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

注册日期:2025-03-10
访问总量:2267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华人的两个“标签” [世相杂谈]


发表时间:+-


华人身上好像都挂着两个引以为傲的标签,一个是“勤劳”,一个是“智慧”。这俩漂亮的标签不晓得是自封的还是被何人授予的,反正经常能看到有人动辄就拿出这俩标签在世人面前晃悠。


平心而论,与这个世上其他民族相比,我等华人得到“勤劳、智慧”这两个美誉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往前说,我们几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思想、文学、艺术、医学、农学乃至科技等都对世界文明有过独特的贡献,尽管思想、科技方面差得远点儿,但毕竟也有一些闪光的遗产留给了这世界——这是智慧。勤劳就比较明显了,不仅在东大,全世界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像工蜂、工蚁一样日夜劳作的华人,他们的勤恳与辛苦,他们的隐忍与坚韧,他们不计昼夜的奔波劳碌,都给世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仅“世界工厂”这一称谓,就不是哪个民族都能担当的起的。


那么问题来了,按说这样一个堪称优秀的族群,在世界上应该有着跟它相匹配的较好的生活才对,老百姓至少应该享用到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房等等优质资源,拥有好于其它一些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才对。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在几千年的华人民族史上,我们这个“勤劳、智慧”的群体非但没有受到上帝更多眷顾!反而成为这世上命运多舛的最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其艰辛痛苦的遭际竟然举世罕见!


几千年来,我等华人几乎就没有过多少岁月是静好的,不是灾荒就是战乱,不是身陷于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就是在饥寒交迫的路上艰难地跋涉。即使最近这几十年因“改开”社会民生终于有了一些起色,使多数人都能吃得饱甚至吃的好、穿得暖甚至穿得美一点了,然而眼看着这好日子又要被大风席卷而去了。


我常常为此而忿忿不平:凭什么一个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的一流民族居然总是处在一个近乎末流的生存状态中呢?他们本当得的那份幸福的生活和荣耀的名份呢?并不被世人小觑的堂堂华夏民族为何会有着如此倒霉的命运呢?


思来想去,感觉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吧:华人的勤劳,换来的是一代代人无休止的勤劳,不幸的命运像拉磨的驴一样一直在那条磨道里周而复始地打转儿轮回;华人的智慧,几乎都用在为了生存的挣扎或内斗内耗上了。一个难看的事实是,如此一个坐拥“勤劳、智慧”美誉的庞大族群,几百上甚至千年来居然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乏善可陈。


翻看古今历史,华夏百姓几千年来一直苟活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一代代国人备受皇朝专制统治者的压迫,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竭尽全力勉强生活在被挤压得狭小的空间里。不仅如此,每一代华人都在重复着与上一代人几乎相同的悲苦命运。


这样一个生存状态所导致的后果非常不堪:他们不得不起早贪黑拼命地劳作,否则就不足以糊口活命;他们不得不费尽心机地算计着怎样节衣缩食,否则就不足以抵御随时可能临头的各种天灾人祸;他们不得不在官府重压的夹缝中委曲求全地挣扎着求生,否则就不足以维护最起码的生计安全,可谓像牲口一样被役使;像韭菜一样被收割;像杂草一样被践踏,像垃圾一样被抛弃。“草民”、“韭民”、“蚁民”、“屁民”……这些戴在他们头上的污名诨号,既有自嘲自封的,也有他人“加冕”的。华人像蝼蚁一样活得是如此孱弱卑微!


然而,再这样苦毒的生存之域,一个诡异的“奇迹”出现了:华人在这种窘况中居然歪打正着地成就了自身“勤劳、智慧”的两大美名!


可以说,“勤劳、智慧”的标签是华族百姓被生存压力逼迫出来的一个民族“亮色”,是用坚忍和屈辱换来的一个渗透着苦涩的奖牌。


对于我等华人身上“勤劳、智慧”这两个令人五味杂陈的标签,我想,如果外邦人不明就里随口说说也就罢了,作为华人本尊,还是别动不动就秀出来显摆为好吧。


浏览(179)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