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派”和团派 (外一则)
01
习派和团派
沙莎
苗华、何卫东等所谓“习派”红人落马, 再次说明习近平不搞任人唯亲,不搞拉帮结派。 “习派”加引号, 是因为“习派”并不存在,或者说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派系;而不加引号的团派,则是中国政坛上少见的、明目张胆搞结党营私的实质性集团。
“习派”与团派, 这种看似中立的分类,实则掩盖了深层的认知误区。 很多人误以为习近平有一个稳固的亲信集团。但细看他的用人逻辑,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谓的“亲信”不过是阶段性重用者,不少人在几个月、几年内就被调离、边缘甚至清算。何卫东、苗华是最新的例子。习近平反对“结党营私”的做派。因此,说“习派”存在是一种误读。更深一层,这种误读往往是团派和其外围舆论操作所刻意营造的, 用来抹黑、污名化习近平执政的合法性,给团派自身“洗白”。
相较之下,“团派”才是真正意义上“党内有派”的派系集团。从八十年代开始,胡锦涛就力推胡春华,一路提携至副总理,甚至多次为其谋划“接班”路线。这种“一带一”的亲缘式政治路线,不讲政绩、不讲才学能力,只看是否“出身团系”,可以说是对“党内用人制度”的公然亵渎。一个学中文的少民,有什么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使得胡锦涛几十年里一直认定他是执掌十四亿人口大国的不二人选?除了“任人唯亲”,“结党营私”,还有其它逻辑上合理的解释吗?
今天的国际舆论几乎被共青团系统主导的大外宣操纵、洗脑。团派被包装成“改革派”“自由派”“清流”;而习近平及其团队却长期遭受“强人”“镇压者”“开倒车”等标签攻击。这一切的背后,是团派媒体机器多年运转的结果。他们通过操控叙事,制造“正义幻象”,抹黑现任体制,掩盖自身的平庸无能、裙带作风与政治利益网。 是到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习近平及其团队,不搞结党营私, 秉承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理念,才是人民可信赖的国家掌舵者;而团派,依附于权力影子网络,搞裙带、压人才、封舆论,是真正的国家之患。
02
问: ”海归很多,为什么只迫害陈琳博士?”
答: 海归很多,但陈琳是唯一的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肯尼迪学院毕业生回国后出任政府高官不但专业对口,也是许多秉承普世价值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选拔传统。
“哈佛肯尼迪学院”这几个字,2002年左右,估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或组织部的会议上,会不时听到。因为从那一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送政府和军队高官到肯尼迪学院培训。李克强当时虽然不在中央,但一定知道这些。新世纪初,中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的基本政策取向是亲美、与国际接轨、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陈琳的突然天降,候任总理李克强和他在共青团中青报的亲信有理由感到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