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注册日期:2015-01-10
访问总量:140571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人之为人的迷惑——一切富人都混淆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发表时间:+-

《人之为人的迷惑——一切富人都混淆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人之为人,最大的问题从来不在“贫”与“富”,而在“明”与“昧”。真正的迷惑,并非无知,而是误以为“拥有”就是“成为”,误以为“条件”可以代替“本质”。


古往今来,凡富贵之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觉:他们混淆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他们以为拥有财富、权力、地位、声望,就是幸福、价值、意义的充分条件——其实,那些不过是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而已。


一个人要活下去,当然需要物质;社会要运转,当然需要交换;文化要延续,当然需要利益结构。但这些都只是必要,并非充分。富人之所以常常陷入精神的空洞,是因为他们把维持“活着”的条件,当成了“值得活”的目标。


必要条件让人存在,充分条件让人升华。

前者属于“物之为物”的层面,后者才触及“人之为人”的领域。


当人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而仍不满足,便开始追逐“更多”;当“更多”成为目的,意义便开始溃散。于是富人开始用“更多的钱”“更大的权”“更炫的名”去填补心灵的真空。可是他们不知道:幸福的充分条件从不在“拥有”,而在“理解”;不在“扩张”,而在“止欲”;不在“控制”,而在“通达”。


哲学告诉我们,必要条件来自外部世界,而充分条件来自内在世界。前者由“有”,后者由“是”。富人误以为“有得多”就是“是得多”,这是人类最根本的逻辑错位。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实可以反说:不明义者,即使富,也仍是小人;不失义者,即使贫,也仍为君子。


人之为人,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否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拥有,拥有之后是否仍能守住“人”的尺度。


所以,一切富人最大的迷惑,就是混淆了两个层次:


必要条件:满足生存。


充分条件:成就人格。



前者造就“富有的人”,后者成就“高贵的人”。

若只停在必要条件的层面,人便如机器般运作,财富越多,束缚越深;

唯有触及充分条件,灵魂才获得自由——那才是人之为人的真义。


结语:

必要条件让人“活着”,充分条件让人“值得活”。

混淆两者的人,纵使富可敌国,也不过是“活得复杂的动物”;

分清两者的人,哪怕一贫如洗,也已触到“人”的最高形态。


——唯有当人明白“富”不是充分条件,而“觉悟”才是,人类才真正开始成为“人”。

浏览(73)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