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的献殿祷告>
<所罗门的献殿祷告>
读经【代下6: 1-42】【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祂必住在幽暗之处。但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为祢永远的住处……。】在历代志下第六章中记载了,所罗门的献殿祷告。所罗门称颂神成就应许得以完成建殿;所罗门求神垂听看顾祂的子民在圣殿里的各种祷告。本章首先说到:【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祂必住在幽暗之处。但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为祢永远的住处。】“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祂必住在幽暗之处”。“祂必住在幽暗之处”,意思就是祂必住在浓云之中,因为此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但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意思是高大雄伟的圣殿正是象征神的住处隐秘、崇高。“为祢永远的住处”,神并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里,只是用圣殿来作为神与人同在的记号。在神的旨意中,神确实要得着一个“永远的住处”,过去是圣殿,现在是教会,将来是新耶路撒冷城(启21:22)。【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祂说:'自从我领我民出埃及地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众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也未曾拣选一人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但选择耶路撒冷为我名的居所,又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殿,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要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现在耶和华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是照耶和华所说的,又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 我将约柜安置在其中,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所罗门为以色列会众的祝福,他首先称颂神,因神成就了与大卫所立的约。建造圣殿是神亲口应许了大卫之约,“也亲手成就了”祂的应许,因此所罗门把建殿的一切荣耀都归给神。虽然神的旨意是要建造圣殿,但什么时候造、在哪里造、由谁来造,都必须根据神的拣选。只有神自己“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人所造的殿才能合神心意。大卫心里有意为神建殿,而神亦为此赞许大卫,但却拒绝了大卫建殿的要求,把这项任务交给他的儿子。神遵守祂所说的话:所罗门现在已坐在以色列的国位上,并以“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的名”建成了圣殿,这就见证了神的信实。而圣殿的建造是为了见证“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而不是彰显人的荣耀。
【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举起手来,(所罗门曾造一个铜台,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放在院中)就站在台上,当着以色列的会众跪下,向天举手,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祢的!祢向那尽心行在祢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向祢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祢所应许祢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遵守我的律法,像你在我面前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祢应验这话。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求祢成就向祢仆人大卫所应许的话。】“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举起手来,(所罗门曾造一个铜台,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放在院中)就站在台上,当着以色列的会众跪下,向天举手”。所罗门造了一个铜台,放在院中的祭坛前。他“站在耶和华的坛前”,这是一个正确的地位。所罗门不是站在圣殿建造者的地位,而是站在蒙救赎的地位上向神祷告。如果没有祭坛作为救赎的基础,人不管为神的名做了多少工,那些工作也不能成为他向神说话的资格。然后所罗门就“当着以色列的会众跪下,向天举手”向神祷告。所罗门以赞美神作为开始,他赞美神是无可比拟的:“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祢的!”他又说:“祢向那尽心行在祢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这是提醒被掳回归的百姓,也提醒今天的每一位信徒: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失败或跌倒,只要“尽心行在”神面前,神一定会不离不弃,因为祂是向我们“守约施慈爱”的神。所以所罗门说:“向祢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他承认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建造了圣殿,而是神自己“亲手成就”了祂的应许。“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祢所应许祢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遵守我的律法,像你在我面前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神要大卫的子孙“像你在我面前所行的一样”,就是像大卫那样谨守神的律法。“现在求祢应验这话。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求祢成就向祢仆人大卫所应许的话”。这是求神继续应验“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代上17:12)的应许。
【神果真与世人同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惟求耶和华我的神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在祢面前的祈祷呼吁。愿祢昼夜看顾这殿,就是祢应许立为祢名的居所;求祢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祢仆人和祢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神果真与世人同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这是所罗门对神的认识:神是无所不在的!这也显出所罗门知道:神不能,也不会被限制在人所造的建筑物里面。世界的建筑物再宏伟壮丽,再金碧辉煌,都容不下至大的神,因此他为着神竟然垂听他的祷告而感谢神。“惟求耶和华我的神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在祢面前的祈祷呼吁。愿祢昼夜看顾这殿,就是祢应许立为祢名的居所;求祢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祢仆人和祢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人若回转归向神,神一定会“垂听而赦免”,因为【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51:17);人若只是把祷告当作宗教形式,就成了自欺欺人,因为【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66:18)。所罗门在此两次求神垂听他“向此处祷告的话”,他和以色列百姓“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神垂听。这个“向此处祷告”或者“祈祷”,就是朝着这地方祷告,所以后来以色列人即使不能上圣殿去祷告,也要面向耶路撒冷的方向来祷告(但6:10)。
【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祢的坛前起誓,求祢从天上垂听,判断祢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祢的坛前起誓”,这里的“起誓”,是来到神的面前,寻求神的判断。神早已指示:百姓中若有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去见祭司利未人,并当时的审判官,求问他们,他们必将判语指示你。】(申17:8-9)而大祭司处理疑难案件的方法,是让当事人在祭坛前起誓,然后用乌陵土明、让神来决定。因此所罗门的第一个祈求,是表明君王和百姓都愿接受神的审判权柄,好让公义彰显在应许之地。【祢的民以色列若得罪祢,败在仇敌面前,又回心转意承认祢的名,在这殿里向祢祈求祷告,求祢从天上垂听,赦免祢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祢赐给他们和他们列祖之地。】“祢的民以色列若得罪祢,败在仇敌面前,又回心转意承认祢的名,在这殿里向祢祈求祷告,求祢从天上垂听”。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违反诫命,【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申28:25)因此所罗门的第二个祈求是,若百姓因得罪神而战败,求神赦免在失败中悔改的百姓,“使他们归回祢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就是对他们施怜悯和恩典。【祢的民因得罪祢,祢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祢的名,离开他们的罪,求祢在天上垂听,赦免祢仆人和祢民以色列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祢的地,就是祢赐给祢民为业之地。】“祢的民因得罪祢,祢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祢的名,离开他们的罪,求祢在天上垂听”,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11:17)因此所罗门的第三个祈求是,若百姓【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申11:16),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好“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重新降下时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