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影

注册日期:2012-04-10
访问总量:88664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说说死亡


发表时间:+-

发生一些事情,让我第一次,仔细地思考了一下死亡。中国国内对于死亡的处理,可以说让我叹为观止。以前听说海外有人打算回国养老,落叶归根,我觉得真是笑话,中国式死亡哪里是叶落归根,简直就是一把揪下树叶搓堆儿烧了,谁等着你落,更没工夫让你归根。

1。在中国,没有pre need一说,没有死亡证明,不能买墓地!好家伙的!除了夫妻之外的一家人想埋在一起,那就只能一起死。否则,没法埋在一起。

2。中国医院有规定,人死了,一个小时必须离开病床,进入太平间。太平间又冷又脏又黑,但必须进去,法律规定的。并且,之后遗体必须由专业的殡葬服务机构来处理,不能由家属自行运走或安排土葬。什么守灵祭奠再安葬,通通违法!我的天!你怎么知道人死了,就一定走了?为什么不能等一等?让灵魂休息一下,告别一下,再走呢?活人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死人也要,真是岂有此理!

中国多年的唯物主义者熏陶,中国人对死亡的理解也变得很唯科学论,屏幕上的线都平了,就是死亡。人死灯灭,只是一堆灰儿,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整个社会对死亡的理解非常单一,残酷。死亡在中国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是可耻的。这样的中国式死亡,居然出现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独霸一方的国家,真是。。。怎么说呢,令人万念俱灰吧。


浏览(153)
thumb_up(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renweida

    现在回国养老的人都很欠考虑。未来10年,是天下乱纷纷的时候,我出国就是为了躲这10年大灾,我现在每次回国,时间到了长出一口气赶紧跑,不敢久留。安心待在国外吧,10年后再看要不要回国。10年内万万不可回国。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货郎

    你们大家拿有个一个来自赤峰的自媒体博主叫做什么”零下56度“,专门采访大陆移民故事。说实在的,他的采访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有着明显的西方对于中国的偏见。他做了一期访问台湾的观后感,我看了几乎笑的喷饭。他在谈到台湾观感的时候,完全是以大家拿的视角,大家拿的社会道德标准,大家拿的社会行为方式来批评台湾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残疾人被小贩怼,自己在台湾捷运上遇到的明显因为他的大陆口音而遭受的指责。其实他说的都不错,但当一个赤峰小子以一个加拿大白人的口气去批评自己母体文化价值观的时候,就显得滑稽了。一个赤峰小子,动辄 ”我们加拿大。。。“


    说的这里,博主应该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了。许多以西方标准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规矩“ 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钻空子“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只有把政策规定到严丝合缝,没有丝毫的灰色地带,才能杜绝篱笆的破洞效应。中国的法则就是基于这一原则,信用评分制度, 劳保福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几乎没有任何模糊的政策空间,你说的墓地购买必须死亡证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否则墓地用地就会变成资本炒作。农村没有这一限制。只有城市墓地才有此限制,地方政府每年规划的墓地资源极其有限。 中国医院的流程和西方医院完全不同,中国医护人员的人口配置是3.18/千人,只有加拿大的1/4, 美国的1/5。 在中国就医不是件愉快的经历,流水线作业,医疗资源经不起任何形式的空置,病人一旦死亡,必须马上被移开,下一个危重病人等着你的床位也去登天, 呵呵。


    你对于中国的批评有点儿”水土不服“, 站在说话不腰疼。


    我和这里的几位博客就中国经济衡量标准辩论过好几次,他们动辄以中国人均GDP低来形容中国落后,我不同意,中国人口基数是中国面临的众多不利的自然条件之一,这是无法选择的,现行的中国各项政策,都是以人口规模作为分母来制定的,人口规模过于庞大,人性的关怀自然下降。这和家庭一样,孩子多了,就只能放养。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