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录

注册日期:2023-10-24
访问总量:45208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我们需要个人空间,但也需要陪伴,却往往忽略后一点


发表时间:+-

天色渐渐发红,慢慢变暗直到最后一点亮光也远去了。曾经吵吵嚷嚷的街上,孩子们的声音也听不到了。离车道最近的一支路灯亮了起来,在柏油路面照出一块明亮的黄斑。


一楼起居室的落地灯咔哒一声亮了起来。二楼走廊上,特意摆放的银座天青色纱罩的高脚台灯也亮了。楼下会客室里,三角钢琴边读谱用的黑色工作灯自动地亮了。正式餐厅里,酒柜上的带着红纱罩的玻璃台灯在墙上打出了一片喜庆的光影。


房子里的每一个空间刹那间全亮了,被温暖的光盛满。


家具摆设一切就绪,仿佛准备好了迎接主人与客人的衣香鬓影,欢声笑语,觥筹交错。


只是

那些灯,都是定时器准时点亮的。

门铃却从未响过。

很久没有客人登门拜访了。主人自己在楼上楼下空旷的空间里徘徊,满屋的灯光让心中的寂寞更无处躲藏。


有时候,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微信群加入了一个又一个,可你却一个也不想点开。手机的通讯录里有几百个熟人,朋友的号码,可是你一位也不想联系,你明明不是孤僻的人,只是太久了,你没有经历一场让人忘记时间的促膝畅谈。


我们都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会“向内转化”。


心情不好的时候刷短视频,想找人聊天的时候外出跑步。表面上风平浪静,若无其事,心中却早已空虚得千疮百孔。有时候欲鼓起勇气想向朋友敞开心扉,但又顾虑重重,怕鸡同鸭讲,越聊越孤独。当被问起近况,只能笑笑说,“都挺好的,没事。”。但每10个说自己没事的人,总有八九个渴望有人关心一下。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真心的笑声。


陪伴这件事,看上去简单,在现代社会里却成了一项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小时候的陪伴是父母等你放学回家。成年后的陪伴是有同哭同乐的人替你筹谋。夫妻之间的陪伴是有人愿意听你唠唠叨叨讲废话。


无论科技如何发达,AI如何善解人意,人所需要还是跟他人面对面的交流。疗愈的光不是从灯里来的,而是从另一个人的眼神里来的。哪怕最坚强的人也希望有人一起吃饭、说话、或沉默,只是一起安静地坐着。


别再假装坚强,硬要一个人撑起这个世界。放下伪装,允许别人走近你的生活,虽然只靠近一点点,也比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身一人强。


浏览(125)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