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注册日期:2012-01-13
访问总量:241443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给四中全会新头目——为什么美国对待中国与苏联/俄国不同?


发表时间:+-

给四中全会新头目——为什么美国对待中国与苏联/俄国不同?


副标题:苏联死于信仰,中国胜在无信——美国战略的文化盲区



---


导语


冷战结束三十余年后,世界见证了一场罕见的战略反转:

苏联在与美国的全面对抗中被耗尽,而中国在与美国的全面融合中崛起。

表面上,这是一场政策误判——美国误以为开放会带来自由;

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两种文明类型的根本差异:理性民族与感性民族,信仰政治与利益政治。

苏联的崩溃,是理性人种在乌托邦幻灭后的精神坍塌;

而中国的延续,则源自一个感性民族在历史巨轮下的现实柔韧。

这一文化基因的差别,使得美国对苏联的胜利无从复制,对中国的战略无从掌控。

今日的“四中全会新头目”,正是在这种文化逻辑中诞生的制度产物——

它既非信仰的延伸,也非理性的复苏,而是现实主义政治的极致形态。



---


一、同样的对手,不同的结局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面对过两个最大对手:苏联与中国。前者在冷战中被封锁至死,后者在全球化中被养肥。

结果形成历史性的反差:


苏联被击碎,东欧解体,俄罗斯至今难以恢复元气;


中国被拉入世贸,吸收资本与技术,却在短短二十年内成长为美国的主要竞争者。



这并非偶然。它既是美国战略误判的结果,也深植于中俄两种文明的不同灵魂。



---


二、冷战的苏联:信仰压垮了国家


美国对苏联的战略,是“封锁—对抗—消耗”。

苏联的崩溃,根源在于信仰体系的自我塌陷:


1. 过度理想化:共产主义在苏联是宗教式的信仰。



2. 高度刚性体制:为实现理想,国家机器全面动员,压制个体。



3. 经济极度僵化:资源集中在军备与意识形态宣传,社会生活贫乏。




当理想破灭时,苏联人民失去了精神支撑,体制内部也没有足够灵活性去转向。美国的封锁与军备竞赛,只是加速了其理想自溃的进程。

换言之,苏联被击败的不是外敌,而是过于沉重的信仰自身。



---


三、全球化的中国:无信仰反成优势


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几乎相反:


打开国门,让中国进入世界贸易体系;


向中国转移资本、技术与产业链;


期待经济开放带来社会开放与政治自由化。



这是典型的西方逻辑——相信市场能“改造”任何社会。

但美国低估了中国文化的吸收性与无定形特征。


中国文化与苏联式信仰完全不同。它没有理念重负,没有宗教约束,也没有真正的信仰中心。其核心是“权宜”与“活法”。

这种文化可以在任何体制下生存、变形、繁殖。

在马克思主义的外壳下,它迅速变成了“权力加资本”的混合体;

在全球化的土壤中,它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西方的财富与技术,却不吸收价值。



---


四、随心所欲与玩世不恭:文化的核心机制


“随心所欲、玩世不恭”,正是中国社会在面对外来压力时的文化免疫系统。

这种精神形态的本质是:


不信任何永恒真理;


不为任何理念而牺牲;


永远以个人或集体利益为最高准则。



这看似缺乏理想,其实是一种极高的生存智慧。

它让中国在几千年更替中屡次被征服,又屡次复活。

它能吸收佛教又化掉佛教,能接纳马克思又去政治化地使用马克思。

凡是进入中国的思想,都会被“实用化”“关系化”“文化化”。

这就是美国无法理解的部分——在这种文化中,信仰不是力量,而是材料;规则不是限制,而是工具。



---


五、与俄、德、日的根本不同


俄国人有宗教性的“救世野心”,信仰强烈但极端,因信仰而起,也因信仰而毁。


德国与日本是理性民族,严谨、系统、精密,却容易陷入“理性暴政”。


中国人则无论在帝制还是现代,都靠“变”生存——没有信仰压力,也无理性负担。



苏联是铁块,砸碎就没了;

中国是水,挤压越重,流动越强。



---


六、美国的文化盲区


美国的最大误判,是用自己文明的逻辑来判断一个无方向文明。

他们以为“经济自由→社会中产→政治民主”是人类普遍规律,

却不懂这种线性逻辑在中国根本不存在。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


自由被理解为“灵活”;


平等被理解为“机会”;


法治被理解为“可以操作的规则”;


民主被理解为“手段而非信仰”。



结果是,美国播下的资本主义种子,开出的不是“民主之花”,而是“权力资本合体的奇花”。



---


七、理性文明的自毁与感性文明的延生


要理解苏联的崩溃与中国的崛起,还必须看清一个被忽略的深层差异:民族理性的结构。


苏联毕竟属于欧洲理性文明的延伸。无论其制度多么极权,骨子里仍继承了西方的“理念人种”特质——相信理性秩序、历史规律与乌托邦理想。

马克思的学说在他们那里成了近乎宗教的信仰:相信通过理性设计可以实现完美社会。

因此,当这种理性体系被事实击穿,理想一夜崩塌时,苏联人失去了精神世界的立足点。

理性民族的悲剧在于:一旦信仰被证伪,他们便无处可去。


中国则完全不同。中国人是感性民族。

感性并非指情绪,而是一种文化取向——重经验、重关系、重现实、轻理念。

中国人对任何宏大理想都保持距离:既不全信,也不全拒。

他们不会为理念而亡,只会为利益而变。

于是,信仰崩塌在中国不会导致体制解体,而只会引起利益重组。

这种文化结构让中国社会具备惊人的“弹性现实主义”:

既能在意识形态变换中保持秩序,又能在制度危机中迅速调整。


正因如此,美国在文化层面的误判更深一层——

它以为中国会像苏联那样因信仰破产而崩溃,

却没想到中国从未真正“信仰”过,只是在“使用”信仰。



---


八、结语:理性崩塌与感性生存


苏联死于理性,

因为理性民族以理念为命脉,一旦理想坍塌,国家随之崩解。


中国活于感性,

因为感性民族以生存为核心,任何理念都只是手段。

理性民族追求“真理”;感性民族追求“活着”。

于是,前者崩溃于信仰破产,后者茁壮于信仰虚无。


美国在冷战中赢得的是理性战争;

在全球化中输掉的是文化战争。

它击败了一个有信仰的敌人,却扶起了一个无信的文明。


如今“四中全会”后的新头目象征的,

正是这种感性文明的又一次自我更新:

无理念负担、无信仰压力、以利益为主轴,

在灵活与现实的名义下,

继续延长一个体系的生命——

这正是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最难理解的中国之谜。


浏览(213)
thumb_up(2)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巴黎老高


    全世界都最难理解的中国之谜。

    -----------------------------------------------------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流亡异议人士,我明白啦!

    这龟儿子的共朝,又在找死。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任何原则都包含例外。小国,不以为例。犹如台湾不代表中国的前途一样。

    ----------------------------------------------


    小国当然不以为咧。 即便台湾统一了中国,又轮回?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好文章,学习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任何原则都包含例外。小国,不以为例。犹如台湾不代表中国的前途一样。

    屏蔽 举报回复
  • 震阿震

    在美国封锁下,古巴朝鲜都没垮,你分析下什么原因,能用感性理性解释吗

    屏蔽 举报回复
  • 震阿震

    别瞎解释了,美国对苏联的方式是硬碰硬,星球大战援助阿富汗,活生生打爆了苏联。美国对中国的方式是收割,软硬兼施,军事金融经济各种措施都会用,金融市场会有大风浪。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