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蒙古语(6)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蒙古语(6)
金狄
木兰
通常认为木兰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慕容,牧仁,木伦,意思是大河,如席慕容。
但我认为,蒙语兔子是tuulai, 雌兔子是em tuulai, 所以木兰的名字很可能就是母兔子,意喻混在一群雄兔中的一只雌兔,这也是民歌的常用手法: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所以,木兰辞在译成汉语之前,原语言中的原标题是雌兔辞。
木兰的籍贯
木兰辞产生于北魏,北魏都城先是平城即大同后为洛阳。原文中木兰见过天子后返回故乡,所以她原不住在都城: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原文中木兰从故乡出发,第一天内到达黄河,第二天就到达前线: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在古代蒙古人称阴山为达兰喀拉,意为七十个黑山头。所以黑山头就是阴山。原文中的燕山很可能是传唱流传过程中阴山发音的误转,原本应该是“但闻阴山胡骑鸣啾啾”。
北魏前期防御北方柔然南侵设置六镇戍卫北方边境,沿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边由西向东依次为: 沃野镇——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 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 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 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台基庙东北; 怀荒镇——今河北张北。 此外,怀荒以东还有御夷城(今河北赤城北),后期也升格为镇。 因此,北方沿边实际有七镇,但习惯上仍称六镇。 北魏前期,戍守六镇的士卒大多是拓跋族的氏族成员,当时,他们是统治民族的自由民,地位高于一般编户齐民。
六镇中的前四个都是阴山沿线,另外三个离黄河太远,不可能一天之内到达。所以,木兰的籍贯应该是黄河南边陕北榆林地区所属夏州的一个较大的城镇。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公元431年,北魏灭其国,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设置军户驻守。从这里一天之内可达黄河,第二天早上过河,晚上可达阴山前线六镇之一的军营。
不论是木兰所属的后来大部分汉化的拓跋鲜卑,还是她与之战斗的柔然,还是后来消灭了柔然的突厥,都是现代蒙古族的祖先。古代的游牧民族只要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分支就是另一个部族,经常叫另一个名字,但在现代意义上还是同一个民族。所以木兰可以被视为蒙古族女英雄,像妲己扮演者娜然说的那样,但她可不是与Chinese (汉族)战斗,而是古代蒙古人的内战。
2025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