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无法推理
最近美国纽约市市长选举选出一位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市长。有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又浮出水面。有时争论还很激烈。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非常欠缺。没有人能肯定资本主义完全对或社会主义完全对。
我从事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并且出版过专著。我简单讲解一些我自己的一些关键论点,说明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或剩余价值理论无法推理。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说,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怎么无偿占有的?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产生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问题在哪里?人们无法根据劳动时间确定劳动的价值。譬如,一个熟练工人跟一个不熟练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会不一样,产量不一样,质量不一样。用劳动时间无法准确定义一个产品的价值。人们无法根据劳动时间来确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使用价值其实是由产品买家确定的。买家认为该产品使用价值大或小,不是劳动时间定义的。能确定产品价值的是交换价值,就是产品的实际价格。价格依赖一个语言表述过程。没有这个语言表述过程,就没有定义的价值。所以,马克思讲的劳动价值论无法定量。
劳动力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由买家定义的,所以,劳动力的价格是由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家定义的。就是工资。资本家认定劳动力值多少钱,就支付多少工资。马克思讲的剩余价值只是他单方面的主张,没有一个语言表述过程,因而不存在。属于强买强卖性质。所以,马克思讲的剩余价值根本不存在。
那么,怎样解释贫富差别?贫富差别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交换的结构有偏向,于是导致交换者的获益有差别。具体而言,资本家进行一对多交换,而工人进行一对一交换。从事一对多交换的人由于大众社会将货币支付给这个资本家,货币代表的资源或财富集中到一个人的手中。所以,资本家变富,工人无法变富。那么,资本家哪来那么多产品卖给大众?依靠机器。工人只能维持自己的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家能变富。但是,资本家不是依靠剥削变富。社会应该考虑怎样减少贫富差别的负面影响,但是,不能以破坏生产力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市场交换是生产有效率的基础条件。禁止市场交换后,生产就无效率。
我写了一本书揭露马克思的理论错误。前几天英国的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那本书的第二版。我进一步充实了其中的内容和观点。我相信我的书已推翻了马克思的理论。社会的贫富差别存在,但不是剥削造成的。马克思不知道产生贫富差别的原因,所以制造了一个剥削理论。所以,我有理由质疑马克思的理论。可惜,虽然大学的图书馆里有我的那本书,没有人知道我的研究。在西方世界里,人们找不到类似的书,只有我的那一本。当然,在中国人们也找不到我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