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人类进化的“备用油箱”
脂肪——人类进化的“备用油箱”
李 郡
脂肪,是人体的储备能源,相当于汽车的备用油箱。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食物来源并不稳定,人类长期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一种生理机制——当食物充足时,人体会自动将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当食物短缺时,便依靠这些脂肪维持生命。成年人的体内脂肪,在极端无食状态下,大约可以支撑身体消耗五天左右。在生产力低下、食物稀缺的年代,这种储能能力堪称生命保障系统。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问题反而反转了。
在食物丰裕、营养过剩的今天,脂肪成了健康隐患。过量脂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可能诱发糖尿病。回想几十年前,人们还处在“能吃饱”都是幸福的年代。那时,胖是一种“高级身份”,代表富裕与体面。记得上学时,班上极少有胖同学。偶尔有一个,大家还觉得他“有福气”。他父亲是石化企业供销部门的领导,家境殷实。后来,他父亲得了糖尿病——那时人们称之为“富贵病”。在我们那座上万人的石化企业中,也只有他一人罹患此病。可见,糖尿病正是物质丰富时代的产物,与营养过剩、体脂过多密切相关。
过量脂肪还会导致血压升高。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再为吃不饱发愁,每天三餐都有保障。此时,身体已不需要储存那么多脂肪。这就好比汽车每天只跑短途、随处可加油,却还装了一个大号备用油箱——既无必要,又有负担。脂肪组织需要持续的血液供应,脂肪越多,心脏就必须加大泵血压力,从而增加心血管负荷,引发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进一步诱发脑血管、心血管及肾脏疾病,危害健康。
此外,脂肪过多还会引起脂肪肝和高血脂。
脂肪主要储存在腹部和皮下,但当储量过多,脂肪便开始侵入肝脏和血液,引起脂肪肝与血脂异常。更严重的是,人体的脂肪细胞数量有限,当这些细胞已经“装满”时,再多摄入的糖分便无处可去,既无法储存在脂肪细胞中,也不能被肝脏或肌肉吸收。结果,血糖浓度持续升高,久而久之,糖尿病便悄然形成。
总而言之,脂肪储存能力是人类进化留给我们的“生存保险”。但在现代社会,这份保险却可能变成负担。如今,我们不再需要依赖脂肪度过饥荒,而更需要通过控制体重、保持适度瘦身,来预防肥胖带来的“三高”与代谢疾病。
少一点脂肪,多一分轻盈,也多一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