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注册日期:2009-08-01
访问总量:94153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老调重弹 – 中国为何得不到诺贝尔奖


发表时间:+-

我刚进万维的那几年(2005),每到诺奖季节,网上的中国同胞就特别激动,为中国如何得诺贝尔奖献计献策。我也未能免俗,在某一年发表过如下高论。

首先,高中分文理科是标准的急功近利。把文化知识当成毛选了,急用先学。一个大约15岁的小孩,社会要逼着他做出一个影响他终身的重大决定。法院判案错了还能上诉,这个决定一旦作出,上诉机会几乎为零。

世界上最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 Edward Witten,不要说高中,大学本科还是文科。可见他对文科的兴趣非同一般。在美国,你对文科再感兴趣,高中物理化学还是必修。数学就更不用说了,绝对不会因为Witten对文科感兴趣而对他网开一面,降低标准。如果在中国, Witten 在进高中时被迫做出痛苦的选择,100%会选文科,物理化学不需要学了,数学课的标准也会大大降低。我铁口直断, Witten 再聪明,在这种大环境下,他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学术成就。

Witten 至今还未得过诺贝尔奖,但得过Fields奖和其他奖项。他的Fields奖的原因是将物理概念应用于数学(不是将数学应用于物理)。简直是闻所未闻。科学界衡量学术成就的最为广泛接受的H因子,30年前他是109,世界第一。就是说,他有109篇论文,每篇被引用至少109次。写这篇短文时又查了一下,是214。是否还是世界第一我无法查证,但是说吓死人则毫不夸张。

当年我坐在电脑前发表这段高论时,忽然想起,台湾有个李远哲,台湾好像也是分的。我马上向太太求证。她说,李远哲念书那年头,台湾高中真还是不分文理的!

其次,在中国,事事要求标准答案。文科方面的荒唐就不用说了,但在这儿深入讨论显然不妥。我在大学时全A(优秀),只有某一年政治得了个C(及格),就是对标准答案略有不敬。实际上,我也是照抄标准答案,只是抄写顺序和“标准答案”略有不同。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似乎是铁板钉钉的,林肯解放了黑奴。可是,美国也有高中老师将此作为作文题,让高中生发表高见,你如果认为南北战争弊大于利,只要事实充分,道理清楚,照样可以得高分。

理科的标准标答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也有例外。我就曾经引用过80年代一道著名的立体几何题,普林斯顿考试委员会的教授们错了,是一个高中生发现的。1993年春季美国精算师考试时,我遇到过一道瑕疵题。那个考试举报瑕疵题的要求极为严苛,但我还是成功举报了。由于那道题耗费我太多时间,有些题没有来得及做,但阅卷办公室还是给了我满分。考试委员会主席还为此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

在科研方面追求标准答案显然更为荒唐,有了标准答案,还要你搞科研干什么。事事追求标准答案的学生,以后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前辈得奖以前,标准答案是粒子弱相互作用时宇称是守恒的。如果他们坚信这标准答案,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成果,更不要说得奖了。

以上这些观点,在网上并无异议。有一年,大家还在争论,有个高人说,疯疯癫癫的John Nash如果在中国,不管是九八五还是二一一,早就下岗了。众人顿时鸦雀无声。比起这位高人,我的两点“高论”就显得十分肤浅。

20年来,万维读者的诺贝尔热情逐年衰减,我这些陈词滥调,也没有再发表过。今年原为巴勒斯坦难民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Yajhi教授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这种热情似乎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我将万维一篇关于Yahji博士的报导难得在微信和我的万维博客转载了一回,并加了一个标题,《无法照抄的回家作业》。

有读者对标题有些不解,问我这标题是什么意思,我的解释大致如下。

照抄作业,是沿用中国国内的说法。疫情期间,许多中国人建议美国照抄中国人作业。中国人渴望得诺贝尔奖,于是在许多方面抄美国的作业。

美国有个美国科学基金会(NSF),中国也建立了一个。可是中国事事讲究人脉,申请研究基金更是如此。Yahji这样的巴勒斯坦难民,哪来什么人脉。他在中国能否得到类似规模的资助,相当令人怀疑。

纽约大学有个著名的Courant数学研究所,主要特点是所内除了数学家外,还有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另外,计算机系也归研究所管辖。行政上,研究所主任和其他院长(比如医学院)同级。上海交通大学或许还有其他学校,也建立了一个类似的研究所。可是大环境不改进,赶上Courant是非常困难的。党委书记大概率是个外行,即使是数学系毕业的,也很可能是个李源潮,在校期间政治表现比较突出。

在美国大学,当你成为终身教授后,只要政治正确,校方是不能解雇你的。以前我还将信将疑,直到亲眼见到,才知不虚。我念研究生的Cincinnati大学,有一位华人教授,拿到终身教职后,竟然一个研究生也不带,一篇论文也不发表,系里对他也无可奈何,直到退休。许多教授退休,有个荣誉称号,Emeritus教授,如果条件允许,还允许他保留一个办公室。这位华人教授也想申请一个办公室,系里理所当然否决掉了。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还有一个正面例子。普林斯顿的Wilse教授花了八年时间,破解了历时358年的费马大定理。外面谣传,他八年未发表一篇论文,可是美国学校大度,照样让他呆下去。根据传记作者Simon Singh的《费马大定理》,,八年没有论文是谣传,可是距离事实确实不远。Wilse教授是研究椭圆函数的,他已经在某一方面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他原来计划等到成果比较完整时,发表一篇大论文。为了配合费马大定理的工作,他就把这篇“大论文”的素材拆开,隔一段时间发表一篇“小论文”。这样别人问他最近在研究什么,打个哈哈就能混过去。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大环境不改变,抄袭这些回家作业的细节,是很难形成像美国这样的学术土壤的。


浏览(761)
thumb_up(4)
评论(14)
  • 当前共有14条评论
  • 0+1 回复 天雅

    因为也贴在微信,有一点决定略去,避免麻烦。领导人讲错话,马上就成了敏感词。这个国家怎么可能进步。

    小不死经常讲错话,脱口秀被调侃已是家常便饭。

    屏蔽 举报回复
  • 天雅

    自幼就在思想禁锢的环境里成长,越长大越禁锢(学校教育)怎么出得了思想家。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回复 0+1

    我仔细研究了胰岛素合成申请诺贝尔奖的提名者,只有王应睐和邹承鲁士实打实的科学研究人员,其他不是领导就是关系。这样的提名,怎能获得诺贝尔奖?真以为诺贝尔奖是靠裙带,关系来的吗?

    据说最开始提名时有上百人,甚至有人不知胰岛素为何物。后来讨价还价投票选了四个人。明知道诺贝尔奖最高只能有三个人,最后这四个却拿谁都拿不下。估计只有邹承鲁能拿下,但他确是四人里面唯一知道怎么合成胰岛素的人。是不是挺滑稽?


    屏蔽 举报回复
  • 0+1 回复 洋知青1

    我怕文章太长,也怕内容太杂影响可读性。没有提催人泪下的陆家曦,也没有提汤飞凡,以及成千上万类似的例子。不管在什么国家,这种级别的专家都是屈指可数的,被活活害死也只有中国能做出来,也只有老毛能下得了手。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严格的说,真正的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并被中共政府承认的只有两个,屠呦呦和莫言。这两个人都是典型的三无科学家。指在中国国内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并且未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是不是很讽刺?

    实际上,中国申请合成胰岛素诺贝尔奖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一个是王应睐在1973年被新加坡F H C Kelly推荐成为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这个在诺贝尔奖的网站上可以查到。第二个版本是杨振宁在1979年推荐钮经义为197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个在维基上被提到。第三个版本就是1978年,由于太多人要当诺贝尔奖候选人,经会议投票选出了包括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汪猷在内的四位代表。 但诺贝尔奖已经明文规定候选人不能超过三个,所以被淘汰掉。有意思的是,经多方面讨价还价,仍然排除了最早提名者王应睐。下面是这几个人的学历和经历:

    王应睐,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1941年得到生化博士学位。

    钮经义,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等职。

    邹承鲁,1951年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应王应睐之邀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继续酶学研究工作。

    季爱雪,北大教授,查不到她的学历和经历。

    汪猷, 1931年9 月-1935年8月 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化学研究生。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博士之念一年多,还不知什么专业。

    大家看看谁能合格?知道为什么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没选了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严格的说,真正的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并被中共政府承认的只有两个,屠呦呦和莫言。这两个人都是典型的三无科学家。指在中国国内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并且未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是不是很讽刺?

    实际上,中国申请合成胰岛素诺贝尔奖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一个是王应睐在1973年被新加坡F H C Kelly推荐成为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这个在诺贝尔奖的网站上可以查到。第二个版本是杨振宁在1979年推荐钮经义为197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个在维基上被提到。第三个版本就是1978年,由于太多人要当诺贝尔奖候选人,经会议投票选出了包括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汪猷在内的四位代表。 但诺贝尔奖已经明文规定候选人不能超过三个,所以被淘汰掉。有意思的是,经多方面讨价还价,仍然排除了最早提名者王应睐。下面是这几个人的学历和经历:

    王应睐,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1941年得到生化博士学位。

    钮经义,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等职。

    邹承鲁,1951年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应王应睐之邀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继续酶学研究工作。

    季爱雪,北大教授,查不到她的学历和经历。

    汪猷, 1931年9 月-1935年8月 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化学研究生。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博士之念一年多,还不知什么专业。

    大家看看谁能合格?知道为什么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没选了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0+1 回复 洋知青1

    大环境不改变,抄袭这些回家作业的细节,是很难形成像美国这样的学术土壤的。

    -------------------------------

    我想,我的最后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屏蔽 举报回复
  • 洋知青1

    华人或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屠呦呦,大陆,2015年

    莫言,大陆,2012年

    刘晓波,大陆,2010年

    高锟,香港,2009年

    钱永健,美国,2008年

    高行健,大陆/法国,2000年

    崔琦,香港/美国,1998年

    朱棣文,美国,1997年

    达赖喇嘛,大陆/印度,1989年

    李遠哲,台湾,1986年

    丁肇中,美国,1976年

    杨振宁,台湾/美国,1957年

    李政道,台湾/美国,1957年


    看出什么来了吗?美籍华人目前为止才550万人。美籍华人中,诺贝尔奖获奖率并不低。


    屏蔽 举报回复
  • 双不 回复 0+1

    同意0+1的严谨判断。也许不那么严谨更适合经济理论。

    屏蔽 举报回复
  • llyismyson

    在中国这种流氓国土匪国,根本没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科学家们大部分在造假骗钱。怎么可能有真正的科研成果?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