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

注册日期:2024-02-18
访问总量:5011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以色列残存的记忆 (一)


发表时间:+-

2025年10月8号

1

今日各大城市抗议以色列对巴勒斯坦轰炸的游行活动仍在进行。上周五全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罢工,巴勒斯坦的旗帜到处飘扬。电视的记者和专业人士说,在意大利,最后的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出现过像这样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了。一个多星期以来,全国大小城市像一个沸腾的水锅,到处都是支持巴勒斯坦,抗议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大屠杀的游行示威。标语口号上写着“沉默就是同谋,停止战争,停止大屠杀”等等。

以色列,近两年几乎每天都在听到这个国家的名字。忽然想到十几年我的以色列旅行,至今我没有写过任何旅行的记录,不像去过其他国家和地区,每次一回家就激情澎湃地记录写我的旅行,而对于以色列,我仅在其它的文章中只言片语提及一点。是因为以色列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或者一些不好的印象?

不好的印象从刚踏上以色列的土地就发生了,当然也有很深刻的印象。

那是2009年,我独自从博洛尼亚乘上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在伊斯坦布尔转V机时,几个便衣工作人员逐个查问排队登机的乘客,去以色列的目的?做什么工作?有什么证明你是做这个工作的?第一次遇到此类事情,我将要去一个什么国家,还没有登机就开始严格审查,如果是家庭妇女怎么办?他们不让我登机吗?好在我的钱包里有几张名片,证明了我的

工作。

到达特拉维夫机场已经半夜一点多钟,进关检查的队伍缓慢移动。轮到我,我走向护照检查窗口,把护照递了过去。一位中年男子海关人员反复翻阅我的护照,面容神情似乎很警觉,这让我有点紧张,有什么不对劲的吗?意大利护照是不需要签证的。

他们没有让我入关,我被工作人员带到一个办公室。

写到这里我记起一件往事,有一年我在深圳邮局的高高柜台上填贴信封邮票,我的包搁置在柜台的左手边,未料,眨眼功夫包不翼而飞。我失去了钱包,身份证,联系地址本。那是人生一次惨痛的遗失,地址本上有我旅途中邂逅朋友们的名字和地点,一个本可以可以找到他们的固定点。就此我永远地失去了澳大利亚帕特,以色列的尤利,日本人,,,,父母在随后的几年连续搬家换房,我没有任何可能再与这些朋友联系,注定要走散的朋友。哎,现在明白一切疏忽都是命运深思熟虑的精心策划。

包被偷后,我去深圳公安局去报案,并要求他们提供给我一个身份证被盗的临时身份证证明。一个警察看着我说

“你,一看就是好人,根本不需要我们给你出证明”。

自那之后我一直相信自己真拥有一张“好人”、令人信任的脸孔,它就是我的通行证。在我所旅行的地方,凭着这张令人信任的脸,很多人对我热情相待,我轻松地交了很多朋友,多次被陌生人请入家庭。可这次,我的“好人”面具却在以色列失效了。

他们让我独自在一个办公室等待,不知警方把我的意大利护照拿去做什么精密仪器的检测或是否联系意大利当局核实我身份的虚实。自从我踏上以色列的土地,就没有见到过一张友善热情的面孔。想到十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在西藏旅行时邂逅的以色列人尤利,他那么热情,也是第一个紧紧用拥抱我的外国人,我曾陷入他那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中。就在那年的秋日,一个同事告诉我曾有个外国人打电话找我,他只会叫我的名字,电话那边还有一个中国翻译帮忙,我正好不在。得知这个信息后不知我有多么懊恼。之后我收到他从桂林给我发的信,他希望能在阳朔与我重逢。我仍清楚记得那天下班时,我慢慢地骑车回家,临近国庆,城市弥漫着节日的气氛,街道上有鲜花盆景的花坛装饰,有炒板栗的飘香,店铺上面飘扬的红旗,我脑中依然想着尤利的信,幻想着乘上火车去桂林,可他已经离开了中国。

不久他又从以色列写信告诉我他已经搬迁到特拉维夫,就是从他的信中我第一次听到特拉维夫这个城市的名字。他的信曾激起我去以色列的愿望。多年后我终于来了,可一开始却这样令人不快。

半小时后终于来了一位女警官,她坐在我的对面,面目严厉地看着我,俨然面对一个犯罪分子。

你在意大利做什么?你在意大利有家人吗?我一一回答。

“2007年你去伊朗,2008年你去也门,干什么?”

“旅游”,

停顿,一阵沉默。

“现在来以色列的目的是什么?”

“旅游”

“为什么你一个人来旅游?”

“我习惯独自旅行,难道以色列不容许女人独自旅行吗?”

我使用了一种很不耐烦和生气的口气反问她。半个小时被扣留我不可能高兴。

她立马提高嗓音严厉回复“你只能回答我的问题,不容许提问。”

我楞住了,她把我当成什么人?我像一个来以色列杀害犹太人的恐怖分子?

之后在以色列旅行,我明白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国家,每个人的面孔都是可疑的,都可能是包里藏有炸弹的恐怖分子脸孔,在汽车站,在哭墙广场,街道口,到处都有哨岗,有全部武装持枪的士兵,他们总是用严厉倨傲的目光审视你,检查你的证件,你的背包。

最终,他们让我离开,我可以入境了。海关人员问我是否在护照上盖入境章印还是单独盖在一张纸上。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盖有以色列入境章印的护照不可进入任何阿拉伯国家(除约旦以外)。我想到在护照上留个以色列的入境章作为我来此地的纪念,一张薄薄的小纸片随时可能飘散在宇宙虚空之中。海关人员“彭”的一声在我的护照上盖上章印。随后的一年我想去叙利亚旅行却无法去,我才意识到当时的决定很愚蠢。那一年我只好去了另一个地方,等我年底更换护照,准备再去叙利亚时,结果爆发内战。叙利亚境内很多古城,古遗址,古村落遭到严重的破坏,真是人生一大遗憾。

我进入机场昏暗的大厅时,乘客们似乎是梦中之人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走出机场,来到昏暗的灯光下的一个小广场停车站。车站空无一人,我如同一个演员独自站在灯光下的舞台上,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两个出租车,越过小广场再往前是漆黑一片,仿佛有堵墙壁阻挡在广场之外的边缘。

这又是一个要发生故事的地方,

我茫然不知所措,凌晨2点,叫出租出把我送到耶路撒冷?或送到附近一个旅馆?退回机场大厅内?绝对不返回机场,这个地方如同警察局一样令我反感。

我呆在灯光照明的中间地带,好像被周围的黑暗凝固了,不知如何做决定。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来到了有灯光的舞台,一个头发稀疏大约40多岁的男人。

你是哪里人?中国人。他马上说中国没有人权和自由。我笑了,你如何定义人权和自由呢?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政府不应该强迫你干你不喜欢的,今天的中国政府好像没有强迫百姓吧。站在昏暗灯光下,我为我那伟大的祖国辩护。

他来自北爱尔兰,JIM,一个激进的人权主义者。

放下人权和自由吧,想想我们应该去哪里。

他说现在没有任何班车,你准备去什么地方。

我不知道深夜半夜我能去哪里。

为什么不跟我一起走?我去Ramala,那里有我的国际难民援助组织的朋友,有床可以让你睡觉。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地方,听起来像是月球上的地名,地理上我孤陋寡闻。

JIM是我陷入黑暗困境中唯一可抓住的稻草, 为什么不跟这位人权主义者走,他不可能把我带出以色列吧。

我们叫了辆出租车。司机是位二三十岁的青年男子,宽大的脸,棕色的肤色,一脸凶猛的模样。在车上,人权主义者放弃了我们先讨论几句的中国人权问题,马上跟司机谈起巴勒斯坦的人权问题,巴勒斯坦的人权问题要严重得多呢。他说以色列政府剥夺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力,剥夺了他们的土地,不断扩张建立居住点,修建隔离高墙,限制巴勒斯坦人得日常生活和行动。年轻的司机听后很是激愤(我害怕他过于激动把车撞到什么地方),说这片土地本来最早就是犹太人居住地,(他说的是犹太人最初的先人亚伯拉罕吗?),阿拉伯人就应该回到他们自己原来的领土,我们是从他们手中赎属于我们的土地。司机马上接着说,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以色列政府提供给加沙水电,食品,让他们上学,这不是在实施人道主义吗?你看看他们比周围的阿拉伯人过得还好呢,这都要感谢我们的政府。如果我们不修建约旦河西岸隔离墙,那些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总会藏着炸弹来杀死以色列人,隔离墙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安全和我们的生存权力。爱尔兰人权主义者说这片曾居住过很多民族,你们先人大卫王和所罗门所踏过的路径早已不复存在,不谈犹太国被亚述和巴比伦人摧毁,被罗马人摧毁,被阿拉伯人占领,仅谈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基督徒占领了耶路撒冷,杀害城里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耶路撒冷那时仅存几百名犹太人。另外,自七世纪起这些巴勒斯坦人就住在这里,你们怎么可以将他们赶走,怎么可以将加沙当作一个监狱和集中营把巴勒斯坦人关闭在里面。还有,很多巴勒斯坦的孩子们,你们的军队随意以安全为理由逮捕那些孩子们,袭击巴勒斯坦人的家庭,5/6岁的孩子都可以被你们的军队指控他们搞密谋反对以色列的活动,孩子们被残酷对待,你知道吗,人权主义对司机强调,(看来他的确是搞人权的,对这些资料和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联合国人权事务的一份声明中确认,巴勒斯坦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行动自由权以及其他权力每天都受到以色列军人的侵犯,每天都有儿童被以色列的军队杀害,殴打,搜身,伤害和任意拘留。以色列政府做的事是在培养仇恨和未来的恐怖分子。车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年轻人说这都是因为巴勒斯坦人常对他们攻击引起的后果,自建国后,阿拉伯也经常攻击以色列人,为了以色列的安全,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我真没有料到一踏上以色列的领土就面临这么复杂的巴以问题争论。显然,年轻的司机在学校学的历史教科书和受到的政府宣传与人权主义者读过的历史书描述和了解到的巴勒斯坦人现状都截然不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了解的是历史和现实事实,自己持有的观念才是正确的。或许他们说的都是真实事实的不同部分,只是每个人看到愿意看到的事实,看不到不愿看到的事实。

我不知道车开往何处,JIM对司机说把我们送到美国饭店。为什么要去美国饭店?好在两位的争论在没有发生行为冲突之前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下车后,JIM对我说他不敢叫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司机把我们送到Ramala。 

此时我才明白他真要带我出以色列,Ramallah,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部所在地,阿拉法特的埋葬之城。

他的朋友从巴勒斯坦派来一辆出租车,过了边境检查站,慢慢开入一个黑暗的城市,少有路灯,下车后我跟在JIM的后面,在惨淡的月光下寂静的小巷内穿来穿去,好像偷渡的非法移民。最后到达一栋非常简陋的三层水泥楼房,有一个德国人和另一个北爱尔兰人GARY,几间空房和空床,都是国际援助巴勒斯坦难民组织的成员。


IMG_3225.jpg

丰盛的早餐

第二天早上,我跟着他们与一群当地巴勒斯坦人士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GARY带我在Ramallah城逛了逛,到处都是低矮的水泥楼,陈旧,简陋,街道也不太干净,看上去像八十年代中国的县城。

2

耶路撒冷老城最初给我的感觉像个意大利的一个石头古城。进入人口稠密的穆斯林区的,又像是在摩洛哥或突尼斯老城中的一个阿拉伯medina。我住在穆斯林区一个小旅馆。第一天晚上,三人间的房间只有我和一位日本女游客,似乎她整个晚上都在整理行李,不断地发出老鼠啃食品的悉悉窣窣声。旅馆位于熙熙攘攘的石头街巷内,那里有一个挨一个的店铺,五颜六色的商品,典型的阿拉伯巴扎。而犹太区的街道干净,井然有序。宁静的亚美尼亚区,给人一种早被遗弃的城堡感觉。

不到一两天,你就明白耶路撒冷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宗教历史圣城,不大的耶路撒冷有一百多座犹太教堂、基督教堂和清真寺分散在石头小屋、石块小巷,商店、古遗址和各种楼房之间。

老城内有一条非常著名的路径Via Dolorosa ,(拉丁语),译文可以是“痛苦之路”或“苦难之路”。


Via-Dolorosa11.jpg


Via-Dolorosa5.jpg

这座横跨苦路的“瞧这个人”拱门。它的名字来源于彼拉多将受鞭刑的耶稣带给众人时说的那句名言。这座拱门是在耶稣站在彼拉多面前之后建造的。


这条路就是耶稣从被判处死刑的地点开始,背着十字架走向竖立绞刑架的各各的小山丘路径。对于这条承载耶稣苦难的路径,不同的世纪不同的历史文献或不同的宗教团体各自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大量来圣城朝圣走的信徒线路大概是方济会在十四世纪时朝圣的线路。那天,在众多的信徒和游客中,我遇到一个意大利天主教信徒团,其中一个人背着一个轻巧木制十字架,他们来此地朝圣,体验耶稣背着十字架的痛苦经历。我跟着他们走了一程,听着导游的讲解,随着信徒一起走入圣经述说的时代,想象被判处死刑的耶稣,水米未进,又被拳打鞭笞,早已头晕目眩,背上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寸步难行。道路两边站满了原来那些激愤要求罗马总督判处耶稣死刑的耶路撒冷犹太人,他们戛然停止喊叫,眼睁睁地看着耶稣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蹒跚地走向陡峭的山道。在这一段路程上,耶稣看到他悲伤的母亲,耶稣跌倒,又爬起,经过一位妇女维罗妮卡家门口,她拿出一块布擦出耶稣脸上的汗水。中世纪传说这块布上就留下耶稣的面容图像,耶稣继续往前艰难地走着,再次跌倒,爬起来再走,遇到一位为他哭泣的耶路撒冷妇女,,,,这些跌倒,遇到他母亲,维罗妮卡为他擦汗,被剥去衣服,被钉上十字架等等都成为痛苦之路上的一个个纪念点,从被判处死刑处开始直至最后被埋葬,一共十四点。这些地方建有小小的礼拜堂,搁置有十字架,石头墙壁上有标志等等,最后一个点是圣墓教堂。

耶稣死后几百年,基督教在欧洲逐渐普及,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徒相信圣经书上的说法,他们认为犹太人对耶稣,被称为上帝之子的死负有直接的责任,因此对犹太人恨之入骨。犹太人就此被妖魔化和边缘化。

想想,福音书原本是传播仁慈和博爱,其结果在传播爱时也传播了偏见和仇恨。那些坚决要杀害耶稣的法利赛派和撒都派的确是犹太人,但他们只是狭隘偏执,自私自利,盲目捍卫几百年过时偏狭教条的一小撮犹太人,并不能代表整个犹太民族。犹太民族却因这一小撮人承担好多个世纪的遭受惩罚的后果,在欧洲长期遭受排斥,歧视,侮辱,压迫,限制直至暴力迫害。假如我们设想如果没有欧洲基督徒对犹太人的长期迫害,那些流亡的绝大部分犹太人定会继续住在所移民的国外,估计也不会出现锡安犹太复国主义(也是因对抗反犹主义而诞生)。大流亡后犹太人在北非,阿拉伯半岛,希腊,意大利半岛,西班牙和北非的城市从事贸易,手工业,他们生意都还兴隆,再看看那些生活在西欧,北欧及东欧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长期受欧洲文明熏染。这都要比住在巴勒斯坦这一小块土地上生活得更容易。巴勒斯坦大部分贫瘠的土地,耶路撒冷那拥挤不堪的贫民窟,就算他们整日劳作也不过勉强糊口而已。现代的巴勒斯坦人落后状态就可以证实这一些。

3

西墙,也称哭墙


Western_Wall_2016.jpg

西墙/哭墙

从穆斯林区的小街,通过一个封闭式昏暗的拱形长廊就到了西墙广场。西墙,又称哭墙,是耶路撒冷第二圣殿(公元前516年-公元70年)仅存的遗迹。这座圣殿由大希律王修建。公元66年,罗马帝国的犹太行省爆发大起义,公元70年,当时罗马主将提图斯率领罗马军队攻入耶路撒冷,摧毁了圣殿,将这座城市化为灰烬,犹太人被驱逐不得返回。这一刻标志着耶路撒冷历史上的转折点。它的摧毁不仅意味着犹太人失去敬拜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犹太人大流亡的开始。

据说这堵西墙是提图斯有意保留的,以此纪念罗马人战胜犹大,但犹太人却将此归因于上帝承诺保护圣殿的一部分,象征着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约定。

想想曾在二千多公里之外的罗马多次看到一座著名大理石提图斯凯旋门,位于古罗马市场附近。修建于公元81年,就是在提图斯征服和摧毁耶路撒冷镇压了犹太人大起义后而建,为了纪念提图斯的胜利。拱门内壁浮雕有四马战车载着作为凯旋者的提图斯,另一面是人们扛着从耶路撒冷圣殿里获取的战利品,有灯台,金色号角等。一两千年后,凯旋门浮雕上的胜利者早已化为尘埃,凯旋门的荣耀早已不再。可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哀痛和记忆却随着圣殿的一堵断垣保存下来。


Arch_Titus,_Forum_Romanum,_Rome,_Italy.jpg

提图斯凯旋门

04_2022_Roma_(Arco_di_Trionfo_di_Tito-_Bassorilievi)_FO228683_bis_Photo_by_Paolo_Villa.jpg

凯旋拱门内的浮雕,四匹战马载着从耶路撒冷凯旋归来的提图斯。提图斯的面孔已被流逝的时间给抹去了。他后面是张着翅膀的天神


04_2022_Roma_(Arco_di_Trionfo_di_Tito-_Bassorilievi)_FO228685_bis_Photo_by_Paolo_Villa.jpg

扛着圣殿里抢劫来的战利品,有犹太教的著名灯台,,,,


哭墙/西墙成为犹太教最神圣的圣地,每天依然都有来自世界各地及本地犹太教信徒像他们一两千年前的先辈们一样,面对墙壁默念或摇头晃脑地虔诚祈祷呻吟,哭泣哀痛圣殿被毁。祈求弥赛亚的降临、圣殿的重建。当然也有人在这里祈祷生病的家人身体健康,惩罚背叛自己的妻子之类的世俗琐事。

这就是哭墙,古老的石头和缝隙中囚禁着被罗马士兵杀戮的犹太人怨魂。近两千年,世世代代,它又吸附了成千上万犹太人的祈祷。

有一日,我站在哭墙广场的对面高处,仿佛看到我的以色列朋友尤利头戴基帕小帽夹在一群男人中面对“哭墙”用希伯来语以悲戚的语调吟诵千年来犹太人流离失所的悲伤,虔诚地抚摸着墙壁上古老的石头。不过,那只是我的想象,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我在街道上遇到了他估计也无法认出他来。

IMG_20251014_234623.jpg

墙缝中塞入的心愿小纸片

西墙前男女祈祷是分隔开的,如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我也曾站在女性信徒中,只是无法感受她们的HaShem(上帝),更无悲痛之感。只是默默地以我个人的方式做了祈祷。之后一本正经地写了个小纸条,像很多人一样,塞入古墙缝隙之中,混入很多犹太人的祈祷和请愿之中。大概我写了几句让我儿子热爱学习和阅读的请愿话,那是我当时最大的心愿,据说一旦小纸条接触到墙壁,它就成为神圣的物品(当然,如果你相信),无法被风雨摧毁。每年两次,所有秘密的纸条都会被移走并埋入橄榄山丘土地下。现在看来不知古墙内的上帝或神灵是否真听到了我的请求,帮助了我,初中和高中成绩一向在班上成绩最差的儿子(多次差点留级)最后居然博洛尼亚大学毕业,又去荷兰著名理工大学读完水利工程学研究生,而且现在已经阅读了成堆的书籍。


西墙的另一面是位于圣殿山金色圆顶神殿,“岩石穹顶”。耶路撒冷重要的地标。从很远的山丘都可以看到闪耀着金光的园顶。

“任何参观者在试图用舌头来描述它时都会觉得舌头变短。”著名的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图泰 (Ibn Battuta)1326年访问耶路撒冷时对岩石穹顶神殿这样感叹。


Jerusalem_DomeoftheRock_J65.JPG


420.Western_Wall_plaza.Jerusalem.jpg


拜占庭风格的金色园顶和彩色瓷砖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16世纪时奥斯曼苏丹用蓝白绿色彩瓷砖来装饰外表,不过现在看到的是1960年被意大利生产复制品。

可惜的是非伊斯兰教徒不得入内,神殿不能作为旅游景点参观,它只能作为信徒们祈祷膜拜的地方。


IMG_3396-1.jpg

我也只能在圣殿山顶上金色穹顶边拍了几张照。

虽然无法进去,但这个穹顶岩石神殿非常值得了解一点。

神殿内的穹顶下有一块神奇的岩石,我在网络上查看和下载图片。见神殿中央这块岩石块。它可不是普通的一块岩石。两千年来被人们赋予各种神话故事(在我看来是神话故事)和神圣荣耀。古兰经里有这样的描述:一天晚上,天使加百列来到麦加正在沉睡的穆罕默德身边,然后把他托上飞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就从这块岩石上,穆罕默德登入天堂,在那里他遇到了先知摩西和基督,目睹了天堂和地狱等,还带回每天要祈祷五次的信息。

穆斯林为了保护穆罕默德升天的基石。大约公元七世纪的一位哈里发在此地建立一个神殿。该神殿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


IMG_20251015_000505.jpg


IMG_20251015_000715.jpg


有一篇文章对内部有着非常美丽详细的描写。这块土色的岩石与围绕它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大理石柱和斑岩柱组成的同心圆环绕着它,拱顶重建于11世纪,内镶嵌精美着中世纪马赛克艺术作品。墙壁上刻有流畅飞舞的阿拉伯铭文。从下面晚上看,这些微小的玻璃立方体像素分解成郁郁葱葱的棕榈树、成熟的葡萄以及大量的王冠。


依然来谈这块神圣的岩石,我们再沿着时间的长河往上走,在旧约里,有一段描述是上帝叫犹太人的先主亚伯拉罕把他的儿子杀了给他献祭,这块岩石就是亚伯拉罕准备把儿子的头搁在上面砍下来为上帝献祭的地方。当然,亚伯拉罕没有砍儿子的头,因为这只是考验他是否对上帝忠诚。这块岩石被基督徒或犹太人赋予了神圣的魔力。就在这个圣殿山,犹太人曾在此处建造有所罗门圣殿,后来又被希律王扩建为更大的第二圣殿,结果最后在公元70年被罗马大将提图斯(后罗马皇帝)给摧毁,仅留下前面所提及的断垣残壁哭墙。

这块坑坑洼洼的岩石,被三大宗教都赋予神奇的故事(当然这只是我这个不信宗教的人这样想的)和神圣的荣耀。所以它的精神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物理体积。


穆斯林称这座圣地是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圣地,巴勒斯坦人则将其视为他们珍宝。然而,对于许多虔诚的犹太人来说,这座建筑应该是个可憎的建筑(希望不要被某位狂热犹太教分子给破坏),注定要被摧毁,被一座新的犹太圣殿替代。一些福音派基督徒也认为必须用一座新基督教圣殿来取代它,才能启动耶稣基督的再来。这种不稳定的多种信仰搅合纠缠也让该地区的普通百姓和统治者们害怕,他们担心任何摧毁它的企图都会导耶路撒冷的老城陷入流血斗争。


作为一个非宗教信徒,面对那些狂热虔诚的信徒,我很难以理解。今日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知识年代,人们可以依赖理性和知识看待世界,但仍有那么多人依然相信古人传说的神话故事(如圣经旧约发生的事情都是很遥远的时代,那些时代没有文字,更没有书籍,仅是世代人口口相传,为了荣耀自己的祖先,他们会在给后人的讲述中添加一些神奇的成分)。

一两千年后,穆斯林,基督徒,犹太徒继续相信岩石神奇的故事,为一块岩石争来斗去,这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神奇了。


附录部分照片下载于网络。












 

浏览(1066)
thumb_up(7)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雪窦 回复 Jinhuasan

    你好

    好像是系统问题,之后自动恢复。

    屏蔽 举报回复
  • Jinhuasan

    "你好,请问为什么2天前(最后)发表的博文忽然不见了,点击后出现“无效日志信息”"

    雪窦博:请问您的上述问题已解决了吗?我有同样的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