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用的

注册日期:2021-10-10
访问总量:19825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2025年度陈省身数学奖被恶搞:获得者王国贞和周涛的工作都是错误的


发表时间:+-

2025年度陈省身数学奖被恶搞:获得者王国贞和周涛的工作都是错误


数学命题证明需要演绎证明,不能是归纳法证明。

因为数学是研究数量-空间结构-数量和空间结构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常常需要从一个时空到另外一个时空,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判断中得到另外一个判断。

我们从已知命题推断出未知命题的行为叫推理,已知命题叫前提,未知命题叫结论。我们证明一个结论的系统化行为,叫做论证。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的规则。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论和论证规则与标准的学科。

逻辑为有效性推理提供了合法性,逻辑的合法性即逻辑起作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内涵是:通过老概念理解新概念,通过已知命题来推断未知命题。从老范畴中得到新范畴。

逻辑本质是处置我们心智中的问题和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

这种扩大有三种有效路径:

1,演绎推理,就是从大范畴中找到小范畴的推理;前提与结论是蕴含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必然判断。

2,归纳推理,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的推理;

3,类比推理,在相似的范畴之间找到共性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我们借助从老命题引向新的命题-从已知引向未知的。

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

而归纳和类比推理不是,逻辑上也不会用有效性与否来评价这两类推理,只会说归纳强度和类比的可接受性。所以也叫或然性推理。数学定理不能是或然判断。

数学归纳法产生的不是定理,因为归纳无法归纳出未知元素的属性。

归纳是在一个有穷大的样本中逐一列举, 只要样本空间没有被穷尽, 使用的都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原始信息(6=3+3,8=3+5,..。就是逐一归纳有限的样本,具有某种性质(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归纳推出“哥德巴赫猜想”,推导出数量有无穷多个偶数的样本也具有某种性质),如果再用归纳法证明,好比归纳了两次,只能增加命题的可信度,不能证明整个命题有效。

对于无穷大的样本, 我们根本不可能穷尽该样本空间,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偶数就有无穷多个)因此只能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大前提的推理, 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我们中学里介绍的数学归纳法,对于1成立,n成立,n+1也成立,也仅仅用于恒等式,恒等式没有属性。归纳法不能用于定理的证明。)

就是说,数学命题证明必须是正确的形式--演绎法和演绎法中正确的格式。最后告诉大家,全世界几乎99%的数学定理都是使用错误的归纳法证明的,或者错误的格式证明的,都是无效的。哪里有象现在这样,每一年产生20万条所谓“定理”。

真理的产生是非常困难的,成本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错误作为铺垫,需要漫长的时间试错,数学两千年都没有迈过。

王国贞归纳法证明





周涛归纳法证明





编辑


浏览(197)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