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瓠瓜

注册日期:2011-06-22
访问总量:80272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时代的失趣与无趣


发表时间:+-

    原来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的,后来对这些事物都逐渐失去兴趣便是失趣。似乎发生在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在社交媒体,如微信中,表现比较明显。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相互间的问候越来越少,评论点赞也越来越少。以前有人经常在朋友圈狂晒国内外旅游的美照,现在很少了。中年人大多数都丑猫猫,很少支声,偶尔晒晒娃娃照,好像他们生活的压力很大。对时事正义真理的讨论都不感兴趣。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本来就对万事万物没有丝毫兴趣。他们是宅男,腐女,躺平族,力工狗,梭哈哥,大龄剩女。名词种种,不一而足,但共同点之一是他们对人生,对生活,对爱情,对亲情,对友情,工作,学习,晋升,挣钱,名利,成功,对时事政治经济,对历史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烹调等等,完全或几乎完全没有过兴趣。人作为个体或群体,原生兴趣或能动性的变化,可能是这时代紧迫的课题之最。

     在老鼠乌托邦的实验中,美国动物行为学家约翰·B·卡尔霍恩把这种现象描述为“行为沉沦”(Behavioral sink)。人有生物性也有社会性,比老鼠复杂很多。卡尔霍恩的理论七八十年来有很多争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认真考究,觉得卡尔霍恩大体上是对的,虽然有些地方可能需要补充。

    人会变得“沉沦”,跟老鼠一样,因为生存缺乏危机,没有大饥荒,没有战争,没有死亡的威胁,人生便缺乏进取的意义。处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人生的意义和求生的动力远比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大。另一方面,缺乏正向的反馈调节机制,兴趣也就不能存续。当读书,工作,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不可能得到适当的回报,人就会对他的追求失去兴趣。最简单的例子是在博客日志或朋友圈中发帖,如果都没有人点赞或评论,博主便失去兴趣。油管上的自媒体反贼越干越有劲,是因为他们能从流量的增加中获益。

    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问题。看看川普,普京,习近平,泽伦斯基,还有马克隆,唉,吵什么?为什么老不退位?换一个人不行吗?不行!看上去,想称老大,想清史留名的人越来越少。不是这几个独裁或高位者有多么厉害,而是没有人愿意帮他们接盘。年轻有才华的政治家越来越少,这是一种趋势,一种病,各行各业都一样。人们变得越来越失趣和无趣。宅男,腐女,躺平族,力工狗,梭哈哥,大龄剩女,同性恋,LGBT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文化也可能逐渐成为主流。世界有可能像老鼠乌托邦一样悄然崩溃。

    要逆转这种颓废趋势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大多数(>90%)的人在饥荒,战乱,瘟疫中减去。

    欧美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抗议游行示威与警察发生冲突,很可能这是他们寻找刺激,寻找人生意义最有效的良方。

Dull 妹.jpg

211453.jpg



浏览(885)
thumb_up(9)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三都瓠瓜 回复 zainali2015

    贫困时找吃都来不及。饱暖才思淫欲。当淫秽泛滥,便得阳痿,道德沉沦。这真是无解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zainali2015

    有道理。可是人在饥荒,战乱,瘟疫中,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无聊无趣的生活。无解???

    屏蔽 举报回复
  • 三都瓠瓜 回复 Siubuding

    很有道理

    屏蔽 举报回复
  • 三都瓠瓜 回复 倩影

    丰乳肥臀好看吗?好看. 但看多了就会得阳痿,对异性失去兴趣。中间那个牵牛妞好看吗?当然好看,更健康,更自然,更有生命力,能生育更多的孩子。但她的生活是十分辛苦的。当理解了这两张图片,就理解了当今社会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像下面博主 Siubuding 评论的一样。川普说他实现了中东和平,普金就要完蛋,俄罗斯要破产了,,。没有那么简单。哈马斯还没有放下武器,为了生存而战和为了诺奖而战的人对和平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只有死亡的压力,才是生物和人奋斗最强大的动力或兴趣。中美贸易战也是这道理。不搞死点人,大众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屏蔽 举报回复
  • 倩影

    博主这张丰臀的照片和题目有什么关系么?还是说喜欢那张照片的就是有趣,不喜欢的就是无趣?您对趣的定义太狭窄了。


    您有看体育比赛么?你去赛场上看看,有您说的宅男,腐女,躺平族。。。么?刚过去的一周加周末,多伦多都炸了,Blue Jay把大家搞得大起大落,快吐血了,我都不敢看了。年纪大的人,不愿意受刺激,也不能叫无趣,只是不想难过而已,年轻人还是热血得很,并没改变。我儿子还捣腾了几张票,赚了点钱。。。生活很有趣呀。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趣味太多

    审美疲劳

    精疲力尽

    娱乐至死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