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加入东盟:经受历史苦痛与现实困境的贫弱之国,东盟与国际社会皆有扶助之责
今年10月下旬举行的第47届东盟(亚细安)峰会上,东帝汶被接纳为东盟正式成员国。而东帝汶早在2002年已正式独立,并在当年申请加入东盟。而直到2022年,东帝汶才获批成为东盟观察员国,今年才成为正式成员。这一批准可谓“姗姗来迟”,也映照了东帝汶这一弱小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命运,以及其长期被世界忽视的处境。
东帝汶位于马来群岛中一个不起眼小岛帝汶岛的东部,其国家面积、人口、经济规模在世界各国排名中都在150位之后。若不是它的历史特殊,就极可能像周边其他岛屿一样成为印尼或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在殖民时代,东南亚被英国、荷兰、法国等瓜分,只有帝汶岛成为葡萄牙殖民地,且只有东帝汶被葡萄牙控制到1970年代。这里的土著居民也大都皈依了天主教,而不像周边以穆斯林人口为主。


特殊的历史让东帝汶人有着与周边显著的宗教信仰、身份认同差异和独立性,但同时这也给它带来的巨大的灾难。二战期间,大多数帝汶民众积极支持盟军,因此遭受日军残酷报复,数万人被害。
1975年,东帝汶从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独立仅9天,就遭到印尼入侵和吞并。之后,东帝汶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印尼占领军血腥镇压反抗者,有10万至25万东帝汶人死于镇压,还有数万至更多的东帝汶妇女被强暴。而当时东帝汶人口仅有70万左右,即超过四分之一国民被害。
但东帝汶弹丸之地、贫穷落后,种种人道主义悲剧不为世人关注,独立呼声也被纷繁的世界大事所淹没。而占领东帝汶的印尼国力军力强大,其人口和面积都是东帝汶百倍以上,又以反对荷兰和葡萄牙等西方殖民、反对西方干涉为“政治正确”旗帜,其霸占东帝汶的行径被国际默许。
直到1999年,印尼苏哈托军人专制政权垮台,由哈比比领导的新的印尼民主政府才允许东帝汶进行独立公投。近80%东帝汶人反对留在印尼、支持独立。但一边倒支持东帝汶独立的公投结果,引发印尼占领军和帝汶岛上亲印尼分子的愤怒,再次制造了屠杀和破坏,造成大量死伤和更多人流离失所,许多基础设施被毁坏,东帝汶成为废墟。之后东帝汶内部又爆发多次动乱和暴力冲突。
后来20多年的东帝汶,正是在这样的废墟上重建的。东帝汶几乎没有工业,有限的油气资源不能让东帝汶富裕,绝大多数人都从事农业和低端服务业,失业率很高,国民普遍贫穷。虽然有若干国际援助,但并不能改善东帝汶贫穷落后的面貌。
笔者因一些机缘巧合,曾在2018年短暂停留在东帝汶半个月。东帝汶最繁华的地方、也是笔者朋友居住公寓所在的Timor Plaza(帝汶广场),只有中国普通乡镇中心的规模和水准。这里物价较高,基本只有外国人和东帝汶上层精英消费的起。东帝汶也没有本国货币,通用美元,消费品物价相比当地人收入可谓昂贵。“繁华”的帝汶广场上,常有穿着简陋的未成年孩子贩卖手机卡。
而再走几里路,就满眼是破败和贫困。即便闹市区地面也坑坑洼洼,高温多雨下泥泞难行。有衣服破烂、赤脚的女孩用中文“老板”“老板”的喊着,乞讨一点钱。笔者并非富人,也未带零钱,只好摆手快步离开。多年之后,笔者还能想起那从希望到失落的女孩,以及不少贫穷又友善的东帝汶人的面孔。
这里穿着体面、一看就有钱和受尊敬的人,往往是在东帝汶工作或出差的外国人。联合国机构和医院很多是西方面孔,好几家私人诊所是台湾人开办,牧师有的是葡萄牙人,经营超市的老板不少是中国大陆人。而商店店员、保安、餐馆和宾馆服务员等则基本都是本地土著。还有一些售卖熟食、散货的土著。
不过,虽然东帝汶本地人整体贫穷,但大多数都善良友好。从事基层职业的土著工作很认真,保安人员也待客友善,而少有戾气。只有出租车司机有些暴躁,公务人员略有腐败。但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东帝汶国民素质并不算低,在贫穷中已属难得。东帝汶历经战争和奴役,今日仍然生机勃勃,虽不富裕,已是坚韧顽强、值得尊敬的。
笔者当年所见所闻,只是东帝汶冰山一角,也并未深入交流访谈。不过短暂的停留期间,笔者还是直观看到了这个弹丸小国的贫穷和破败,以及同时存在着的生机与希望。
与东帝汶同属东南亚、也都算“弹丸之国”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是东帝汶的50倍。而历史上同样被葡萄牙殖民的澳门,同样是世界最富裕地区之一,一座酒楼都比东帝汶整个闹市区还繁华耀眼。
是东帝汶人天生不如新加坡人和澳门人勤劳吗?并非如此。新加坡和澳门的发达,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机缘和运气共同促成。当然,新加坡人和澳门人的努力奋斗也非常重要。但东帝汶的贫穷落后,并非因为当地人的懒惰,而是残酷复杂的历史,及地理环境相对不优越,近现代被残酷占领,摧毁了它发展的条件,共同导致的悲剧。
这个世界上,各国的兴衰荣辱,既在于各国家各族群的奋斗,也在于历史进程中种种偶然必然的复杂关系、相互作用。如欧美的崛起和长期主导世界,既在于率先思想启蒙、工业革命,也在于大航海时代抓住机会殖民扩张,将先发优势滚雪球般扩大。而20世纪以来阿联酋、科威特等国的富裕,几乎完全依靠非人力所形成的、丰富的石油储备。而如也门、中非、洪都拉斯、阿富汗等国家的赤贫,也在于资源贫瘠、内乱外患,以及贫穷和暴力制约发展下的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世界各国各地,贫弱者有其不得已,富强者有其运气。自强不息的国家和个人,自应敬佩之。但对于挣扎在贫穷中的国家,也不应贬低和轻视,而应多些同情和助力。当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时,也并不富裕,社会还不稳定。但经历几十年建国者和立国者的奋斗,新加坡成为发达经济体,国民富裕安康,在国际上备受重视和尊敬。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和亚太经贸和金融中心,其发展也离不开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而东帝汶人口不及新加坡,但国土面积相对更大、资源更丰富,虽如今贫穷落后,但若自强不息,对资源善加开发利用,外部又积极帮助,未尝不能走向富强。而东帝汶经历许多年的战乱破坏,人们仍然善良向上,这就是进步的希望。历史上的苦难,既造成破坏、可能将人们导向沉沦,也可能激励人们向好的变革和奋进。
而东帝汶人历史上经历的创伤、国破家亡的悲剧,也是全人类的不幸、整个东南亚的苦痛、世界共同的责任。所以世界各国,尤其临近东帝汶、同属东南亚的东盟各国,有普世道德上、《联合国宪章》等法理上的义务帮助东帝汶加速重建、走向繁荣。虽然当今国际对东帝汶已有援助,但仍不足。
当今的世界正在“向右转”,丛林主义、排外主义盛行。各国都更在意本国利益,更不乐意援助贫弱国家,美国还大幅削减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而若东盟各国及域外各国愿意倾力帮助地寡人稀的东帝汶,投入成本不需很多,却可为世界树立一榜样,让世人看到扶助弱势、平等博爱、合作共赢的现代规则和国际道义仍然真实存在,善莫大焉。
今年东盟峰会接纳东帝汶为正式成员国,是迟来的积极讯号。之前东帝汶未被接纳,是多种因素造成,而遭受各方心照不宣的忽视和轻视,应是原因之一。东盟内部有合作也有分歧,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制度多样,也就更要摒除偏见,扶助弱小,才能更加团结和谐。愿多灾多难的东帝汶人民走向富裕、更有尊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