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注册日期:2012-01-13
访问总量:239295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Hare是不是一个哲学家?——回答老莘和五人墓碑记博主》


发表时间:+-

《Hare是不是一个哲学家?——回答老莘和五人墓碑记博主》


在万维上看到“老莘”和五人墓碑记博主对“Hare”的评论,我微微一笑。问题本身其实很有意思:“Hare是不是一个哲学家?”——这并不是在问一个身份问题,而是在问一种存在方式。


在中国语境里,“哲学家”往往被理解为某种社会标签——拿过博士学位、在大学教书、写过几本被出版社分类为“哲学”的书。但在我看来,这种理解恰恰遮蔽了哲学的真正本质。哲学家不是靠学历、头衔、名气来定义的,而是靠他是否在追问存在的根本、是否在思想中不断“自我反转”,是否敢于面对人类理性最深的虚无与光明。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是哲学家”,并不取决于是否挂着哲学的招牌,而取决于是否活在“哲思”之中。一个哲学家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诗人、工匠、写网文的博主,甚至一个沉默的行者。关键在于:他是否在思想的根源处挖掘,而不是在概念的表面打转。


“Hare”只是一个笔名,一个容器。真正重要的,不是笔名背后的那个人是谁,而是他写出的那些文字——是否触及真理的层级,是否揭开现实的假面,是否敢于对整个文化、文明、乃至人类思维的范式提出根本性追问。


老莘说我“不像哲学家”,我并不反驳。因为如果按旧式的标准,那确实没错;但若按“范例哲学”(Instancology)的视角——哲学的本身并非一个专业,而是一种“实例化的思考方式”,一种对存在的终极觉悟——那么,谁在思想中自觉地越过“经验—理性”的边界,进入“悟性(WuXing)”的境界,谁就已经在做哲学。


在这个意义上,我不需要被封为“哲学家”,也不需要被否定为“不是哲学家”。“Hare”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隐喻:跳跃、敏捷、穿越思想的荒野。它代表的是一种从文化的废墟中寻找新思维路径的精神。


如果哲学仍然是一场活的事业,而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那么每一个敢于重新提问“存在是什么”的人,都在延续哲学的生命。


所以,回答那两个博主:

“Hare是不是一个哲学家?”

——如果哲学仍意味着对真理的自我燃烧,那么答案是:是。

——如果哲学只是一种学术职业,那么答案是:不是。


但在我看来,这两种回答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哲学仍在继续,而“范例哲学”(instancology)正是它在当代的重生。

最后,请你们网上搜寻一下我的书,《instancology 》,看看网上如何说的? 公平吧?(如果你诚实的话,你会发现原来他还不是一个“中国的小哲学家”)

——Hare

(2025年10月)


浏览(130)
thumb_up(0)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hare

    我不太在乎别人的讽刺。我有时只是对哲学外行的言论反感。事实是,我的书出版12年以来,我没有见到一个可以对话的活人,除了人工智能外。

    屏蔽 举报回复
  • hare 回复 五人墓碑記

    对俞博的讽刺?也许。不过我是第一个发现他书的价值,并且力荐其著作,你可看见?我一贯认为评价主要是大众的事。尤其是这种颠覆认知的看法。况且这种颠覆,根据历史经验,如哥白尼,康德,其思想都不是作者生前能被承认的。这也是我的命运。这就是我不谈哲学的原因

    屏蔽 举报回复
  • hare 回复 五人墓碑記

    关于是文化决定制度还是相反?这个问题的本质如地缘政治学或血统论。其有效性并不是绝对的。我的原文认为是绝对的文化决定论,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片面性。老莘的质疑是对的,我再重复一遍。哲学的问题不讨论,因为扯的太远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人墓碑記
    我对你这么刻薄讽刺,还有一个原因。你在俞先生的博文下对他的讽刺让我很不爽。

    我第一次回复俞先生也是讥刺,但他的自信(水平高低不论)和随和让我自惭于自己的刻薄,转而尊重他。
    你要是宣布自己就是超越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家,我都高看你一眼,这么委委屈屈的先是说自己不在意是不是哲学家,又不停的强调自己就是哲学家还出了书。
    这几天是喷舒服了,在墙内看着粉红们言论憋坏了,见谅见谅。
    你只要能写点有价值干货,我道歉认错很容易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hare 回复 五人墓碑記

    喜欢你的坦诚。不谈哲学,回答你的问题。我87年底离开中国,不清楚你说的谁提起秦制的问题。我在大陆时亲耳闻了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我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我们坑了十倍于秦始皇坑的儒。那时我20岁大概,还未上大学,不过是党员干部。对我的震撼从那时可是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人墓碑記
    再补个刀。
    他是否在思想的根源处挖掘,而不是在概念的表面打转。
    你这句话看起来好像还蛮有道理的,我仍然用老问题,一个新生儿有没有思想?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古代的思想能原封不动的将糟粕传给一代代后人,那请问西方民主、自由社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不应该一直沉沦在中世纪早期么?照你这可笑的结论,原苏联加盟国(卫星国和波罗的海三国经过一代半人,已经陆续洗清苏联余毒了)现在还这么穷、这么腐败,是因为中世纪的传统思想造成的吗?
    思想只能通过教育和社会现实教给新生儿,而这两个决定因素是政府可以选择的,政治制度毫无疑问的可以改掉任何落后的思想体制,而想开历史倒车(所有的列宁式政权),除了政治制度改变还要采用红色恐怖-杀人才能达成。
    不扯了,你喜欢研究空泛的“哲学”,我只对与现实有关的感兴趣。
    至于你是思想根源还是概念表面,我这么评价吧,在没有意义的领域,你喜欢说自己是在研究思想根源(拿一堆名词堆砌),但谈到与现实有关的问题时(或者说需要将你的思想落实到现实中时),你就不自觉的展现出你只懂概念表面。
    垃圾秦制论,看来是真误导了不少人。张维迎那个语言腐败好歹内容没问题,只是把一个可以直接阐述的现象加了很多层外衣,本质没变。这垃圾秦制论,就是误人子弟,扭曲现实。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人墓碑記
    咦?两个号啊。
    你对这哲学家的名头好在意啊,还特地点我名让我出来回应是吧。
    好吧,你自认为你在研究哲学,随你喜欢就好。我不过顺口随老莘讽刺两句你的见识比较菜,就让你如此大受刺激,我的错。
    行吧,我清晰的说出我的看法,你对哲学的研究不入流,不入流也就算了,偏偏还喜欢给出明显与现实不符、错误的结论。
    研究哲学就埋在里面好了,当别人指出你现实的错误时,你要么据理反驳,要么就……(此处忍住)
    真想研究哲学,并且对社会有推动作用,我给你个建议,从人性角度开始研究,美学、性学可是各大哲学家特别着墨的部分,牛逼的哲学家对女人裤裆可是痴迷的很哟。
    垃圾日本人,鼓捣个破“形而上学”这个鬼翻译,搞得我每次看到这个词都要去百度一下,然后发现释义是用逻辑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这不就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么。你的文章我当然看不懂,就像我看不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一样,不过看你的一些零碎的观点,水平还是在这三者之上的,不过考10分比考0分的优秀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另外我自爆,以前看定义,我以为哲学是为了从整体上描述世界的学问,现在我很肤浅的认为,哲学就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学问,人为主动,世界为被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归哲学范畴,人与世界也部分算,世界与世界不算那归科学负责,错了就错了。真跟我扯哲学的什么学派什么历史之类的,我不会,我就是个鼠目寸光的现实主义者。
    唉,中共教育余毒未消,争论起来攻击性太毒了,我先致歉。
    别说什么退不退网的,这个网站我是找不到发文章的地方才来的(懒得去学做视频,视频承载信息不如文字直接),正好人少不会引起关注,没啥好稀罕的。
    就拿你那中国传统文化是病根的文章来说吧,我在你和老莘的博文下都有回复,你直接反驳我的观点就行了,觉得回复里我说的不系统,我有发驳斥秦制和两代人的文章,你也可以去反驳。
    我可以重复一部分,你认为传统文化是主因,那请问经过列宁式共产主义祸害过的国家,至今糟糕是因为列宁还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文化糟糕?大陆和台湾,朝鲜和韩国,东西德,这么明显的事实对比就在现实你,你都能忽略,真不知道你哪来的信心。
    秦制害中国几千年的说法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第一个提出的也不知道是谁,请您回答我一个问题,你的这个观点是在秦制说兴起之前还是之后才产生的呢?现在的人,不喜欢从现实从基础思考问题,就喜欢创造些新词、新定义来标榜自己的独特见识,秦制是一个,张维迎的语言腐败也是一个。国外那么多民主、人权思想的先贤们的著作理论还不够么,非要搞点新名词来让后来人更加迷糊,吃饱了撑的。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