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录

注册日期:2023-10-24
访问总量:46550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人人都可以培养的奢侈品味


发表时间:+-

最近手边在看两本书,托尔斯泰的《复活》和韩江的短篇小说集《植物妻子》。都是从过去博文推荐过的网上免费下载中文书的网站上下载来的。再次安利这个下载免费中文书的网站。知道这个网站相当于你随身携带着的一个巨大的私人图书馆一样,随时可以从中取出宝物。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这就是武侠小说里武林高手们随身携带的乾坤袋,袋中自有万象乾坤。

《复活》和《植物妻子》是两部时代背景、作家气质和生活经历风格迥异的好作品。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喧嚣嘈杂、注意力稀缺的年代,能静下心来重温名著,就是一种奢侈的品味呀?好在这份奢侈人人可及,并非稀缺的资源。

依我这偏主观的性子,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就看它能否让我生出模仿或再创作的冲动。读好作品,就像结识一位修养极高的人;不知不觉间,自己的遣词造句也被熏染得文雅起来,那些不经意的痞气、匪气都渐渐退去。不仅如此,见贤思齐,每当读到细腻动人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心里便像春天里将要破土的芽,在黑土中暗暗用力,想要探出头来。书读的神情恍惚,思绪纷飞,按捺不住,终究还是要在电脑前坐下,写点什么。

我喜欢的作家,总能把虚构的故事写得像在你我身边发生的一样;而平庸的文笔,却往往把真实的事写得像假的。

上高中语文课时,老师也讲过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讲到作品的意义,多半是从为政治服务的角度出发,为高考服务的那种“标准答案式”的意义。
至于私下里有没有真正通读过?没有。
有没有在文艺评论家(如大陆的红学家们)的引导下,从结构、人物、历史语境、写作视角去读?更没有。

我并没有在此要谴责谁的意思。人在成年之前,无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况且,普通人在人生经验尚浅的时候,又怎能读懂那些伟大的作品?即使有幸置身所谓的“理想学习环境”,也不代表就一定能拥有高级的品味。

好在,这把年纪,我依然保有读书的兴趣,也有在西方生活的经历,更少许了解并信神、主耶稣的救赎、圣经与神的智慧。如今重新开始读《复活》,就像在细细品尝一块精心烹饪的千层饼一样。层层剥开,每一层都带来不同的滋味:从克制,内敛,平淡到隽永,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或许并非巧合,《复活》的第一章开头,引用的正是《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和《路加福音》中的几句经文。托尔斯泰在这里已暗暗埋下了信仰的线索,也为整部作品定下了灵魂救赎的底色。

而韩江的作品之所以吸引我,大概是因为我们同属东亚文化圈。对这种文化中对人性的压抑、对女性的束缚,我至少能有所体会,读起来不会像看一个遥远的神话,而更像在照见熟悉的阴影。也许正因生活在相似的社会环境里,这些作家笔下女性的命运、青年人的生存状态,都能轻易赢得华语读者的共鸣。

两位作家都在描写人性。托尔斯泰从宏大的历史舞台上揭示人性的光辉与挣扎;韩江则从普通人的命运中,细细挖掘人心的幽微与复杂。不同的笔触,却都带着人性在苦难之中仍未熄灭的微光。

读托尔斯泰,看见人性被信仰转化;读韩江,体会人性在黑暗中自燃。一本书向上,唤醒沉睡的道德之心;另一本书向内,探索黑暗命运中的微光与解脱。能同时跟随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的脚步,想想都是生活里最奢侈的事啊。

也许,当你心烦意乱之时,不妨泡一杯清茶,让袅袅雾气陪伴你翻开小说,慢慢地读上几页,静静地发一会儿呆。





浏览(54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