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記

注册日期:2025-06-06
访问总量:5964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归纳各国税制、福利


发表时间:+-

归纳各国税制了,写完这篇,我甚至觉得我可以去帮美国人报税了,反正国税局官网啥信息都有。

 

美国。

同样,从世界老大美国开始。

美国税制总体架构是联邦、州、市三级体系,税收占GDP约26%,在发达国家中偏低,财政分权度极高,联邦主要靠所得税,州靠销售税,地方靠地产税。

由美国国税局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统一管理联邦税,自报自缴制度发达,税务中介(会计师、报税软件)市场庞大,税务审计非常严格,逃税可构成联邦重罪。低间接税、重直接税,州与州之间的税竞争激烈(如德州无州所得税,加州却是高税率)。

美国的税收主要体系如下表:

但光看这么个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实际上非常复杂,各种抵扣、减免,需要详细介绍。

 

联邦层级的个人所得税。

先说个人层面吧,联邦收的税很简单,以总收入减去标准扣除额(Standard Deduction),即为应税所得(Taxable Income),10-37%的累进边际税率(progressive marginal tax rates)是针对应税所得的。

个人按照报税的规则分为,单身申报者(Single Filers)、已婚联合申报(Married Filing Jointly)和家长户主(Head of Household)三类。

这三类区别如下表:

对于户主这个类别,即使法律上仍在婚姻中,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也可以“视为未婚”(Considered Unmarried),从而以户主类别申报:与配偶分居超过半年;有孩子与自己同住;自己支付了超过一半的家庭开销;孩子在自己监护下。

三类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年度收入,2024年纳税年度,适用于2025年报税):

根据这些规则和累进税的计算规则,可以得出税额,再加上税收抵免(Credits),可得出应缴税额(Tax Due)。

 

怎么计算应税收入?税前的扣除。

关于这个年收入,也是有很多名词,美国用的是调整后总收入(AGI)再减去“标准扣除额”(和逐项扣除额两项,哪个大用哪个)而不是原始的总收入,另外还有调整后调整总收入(MAGI)这个概念,如下表:

AGI的计算要减去的扣除项有传统IRA缴款、学生贷款利息、健康储蓄账户HAS缴款、自雇健康保险、学费等,也就是进一步降低收入,让纳税者以更低的基数去计算税额。

MAGI就是把部分减去的扣除项加回来,用于判断是否符合抵免或福利资格。

总收入到AGI这一步,有个税前可扣除项目(above the line),也就是税前直接减掉相应的数额,降低应税收入,减少应纳税基数。具体有:传统IRA供款(可扣除一定限额,2024年为6500,50岁以上为7500)、401(k)员工供款(通常已在W-2表工资中排除,不在报税时扣除)、学生贷款利息(最多可扣2500,受收入上线限制)、学费与费用扣除(已被教育抵免取代,某些情况下仍适用,但不常见)、自雇健康保险保费(可100%扣除)、自雇退休金(扣除实际供款)、赡养费(仅限2019年前协议)、HAS健康储蓄账户供款(需高免赔额医疗计划,可扣除限额内金额)、教师教育之处(最多可扣300)、搬迁支出(军人专用,稀有)。总收入扣除完这些,即为AGI金额。

得到AGI后,还会继续给一个扣除的机会(像医疗保险扣除、房贷利息、房租支出、州和地方税、慈善捐赠、灾害损失、投资利息支出等),分为“标准扣除”、“逐项扣除”两种,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用,哪种方式金额高就选哪种。标准扣除为税法固定的固定金额,每年根据申报身份调整,IRS会每年公布,申报很简单,只需要勾选即可;逐项扣除就需要填写附表,把实际支出的可扣项目一一列出,还要保留支出证明。TCJA(2017税改)之后,标准扣除额度翻倍,于是大多数美国人会选“标准扣除”(约87%),逐项扣除更适合高收入、房贷族、慈善捐赠多的人。AGI再扣除这个后,即为纳税人的应税收入。

 

税后的抵免。

如果AGI比标准扣除额还少,那就一分钱税都不用交,还可能获得“可退还税收抵免”(Refundable Tax Credit,也就是政府发放的现金补贴,相当于福利)。

这个可退还抵免是个很妙的设计,有工薪所得税抵免(EITC)、额外子女税收抵免(ACTC)、部分教育抵免等。这是美国税制中典型的“税收福利化”(Tax as Welfare)思路,通过税收系统发放社会补助,避免直接“社会福利”标签、被视为“救济金”,能精准识别目标群体(因为IRS掌握收入数据),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这个可退还地面往往是主要收入来源。这是个非常好的“劫富济贫”实际操作方式,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也非常契合我设想的新税制。

再谈下联邦的个人所得税抵免(Tax Credits,包含可退还抵免),常见的有:

子女税抵免(Child Tax Credit,CTC)。对象为有17岁以下符合条件子女的纳税人,且与纳税人共同居住超过半年,由纳税人提供主要生活费用。抵免额度一般为每名合格子女最多2千美元(收入越高,抵免额度越少),曾在特定年份有临时提高额度(如2021年疫情),但之后恢复了常规,有收入限制、抵免递减,加入收入超过某一水平,则逐步减少。如果税负不够,用不到全部抵免,剩下的可退还部分称为额外子女税收抵免 (Additional Child Tax Credit,ACTC,最多1600美元可以退还)。

关于“收入越高,抵免额度越少”,需要再详细的说明一下,有一个抵免开始逐步减少的年收入门槛,每超过门槛1000美元,抵免额减少50美元,三种申报身份的门槛如下表,这里的收入数据采用的是修正后调整总收入MAGI,不是原始总收入也不是AGI也不是应税收入,头都被搞晕了:

此表是按一个子女算的,如果有两个子女,那就是超出门槛8万全部取消,三个子女,超出门槛12万,以此类推。

对于没超过门槛的那些,可退还额度=(MAGI收入-2500)×15%(与子女数无关),最高1600美元/每个子女,这就是收入越高可退税金额就越高,美国这个退税规则虽然有一定的劫富济贫效果,但同时也是在鼓励劳动。例如收入2万的,公式算出来是2625元,如果他只有一个子女,那只能退1600美元,如果有两个子女,就可以退2625元,有三个子女,也是退2625元。反过来推算,想拿满这1600美元/每个子女的退税额,1个子女的需要收入达到10667美元,2个子女的需要达到23833美元,3个子女的需要达到34500美元。也就是说这个退税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几乎都可以全额拿到。

请注意这个公式,有2500美元的门槛,如果年收入2500美元以下,那ACTC就与你无关了。领现金是这么领的,假设一个年收入12500的人,按照联邦税率,他收入未达到“标准扣除额”,不用缴税,但因为有子女可以领ACTC,按公式计算可以领到1500美元,这1500美元会用现金发放。

ACTC领取的流程(也包括其他可退还抵免):首先要有工作并有收入(earned income,工资、薪金、自雇收入等),还要有有效的SSN,孩子资格也要能够证明,年度报税(填Form 1040),在申报表上填写并申报可退还抵免项,IRS处理申报,若符合条件且计算出可退还抵免,IRS会把超出税额的那部分当作退税/现金支付,通过直接存款(direct deposit)或支票发给纳税人,申请人也可以选择把退税应用到下一年预缴(less common),如果先前有欠税(如欠联邦欠款、学生贷款拖欠、或过去有退税被误用),IRS可能用可退还抵免抵消这些债务(offset)如果抵免没有超出缴纳的税额,那就直接减税,比如一个人应纳税3000,抵免额度1600,那最终只需要纳税1400,如果全年预扣税>应纳税额,多余部分按照“普通退税(Over-withholding Refund)”原路退回。

各类抵免额度与条件随国会立法或年度调整变化,每年报税前查看当年规则非常重要。

工薪所得税抵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EITC)。对象为低收入但有劳动收入(earned income)的个人或家庭,抵免额度根据家庭结构(比如有多少孩子、收入多少、报税状态等)差别很大,像有孩子的家庭就可以抵免数千美元,是可退还的抵免(refundable credit),即便纳税人税负为零,也可能拿回一部分。这个抵免是美国最重要的低收入劳动家庭现金补贴之一,设计上主要是鼓励就业、减少贫困,与CTC一样,也是以MAGI为基数计算,没工作的也是与这个无缘的。

EITC的计算逻辑。分三阶段,形成一个爬坡-封顶-递减的曲线。

爬坡阶段(收入<临界点1),EITC=收入(Earned Income)×分阶段实施率(Phase-in Rate),随收入增加,EITC线性增加,Phase-in Rate按子女数量算,0子女7.65%,1个子女34%,2个子女40%,3+个子女45%。

封顶阶段(收入在临界点1和临界点2之间),当收入达到某个数额后,EITC达到最大值(Maximum Credit),保持不变,这个最大值随子女数量不同而变化,0子女约600美元,1个子女约4200美元,2个子女约6500美元,3+个子女约7500美元。

递减阶段(收入>临界点2),EITC=最大值-(收入- Phase-out Start)×Phase-out Rate,收入超过起始递减点,EITC逐渐减少,直到到达上限收入,EITC=0,Phase-out Rate也随子女数量变化,0子女7.65%,1个子女15.98%,2个子女21.06%,3+子女21.06%。这样设计是低收入全额,收入增加逐渐递减,高收入不再享受补贴。

收入上限和抵免额度每年都会调整,以通胀变化,以2024年为例,见下表:

举例。单身有2个孩子,年收入15000美元,Phase-in:40%×15000=6000,<最大限制6500,属于爬坡阶段,所以EITC=6000,IRS可退还,如果他的应纳税额<6000,剩余的部分直接发现金;如果年收入25000,超过减征点20000,Phase-out:25000-20000=5000,EITC=6500-21.06%×5000=5447,如果应纳税额<5447,仍然可以退还现金。

大学前期教育抵免(American Opportunity Tax Credit,AOTC)。对象为再度大学本科前期(通常为前4年)学生的家长或学生本人,抵免额度最多约2500美元/年(具体合格教育支出比例乘以抵免率,具体年度规则可能稍有变动),部分为可退还。

终身学习抵免(Lifetime Learning Credit,LLC)。对象为任何合格高等教育课程(包括研究生、在职进修等),抵免额度最高约2000美元/年(根据合格教育费用的一定比例),与AOTC不可同时申报同一年同一学生。为非退还抵免,即不能拿回超出税负的部分。

收养抵免(Adoption Credit)。对象为合法收养子女的家庭,抵免额度可达数千美元(具体上线每年可能调整),有资格要求(如收养费用、收入限制、时间等)。

还有很多种抵免项,如储蓄者抵免(Saver's Credit,Retirement Savings Contribution Credit)、保费税收抵免(Premium Tax Credit,PTC)、住宅节能抵免(Residential Clean Energy Credit)、电动车抵免(Clean Vehicle Credit)、老年/残疾人抵免(Credit for the Elderly or Disabled)等,这里就不列出了,真的有需求的,可以去IRS官方网站查询,网址:https://www.irs.gov/credits-and-deductions-for-individuals,可以看到最新年度的所有可申报抵免项目(credits)和扣除(deductions),每项抵免的适用条件、申报表单(如Form8863、Form2441等),还有各类专页,IRS每年更新以此,配合国会修订税法后发布的《Internal Revenue Code》调整。

可退还和非可退还区别在于,前者如果抵免额超过你交的税额,可以通过现金等方式得到退税,非可退还最多只能抵消至税额为零,超出部分不能拿回。

 

州级个人所得税(State Income Tax)。

州这一层是美国税制最复杂、最具差异性的部分,因为每个州都拥有高度独立的税收立法权。

美国共50个州+DC,有9个州没有个人所得税(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内华达、华盛顿、怀俄明、阿拉斯加、南达科他、新罕布什尔、田纳西),41个州+DC有个人所得税,其中11个州按“统一税率”(flat rate)征税(如克罗大多4.4%,伊利诺伊4.95%),其余30个州为累进制(1%-13.3%,加州最高)。没有个人所得税的州通常依赖销售税(Sales Tax)和房产税(Property Tax)补足财政。

几乎所有有所得税的州都已联邦AGI为征税起点,再根据本周规则进行加项/减项调整:

州应税收入(State Taxable Income)=联邦AGI±州修正项目-标准或逐项扣除(Standard or Itemized Deduct),例如加州会加回联邦免税的市政债券利息、扣除州养老金收入等。

几乎所有有所得税的州都设有一定的抵免政策,有的直接仿照联邦制度,有的完全独立设计。多数州的抵免是仅抵减税额(nonrefundable),也就是非可退还抵免,少数周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可退现金(refundable credits,如加州、纽约)。

 

总结个人所得税的联邦和州两个层级,就是纳税人的税前总收入,先减去税前扣除(Above-the-line Deductions),得到AGI。AGI再减去标准扣除额(或逐项扣除额,谁大用谁),得到应税收入,再根据税率表计算出应纳的税额。再减去税收抵免,得到实际应纳税额,如果税收抵免是可退回的且大于应纳税额,那纳税人可以得到现金补贴。有预缴的纳税人,根据实际应纳税额的数额大小进行退还或者补缴。而税后收入=税前收入-社会保险税FICA-联邦所得税-州所得税+抵免-(退休计划供款+HAS健康储蓄账户+FSA灵活支出账户+健康保险保费+生命残疾保险+交通/停车补贴等,这些都可以降低应税收入),交通/停车补贴是属于福利,原则上可以当成是税前收入里面的,等效于税前扣除,不会计入应税收入。

 

社会保险税。

这个就不多谈了,雇主和雇员各缴7.65%,在各国养老制度里有写,一代人占另一代人的便宜。

 

企业所得税。

先理联邦层面的吧。企业所得税主要由Internal Revenue Code (IRC)第11章规定,由IRS负责征收和管理。传统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S型公司本身不缴税,利润“穿透”到股东个人报税,有限责任公司LLC按选定的纳税方式缴税(可作为独资/合伙企业或传统公司)。自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起,传统公司企业所得税统一税率为21%,不再分档,以前是累进税率(15%-35%)。

S型公司有很多限制,股东必须是美国公民或居民,股东人数≤100,只能发行一种股权(普通股),主要适合小型或家族企业,利润不大但希望股东直接享受税收优惠。

LLC这块,独资企业直接在个人所得税表上申报净利润,按个人所得税率缴税,还需要缴纳自雇税(也就是自己缴纳FICA,社会保险税),合伙企业就是把净利润按比例分给合伙成员,每个成员把自己分到的利润计入个人所得税申报,也要交自雇税。50%的自雇税可扣除用于个人所得税计算,也就是在AGI中扣除,这两种LLC都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纳税基准。应税收入=收入总额-合法扣除额。

收入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入、其他经营收入。

可扣除项目包括:营业成本COGS、薪酬与福利、折旧与摊销、利息支出、租赁费用、广告和营销支出、业务保险、慈善捐赠(有限制,最多为应税收入的10%)、坏账准备、税费(联邦税前允许扣除的州和地方税),并非所有支出都可全额扣除,IRS对资本支出、关联企业支付、慈善捐赠等有明确限制。简单看起来主要就像是收入-成本,比中国的什么毛利润、增值税、净利润看起来清爽多了。

亏损。企业亏损可在一定条件下抵减未来或过去的利润。NOL亏损结转(Net Operating Loss),不能结转回前2年(以前可以),可无限期结转未来,递减最多80%应税收入;结转回扣(Carryback),即亏损可以向过去的纳税年度抵扣已缴税款,也就是“退回过去已缴税”,部分特殊行业仍可回扣(农业、保险等)。

说完税前的应税收入计算,自然就是税后的抵免了。企业可申请多种联邦税收抵免,直接抵减应纳税额。如:R&D信用(Research & Development Credit),合格研发支出可抵税,创新型企业常用;可再生能源/绿色投资抵免,投资太阳能、风电、EV充电等项目;低收入住房抵免(LIHTC),建设或投资低收入住房项目;雇佣特定群体抵免(Work Opportunity Tax Credit, WOTC),雇佣长期失业、退伍军人等特定员工;其他特定行业/政策抵免,如福利、培训、残障就业等。

企业报税简化流程就是:确定总收入-减去允许扣除的成本与费用,得到应税收入-使用统一税率21%,得到初步税额-减去可用税收抵免,得到最终应缴税额-缴税/预缴税/估税。

企业按季度估算应缴税额(Estimated Tax),避免罚款,对应Form 1120报税(C-Corp)。

 

州层面的企业所得税。

大部分州对传统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范围通常仅针对在该州有营业实体或业务联系(Nexus)的企业,州税与联邦税独立,企业需要分别申报。

州税各州差异非常大,部分州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如内华达、难达科特、华盛顿、德州),但会改征特许经营税/营业税,德州征毛收入税(Franchise Tax),华盛顿征营业毛收入税(B&O Tax),有些州是固定税率,有些州是累进税率。

应税收入计算这块,大部分州直接以联邦应税收入为基础,会有特定调整,比如联邦扣除的州税需要加回。

各州有不同的抵免政策,亏损结转也是有些允许回扣,有些只允许结转未来年份。大部分州允许S型公司、LLC的利润穿透到股东个人报税。

企业一般按季度估缴,年度报税使用州特定表格(如CA Form100,NY Form CT-3等)。

 

销售税(Sales Tax),消费税(Excise Tax)。

美国的这种直接税理起来就是简单直接。

销售税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征收,对象是大多数零售商品和部分服务,税率差异大,各州、各城市、各县可叠加,征税方式是商家代收代缴-报州税局-最终由消费者承担。食品在多数州免税,医疗用品、处方药、教育相关物品、出售给政府机构的货物也会免税。

商家代扣的方式,商家必须注册州销售税账户,定期申报缴纳(通常每月、季度或年度),销售税=商品售价×税率。

消费税由联邦和州层面征收。

联邦层面主要对烟草、酒精、汽油、航空燃油、奢侈品、枪械等征收,按单位计价,例如每加仑汽油18.4美分(联邦汽油税),每包香烟1.01美元(联邦税),或按价格计税(销售价格的一定百分比征收),由生产商/进口商缴纳,最终成本当然还是转嫁给消费者了。以汽油为例,一加仑汽油售价3美元,联邦汽油税0.184/加仑,州税0.5/加仑,消费者实际支付=3+0.184+0.5=3.684美元。

 

财产税。

财产税是美国地方政府税收中最大的一块,也是居民和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税种。征收对象主要是不动产(包括土地和建筑物),部分地区对个人动产(如汽车、船只、商业设备)也征税,征收用途为地方教育、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计算方式。

税基(Assessed Value),财产税不是直接按市场价格收税,而是按评估价值当作税基。由地方税务评估员定期评估,通常低于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Assessment Ratio),例如房屋市场价50万美元,评估比例80%,税基为40万美元。

联想一下,还好中共没收财产税,否则绝对会出现市场价50万的房子,给你评估到500万,然后按500万当作税基来税收的现象,不交那就抓进去,交钱再放人,红军当年这套干的可顺手了,这种祖传手艺估计早就深入中共的灵魂了。

税率,财产税率通常按每千美元的税额(mill)计算,不同地方政府会叠加税率,县税、城市税、学区税、特别区税等,综合税率可能从0.5%到3%不等。财产税额=税基×综合税率,税率是年度税率,分一次缴或者两次缴都总额都一样。晚缴或者未缴,将会面对滞纳金,最终可能导致财产被地方政府拍卖抵税。

联邦个人所得税允许在逐项扣除中扣除“州和地方财产税+州所得税”,合计最多1万美元,不过大家都用标准扣除,无所谓啦。老年人、退伍军人、残障人士可享受部分减免,新房、能源改造、农业用地可能也会有特别见面。企业不动产和部分动产也需要缴纳,企业财产税可在联邦所得税中作为费用扣除。

地方政府征收的财产税约有40-50%用在教育上,其余则用在警察、消防、公共设施等方面。

高财产税地区房价可能会偏低,企业财产税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遗产税(Estate Tax)、赠与税(Gift Tax)。

这两项属于财产转移税(Wealth Transfer Tax),为一次性税。

按2024年的规定,遗产税和赠与税公用一个终身免税额,为每人1361万美元,在一生中只有超过这个数额的部分才会征税,对超额部分按18-40%累进征收(起步18%,超过100万美元的部分40%,遗产税和赠与税一样),遗产转配偶可免税(Unlimited Marital Deduction)。

赠与税还有一个年度免税额,每人每年可赠与任意对象18000美元(2024年),免税,超额部分计入终身免税额,不需要立即缴税,直到这个1361万美元都超额了,才会对超额部分缴税。

普通家庭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缴纳联邦遗产税,1361万美元的资产,啧啧,放哪都是大富豪了。

部分州还征州遗产税或继承税(联邦没有继承税),免税额、税率和联邦不同,这样的州有11个: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内布拉斯加州(继承税免税额1万美元)、纽约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继承税免税额3500美元)、罗德岛州、华盛顿州、威斯康星州(最狠,继承税免税额只有500美元),这就很有意思了,按理说富豪们不跑光就有鬼了,纽约州属于国际金融中心,富豪们可能实在舍不得跑,其他州除了必须依赖本地才能发展的产业,还能有其他富豪留下?

但实际上纽约州、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的富人比例都比较高,草率的用遗产税来判断富人比例是错误的,实际上高税率的州,百万富翁的占比都较高,也就是还是纽约州的逻辑,容易赚钱的地方,富豪舍不得走,宁愿多交税(不管是平时交税还是交遗产税),也要留下来赚钱。

美国超级富豪如果想躲避遗产税,办法倒也不是没有,不过效果还不如老老实实交税把遗产传下去,实际上就是无法避免财产被政府拦腰砍一刀。用不可撤销信托,算赠与税,只能在股票这类未来增值的资产上减少税额,但如果全是现金,赠与税的缴纳和遗产税是一样的。可撤销信托就不用说了,降低不了联邦遗产税。慈善基金倒是可以完全避免遗产税和赠与税,但基金一旦成立,即使自己的子女成为基金掌控者,基金里的资金使用是受到严格监督的,想把这些资金转移到自己口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IRS规定,私人基金会不得向董事、创始人、家庭成员提供不当经济利益,工资、贷款、租赁、购买资产等必须合理、透明、市场化,还有fiduciary duty和self-dealing禁令,还必须年度公开报表。要敢挪用,被发现立马失去税收优惠,并可能征收罚款。单纯为了避税而设基金会,实际上可操作性非常有限,想把遗产留给子女,还不如直接交赠与税/遗产税。


遗产税的一些细节问题。

国内很多“大V”喜欢说美国继承遗产需要继承人先缴纳现金才可以领取遗产,这个说法不够准确,遗产税交税的不是继承人而是遗产本身,是对死者的遗产本身征得税,而不是对继承人征税,当然如果没有继承人,那就是100%的税了,国家就不客气的拿走了,哈哈。

流程是:被继承人去世后,其资产形成一个遗产账户(Estate),由遗嘱执行人(Executor)或遗产管理人负责申报IRS Form 706,计算所有资产的总价值(Gross Estate),减去允许的扣除(债务、丧葬费、律师费、慈善捐赠、配偶继承额等),得出应税遗产(Taxable Estate),按税率表计算出遗产税额,由遗产账户先缴清税款,然后将剩余资产分配给继承人。也就是说,继承人拿到的资产,是已经缴完遗产税后的净额。

但在现实中,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很可能不是现金、存款,而是资产,就会出现一些麻烦。举例来说(预设条件,被继承人的终生赠与免税额度已经用完),被继承人只有一栋房子,价值1000万美元,没有现金。该遗产需要缴纳约400万美元的联邦遗产税,但没有现金可用,那怎么办呢?只能:卖掉房子来缴税;或者继承人贷款缴税后继承(通常银行会接受房产抵押贷款);或者IRS可允许分期缴税(Installment Payment),最长15年,主要用于家族企业或农场,条款来自于《Internal Revenue Code 6166》,适用于家族企业或农场资产占遗产总值35%以上的情况。

但是呢,房子市值、估价是一回事,真要去卖能卖多少那又是另一回事,股票就更是这样。前面举例的那位继承人,如果贷款400万,继承了房子,1个月后房子跌到了200万,那美国税务就要展现出他冷酷无情的一面了,继承人领取完遗产后,视为手续已经完成,日后房价暴跌,只会视为继承人的投资风险,即使你卖了房子还倒欠银行200万贷款,也只能还钱或者申请破产。

当然美国也是给了继承人一个选择的机会,死亡日估值(Date of Death Value,一般默认是这种)和替代估值日(Alternate Valuation Date,可选择在死亡日之后6个月进行重新估值),后者就是那个机会,但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IRS Publication 559明确规定:只有当使用替代股指日能减少遗产总额或应缴遗产税额时,才允许选择,这是对继承人有利的;一旦选择替代股指日,适用于全部遗产项目(不可以把房子、车子、股票分开选不同的方式),一经选择,不能撤销或更改;必须由遗产执行人在Form 706上正式申请;未出售的遗产,以死亡后6个月的市场价值计价,在6个月内被出售的遗产,以出售当日的价格计算,如分批出售则分别按售出的当日价格计算。也就是已出售各遗产出售当日的实际售价之和+未出售的遗产6个月的市场价值。

再补充下关于赠与税的,美国遗产税和赠与税是一体化的制度,共享一个终生免税额度,一个人生前就赠与了子女超过额度的资产,那遗产就得全部成为遗产税税基。

不过好在美国遗产税起征额非常高,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假如一生赠与子女的不超过100万美元,死后留下遗产200万美元,加一起也才300万美元,继承人不需申报、也不需要缴税,就可以直接继承。个别征收遗产税的州,起征额远低于联邦,如果遗产不幸的属于这些州,遗产又同样不幸的超了这个州的额度,那就得按规定缴税了。

美国允许携带机制(Portability),夫妻一方可以叠加已去世配偶的剩余额度。

关于生前赠与,除了每年1万8美元的免税额度,这个是针对受赠人的,如果你有3个子女,可以给他们分别赠送1万8美元,不用交税,也不占用终身额度。IRS对赠与的定义是,任何一个人无偿转移金钱或财产给另一个人,并且未获得等值回报,但允许家庭支持(support),以下情况都可以算家庭支持不用计入额度:父母支付未成年子女的食宿、教育、医疗;父母陪子女吃饭、逛街买衣服、送生日礼物,父母买单;父母给成年子女支付学费(学贷就不行)、医疗费,需要直接付给大学和医院,不能给到子女账户;父母以自己的名义租房供子女居住。要注意一点,如果父母以低于市场价出租或出售资产给子女,会被视为“差价赠与”。

夫妻之间的赠与和遗产继承:虽说夫妻一体,但得夫妻双方都是美国公民,这种情况把整个美国送给对方也不会征一分钱税,叫做无限婚姻扣除(Unlimited Marital Deduction)。对于那些特别喜欢离婚又结婚的,也可以递延,无限递延,直到最初的遗产传给非配偶才会重新开征遗产税,且遗产只属于最后持有这笔钱的那位。如果第一任丈夫和妻子不想自己的财产这样便宜他人,可以立遗嘱直接把遗产给子女,也可以使用QTIP Trust信托(Qualified Terminable Interest Property Trust),这个信托就是把资产放进去,妻子一辈子都可以用利息、股息,妻子去世后自动传给两人共同的子女,不会落到第二任丈夫那边去;但如果配偶是非美国公民,每年有18万5千美元的免税额度,超出了的部分则还是要计入终生赠与额度,但可以设立QDOT(Qualified Domestic Trust)来递延征税。

美国的遗产继承顺序。美国遗产继承顺序和效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效遗嘱(这个排第一优先位),及所在州的法定继承规则。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如书面、签名、见证人),没有遗嘱时就采用顺序继承,1配偶、2子女、3父母、4兄弟姐妹、5更远亲属。但美国多数州有“配偶强制份额”制度,即使死者在遗嘱中完全剥夺配偶继承权,配偶也可以选择领取法定比例(通常约1/3-1/2)。子女就没有这样的保护了,除非是未成年子女或有州特殊规定,如果遗嘱明确剥夺子女的继承权,那他们可能拿不到遗产,有些州允许子女挑战遗嘱(Will Contest),例如人为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受胁迫或精神状态不佳。假如有个负心汉老糊涂,万年被年轻漂亮的情人给迷惑,立下有效遗嘱把遗产全部留给狐狸精,通常是可以成立的,不过配偶可以用“配偶强制份额”领取这部分遗产。


辟个谣,美国国税局IRS是私人公司这个说法,完全是谣言,长期流传于美国极右翼和阴谋论圈(尤其是“反税收运动”/Tax Protester Movement)的一种错误说法,在中国各类“大V”也是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第一次看到时把我都差点给忽悠住了。IRS是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的一个联邦行政机构,最早可追溯到1862年林肯政府设立的Commissioner of Internal Revenue。经费、雇员(均为联邦文职公务员)、预算、内部运作等,全部收联邦政府监管、国会拨款、政府问责办公室(GAO)审计。美国法院多次指出,这类谣言属于无意义的抗税理由(frivolous tax arguments),继续传播或依次拒缴税款者,可能被加收罚金。太多类似的阴谋论都是这样在美国兴起,在中国大肆传播的,美国至今还有那么多人信奉地平论,只能说全世界的人,尽管肤色不同,但还都是同一个物种,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最后,贴一个美国各税种税收的金额占比,如下表:

 

美国的税制了解完,除了对富人收税的税率较低外,各类思路和设计让我很受启发,大有这种税制非常合拍,可以拿过来直接照抄的感觉。我的设想,企业税是全部免除,直接把利润穿透到个人身上,却没想到原来美国已经是这样做了(虽然是部分),当然,还有很多不同处,但我还是为自己的凭空设想能在现实中找到真实应用感到高兴,我的自信还是站得住脚的。我的设计思路永远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越清晰越简单越好。

其他国家就简单列列数据吧,如果以后发现有较好的点,再增加进来。

日本。

中央税与地方税分立,中央税占约55%,地方税45%,税收占GDP约33%。

主要税种有:所得税(全国统一累进制,5-45%),另加10%地方居民税;法人税,约23.2%国家税+地方企业税合计约30%;消费税(相当于增值税),10%,轻减税率8%;继承税,最高达55%,在发达国家中非常高;固定资产税,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

国税厅(NTA)负责全国征收,税务文化以“资源申报+严格稽查”为核心。

税负高但社会福利体系完善(是吗?我整理养老保险的时候,不觉得啊),长期财政赤字背景下,逐步上调消费税,企业税减少、消费税增加是核心改革方向。

 

英国。

中央集权为主,苏格兰、威尔士有部分独立税权,税收占GDP约34%。

主要税种有:所得税,20%、40%、45%三档制;企业税,2025年恢复至25%;VAT增值税,20%标准率;国民保险金,雇主雇员分担;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分别最高28%、40%。

HMRC(税务与海关总署)统一管理,电子化征税体系成熟。

税制透明,简化程度高,金融业、离岸结构使避税议题长期存在,近期强化对跨国数字公司征税。

 

法国。

集权制税制,中央掌控约80%税收,税收占GDP高达46%,欧洲最高之一。

主要税种有:所得税,累进制,最高45%,另有社会分摊税(CSG、CRDS);企业税,25%;VAT增值税,20%,欧盟内最早实施国之一;社会保险缴款,雇主端负担极重,工资附加约45%;财产税、居住税,地方收入主力。

高税高福利典型代表,税制复杂,征收重叠问题突出,改革方向:简化结构、降低企业税。

 

德国。

联邦+州+市三级共同税制,税收占GDP约39%。

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累进14-45%;公司税,15%+5.5%团结附加+地方营业税≈30%;VAT增值税,19%标准、7%优惠;社会保险,雇主雇员分摊约各20%;财产税有限,遗产税适中。

联邦与州共同分享所得税、增值税,经济稳定、税制文件,重视制造业投资激励。

 

台湾。

中央主导,地方财政依赖中央分配,税收占GDP约15%。

主要税种有:综合所得税,5-40%累进;营利事业所得税,20%;营业税(相当于增值税),5%;土地增值税、房屋税,地方税收主力;证券交易税,0.3%。

税负较轻,申报简化,地方财政自主度低,改革方向为增加房地产持有税、防避税。

 

香港。

独立税制,简单低税,税收占GDP仅约13%,全球最低之一,但要注意,港府有税收以外的巨额收入。

主要税种有:薪俸税,2-17%累进;利得税,公司16.5%,非公司15%;物业税,15%;无VAT增值税、无销售税、无资本利得税、无遗产税。要放以前,真是富人的天堂。

简单低税率,广税基,严执法,税务局征收效率极高,对跨国资本与高净值个人吸引力巨大(以前)。

 

新加坡。

中央集权税制,无地方税收,税收占GDP约14%,低税典范,但与香港一样,政府有税收以外的巨额收入。

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0-22%累进;企业所得税,17%(有效税负常低于10%);GST消费税,9%,还在逐步上调;房产税、印花税,调节房地产投机。无资本利得税、无遗产税,又是个吸引富豪的玩法。

以低税吸引外资为核心,税制简单透明,实行“居住地税制”,非全球征税。

 

俄罗斯。

中共的俄爹虽然垃圾,但作为中共的爹,再垃圾我也要提一下,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嘛。

联邦与地区共享税收,中央占70%,税收占GDP约20%。

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统一13%,高收入15%;企业税,20%,15%地方,5%联邦;VAT增值税,20%;矿产资源税、出口税,能源收入主力;社会保险缴费,约30%。

低税率,资源依赖型财政,征管由联邦税务局(FTS)集中管理,改革趋势为:数字化征税、弱化资源依赖。

列出来的这些国家,俄罗斯最穷,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反而最低,且不是累进,俄罗斯的富豪们除了政治上风险巨大且不确定,相对于平民,真是爽啊。

 

中国。

不想写垃圾中共了,反正我的目标是要改,再去了解透彻当前的税制,似无必要。中国学欧洲那些增值税倒是学的很熟练,收了增值税还要再收消费税,再加上各类名目的乱七八糟的税,万税万税万万税。

统计数据这块,OECD显示中国的税收占GDP比例约20%,有个叫做全球经济the global economy的网站,说扣除罚款、社保后,占比只有7.64%,中国政府自己公布的税收占GDP比例约13.5%(2022年13.5%,2023年13.4%,2024年13.5%,有没有一种自编自写的美?)。

就这样各方不一的数据,中国的税收占比实在没什么分析的价值,即使真的如中共官方自己公布的那样,确实是13.5%(恰好算成这样了,不是自己编的),中国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央企、国企利用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算不算税收(肯定不是全部算税收,但国企这种特有的形式让很多事情都被模糊化了,改革必须把国企取缔掉,不是简单的私有化,这些玩意非常麻烦)?社保算不算税收(官方统计数据没有计入社保)?

对比中国和法国的各项税种,会发现不管哪一个税种,法国有的中国都有,税率中国比起法国基本上半斤八两(增值税、社保可能要低一些),但法国综合税率是46%,中国用比法国多的多的税种、差不多的税率,居然综合税率只有13.5%,佩服佩服……

25年1月24日公布的,网址: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1/content_7001088.htm?utm_source=chatgpt.com


说完了税制,就接着说福利了,想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福利制度,前提当然得把税制建设好。

还是从世界老大美国开始。

美国福利制度主要项目有:

退休金(Social Security),基于缴费记录的按月保险金,如老年退休金OASI、残障DI、遗属金;

全民医疗补助,Medicare,65岁及以上/特定残疾者的联邦医疗保险,Medicaid,按收入由联邦与州共同出资的低收入医疗保障;

失业保险,联邦指导、州执行,失业者按缴费历史领取替代收入;

低收入群体援助,如食品补助 (SNAP)、临时现金援助 (TANF)、租房补贴(Housing)等;

长期照护,长期护理主要靠Medicaid低收入者覆盖,Medicare覆盖短期康复,私人长期照护保险市场存在;

其他,子女税收抵免(税制里已经介绍过)、残障援助、退伍军人福利等。

 

资金来源。

社会保险(OASDI)由雇主与雇员各自缴纳FICA(合计12.4%社保+2.9%医疗税),雇员承担一半(7.65%),那12.4%负责退休金(Old-Age Insurance)、遗属抚恤金(Survivors Insurance)、残疾保险(Disability Insurance)这三块,不依赖财政预算或国会拨款,是独立的信托基金运作。剩下的2.9%,Medicare部分来自于这块,Medicaid则来自一般税收(所得税+州税)。

失业保险,雇主缴纳联邦失业税FUTA(0.6%左右),各州也征收州失业税SUTA,雇员通常不需直接缴费(极少数州例外),发放规则:必须之前有稳定工作并缴纳失业保险,因非自愿原因失业(这个条款要放在中国,那就谁都领不到失业救济金了),领取金额按之前工资的一定比例(一般40%-60%),有最长期限(通常26周)。

低收入群体援助,食品补助SNAP(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就是原食品券,发放电子卡购买食品,联邦拨款,由联邦农业部+各州管理;临时现金援助TANF(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联邦固定拨款+州配套,由联邦+州共同管理,为现金援助,要求受助人就业培训或找工作;租房补贴Housing Choice Voucher(Section 8),来自联邦预算,由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管理,支付部分房租,也有政府或地方机构直接持有、出租低价住房的,还有对特定住宅项目提供补贴,降低租金的(中国也有,不过都被各级党员干部和其亲属们瓜分了,屁民那是轮不到的)。这些属于财政型救助,非缴费型,资金来自于一般税收,部分住房补贴会通过税制体现(税收抵免)。

TANF(临时现金援助),这个是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有子女的家庭,提供现金援助和就业支持。以加州为例,要求必须要有一个未满18岁的子女,要求家庭的总收入必须低于“最低基本生活标准”(三口之家标准为1829美元,总收入-450×每工作人数,再与1829这个标准对比。中国倒是有很多低于这个标准,符合条件的,但在加州恐怕就很少了),而且对家庭的资产上限有限制(不得超过12137美元,有残疾人或60岁以上老人,则为18206美元),成年人需参与福利到工作(Welfare-to-Work)计划,包括就业培训和工作搜索等活动。三口之家最高可领取1112或1171美元,最多只能接受60个月的现金援助。

 

覆盖、资格,给付与替代率。

Social Security社保,按工龄(缴费年限)与收入记录计算资格与给付额,养老那篇里面有介绍;

Medicare,65岁以上或长期领取残障福利者,Medicaid,收入/资产测试,各州不同。

社保的替代率对低收入者较高(替代比率随终身平均收入降低而上升,也就是较低程度的劫富济贫),对于高收入者替代率较低(富豪也不需要靠这些社保金过日子),医疗支出仍有自付(co-pay、deductible)。

美国的残障援助有两大体系,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资金来源是FICA的残障保险(SSDI),由社会保障局(SSA)管理,没工作过没缴纳过FICA的就别想这个了,一个叫补充保障收入(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也由SSA管理,资金来源是联邦一般预算,不要求工作历史,只看收入和资产门槛,对象为低收入的残障人士、老人、失明者,是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补助。残障人士常同时获得:Medicare(若领取SSDI 2年以上)、Medicaid(若领取SSI)、SNAP、住房补贴、交通折扣等辅助性福利。

退伍军人福利(Veterans’ Benefits),管理机构是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VA),有医疗服务、教育福利、住房贷款保障、养老金、残疾补偿、葬礼与纪念等,覆盖人群为曾在现役服役,获光荣退伍(Honorable Discharge),或服役期间残疾、死亡的家属,资格严格分级,不同等级的退役军人享受的医疗、教育、贷款比例不同。资金全部来自于联邦预算,是美国财政支出的固定项目之一,由国会每年拨款,VA的预算规模相当庞大,2025财年约3300亿美元,仅次于国防部、社会保障局和Medicare体系。

退伍军人的退伍类型有6种,士兵离开军队时,军方会在其退伍证明(DD-214表)上标注退伍类型,光荣退伍(服役期满、没有受到军事法庭惩罚、未有严重违纪或犯罪、完成职责、服从命令、表现“令人满意”,也就是正常服役,没有重大违规就行)可享全部福利,一般退伍只能享受部分福利,不良行为退伍、不名誉退伍、不名誉出名严重程度逐级增加,一般无法享受福利直到无任何福利,行政性退伍,视情况部分福利可保留。

 

种类介绍完了,得找一些现实中的数据,以食品券为例,2024年联邦支出约1003亿美元,平均每参与者每月领取约187.2美元,无家可归者援助金额约103亿美元。但要具体的列出一个流浪汉啥也不干,能领到多少福利是不太容易的。

以加州为例吧,对1个单身的人而言,月收入≤2510美元,才有资格申请食品补助,单人户最高可申请到292美元/月的最大分配额;住房援助可以提供最多85美元/天的临时庇护援助(单人应该申请不到这么多,这是4人家庭);如果符合Medicaid(加州为Medi-Cal),则可获得基本医疗免费及极低费用;还有一些地方慈善/非营利援助,金额难以量化。粗略估算,总额可能在6000-10000美元左右。

怪不得都说美国的福利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差的。

 

日本。

日本的福利基本上都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没交过社保的就领不到福利,这里主要列举下没有缴过社保的人群,能领到哪些来自于一般税收的福利。

生活保护(Seikatsu Hogo),对象为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个人和家庭,资金来源全部由地方政府+国库(一般税收)承担,按需发放现金补助+医疗、教育、住房等服务,补助金额根据家庭成员、地区生活成本、财产状况核算,2023年约有150万家庭收益,以东京都区为例,标准3人家庭(33岁、29岁、4岁),每月约166160日元,高龄单身家庭(68岁以上),每月约77740日元,陈年这单身(如19岁),每月约77910日元,母子单亲家庭(30岁、4岁、2岁),每月约198010日元。

单亲家庭津贴(Child-rearing Allowance),对象是符合低收入条件的单亲家庭,资金来源也是地方政府+国库(一般税收),金额第1个子女每月约43160日元,第2个子女及以后约32970日元。

残疾人补贴(Disability Allowance),对象是重度残障人士,资金来源同上,金额约26200日元/月。

老年贫困补助,有老年生活补助、地方税收鼻贴等,对象是65岁以上的低收入老年人,部分补助由地方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可与养老金叠加,确保最低生活水平。

 

英国。

大英帝国相比于美国,福利保障这块就好多了,各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一般税收的普遍性福利。

医疗(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全体居民都可受益,无论收入或工作状况,资金来源主要是一般税收,部分资金来自国民保险NI。免费或低价看病,处方药、急救、住院等,高收入者缴纳的NI也不直接与享受医疗服务挂钩。

退休金,除了来自NI缴费的国家养老金外,还有来自一般税收的养老金补助,让低收入老年人确保退休后的最低生活水平。

对于低收入人群,有通用福利(Universal Credit,UC),低收入家庭、失业者、单亲家庭,资金来源是一般税收,内容有:基本生活费、住房补贴、儿童抚养补贴、工作激励补贴,按月度发放,收入越高领取金额递减;有儿童津贴(Child Benefit),对于有子女的家庭,第1各子女24英镑/周,第2个及以后15.9英镑/周,高收入家庭可能部分或全部收回。

失业补助(Jobseeker’s Allowance,JSA),资金来源是一般税收,对求职中的低收入者,提供短期现金补助,领取需要求职、参加培训。

疾病补助(Employment and Support Allowance,ESA),资金来源也是一般税收,对长期病残或无法工作者,提供现金补助+就业支持服务。

残障人士福利,一般税收支付,有PIP(Personal Independence Payment),16-64岁残障人士,都可以领取现金补助,用于生活或活动帮助,申请这个需要医学评估;有DLA(Disability Living Allowance),对16岁以下的残障儿童,可以进行生活照顾和出行补助。

虽然英国税收只占GDP的34%,但已经算是比较典型的高税率高福利了,对于大英帝国的绅士们来说,他们的欧洲大陆老乡们在这个趋势上更为激进。

 

法国,重量级养懒人国家,福利制度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政府拿国家税收去补贴,使得现在法国社会福利的大体量与财政可持续性是长期议题。德国与法国一样,养老金缺口也越来越大,政府开始拿税收去补贴。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懒得去查了,不如欧洲慷慨,但也不像美国那么抠。

 

至于俄罗斯和中共这对父子,不说也罢,俄罗斯好歹还有个公共免费基础医疗,虽然实际服务质量与可及性在地区间差异巨大,但中共这个孝子连这套脸面上的免费基础医疗都不肯学。至于失业保险、家庭津贴、残障补助这些,也就是挂了个名,能领到的估计都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提到残障这块就让人绝望,刚刚爆出湖北神农架当地农村豢养残疾人当奴隶,还打死了不少……中国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降下中共来统治中国祸害中国,将中国人的道德、人性等等一切打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低点(此处请忽略隔壁那三个太阳)。

 

浏览(23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