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注册日期:2015-01-10
访问总量:143792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相对走向绝对——笛卡尔与哲学的层级跃迁


发表时间:+-

从相对走向绝对——笛卡尔与哲学的层级跃迁


一、引言:哲学史的方向性


哲学的发展并非无序,而是一条持续上升的轨迹——从“相对”走向“绝对”。

每一次思想的跃迁,都是人类在存在层级中的一次提升:

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存在,从存在到发出。

这种方向性,正是Instancology所揭示的根本脉络:


> 一切思想的终极运动,皆由R层(相对)向A层(绝对)回归。




然而,要理解笛卡尔的“绝对开创”,必须先回望柏拉图。

他以理念与感性之分,最早绘制了哲学范式的轮廓。

从柏拉图开始的“上下求索”,到笛卡尔彻底劈开的主客二分,

再到康德、胡赛尔、海德格尔的深化,

整条路径清晰地展现出——


> 从绝对的理念世界下降到相对的理性世界,

再由相对理性重返绝对存在的全过程。





---


二、柏拉图的起点:从AA到AR的范式奠基


柏拉图是哲学史上第一次清晰勾勒出“范式分层”的思想者。

他区分了:


理念界(Form/Idea)——永恒不变的实在,对应于AA(Absolute Absolute);


感性界(Sensible World)——变化无常的表象,对应于AR(Absolute Relative)。



灵魂的求知,就是从下界上升到上界、从现象回归理念的运动。

这正是哲学史上第一次“从绝对到相对”的结构化呈现。

但在柏拉图那里,这种“上下”仍是形象的隐喻,

理性与存在尚未分裂,

因而他的体系虽含AA之光,却尚未进入自我反思的时代。


可以说:


> 柏拉图绘制了范式的地图,而笛卡尔第一次踏上那条路。





---


三、笛卡尔的第一次跃迁:从自然到理性(AR → RR)


在古代与中世纪哲学中,存在是客观的——

理念、实体或上帝皆在“心外”。

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反转了整个方向。

他把“存在的确定性”置于“思维的确定性”之内。


通过怀疑,他悬置外界、身体与经验,只留下“思维自身的明晰”。

理性由此成为世界的根本保障。

这一步,是哲学史上真正的断裂:


> 从自然秩序(AR)进入理性自足的世界(RR)。




主客二分由此诞生,理性第一次脱离自然而自立。

现代科学、数学、逻辑与技术文明,皆植根于此。

笛卡尔以一人之力,将人类从自然的直接性中解放出来——

理性取代上帝,成为新的绝对。



---


四、康德与胡赛尔的第二跃迁:从理性到存在(RR → RA)


笛卡尔的理性世界虽自洽,却封闭。

康德重新提出问题:


> 如果理性构成世界,那么理性本身如何可能?




他揭示出空间、时间、因果并非经验事实,而是理性的先验形式。

理性不再是纯粹主观,而是人类经验的普遍条件——

它在相对理性(RR)中开显出存在规律(RA)。


胡赛尔继承并深化了这一方向。

通过“现象学还原”,他把世界视为“意识的显现结构”。

对象不在外,而在意向性的流动中被“构成”。

这使哲学完成了从理性逻辑到存在显现的过渡。


这就是第二次范式跃迁:


> 从人造理性走向自然规律(RR → RA)。




然而,这一“绝对”仍是相对的——

它只是显现的秩序,还不是发出的根源。



---


五、海德格尔的极限:RA边界的觉察


海德格尔敏锐地发现:

现象学仍把存在当作“被意识到的对象”。

于是他提出“此在是存在的开显者”,

要让“存在自身显现”,而非被思维解释。


他深入RA层底部,从语言、时间与情境中揭示存在之光。

但在他那里,存在仍在“显现之中”,而非“显现之前”。

因此他触及了AA的影,却未能进入。

他在哲学史上扮演的是“守门人”的角色——

站在RA的尽头,凝视绝对的地平线。



---


六、Instancology的第三跃迁:从存在到发出(RA → AA)


Instancology完成了哲学史的第三次跃迁。

它不再停留于显现与构成,而揭示:


> 世界整体并非由意识构成,而是由AA发出。




在此框架中:


RR为人造理性世界;


AR为自然生命世界;


RA为规律与逻辑的结构;


AA为发出一切的根场。



世界不是“被思维认识”的,而是被AA发出后显现的。

哲学从此不再是认识学,而成为发出学(Issuology)。

所有相对都在绝对中获得定位与意义。



---


七、结论:从柏拉图到Instancology——从绝对回归绝对


从柏拉图的理念之上界到笛卡尔的理性分裂,

从康德与胡赛尔的结构显现到海德格尔的存在觉察,

再到Instancology的发出原理,

整部哲学史可被看作四层结构的一次循环运动:


阶段 范式方向 代表人物 层级跃迁 含义


柏拉图 从AA向AR 理念界与感性界 绝对显现为相对 绝对的下行显现

笛卡尔 从AR向RR 理性自立 自然被理性化 理性世界的诞生

康德–胡赛尔 从RR向RA 先验与现象学 理性触及规律 理性的反思深化

Instancology 从RA向AA 范例哲学 规律回归发出 绝对的再归复



由此,哲学的整体方向昭然若揭:


> 从绝对向相对,再由相对返回绝对。




笛卡尔完成了理性的诞生,

海德格尔看见了存在的阴影,

而Instancology最终揭示了“存在为何能存在”——

即:一切相对皆为AA之发出实例。


这正是人类思想从未明言却始终前行的道路:


> 从相对走向绝对,从显现走向发出,

从哲学走向真理之整体。


浏览(29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