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不是的人类:《最后与最初的人》
啥也不是的人类:《最后与最初的人》
奥拉夫·斯塔普尔顿(Olaf Stapledon)的《最后与最初的人》(Last and First Men, 1930)是一部奇书。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角,没有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也没有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它是一部伪装成历史书的未来史诗,是关于“人类”这个物种长达20亿年的传记。
一、 故事关于人类的十八种形态与流浪
故事的时间跨度令人眩晕,从1930年代一直延伸到20亿年后。在这期间,人类经历了兴盛、毁灭、基因改造、星际迁徙,演化出了十八代截然不同的人类物种。
1. 地球时代:从愚昧到纯脑(第一至第五代人)
第一代人(我们): 斯塔普尔顿以一种冷峻的笔调预言了我们的衰落。虽然细节(如中美战争)与现实历史有出入,但他精准地捕捉到了现代文明的病灶:物质极度丰富但精神空虚,对能源的无度索取导致资源枯竭。最终,第一代人在疯狂的战争和资源耗尽中退化回野蛮状态。
第二代人(巴塔哥尼亚巨人): 经过千万年的黑暗时期,第二代人出现了。他们比我们更高大、更健康、更无私。然而,悲剧降临了——火星人(一种云雾状的集体意识生物)入侵。这是一场漫长的、令人绝望的消耗战,最终虽然人类获胜,但第二代人因病毒而灭绝。
第三代人(猫人): 幸存者演化成了矮小、敏捷、痴迷于音乐和生物工程的物种。他们最大的贡献(也是罪孽)是“造人”。
第四代人(大脑袋): 第三代人为了追求极致的智慧,制造了只有巨大的大脑、几乎没有身体的人造人。这些“大脑袋”冷酷无情,统治并最终消灭了创造者。但他们后来意识到,没有身体的痛苦和欲望,智慧是残缺的。于是,他们设计了完美的第五代人。
第五代人(完美人类): 这是一个巅峰。他们拥有巨大的体型、超长的寿命和心灵感应能力,甚至能从精神上穿越时空与过去对话。然而,天文学灾难降临——月球轨道衰变,即将撞击地球。第五代人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决定:毁灭地球,移民金星。
2. 金星时代:罪恶与适应(第六至第九代人)
原罪: 移民金星是带着血腥的。金星上原本有智慧的海洋生物,为了生存,人类发动了种族灭绝,将金星地球化。这份“弑杀原住民”的罪恶感折磨了人类数亿年。
退化与异化: 由于金星环境恶劣,人类一度退化为海豹状的生物,又重新进化。
第七代人(飞人): 这是书中极具美感的一章。人类进化出了翅膀,像鸟一样在金星稠密的大气中飞翔。他们为了飞行的快感牺牲了智力,将飞行仪式化、宗教化。最终,因为无法适应环境变化,他们悲惨地失去了翅膀,甚至为了生存不得不残杀自己会飞的同类。
3. 海王星时代:终极与落幕(第十至第十八代人)
再次迁徙: 随着太阳老化膨胀,即将吞没金星,人类再次被迫流浪,这次的目的地是寒冷、高重力的海王星。
为了生存的改造: 为了适应海王星,人类不得不将自己改造成矮壮、像坦克一样的生物,甚至一度退化为爬行动物。
第十八代人(最后的人): 经过漫长的岁月,最后一代人类诞生了。这是斯塔普尔顿想象力的极致。
形态: 他们拥有无数种性别(不只是两性),这让他们的爱情和社会关系极其复杂而丰富。
能力: 他们的头顶长有“第三只眼”(天文学器官),直接感知宇宙;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灵感应,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完美融合。
结局: 故事的最后,附近的恒星即将发生超新星爆发,这种辐射将不可避免地毁灭整个太阳系。第十八代人拥有神一般的力量,却无法阻止宇宙的物理规律。他们没有选择逃亡(因为无处可逃),而是选择“有尊严地接受灭亡”。他们利用最后的时间,向过去(也就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发送了这个故事,作为人类存在过的证明。
二、 叙事手法
1. 独特的叙事视角:跨越时间的通灵 这本书不是以20世纪作者的口吻写的,而是第十八代人(最后的人)中的一位成员,通过心灵感应,控制了20世纪的一个作者写下的。 这种手法营造了一种极其宏大、悲悯且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者在讲故事时,带着一种“后见之明”的苍凉感,因为他知道这一切辉煌最终都将归于尘土。
2. “百科全书”式的笔触 斯塔普尔顿不写对话,不写具体的场景描写(比如“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而是用写编年史、人类学报告和哲学论文的笔触来推进故事。例如,他不会写两个飞人怎么谈恋爱,而是会写“第七代人的性爱观念与飞行仪式是如何绑定的”。这种写法看似枯燥,但因为内容过于炸裂,反而产生了一种“冷酷的真实感”。
3. 时间流速的加速度 书的前半部分(关于第一代人)写得很细,节奏较慢;随着时间推移,时间跨度呈指数级拉大。到了海王星时代,几千万年的兴衰可能只用一两页纸就带过了。这种节奏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深邃时间”(Deep Time)带来的压迫感。
三、 独特性何在?
1. 彻底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是最震撼的地方。在大多数科幻小说里,人类最终会征服宇宙,或者至少会一直存在。 但在这里,人类被彻底地生物学化了。我们只是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偶然,会变异,会退化成野兽,会变成只有大脑的怪物,会变成长翅膀的鸟人。人类的神圣性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物种生存的坚韧。
2. 极其超前的生物技术想象。在1930年就预言了:人类进化的未来不在于自然选择,而在于基因工程(虽然他当时没用这个词,但他描述了“人工设计物种”)。 第三代人制造第四代人,第五代人设计海王星人,这种“自我造物”的观念比后来的赛博朋克早了半个世纪。
3. 悲剧式的崇高感(Cosmic Piety)。故事的结尾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悲壮的段落之一。 当第十八代人面临不可避免的灭绝时,他们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盲目乐观。斯塔普尔顿传达了一种哲学:宇宙是冷漠的,它不在乎人类的存亡。但人类的伟大不在于永恒,而在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曾如此辉煌地感受过、理解过这个宇宙。这种对宿命的接受,以及在毁灭面前保持精神高贵的态度,构成了全书独特的“悲剧美”。
《最后与最初的人》讲的,是“人类”这个概念在20亿年里的冒险。它像是一部从未来穿越回来的纪录片,记录了我们这个物种如何在荒凉的宇宙中挣扎求生,如何一次次毁灭又一次次重生,最终在星辰的灰烬中优雅谢幕。它读起来不像小说,更像是一本沉甸甸的、关于未来的《圣经》。
奥拉夫·斯塔普尔顿(Olaf Stapledon,1886–1950)
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英国作家和哲学家。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流行”小说家,但其作品以宏大的时间跨度和深刻的哲学思辨著称,被视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 早年生活与教育
出生与童年:威廉·奥拉夫·斯塔普尔顿于1886年5月10日出生在英国利物浦附近的沃勒西(Wallasey)。他是威廉·克利贝特·斯塔普尔顿(William Clibbett Stapledon)和艾米琳·米勒(Emmeline Miller)的独子。他生命的最初六年是在埃及的塞得港(Port Said)度过的,这段异域生活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求学:回到英国后,他在阿伯茨霍尔姆学校(Abbotsholme School)接受教育,随后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攻读现代史,并获得学士学位(1909年)和硕士学位(1913年)。
2. 职业早期与战争经历
早期尝试:毕业后,他曾短暂地在曼彻斯特文法学校任教,并曾在利物浦和塞得港的家族航运公司工作,但他对商业并不感兴趣。
一战与和平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塔普尔顿出于良心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但他并未置身事外,而是加入了贵格会(Society of Friends)组织的救护队。从1915年到1919年,他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前线担任救护车司机,冒着炮火运送伤员。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为他赢得了法国英勇十字勋章(Croix de Guerre)。这段残酷的战争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坚定了他日后的和平主义立场。
3. 学术生涯与哲学转向
哲学博士:战后,斯塔普尔顿转向学术研究。他于1925年获得了利物浦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早期的出版物主要是关于伦理学和哲学的非虚构作品,如1929年出版的《现代伦理学理论》(A Modern Theory of Ethics)。
成人教育: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他并未在大学获得全职教职,而是长期致力于成人教育,在工人教育协会(Workers' Educational Association)和利物浦大学担任讲师,向公众普及哲学、心理学和文学知识。
4. 科幻创作与文学成就
斯塔普尔顿转向小说创作是为了更广泛地传播他的哲学思想。他并非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而是将小说作为一种“思想实验”的载体。
《最后与最初的人》(Last and First Men, 1930):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一部没有任何主角的“未来史”。书中描述了人类在未来20亿年内的18种演化形态,展现了极其宏大的想象力。这部作品确立了他在科幻文学界的地位。
《造星主》(Star Maker, 1937):这是他最负盛名的杰作,视野超越了人类,扩展到整个宇宙的数十亿年历史。书中探讨了生命、意识以及宇宙创造者的本质,被认为是科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想象力壮举之一。
其他重要作品:《古怪的约翰》(Odd John, 1935):探讨了超人(superman)主题和进化的伦理。《天狼星》(Sirius, 1944):讲述了一只具有人类智慧的狗的悲剧故事,探讨了孤独和异化的主题。
5. 晚年与逝世
社会活动:二战期间,他放弃了绝对的和平主义立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并为军队讲课。战后,他积极参与反种族隔离运动,并大力倡导世界政府和全球和平。他甚至在冷战初期(1949年)作为唯一的英国代表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
逝世:1950年9月6日,斯塔普尔顿因心脏病突发在柴郡的卡尔迪(Caldy)家中去世,享年64岁。
6. 影响与评价。斯塔普尔顿是“作家的作家”,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后世许多科幻巨匠,包括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C.S.刘易斯(C.S. Lewis)、布莱恩·奥尔迪斯(Brian Aldiss)等。克拉克曾评价《最后与最初的人》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2014年,斯塔普尔顿被追授入选“科幻与奇幻名人堂”(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Hall of F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