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

注册日期:2010-05-22
访问总量:1832743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美籍华人在纽约市长选举上的代际分歧


发表时间:+-

  许多美籍华人家庭内部分歧日益加剧:一方是逃离集体主义的父母,另一方是在自由环境中长大、被平等承诺所吸引的子女。许多年长的华裔移民的政治观点正在向右倾斜,代际差异、加上记忆、媒体和经历的影响,分歧的趋势体现在纽约市长竞选中


  老高按:再过二三十个小时,11月4日,纽约市长选举就要一决雌雄。提前投票早已开始,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我的同胞中,既有同辈人殚心竭虑为安德鲁·科莫助选,誓言绝不能让一个“社会主义者”(甚至“共产主义者”)入主然后毁了大苹果;也有年轻一代的人深恶痛绝那些老气横秋的政客,认为佐赫兰·夸梅·马姆达尼带来了美国政坛上久违的朝气与活力……这两个政争对手,未必是老少华人心目中的完美人选,但投谁不投谁,却都是作为选民,反复权衡利弊的结果。
  恰巧在微信上读到一篇文章,谈美籍华人对马姆达尼的代际分歧。点进去一看,此文是根据当天《纽约时报》上Li Yuan的英文文章的速译本——真够快的!转载于此,各位看看是否与您身边的情况相符、相近?


  纽约时报:美籍华人对马姆达尼的观点存在代际分歧
  
In Chinese American Families, There's a Generational Split on Mamdani

  邸钞,发表于上海国际领域创作者 腾讯网 2025-11-02

  本文英文出处:https://www.nytimes.com/2025/11/02/business/zohran-mamdani-chinese.html
  原文作者:Li Yuan


  许多年长的华裔移民正在转向政治右翼,与他们的子女渐行渐远,这一趋势在纽约市长竞选中有所体现。

00000a.jpg


  1976年,宋颖从当时还是个小渔村的深圳到达香港。如今,72岁的她是一位纽约客,曾三次投票支持特朗普总统,并在周二的市长选举中提前投票支持安德鲁·M·科莫。
  宋女士无法理解年轻人对领先的马姆达尼先生(Mr. Mamdani)的热情。他想提高富人的税收,为免费儿童保育、公交车和市属杂货店等项目提供资金。
  她的观点反映了许多美籍华人家庭内部日益加剧的分歧:一方是逃离集体主义的父母,另一方是在自由环境中长大、被平等承诺所吸引的子女。
  许多年长的华裔移民的政治观点正在向右倾斜,这一趋势在市长竞选中有所体现。代际差异,加上记忆、媒体和经历的影响,使得纽约的一些华裔家庭成为了更广泛的关于公平和自由的意义,以及美国梦真正内涵的辩论的缩影。
  宋女士和丈夫1978年身无分文地来到美国。他们借了168美元支付唐人街第一个月的房租,然后努力奋斗,开创新的生活。她成为一家中文报社的记者,而他则创办了一家小型电信公司。他们的一个儿子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另一个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两人都拥有了各自的专业领域——这种美国式的成功故事,曾经象征着移民的希望。
  在她看来,马姆达尼先生的提议就像是她过去经历的回声。

  然而,对于年轻的华裔美国人来说,马姆达尼先生代表着希望,因为这座城市正面临着住房负担能力危机。许多人眼睁睁地看着儿时的朋友和亲戚因为高昂的房价而被迫搬离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和皇后区的埃姆赫斯特等社区。有些人甚至因为在纽约养育孩子成本高得令人难以承受,而推迟或完全放弃生育。

00000b.jpg

  纽约市长候选人Andrew Mark Cuomo

  26岁的李安琪支持马姆达尼先生的免费托儿计划。她在一家帮助低收入母亲的慈善机构工作,亲眼目睹了缺乏负担得起的托儿服务如何阻碍女性接受教育。她自己的童年经历也凸显了这个问题:她的父母在20世纪90年代从中国南方福建省移民到美国,在她出生不到两个月时就把她送回了中国,因为他们无力承担在美国的抚养费用。她的父亲在餐馆工作,母亲在服装厂工作。在她即将满5岁时,他们把她接了回来。
  李女士曾就读于亨特学院附属高中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年,她56岁的母亲投票支持特朗普,这让她感到非常失望——这是她母亲入籍以来的首次总统选举投票。和许多年长的华裔美国人一样,她的母亲计划本周投票支持科莫。
  李女士认为,语言和媒体消费是造成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
  “语言障碍确实加深了我们社区内部的代沟,”李女士说道。她和父母住在皇后区的邱园。在家,她用普通话和福建话混合着和父母交流,并负责在父母和她两个主要说英语的弟弟妹妹之间进行翻译。
  尽管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许多中老年移民的英语水平仍然很低,他们主要依赖中文媒体。李女士和许多年轻的华裔美国人认为,YouTube、中国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以及当地中文报纸上的虚假信息加剧了老年移民对特朗普的认同。

1762140889453579.jpg

  Angela Li, a daughter of Chinese immigrants, said she supported Zohran Mamdani’s plan for free child care.Ava Pello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根据美国选民民意调查(一项大规模的全国性选民调查)显示,在去年的选举中,美国华裔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的支持率从2020年的70%以上,下降到53%。
  《纽约时报》对2022年纽约州州长竞选的分析发现,与2018年相比,全市亚裔社区的选民政治倾向向右倾斜了23个百分点。布鲁克林日落公园和本森赫斯特的华人聚居区甚至至少十年来首次转而支持共和党。
  居住在日落公园的注册民主党人张乔伊(Joey Zhang)表示,她13岁的女儿简直不敢相信她竟然打算投票给曾面临性骚扰指控的科莫先生(科莫先生否认了这些指控)。但44岁的张女士表示,她不相信“免费的东西”,即使她理解孩子们为什么对马姆达尼先生感到兴奋。
  “美国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张女士说道,她是一名客服代表,2003年从福建移民到美国,“它想让人们相信,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回报。但生活并非如此。”
  这种分歧导致一些家庭内部关系紧张。

  杰西卡·刘(Jessica Liew)是一名研究生,出生并成长于日落公园。她回忆起去年秋天与母亲的一次争论。母亲力劝她投票给特朗普,说他会降低生活成本。25岁的刘女士则反驳说,特朗普会削减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和其他她祖父母赖以生存的社会福利项目。
  她还没问过母亲关于特朗普和国会削减社会福利的事。“我太害怕这会引发另一场争吵了,”刘女士说。自春季以来,她一直在为马姆达尼先生的竞选活动拉票。

00000d.jpg

  纽约市长候选人Zohran Mamdani

  世界银行数据分析师刘丽莎也曾与父母有过类似的争论。和宋女士一样,她的父母在20世纪70年代离开中国大陆来到香港,随后于1978年移民美国。他们在唐人街和日落公园的餐馆和房地产行业工作,并供两个孩子分别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
  刘女士说,她的父母在2016年之后成了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刘女士的父亲去年去世了。她的母亲刘华美表示,她还没有决定支持哪位市长候选人,但她希望候选人能够认真对待犯罪问题。她也呼应了保守派的观点:太多人滥用社会福利项目。
  “应该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她说。“不要让人们滥用这个机会。”
  她的女儿对这种观点感到很沮丧。她的父母曾经受益于他们现在批评的那些项目:免费托儿服务、食品券和其他针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当她就此质问他们时,她说:“他们只是假装没听见。”


  近期文章:

  若书名之外还要个副标题,建议加上:在风雨中安放学术
  既是一份告别信,也是一份忏悔录,还是一份控诉书
  请用文明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也谈最近一份泄露文件
  跟着依娃走陕西——读依娃小说集断想八则
  译者眼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作家,戴上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想起电视剧里说的:“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
  川普起诉媒体、天价索赔,算不算打压新闻自由?
  狂热分子,极左和极右本是同一种人
  这一场白宫晚宴可能影响美国未来,值得详加解读
  订正一个民间失实之辞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浏览(349)
thumb_up(5)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启泰

    纽约选出一个红色新市长,我倒是觉得对百年老城纽约来说,是一件好事!不破不立!说到底,即使纽约如 芝加哥,旧金山,巴尔的摩,纽瓦克,匹兹堡,毁了,美国也不会怎样。资本会发现新的栖息地。估计郁闷的是那些离不开纽约的,亚 富人阶层。一次整合,会让不少人不爽,这就是社会的演进。再说了, 纽约不是上海,美国不是中国,纽约住不了了,搬家啊。都市住不了,去郊外啊。新泽西 不是 快翻红了吗? 我来美国几十年,在曼哈顿待了2年,够了。感觉,自己已经不适应住在 热闹的 都市中心,更适合住在 安静的 郊外。成为 乡下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奥维尔

    老高会选谁?

    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天雅

    https://youtu.be/Sa7fiEXUmDw?si=9s55avucZtSFZwF6

    ---- 这个视频告诉你,传统美国社会中,那些人是靠食品券救助而从新在社会中站起2来的,那些人是代代靠食品券而活的。这些世代食品券领取者,终其一生没用自己的钱买过食物,住政府补助的 section 8 房,播主说看着他们,就象看以前的贵族。

    屏蔽 举报回复
  • gugeren

    “种什么树就结什么果”,纽约人选出谁来,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就需要他们自己承担因此的后果。

    免费这个,免费那个,其实都不是免费的,是要从富人那里拿来的。

    以前那位纽约人、总统候选人杨安泽先生就是前驱者:提出每个美国成年人每个月由政府发1000美元打底!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