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

注册日期:2009-10-24
访问总量:531628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残雪和鲁迅:写鬼的不同


发表时间:+-

两代写鬼的大师,写的是中国人的命


中国文学里有两位作家,把“鬼”写得最深、最准、最无法逃避。
一个是鲁迅,一个是残雪。他们都在写“人怎样变成鬼”,但两人的视角、时代、黑暗来源完全不同。鲁迅把鬼种在“人心”里,残雪把鬼浓缩在“世界本身”。两人写的都是现实,却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绝望。


一、鲁迅:鬼是从人心深处长出来的

鲁迅的伟大,在于他直指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人不是被逼坏的,人心中早就有一种“吃人”的能力,只是平时不显。他写的是人如何主动参与压迫、主动成为恶的帮凶、主动加入吃人的秩序。

  • 《狂人日记》里,吃人的不是制度,而是所有人。

  • 《药》里,烈士的血被当成灵药,是群众的选择。

  • 《祝福》里,祥林嫂被众人一刀刀推向死。

  • 《阿Q》里,自轻、自贱、自我侮辱都来自“内心深处的鬼胎”。

  • 《孔乙己》里,大家不是恨孔乙己,是享受羞辱他。

鲁迅从不说“制度害了人”;他更关心:

  • 为什么普通人这么愿意互相为难?

  • 为什么人心这么容易发霉?

  • 为什么愚昧、麻木、狠毒、嫉妒这么顽固?

鲁迅的鬼是“内化的鬼”。不是外力产生的,而是文化基因、情感习惯、伦理结构共同塑造的。

换句话说:鲁迅写的是人如何自己变成鬼。

他的震撼来自一种恐惧:社会之所以黑,不是因为有坏人,而是因为大家都在黑暗中自然地活成了鬼。

这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绝望。


二、残雪:鬼不是人变的,而是现实本来就是鬼的


残雪写的不是人心腐烂,而是世界本身就是腐烂的。她从不把罪归到“人心”上,她写的是:

  • 潮湿的小城像腐肉

  • 贫穷的家庭像病床

  • 城市像正在脱皮的生物

  • 每一条街、每一间屋子都潮湿、变形、有裂缝

  • 人在生活中不是选择恶,而是被逼到只剩下本能

残雪的世界里:人不是变成鬼,人只是被世界逼得无处可走而“活成一片阴影”。她笔下的鬼,是:

  • 生存不足导致的退化

  • 尊严被剥夺后的萎缩

  • 长期贫穷把人磨成一块湿布

  • 压抑让人连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难

残雪不是揭露恶,她揭露的是:人在极端压迫、极端孤独、极端绝望中,会慢慢消失成一种生物性的残影。

  • 如果鲁迅是在挖人心,残雪是在解剖整个世界。

  • 鲁迅写“精神如何鬼化”,残雪写“生存如何鬼化”。

  • 鲁迅写“人心的恶性循环”,残雪写“现实的腐烂和黏腻”。

  • 鲁迅的鬼有意志,残雪的鬼没有意志——它们只是时代废弃物中的微弱生命。


三、人心与世界:两种黑暗,互相照亮


如果把两位作家的鬼放在同一条线上,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对照——不需要表格:

  • 鲁迅的鬼来自文化深处。残雪的鬼来自生存表面。

  • 鲁迅写的是“心变形”,残雪写的是“世界溃烂”。

  • 鲁迅写的是“人的恶”,残雪写的是“人的弱”。

  • 鲁迅写的是“人为什么互相吃人”,残雪写的是“人为什么活着就像被世界嚼碎”。

  • 鲁迅的黑暗,是文化的黑暗。残雪的黑暗,是生活的黑暗。

  • 鲁迅的作品告诉我们:人性的鬼胎无处不在。

  • 残雪的作品告诉我们:人若太苦,连做人都难,何来善恶?

  • 一内一外,一心一境,一文化一生存。两人的黑暗恰好构成了中国百年命运最完整的剖面。


四、残雪也在写“鬼”,但不是鲁迅意义上的鬼


很多读者觉得残雪写的是“怪”,是“鬼域”,是“超现实”。但残雪真正写的,是一种现实里非常真实的东西:贫穷带来的变形,压抑带来的扭曲,绝望带来的退化。

  • 鲁迅的鬼是“恶”。残雪的鬼是“弱”。

  • 鲁迅写“人性如何生产苦难”。残雪写“苦难如何吞掉人性”。

  • 鲁迅的鬼是主动的、参与结构的。残雪的鬼是被迫的、被结构压成影子的。

两种鬼都在中国存在着。一个在文化里,一个在现实里。

只是时代来到今天,两者越来越重叠:

  • 世界在烂,人心也一起烂。

  • 人心在烂,世界也跟着烂。

鲁迅和残雪像两面镜子,把中国人的两种黑暗——精神与生存——照得无所遁形。


五、为什么今天更要同时读鲁迅与残雪?


因为他们写的不是文学,而是两种危险:

  • 鲁迅揭露:文化惯性会把人养成鬼。

  • 残雪揭露:生活结构会把人压成影子。

一个告诉你“鬼从心里长”,一个告诉你“人被世界耗成灰”。

  • 如果只读鲁迅,你会以为问题在“人心不好”。

  • 如果只读残雪,你会以为问题在“现实太坏”。

  • 但真正的现实是:在很多时代与地域,人心与世界是一起坏的。

  • 鲁迅让我们看到人的恶。残雪让我们看到人的弱。

  • 鲁迅让我们警惕“你也可能变成鬼”。残雪让我们意识到“你可能会被活成鬼”。

  • 两人写的都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一个文化的命,一个时代的命。


浏览(12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