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德2

注册日期:2019-05-09
访问总量:491261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图文)这是实现你最高价值的最后机会


发表时间:+-

            这是实现你最高价值的最后机会

                                范学德


著名精神医学家、意义治疗法的创造者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 写了一部重要的心理分析著作——德文原版叫做《不管怎样,向生命说“是”——一个精神病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1967年台湾光启出版社将其译成中文,名字叫《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译者是赵可式、沈锦惠。

昨天我介绍了第一部分,今天,介绍第二部分中。在这里弗兰克分析了我们所处的时代。

存在的空虚是时代病,人深感生命的无意义,无聊于与烦。正如叔本华早就说过的那样:“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第132页)

弗兰克说,如果问起我如何解释这种生存空虚的增长,我常常会予以如下简短的答复:与动物相反,没有什么本能的东西告诉人必须做什么;而且与昔日的人相反,也不再有什么传统的东西告诉今天的人们应该做什么。现在既不知道他必须做什么,又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他便常常显得不再确切知道他到底想要做什么,于是,他便只是想做他人所做的,——随大流派!或者只是做他人想要——想要他——做的。

弗兰克抗拒这种无意义说。他认为:“人是唯一能够负责的受造物,他必须实现他潜在的生命意义。”而这,必须在世界中找寻“,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而非自我实现。”(第136页)

周星驰有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人没梦想,和一坨屎有什么区别?”

弗兰克在书里反复说了一句话:在既定的境遇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是人最终极的自由”。在人没有了任何自由之后,他唯一的自由,就是选择以何种态度去面对眼前的一切,这是谁也剥夺不了的自由。

他说:假定我想向东飞行,而这时却有偏北风,那么,我就可能与我的飞机一道偏向东南方。相反,我若是驾着飞机向东北飞行,我便实际上飞向正东方面并降落在我原想降落的地方。对人来说,我们不也是处于同样的境况中吗?如果我们简单的以其目前所是而看待他,那我们就会使他变得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以其应该所是而看待他,我们便使他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人,这是歌德的话。

弗兰克指出:寻找生命意义有三种途径:

1.创造和工作;

2.体认价值(如爱);

3.受苦。

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通过创造和工作,或体验某种事物或爱某一个人,而在极端的情况下,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他从集中营的经历中,领悟到第三种途径

弗兰克认为,每一个痛苦,每一个失败,每一个绝望也都被附有着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在痛苦时,我们可以穿越痛苦,精神得到了历练,指向下一次的成功。即使是犯下滔天罪行,后悔内疚,我们也获得了自我完善,精神上自我超越的机会。即使是面对死亡,我们可以学会对自己对别人更加负责的态度。我们每一天的生命都应该像重生一般的活着,也应该像马上就要重蹈旧错一般的活着

“人是唯一能够负责的受造物”,他必须实现自我超越(136)

痛苦就像煤气,一个空房间里,如果注入某一定量的煤气,则不论房间多大,煤气都会完全均匀地弥漫。同样地,痛苦不论大小,都会充满人的心灵和意识,因此,人类痛苦的“尺度”,绝对是相对的。

内在生活一旦活络起来,俘虏对艺术和自然的美也会有前所未有的体验。在美感的影响下,有时连自身的可怕遭遇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从奥斯维辛转往巴伐利亚一集中营的途中,我们就曾透过车窗上的窥孔,凝视萨尔斯堡附近山峦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美景。当时,如果有人看到我们的面容,一定不会相信我们是一批已放弃了 一切生命和获释希望的俘虏。

“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为一种成就。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集中营俘虏虽与悠闲的生活和创意的生活无缘,但人世间有意义的,并不只是创意和悠闲而已。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煞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或开刀也无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机会, 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弗兰克说:“人在自身内存有两种可能性,去实现哪一种是由他自己所抉择的,而非被环境所决定。”

全书最后的结束语说:“毕竟,‘人‘是发明奥茨维兹煤气间的’存有‘;同时,’人‘也是笔直走进煤气间,口中念着犹太祈祷文的’存有‘!”

煤气间就是纳粹用煤气把人活活毒死的地方;犹太祈祷文就是《圣经》中的这句话:“你当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6:5)


梵高肖像与自画像 










浏览(246)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