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 悉尼:世界餐桌!(笨小孩的世界之297篇。)
一城一味· 悉尼:世界餐桌!(笨小孩的世界之297篇。)
悉尼的味道,是蓝的,是躺在海风里尝世界的味道,那里的海是蓝的、天是蓝的,那份辽阔与自由也是蓝的。

这座城市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却有无数融合的味觉瞬间。
在这里,味道像海风一样,自由、通透、带着盐的清爽。
走在海边的清晨,充满海风的微咸味,悉尼的清晨,属于鱼市的主场。
因为世界闻名的Sydney Fish Market,是南半球最大,全球第三大的鱼市场,是这座城市的胃。渔船靠岸,新鲜的鲍鱼、青口、龙虾、帝王蟹、三文鱼在冰上闪着光。


厨师现场烤着生蚝与虾,空气中弥漫着海风与百年烟火的味道。
澳洲人吃得简单:一杯Flat White咖啡,一份牛油果吐司,再加几片烤三文鱼。
没有繁复的酱汁,没有仪式的繁文,他们用阳光和空气调味。
这种简约,是生活的一种从容。在多元的餐桌上,悉尼的味觉是混血的。
意大利的披萨、泰国的冬阴功、中餐的点心、黎巴嫩的烤肉、越南的牛肉粉,每一道菜都来自移民的脚步。

(唐人街的麻辣蒸鱼)

唐人街的早茶,George Street上的韩式烤肉,Newtown的小众咖啡馆,还有Bondi海滩边那一杯冰镇啤酒。
悉尼的餐桌上没有界限,只有共存。每个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味觉的印记,汇成一种叫作“澳式生活”的风格:自由、阳光、尊重多样,也热爱平凡。
周末时光,是悉尼最像“家”的时候。
人们提着篮子去农夫市集,买新鲜的蔬菜、蜂蜜、面包。孩子追着鸽子跑,老人慢慢挑橄榄油。
中午时分,公园的烤架上升起炭火,香气四溢。烤羊排、香肠、虾串、红酒,这是悉尼的社交语言。

食物,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共享。他们说:“It’s not about the food, it’s about the people.”重点不在食物,而在于和谁一起吃。
那份自然的亲切,是这座城市最柔软的温度。
悉尼的味道,总带着海风的哲学。它提醒人们:生活不必复杂,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Bondi Beach看落日,在Darling Harbour听浪声,手里拿着一份炸鱼薯条,那一刻你会明白,“原来世界的美味,不一定需要调料。”
悉尼的味道,是自由的,是阳光的,也是包容的。它既有城市的繁华,也有岛屿的慵懒。
在这里,世界汇聚成一张餐桌,每一种味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作者简介:张允遐,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作家,【滚滚红尘美利坚】作者。该书被中国各地图书馆和美国公共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