就疯了。一个人疯原来这么容易。



很明显,张三这是单恋。真正的爱情是两颗相互吸引的心灵的双向奔赴。



而致使张三生病的罪魁祸首,毋庸置疑,是司马丽。



这一章节里,毕作家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和评判如今的司马丽的性格,用张三表姐的话说,司马丽的思想相当复杂。她不同于那些一眼可见头脑简单举止轻浮的女孩,她属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类,身心都受到严重的创伤,本属于值得同情的人,但是她非但没有自救,而是主动向下坠落,她走向了过去的自己的另一端。她跟张三接近纯粹只是为了寻求开心,所以恋情开始得快,厌倦也快。她抛弃张三就像抛弃一块抹布,毫无羞耻感和怜悯之心。她不承认这是堕落,而称之为体验生活,艺术的尝试。



当陆子最终确认了自己的预感时,毕作家再次用他的老到的笔力,简洁地描绘出陆子内心感受到的震动:“我觉得地板晃了一下。接着,整个楼房也晃了一下。震动两次。” 用地震来形容少年内心遭受的震撼,以示对他的影响之大,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种心灵的震撼通宵都在余震中,张三痛苦的呻吟更是加深了心灵的困境,一个新的问题在爱思考的陆子心中升起来:“如果举行道德审判,陆子有罪还是无罪?”



这的确是一个折磨人的非常深奥的问题,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还有:司马丽的堕落是谁造成的?假如答案是冯明,那么冯明的堕落又是谁造成的?



在我眼里,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人物,但是是谁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呢?这个问题留给每个读者去思考。



不过年仅十七岁的陆子还想不到更深的问题,他只是要寻求自己良心上的安宁就好,最终他成功地安抚了自己,“可以肯定,陆子是无罪的,谁也不会比他更好。”



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是无辜的,才会在道德层面安顿好自己的羞耻心,才会理所当然地滑向堕落。至少陆子是如此。



陆子迅速地变了样子,变得十分彻底。
细品慢读《九级浪》(十)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7 9:13 已读1784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现在的陆子常常以那个自己曾称之为“猥琐的蛆虫般的小人”所说的话作为智慧的宝典,开始他的及时行乐的生涯。



他学会了安全的弄钱方法,也凭着自己的领悟力练就了一身阅人历世的本领,他甚至几乎成为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家,靠着这些本事,可以想见他在情场上有多得意。



然而他有一块心病,早晚要得到有效的医治,那就是司马丽。



司马丽果然如陆子料想的那样,走向了他的房间,可是她毕竟不是从前的司马丽了:“从前,她走路时步履轻盈,像是从地面滑过似的,没有一点声音。而现在,楼道里响彻的却是沉重而拖沓的脚步声。”



这是多悲伤的对比呢,从前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神,现在她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女人。



司马丽不再是从前的司马丽,陆子又何尝还是从前的那个陆子,他们互为镜子,在彼此的眼中看见了从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



这一章节中司马丽和陆子的对话很值得寻味,两个人再也不是当初那样小心翼翼的甜蜜的试探,而是拿话语相互血淋淋地刺向对方,各自都不约而同为当下堕落的自己进行辩护:“我对她说司马丽永远是纯洁的” ,“当然骄傲。一个人想学坏并不难,但他永远变不成陆子”……



本质上,司马丽和陆子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曾经是无比纯洁的孩子,眼下他们都理直气壮地站在了过去的自己的另一个极端。



司马丽再次开始画像。毕作家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细节,司马丽面对着曾经爱过的陆子,手里熟练地画着她钦佩的勇敢的勇人,而嘴里诉说的却是她向他献出身体的冯明。这是一个多么奇怪又复杂的女孩!



司马丽回忆起她失身于冯明的那一晚,提到失身那一刻,司马丽说了两次完全同样的句子:“我痛苦而又幸福地想:难道这就是爱情的极致?”而这完全一样的句子在不同的时段,却似乎诉说的是完全相反的内容,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表达效果,让人不能不佩服20岁作家对情感和文字的驾驭能力。



失身那一晚身心受到重创的司马丽,已经永远地停留在过去时光里。眼前的司马丽与那个过去的司马丽判若两人,她可以熟练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熟练地仿佛在说,“给我一杯水。”而陆子也毫不逊色,他不假思索地回应,“我也爱你”,仿佛同样熟练地在说,“给你一杯水。”



他们之间终于发生了那迟早要发生的事,只是曾经甜蜜让人充满遐想的爱情,如今变得索然无味。一场本应热烈的欢爱变成了两个如同相互利用的男女之间冰冷的交易。
那两个纯洁天真的少年已死。这是最悲哀的。



贴主:无心上床于2025_11_07 9:20:36编辑
细品慢读《九级浪》(终章)送交者: 无心上床 [♂☆★★无心法师★★☆♂] 于 2025-11-08 9:26 已读1921次 3赞 大字阅读 繁體  关注 



勇人结束了学习班的学习。几个月不见,他们都变了,各怀心事。



勇人始终念念不忘司马丽,他还不知道这个女孩变成了什么样。



陆子给勇人在餐馆接风,作者的一句话让人眼前一亮:“顾客很多,有精神世界的人和没有精神世界的人混坐在一起,在饭桌旁不容易区别他们。”直到此时,陆子依然是有精神世界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这样的时刻想到这样的问题。



他们在餐馆巧遇到伍行浩。改造好了的勇人对伍行浩这种人有了厌恶,但陆子却好奇伍行浩父亲有关的话题。



与伍行浩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不同,伍行浩在说起父亲时,没有任何尊敬,甚至直呼为老杂种:“我家老头子不是个东西。他从小胡嫖乱色,不干好事。大家都瞧不起他。”这种角色互换的鲜明的对比,不能不让人心中感到深深的悲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从不对等。



更意外的是,伍行浩居然知道九级浪,而伍行浩的九级浪并不是指伟大的俄国海景画家阿依瓦佐夫斯基的代表作《九级浪》,而是指特别浪的浪女司马丽。



勇人完全不知道司马丽现在的名声,所以他还真挚地热爱着她。这里可以与开篇的交代对接上:司马丽最后跟勇人在一起了。



然而这一章节最值得阅读的,也是本部小说最精华的部分,是勇人和陆子之间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讨论,关于理想的讨论,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关于未来的讨论。



勇人明显地温顺了,学习班拔去了他性格里桀骜的部分,将他成功改造成一个运动的拥护者,“我们是瞎子,看不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看不到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整天接触社会渣滓,这样下去危险极了!”



当听到十几岁的勇人老气横秋地说出,“我们受封、资、修思想的影响太深了。如果不长期到工农中去,就会变成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咱们一定要到农村去插队落户,进行长期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我不能不再次感到深深的悲哀,革命成功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成功地变成了社会运动裹挟而下的泥沙之一。



陆子似乎还是顽固的,所以代表正确的勇人向他伸出呼唤之手:你改邪归正吧!



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正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当虽然身体堕落但灵魂还在力图保持自我的陆子说出勇人不太满意的回答时,勇人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你好像有些精神分裂症哩。”也是,乱世之中,谁又看谁不是精神病呢?
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陆子的脑子里出现了一部名叫《九级浪》小说的雏形……“我想起这幅海景名画。我的迄今为止的坎坷遭遇似乎都被画在其中了。”



内心深处翻卷着巨浪的陆子,手拿准备砸向伍行浩的砖头,在十字路口处茫然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其实还有一个尾声,被现实的吵闹打断回忆的陆子回到了现实中,“忍耐是希望的归属”,已经懂得这一点的陆子收起怒气,换上了一副笑脸嬉皮地对待这个人世。



我想起之前冯明的一句话,大概齐的意思:当你什么都懂得了,你就老了,美好的时光过去了……真是沧桑而短促的青春!



(完)



后记:我是外行,这个系列纯粹是为了帮助无忧请回毕作家而做,当然我也真心喜欢这部小说,所以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写,没想到我写了第一篇毕作家就回来了,但是既然开始就不得不咬着牙坚持写完。都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毕作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作家毕汝谐20岁写的中篇小说《九级浪》的阅读链接:



(一至二)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948945
(三至四)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948948
(五至六)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948954
(七至八)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948963
(九)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948980
(十)
https://club.6parkbbs.com/web//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948982



贴主:无心上床于2025_11_08 9:28:07编辑
贴主:无心上床于2025_11_08 9:28:23编辑




浏览(6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