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74152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50年代琉球老照片:街头到处是中文,琉球女孩很漂亮


发表时间:+-

2025-11-17 11:04·历史图馆

回顾历史,琉球群岛上人类活动踪迹早已存在,最早可追溯至数万年前。到了 12 世纪末叶,琉球实际上分裂为三个区域:中山、山南以及山北,史称“三山时代”。而后,这三股势力走向统一,缔造了琉球王国。


琉球群岛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中国藩属体系之中。明清时期,琉球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藩属关系,被纳入中国的朝贡体系。历代琉球国王都需得到中国朝廷的册封,并且长期采用中国的年号纪年。

1872年日本于明治维新的浪潮中,将琉球易名为“琉球藩”。到了1879年,日本实施“废藩置县”政策,正式将琉球改为冲绳县,并启用日本的年号,将整个琉球并入其版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后,美军进驻琉球,在当地设立了多个军事基地。1972年,美军把琉球群岛移交给日本,只是部分地区的行政管辖权依旧掌握在美国手中。这便是琉球的历史沿革脉络。

下面是一组琉球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即美军占领时期。仔细看,琉球街头的商铺,门头和招牌大部分都是中文,站在街上感觉像是在国内。


当时,美军占领着琉球。因此,琉球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下图:正值节假日,美军基地附近热闹非凡。既有穿着海军服的美国大兵,还有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


50年代,琉球一个村落附近,几个当地小朋友在玩耍。看到有人对着自己拍照,他们稚气的脸上,露出了孩子才有的天真与活泼。不远处的广告牌上,写得也是中文。


50年代,位于郊区的一个集贸市场,不少小贩在这里卖蔬菜。虽然这里的卫生环境有点差,但是摊位上的蔬菜品种繁多,看上去很新鲜。


50年代,琉球街头景象。下图是位于街角的三层小楼,每一层上的照片都是中文书写。最引人注名的是二楼的“中华料理”招牌。美军士兵正沿着楼梯走进这家店。


琉球历史悠久,一些老旧的城墙还是被保存了下来。下图:城门和城墙都很完整,城门不大。由于年代久远,城墙上长满了杂草和苔藓,见证了琉球的沧桑历史。


这是城中一处老巷子,路边店铺众多。店铺的招牌多数是中文。50年代,琉球已呈现出战后复苏的迹象。宽敞笔直的街道,逛街的人群,让人印象深刻。


琉球群岛,美丽富饶。站在山巅俯瞰岛屿,青山、大海、松柏,美得像一幅画。


琉球出美女。50年代,两名当地女子,身穿连衣裙,烫着时尚的发型,很有气质。美军占领时期,西方文化对琉球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


50年代,琉球人出行乘坐渡船。下图:一艘渡船正准备出海,船工正在船头升起红色的旗子。两名当地人抬着一头猪走上船。


这是坐落在海边的一个集镇。公路旁许多店铺的招牌是中文,也有日文。最引人注目的是路边停着一辆奥斯丁·希利100汽车。


这是美军在琉球的一个空军基地,一架B-29轰炸机停在停机坪上。周边还能看到一些其他型号的飞机。美军在琉球大规模征用农田,修建军事基地。


下图:50年代,几名琉球女青年,坐在海堤上玩。他们身着时装,看上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不远处还能看到有美军士兵在活动。


50年代,琉球街头驶来一辆正在做宣传的花车,车上坐着一群妙龄女子,十分引人注目。虽然在美军占领下,琉球本土文化依然顽强存在。


下图是位于公路拐角处的一座三层建筑,墙壁上有“工业商事”四个字。可能这是当地的一家工业机构办公地。


摄影师又拍到几个琉球孩子在玩耍的场面,孩子们天怎无邪的笑容,太有感染力了。


50年代,码头边上停泊着几艘机动船。远处青山连绵不绝。三个小男孩围着一艘小木船。


二战结束后,琉球当地人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但仍然受到了战争影响,很多基础设施较为破旧。下图是当地一个村落,房屋很多都是草房和木屋。


50年代,琉球一条老街景象,地面是土路,环境有点差。从高处俯瞰,下面有几个摆摊的小贩,卖的好像是时令水果。


50年代,美军在琉球设有军事基地。下图是美军的一个军港,港内停泊着巴丹号航空母舰(CVL-29)。该航母在50年代末改装成飞机运输船,1961年被出售拆解。


这是当地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市场门口的牌坊很特别。街道宽阔,两旁没有太高的建筑。中文招牌随处可见,足见中华文化对琉球的深远影响。


刚下过雨,一个小男孩穿着胶鞋在外面玩。他手里拿着竹竿。身后就是他的家,有用竹子扎的围墙。


50年代,乡下一所学校正在搬迁,一群学生们背着桌椅走在前往新校舍。大路两旁都是庄稼地。


浏览(12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