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73728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无人机颠覆战争 --- 大国开启"无人"战时代


发表时间:+-

2025-11-17 12:02·今金纵览

俄乌战场80%的伤亡来自无人航空系统,一架廉价无人机能摧毁造价上亿的军舰,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当下战争形态的真实写照。

2025年11月,美国“百万架无人机”计划与俄罗斯无人系统部队组建相继落地,标志着全球军事竞争已进入无人化新纪元。竞赛不再是单纯的装备比拼,而是关乎战争规则、产业链安全与战略主动权的全面博弈。

在全球无人装备的竞赛中,美俄这对老冤家,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但都指向未来战场主导权的道路。

美国选择了一条“以规模制胜”的道路。简单来说,就是造得多,用数量来压倒你。你看,特朗普政府早前就签了个行政命令,核心思想就是要把美国的无人机产业链彻底“去中国化”,保证自主可控。

紧接着,2025年11月公布的“百万架无人机计划”,更是通过一种叫做“天际铸造”的公私合作项目,打算在两三年内实现无人机的海量生产。他们瞄准的就是用绝对的数量优势,来形成对潜在对手的压制。

不仅如此,美国人还特别会“借力打力”。他们把乌克兰战场,直接变成了无人机的“试验场”。通过跟乌克兰深度合作研发,让无人机在真实的战火中不断迭代升级。这么做,不仅消耗了俄罗斯,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实战数据和战术经验。这手棋,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非常高明。

俄罗斯则剑走“体系化”的路子。2025年11月,他们组建了无人系统部队,这可不是简单的把无人机集合起来。以前他们的无人装备可能是分散作战,但现在,这支按团营级编制的部队,整合了空、陆、海多个领域的无人装备,能够与其他军种协同作战,执行战役级别的任务。

俄罗斯人想得也很远。他们不仅配备了操作员和工程师,还专门建设了高等军事院校来培养专业人才。从装备生产、部队编制到人才培养,俄罗斯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无人作战体系。今年5月亮相的“天竺葵-2”攻击型无人机,就是他们这种体系化战略的一个具体成果。这说明,俄罗斯是想从根子上,把无人作战能力给扎实了。

除了美俄这两个领头羊,欧盟、日本、印度这些地区大国,也都纷纷下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欧盟选择的是“抱团取暖”的方式。他们把无人机项目纳入了国防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跟现有的“欧洲防空盾牌”计划联动起来,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立全域防御能力。

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冲击,欧盟也拿出了真金白银:投入60亿欧元打造“反无人机墙”,同时还向乌克兰提供了2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这么做,既是为了应对现实的安全威胁,也是在推动本土产业的发展,一举两得。

日本呢,则是“拿来主义”和“自主研发”两手抓。他们把无人装备看作是突破“专守防卫”限制的一个重要抓手。比如,他们计划在2035年前组建无人潜航器部队,重点放在对周边区域的监视上。通过引进技术来快速弥补自身的短板,这明显体现了日本扩充防卫能力的野心。

至于印度,受限于经济和技术实力,他们没有盲目地跟风去采购各种新型装备,而是选择聚焦于现有装备的升级和反制能力的建设。这种务实的选择,其实也反映了中小国家在军备竞赛中,会更加理性地权衡自己的投入和产出。

各国之所以争相布局无人装备,根本原因在于两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倒逼着军事领域的发展,让无人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首先,是战争形态的彻底改变。过去,打仗拼的是谁的飞机大炮更强、谁的兵力更多。但现在,低成本的无人机就能形成非对称优势。一架无人机可能只值几万块钱,却能摧毁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坦克或军舰。

这种“不对等”的效费比,让战争进入了一个“消耗不起”的新阶段。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已经不仅仅是侦察和打击的工具了,它们还能破坏通信、封锁后勤,作战半径能覆盖数十公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场格局。

其次,是技术进步和民生压力的双重推动。人工智能、3D打印这些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无人机能够大规模生产,这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制造门槛。同时,现代民众对战争伤亡的承受度越来越低,各国政府都希望避免人员伤亡,以减少国内的政治压力。

而无人装备,恰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更关键的是,无人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跟上,就可能面临“技术代差”的威胁。这种危机感,是各国不甘落后的关键原因。

这次无人化的军备竞赛,正在深刻地重塑着全球的安全格局。未来战场上,“无人机蜂群”、“无人战车”、“无人潜航器”可能会成为主力,“发现即摧毁”的速决战模式将越来越普遍,战争的节奏和杀伤力都将发生质变。

然而,竞赛的背后也暗藏着风险。无人机产能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引发“泡沫”。例如,用价值百万欧元的导弹去拦截一架几万元的无人机,这种严重的成本失衡问题已经引发了广泛争议。此外,技术的扩散也可能让更多的势力,包括非国家行为体,获得杀伤性武器,从而加剧地区冲突和国际不稳定。

从美俄的战略博弈,到各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布局,无人装备已经地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核心指标。竞赛没有旁观者。未来的全球安全秩序,最终将由那些掌握了无人作战主动权的国家来定义。



浏览(66)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