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

注册日期:2014-07-09
访问总量:353441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南北朝风云录(前篇六)


发表时间:+-

  公元423年,十一月己巳日(初六),魏明元帝拓跋嗣因攻战刘宋劳顿成疾而死,享年32岁。拓跋嗣上承一代雄主的北魏开国君主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不世武功,后有雄才大略的儿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北方诸国一统北方,因此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壬申日(初九),世祖拓跋焘即位,大赦境内。十二月,庚子日(初八),北魏埋葬明元帝于云中的金陵,庙号为太宗。


  左光禄大夫崔浩精研经术,精通典章制度,举凡朝廷礼仪,军国书诏,无不由他掌管。崔浩不喜欢老子,庄子的书,说:“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老聃研习礼仪,仲尼向他学习,岂肯写败坏礼法之书以乱先王之治乎!”崔浩尤其不信佛法,说:“为何要事奉胡人的神!”到世祖拓跋焘即位后,因左右大臣多有批评崔浩的,世祖不得已,令崔浩以公爵位退休,但一向知道崔浩的才能,每有疑问,就召他来咨询。崔浩相貌洁白细致如美丽妇人,常自诩才干可以比肩张良而研究考察古代学问的能力更胜过他。


  424年,正月,南宋即位皇帝刘义符在为高祖刘裕居丧期间无礼,喜爱与左右的人玩狎,游戏毫无节制。大臣范泰上书说:“窃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军鼓敲于宫中,闹声传于宫外。黩武掖庭之内,喧闹宫闱之间,非但不能威服四夷,远近还会产生猜疑。陛下即位后,政务委托宰臣,实应效法殷高宗守孝居住于丧庐不说话的美德,而实际却更亲近小人,恐怕此非社稷之计,经世之道也。”刘义符不听。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是高祖刘裕的次子,皇帝刘义符的二弟,他聪明机警,喜爱文章义理,而生性轻浮,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交情密切。曾经说:“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以慧琳为西豫州都督。”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性格褊狭骄傲,不遵守礼法;朝廷只以文章义理看待他,并不以为他有什么实际的才能。然而谢灵运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参与朝廷机要,因而常常自觉怀才不遇,愤愤不平。颜延之是颜含的曾孙,嗜酒放纵无度。


  徐羡之等人厌恶刘义真与谢灵运等人的交游,刘义真的旧属范晏曾经告诫过刘义真,刘义真对他说:“灵运空疏,延之浅薄,就是魏文帝所说‘古今文人不拘小节’的那种人,而我只是出于性情上的感受,与他们交往罢了。”徐羡之认为谢灵运,颜延之煽动分歧,诽谤执政者,后来就把谢灵运外放为永嘉太守,颜延之为始安太守。


  刘义真到历阳,向朝廷多所索取,徐羡之等执政者裁量之下不按照索取给付,刘义真很怨恨,常常有不平愤激之语,又上表请求还都,咨议参军何尚之屡次劝谏他,都不听从。此时,徐羡之等人已在密谋废除皇帝刘义符,而废除后按次序应当立刘义真为帝;但刘义真与皇帝刘义符有嫌隙,徐羡之便利用此点上奏列举刘义真的罪恶,将他废为平民,迁移到新安郡。前吉阳令堂张约之为刘义真抱打不平,上奏章说:“庐陵王少蒙先皇优厚慈爱待遇,长大后接受陛下和睦仁爱之恩,所以心中所思直言不讳,胸中所怀坦然示外,乃至或许有违背臣子之道之处,而招致骄傲放纵的过错。至于他的天生资质,实在具有卓然之美,应当加以宽容教养,取长补短,以适当的方法尽力训导,逐渐引导他进退。现在这样羞辱性地胡乱剥夺他的爵位,将他迁徙到远郡,对上伤害到陛下兄弟的和好,对下使得远近之人恐惧失措。臣私下想大宋开国仓促,根柢尚不繁盛,应当广泛建立宗室的屏障,以正道和睦关系。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帝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因为一个小过错,而招致永远的放逐丢弃呢!”奏章呈递上去后不久,张约之就被外放去梁州府做参军,又不久就被杀掉。(待续)


浏览(93)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