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寻灯

注册日期:2010-02-13
访问总量:44581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蝴蝶效应说:初始值的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就会造成巨大的不同后果


发表时间:+-

蝴蝶效应说:初始值的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就会造成巨大的不同后果。@Logs_importer的文章,就反映了蝴蝶效应这个理论的说法非常正确。参考: Tony HS Tang 汤尼哥 on X: "谈谈中日关系的未来 这些天继日本首任女首相高市上台以来,特别是围绕台湾,中日两国之间似乎很多问题又开始发酵,引发了一群国际吃瓜群众围观,在这里我也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 X

@Logs_importer 首先谈历史;这是蝴蝶效应的初始值与海外的人不同的地方

1.       海外的像我这样的读历史的人,不会认可@Logs_importer 复述的中共的历史叙述。我认为甲午之战的爆发起因于朝鲜国内内部的纷争。在朝鲜内部也像在中国内部和日本内部面对西方商业文明的入侵一样,自然形成了保守派和洋务派而发生了内部冲突从而引起了日清之间的冲突。满清的保守倾向,使得朝鲜的保守派向大清寻求帮助;朝鲜的洋务派向具有洋务倾向的日本寻求帮助。在这方面,我赞成社科院马勇教授说的甲午之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然前提是双方都处理得好、双方都没有发生误解。我不赞成中学历史老师赵利剑说的;他的意思是马勇老师说的是鬼扯。毕竟我还是认为社科院的水平要比中学老师像石国鹏、赵利剑、袁腾飞等的历史水平高出好几个段位的。虽然这些人都是中学历史老师里的自由派,他们讲的历史我也都大部分认可。但他们的水平,我认为连我这样的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的水平都不如。当然谈起@Logs_importer 所引述的“日本期望控制当时中国(清朝)藩属国的朝鲜”这种话,我更会嗤之以鼻的。

2.       第二次中日战争,情况更是复杂;政治因素的干货揉进历史的叙述里不仅仅是多如牛毛,更是多如马毛。在多如马毛的历史叙述里,博弈策略里研究对手的战略和下一步可能会走的棋,就不是农业社会的乡巴佬们比如蒋介石、毛泽东们能够想到的了。日本的态度就是我跟你们大清签下的合约,你不能不算数。何况,我对东北的资本投入、对南满铁路和其支线的资本投入,不能成本还没赚回来你就给我没收走了。你想跟我比试武力?那咱就试试来看谁更野蛮。日本的下级军官是武力比试派最后左右政府政策的代表。 至于日本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原因出在苏联斯大林支持的两个党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如何干扰、干预日本的两条基本国策:即利益线和生命线。这两条线是日本的国本;绝对不许干预。北伐的口号就是“收回国权”、“收回路权”和“反对帝国主义”。要收回各国在中国的租界;收回苏联经营的中铁路;收回日本拿到的大连旅顺军港以及南满铁路经营权。这种直接侵犯日本两线的忽隐忽现的国策就是中日爆发战争的原因。北伐的时候没收当时在华的外国基督教教会的产权,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刀真枪地跟“帝国主义”干了起来。当然他们知道“柿子要捡软的捏”;比试武力,自己不会沾光;那就让韭菜们上。这就如同鸦片战争后的广州入城事件;虽然条约上写着洋人以后可以进广州城;但是我可以让韭菜们不租房子给你们;不卖水卖菜给你们。谁卖菜卖水租房子租地给你们,那谁就是“汉奸”、“卖国贼”。中国人从宋以来就有了这种文化。所以想入广州城的洋人们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入城的想法。这一战略手法的胜利,不仅仅是在后来的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手里越玩越炉火纯青,连经验总结训练教育出来的徒子徒孙巴勒斯坦和中东人,现在也是手法高超,青出于蓝。北伐时这一手法玩的第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武汉和九江租界和领事馆事件。英国最后交出领事馆和租界的行政权,背后的原因复杂这里不去叙述。但此一事件,给北伐军极大的士气鼓舞和精神鼓舞。它是后来与日本摩擦、博弈,最后导致蒋介石为了 自己保命,为了不做第二个张作霖,重回“拿人钱财就必须替人消灾”的铁律,而不惜在共产党铁桶里放鞭炮挑起七七事件后的局势下,悍然发动813中日在上海的双方直接军事对决。蒋在这里的不情不愿,希冀《九国公约》的保护,在他的日记里反应的那种情绪非常清楚。蒋在日记里写:“我是为斯魔打仗!”。这话就解释了后来蒋所做的一切的奇奇怪怪与不合逻辑的原始肇因。

对历史知识的一点点不知或解读不同,就谬之千里了。卢梭之所以成为左派,认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因为私有财产制度;就是因为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啄食顺序这一生物学定律。

今天@Logs_importer 也是因为跟我对历史的了解不同,而给出了底下的一套在我看来,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的东西。当然,我也理解,如果他只有中共的历史叙述,那他写出那样胡扯八道的话,也不奇怪!

 

 


浏览(89)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