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命题为什么需要证明才能成为定理
什么需要证明才能成为定理
导读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数学命题的证明是寻找并验证因果关系的过程,必须通过正确的演绎推理(如三段论AAA格式)确保其有效性。错误的证明格式(如IOA)或归纳法无法确立真理,因为数学真理需要必然的因果关系,而非或然性推理。
数学命题为什么需要证明?从来没有人正式谈过这个问题。
科学研究就是为了寻找事物因果关系,一个结论得出以后需要别人重复,重复的目的就是验证因果关系。数学命题证明就是找到因果关系并且验证这种关系。
科学的特征就是可重复性(例如物理学-化学实验等),之所以可以重复,就是因为确定它们的因果关系。
数学命题证明是溯因推理,溯因推理是从结果追溯原因的推理,是采纳假说的推理。是确定因果关系的检验。溯因整理成为一个命题叫做猜想(证明一个猜想是告诉你结果,让你按照规则找出原因-过程的必然性,把道理讲清楚)。
证明需要演绎推理中正确的三段论格式
数学定理都是全称判断,全称肯定判断的命题证明必须是三段论AAA格式。
必须找到一个概括了所有的元素属性的定理或者公式作为大前提,如果找不到,就无法通过演绎证明。
如果找不到,数学家们就胡来了。
例如一,安德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176-1-1.html
1,假定有一个否定费马大定理的反例解
(特称判断I)。
2,这个反例不存在(否定判断O)。
3,于是证明全称的费马大定理成立(全称肯定判断A)。
以上是错误格式IOA。
根据三段论规则,前提中有否定判断,结论不能是肯定的。前提中有特称判断,结论不能是全称的。而全称肯定判断的结论只能来自第一格AAA。
IOA格式这种证明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因为大前提是假设的,又被小前提证明是不存在的,这种虚构并且不存在的前提所以是无效的。
例如二,迈克尔阿蒂亚证明黎曼猜想也是这种错误。
例如三,张益唐证明黎曼猜想问题“朗道-西格尔零点”也是这种错误。
例如四,王虹-扎尔证明挂谷猜想也是这种错误。
上面谈到为什么必须是AAA格式,而不能是IOA格式,因为后者改变了证明条件,条件一旦改变,就不一定是真理了。
例如,最速降问题,小铁球在曲线下降速度比直线快,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如果是在水中比赛,或者在饱和盐水中比赛;如果不是铁球而是塑料球,距离远的曲线就因为阻力更大而比近距离的直线慢。(两个相同的塑料球在盐水里比赛,速度与距离会发生改变)。
证明需要演绎证明,不能是归纳法证明
因为数学是研究数量-空间结构-数量和空间结构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常常需要从一个时空到另外一个时空,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判断中得到另外一个判断。
我们从已知命题推断出未知命题的行为叫推理,已知命题叫前提,未知命题叫结论。我们证明一个结论的系统化行为,叫做论证。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的规则。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论和论证规则与标准的学科。
逻辑为有效性推理提供了合法性,逻辑的合法性即逻辑起作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内涵是:通过老概念理解新概念,通过已知命题来推断未知命题。从老范畴中得到新范畴。
逻辑本质是处置我们心智中的问题和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
这种扩大有三种有效路径:
1,演绎推理,就是从大范畴中找到小范畴的推理;前提与结论是蕴含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必然判断。
2,归纳推理,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的推理;
3,类比推理,在相似的范畴之间找到共性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
我们借助从老命题引向新的命题-从已知引向未知的。
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
而归纳和类比推理不是,逻辑上也不会用有效性与否来评价这两类推理,只会说归纳强度和类比的可接受性。所以也叫或然性推理。
数学定理不能是或然判断。数学归纳法产生的不是定理,因为归纳无法归纳出未知元素的属性。
归纳是在一个有穷大的样本中逐一列举, 只要样本空间没有被穷尽, 使用的都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例如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原始信息(6=3+3,8=3+5,..。就是逐一归纳有限的样本,具有某种性质(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归纳推出“哥德巴赫猜想”,推导出数量有无穷多个偶数的样本也具有某种性质),如果再用归纳法证明,好比归纳了两次,只能增加命题的可信度,不能证明整个命题有效。
对于无穷大的样本, 我们根本不可能穷尽该样本空间,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偶数就有无穷多个)因此只能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大前提的推理, 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我们中学里介绍的数学归纳法,对于1成立,n成立,n+1也成立,也仅仅用于恒等式,恒等式没有属性。归纳法不能用于定理的证明。)
就是说,数学命题证明必须是正确的形式--演绎法和演绎法中正确的格式。
最后告诉大家,全世界几乎99%的数学定理都是使用错误的归纳法证明的,或者错误的格式证明的,都是无效的。哪里有象现在这样,每一年产生20万条所谓“定理”。
真理的产生是非常困难的,成本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错误作为铺垫,需要漫长的时间试错,数学两千年都没有迈过逻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