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81062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漫谈国际时局动态


发表时间:+-

漫谈国际时局动态

李 郡

 

近期,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海议题上的强硬立场,引爆了东亚地区的外交舆论风暴。周边国家媒体高度关注事态走向。其实,这场突如其来的中日外交冲突,本质上是中美关系恶化的又一层外溢效应。

 

过去几年,中国学界与舆论场热议人民币挑战美元、“东升西降”“遥遥领先”等口号。然而从今日回望,这类话语显然过于超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国对中国展开关税战、科技战、产业链重组等系统性遏制行动。如今的中日摩擦,更像是美国长期布局下的又一个“触发点”。人们注意到,这次APEC会议,习主席在与川普会谈时,强调中国发展不再以替代任何国家为目的。这也说明,中国方面也警觉到日本今后的发展动向了。

 

日本在战后八十余年的沉默发展中积累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同时对“成为正常国家”的渴望从未消失。美国在此阶段给了日本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剧本已经写好、舞台已经搭建,合适的主角便会自然出现。高市早苗在这一历史节点粉墨登场,立刻引发东亚震荡。各国都在盯紧中日这场大国博弈,因为其走向极可能影响整个东亚未来格局。中日博弈要远比中美博弈更加激烈,因为这涉及东亚龙头之争。

 

如果放大视角,人们会发现一个更清晰的规律:每当中美关系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就会同步承压。

l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海上油田与矿产开发协议,象征“巴铁”正在战略漂移

l印度长期与中国存在边界争议,借机强化其与美国的接近

l东南亚国家在峰会期间联手整肃电诈园区,折射出对地区权力结构变化的敏感应对

l中亚五国领导人集体赴白宫会晤美国总统,重新平衡对外战略

l蒙古也加速与美国推进战略合作

 

这些迹象共同指向一个事实:中美紧张不仅是双边问题,而是区域秩序的结构性震荡源。

 

在更遥远的中东地区,类似趋势同样显现。过去中国较为支持的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加沙哈马斯、伊朗及委内瑞拉等政权或组织近年纷纷陷入困境,其中部分力量被迅速削弱甚至清除。它们表面上强大,却忽视了民众对安定、繁荣和现代化生活的期待,沉溺于斗争与强权统治,最终民怨积累、失去支持。这也再次验证一个基本规律:经济开放、市场化与政治自由化才是时代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衰。

 

与此同时,中俄关系也显得颇为微妙。历史上,两国之间曾有深刻猜疑与冲突,但俄乌战争将双方推向“合作无上限”的表述。然而这种关系基础并不牢固:

l俄罗斯如今可依赖的经济伙伴有限,中国成为其最重要的贸易渠道之一

l美国与欧盟持续寻找方式离间中俄关系

l若中国难以满足俄方期望,或俄乌战争出现战略性转折,甚至若美国向俄方抛出巨大诱因,中俄关系都可能迅速变质

 

甚至不排除在极端情境下,俄美协调对中施压的可能性。这是中国必须高度警惕的潜在风险。

 

总而言之,高市早苗的登场并非偶然,而是日本社会八十余年积累的政治愿望、国家实力,以及美国应对中国崛起战略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出现与周边国家的对华态度变化,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根源: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紧张。

 

未来东亚局势的关键,不在日本,不在周边国家,而在于 中美关系未来的方向。这将决定中国的外部战略环境,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长期走向


浏览(181)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