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国际会议记忆(续)
来自国内的其他几位教授的名字我都忘记了,他们的名片也都丢失了。唯有祝遂之的名字不会忘,而且当听说他也来参加这个大会,我还挺兴奋。我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每月到西直门外的邮局去取家里汇来的钱。忽然一天看到报刊架上有一本《书法》杂志,书法二字对我来说是个高度敏感词。于是就买了下来,是1981年第三期。这期有篇专题文章介绍陆维钊,文章的标题是《艺苑推三绝,书林想百围》,小标题是:纪念导师陆维钊先生逝世一周年。作者:陈振濂,祝遂之,王冬龄,朱关田,邱振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介绍当代书法的文章,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每一个字。之后每月我都买这个杂志。陆维钊去世后,由书法巨擘沙孟海接任他们五位的导师。沙孟海的书法在80年代直至1992年去世可谓如日中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虎将中的陈振濂,名声最大。虽然我不喜欢他的字,但他的书法文章非常精彩,见解独到,铺天盖地,影响很大。我的印象中当时几乎所有书画报刊杂志的每一期都有陈振濂的文章,另外他还有书籍出版。这一现象当时被称作“陈振濂旋风”。浙美五虎将是中国第一批书法研究生,又出自名校名师,可谓天之骄子。关于陈振濂的另一件事,就是他在沙孟海的家乡宁波创立了“沙孟海书学院”。书学院开幕的那天,沙孟海被请去剪彩讲话。那天沙老不小心摔了一跤。浙江省政府紧急调来军用直升机,将沙老送往杭州医院。结果不幸沙老离世,时间是1992年10月10日10点10分。我在跟祝遂之教授也聊了这些事情,他很意外。祝遂之是博导,记得我还问过他,要考他的研究生有什么条件,他问我在新加坡的身份是什么,我说是商务签证,他说那不可以。忘记他说是学院政策还是政府规定,总之外国籍的可以直接报考书法博士,而中国籍的则要先上硕士后才能报考博士。当时听到这些觉得很自然,因为我们对待外宾从来都是礼让优先。如果现在再听到有这样双重标准的规定,会很扫兴。现在不知是否还这样?
本人试笔
祝遂之教授宣讲论文
祝遂之的板书(穷源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