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胜寒

注册日期:2010-07-08
访问总量:165719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早期摩门教多妻主义教主群魔乱舞庐山真面目


发表时间:+-

                                    --《雷诺兹 诉 美国案》--


2025年9月27日,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俗称摩门教的第十七任教主拉塞尔.尼尔森(Russell Marion Nelson),以一百零一岁高寿谢世,引起美国宗教界的关心。

由于摩门教已经是一个现代制度化的庞大宗教组织,其继承制度也已经制度化,不会再有暴力夺权的历史丑剧发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也未闻有摩门教教主多妻主义的丑闻。

近几代的摩门教教主,都是德高望重、誉满天下的知识分子, 拉塞尔.尼尔森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曾访问过山东大学医学院。

拉塞尔.尼尔森的葬礼在2025年10月7日,按照摩门教的传统,在老教主入土为安之前,不会宣布新的教主名字。

摩门教的潜规则教条:教主提名两位秘书长---第一咨理顾问(First Counselor),通常是由教内资深领导出任,这两个职位是摩门教的真正权力中心,如果教主卸任或死亡,这两个职位立即自动失效,新教主将会提名新的秘书长。由2018年1月14日开始,达林.奥克斯(Dallin Harris Oaks)就是第一咨理顾问首席秘书长。

其次就是摩门教的另一个次权力中心---十二使徒定额组(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这个组织的首席领袖,往往就是下任教主的皇储太子。自1984年5月3日以来,达林.奥克斯就是这个次权力中心的最高领导人。

即将召开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第一百九十五次的半年度大会(Semiannual General Conference),亦是由达林.奥克斯主持。

在这种实际的现实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宗教界和新闻媒体,都在认为说,毫无争议的,时年九十三岁、权倾全教、早就是摩门教实际领导人的达林.奥克斯,在毫无竞争对手之下,将会是继任的新教主,原因就是在此。

达林.奥克斯资历辉煌,曾出任犹他州最高法院大法官、法学院教授、杨百翰大学校长、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曾出任美国最高法院院长厄尔.沃伦的法律助理。长期担任摩门教十二门徒首席弟子的身份,无论是在摩门教内外,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使他顺理成章的成为晋升教主的不二恰当人选。

摩门教从乌烟瘴气到体制公开,走过了几乎两百年的艰辛岁月。回顾历历在目的苦涩历史,总会使人有沧海桑田的感慨---回顾摩门教的荒唐历史,不是一件使人欢悦的事情。

1844年3月,意气风发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Joseph Smith, Jr.),唆使他的手下的五十人理事会(Council of Fifty),将自己推举成为千年大帝(King of millennial monarchy)。

当了千年大帝后,依然觉得这个头衔并不够过瘾,于是又唆使五十人理事会,通过一条特别动议,来了个远比千年大帝还要拉风、还要过瘾的天国之王(King of Kingdom of God)。

千年大帝也好,天国之王也罢,就是无法掩盖这个丑陋灵魂的伪善与愚蠢。约瑟夫.小史密斯是一个极其污龊、下流而卑鄙的宗教骗子。

基督徒将耶稣基督美誉为众王之王(King of King),但与摩门教头子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天国之王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天国之王?这个宗教骗子把耶稣基督贬落在脚下而且恣意凌辱,耶和华上帝在天国,也居然没有了荣耀和地位。

这算是哪门子的慈爱宗教呢?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招摇撞骗、妖言惑众的勾当里。

摩门教是美国彻头彻尾的最大邪教,约瑟夫.小史密斯更是美国近代最无耻的宗教骗子。

摩门教不像基督教分裂成数百个各式各样的流派,主要的摩门教有八:

第一个:是总部设在犹他州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摩门教;

第二个:是分裂出来的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Fundamentalist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第三个:是使徒联合弟兄教会(Apostolic United Brethren);

第四个: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斯特朗格派教会(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trangite;

第五个:是末世时期众长子教会(The Church of the Firstborn of the Fulness of Times);

第六个:是长子教会(The Church of the Firstborn);

第七个:创造者教会(The Church of the Creator);第八个: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比克顿派教会(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Bickertonite)。

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是摩门教中最邪门的流派,这个一人独尊的邪教,鼓吹的就是赤裸裸的乱伦、杂交、强奸幼童和多妻主义,他们号称这是在奉耶稣基督与上帝之命而干的合法勾当。

信徒声称自己拥有精神权威,可以追溯到当时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杨百翰,访问肖特克里克社区(Short Creek Community)时说的那句话:“这里终有一天会成为教会的头部,而不是尾部。这里将成为圣徒的粮仓。这片土地将出产丰饶的小麦,足以养活人民。”

一般学者谈论摩门教,多数指的是总部设在犹他州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主教堂也就是总部的全世界摩门教徒心中的盐湖城圣殿(The Salt Lake Temple),1893年4月6日建成以来,发展飞速,目前全球分支一千八百一十二家,会员接近七百万,楼高两百二十二尺,占地十英亩,室内面积三十八万两千两百零七尺。

1893年时的造价,大约是两百万美元,如果折成目前的市价购买力,大约是五千万美元。从这个数字上可以看出来,当年的摩门教经济实力是什么了,更可以看出,为什么摩门教的头子们,可以赡养那么多老婆的经济原因。

当年的摩门教头子们,如果不贪污腐败,如果不挪用公款,则不可能有经济能力赡养那么多的老婆。

发动盐湖城圣殿的摩门教头子,是有五十五个老婆的杨百翰(Brigham Young),由他的大舅子连襟杜鲁门.安吉尔(Truman Osborn Angell)设计,建材是石英闪长岩(Quartz monzonite),前后花了四十年时间才完成,极其奢华之能事。

在雄伟而威严的外表下,窝藏着的是假借宗教之名,来进行罪恶累累的犯罪勾当。

杜鲁门.安吉尔除了设计盐湖城圣殿外,还在1854年与1856年,挪用教堂公款,为摩门教恶霸杨百翰私人设计了两栋超级豪宅,一称狮子楼(Lion House),一称蜂窝居(Beehive House),科学地、有效地为老教主杨百翰,解决了五十五个老婆和五十六个孩子的居住和生活问题。

大约有一万会员的使徒联合弟兄教会,至今依然活着,受了美国社会贬贱多妻主义的勾当关系,多数的使徒联合弟兄教会信徒,不愿被称为教会,而以工作(The Work)、祭司(The Pristhood)或小组(The Group)的外号,来掩饰他们主张多妻主义的尴尬。

这个所谓的小组,是在1830年4月6日,由摩门教牧师洛林.伍利(Lorin Calvin Woolley)自我谎称,他是亲自奉耶稣基督之命令而建立的。

2010年,荷里活推出电视连续剧十九季两百余集的《姐妹妻子(Sister Wives)》,因为其中主角就是来自使徒联合弟兄教会,导致这个所谓的“小组”摩门教,因为对多妻主义的好奇,又从新进人美国人民的视野。

美国宗教学者约翰.梅尔顿(John Gordon Melton),曾评论这个琵琶半遮脸的摩门教说 :“基本教义派运动中较为自由的一支,因为该组织允许人们出于非生育目的进行性行为。”所谓非生育目的进行性行为的说法,说穿了就是多妻主义的代名词。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自己承认的教主,共有十七位:

第一位是:约瑟夫.小史密斯;

第二位是:杨百翰;

第三位是:约翰.泰勒(John Taylor);

第四位是:威尔福德.伍德拉夫(Wilford Woodruff);

第五位是:洛伦佐.斯诺(Lorenzo Snow); 

第六位是:约瑟夫.菲尔丁.老史密斯(Joseph Fielding Smith, Sr.);

第七位是:希伯.格兰特(Heber Jeddy Grant);

第八位是: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George Albert Smith);

第九位是:大卫.麦凯(David Oman McKay);

第十位是:约瑟夫.菲尔丁.小史密斯(Joseph Fielding Smith, Jr.);

第十一位是:哈罗德.李(Harold Bingham Lee);

第十二位是:斯宾塞.金博尔(Spencer Woolley Kimball); 

第十三位是:埃兹拉.班森(Ezra Taft Benson);

第十四位是:霍华德.亨特(Howard William Hunter);

第十五位是:戈登.欣克利(Gordon Bitner Hinckley);

第十六位是:托马斯.蒙森(Thomas Spencer Monson); 

第十七位是:拉塞尔.尼尔森(Russell Marion Nelson)。

多妻主义已经是摩门教的代名词。人民一提起摩门教,首先关心的就是多妻主义。从多妻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摩门教,就能够得出其演变的脉络。

第一任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有四十九个老婆;

第二任教主杨百翰,有五十六个老婆;

第三任教主约翰.泰勒,有八个老婆;

第四任教主威尔福德.伍德拉夫,有十个老婆;

第五任教主洛伦佐.斯诺,有九个老婆;

第六任教主约瑟夫.菲尔丁.老史密斯,有六个老婆;

第七任教主希伯.格兰特,有三个老婆;

第八任教主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没有多妻;

第九位教主大卫.麦凯,没有多妻;

第十位教主约瑟夫.菲尔丁.小史密斯,没有多妻;

第十一位教主哈罗德.李,没有多妻;

第十二位教主斯宾塞.金博尔,没有多妻,

第十三位教主埃兹拉.班森,没有多妻;

第十四位教主霍华德.亨特,没有多妻;

第十五任教主戈登.欣克利,没有多妻;

第十六任教主托马斯.蒙森,没有多妻;

第十七任教主拉塞尔.尼尔森,没有多妻。

从资料上看来,第七任教主希伯.格兰特,也就是在1945年以后,是摩门教中最后一位多妻主义者教主。

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斯特特格派教会是摩门教派别中的异数。在摩门教第一代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被群众用长枪就地正法后,有三个摩门教头子冒出来,齐齐抢夺遗留下来的教主宝座:杨百翰、西德尼.里格登(Sidney Rigdon)和詹姆斯.斯朗(James Jesse Strang)。

西德尼.里格登是摩门教所谓宝典《摩门书(Book of Mormon)》的真正功臣,没有西德尼.里格登,就没有今天的《摩门书》。

东抄西袭的炮制《摩门书》,的确是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原始构想,但约瑟夫.小史密斯是个不学无术的土包子,他的原稿乱七八糟不堪入目,是西德尼.里格登将之重新编写,才得以完稿出版。

律师出身的詹姆斯.斯特朗,使用伪造约瑟夫.小史密斯的遗诏,而悍然自我登基为王后,首先就是把西德尼.里格登打成叛徒。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斯特朗格派教会,就是詹姆斯.斯特朗的打手集团指挥部。

对于这段窝里斗的历史典故,笔者在后面有着详细的论述。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比克顿派教会的创始人是威廉.比克顿(William Bickton),他是西德尼.里格登手下第一军师、马仔兼打手。

当杨百翰率领老婆孩子逃窜到犹他盐湖时,威廉.比克顿却远走高飞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就在那里安营插寨,成立了极端邪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比克顿派教会,表面上是在传播耶稣基督福音,实际上在招摇撞骗,骗取钱财,暗中大搞多妻主义勾当。

1879年,威廉.比克顿使用“和我上床睡觉就能够全家上天堂”骗子把戏,肆无忌惮地诱奸了大批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比克顿派教会女信徒。

语云:上的山多终遇虎,威廉.比克顿终于因为不停的奸淫女信徒而招惹出了天大的麻烦。

一位被受害女信徒者的丈夫,不但在报纸上揭穿威廉.比克顿的无耻,还在教堂会议上公开揭发威廉.比克顿诱奸他妻子的详细勾当,要求有个说法,并要他拿出和他睡觉就全家能够上天堂的证据。

教堂议会裁决威廉.比克顿的罪行成立,全盘否定和他睡觉就全家能够上天堂的说法属实,免去他的教堂圣职,这个淫棍终于以羞耻和遗弃收场。

让无法狡辩的历史事实来作社会正义的裁判,让历史事实去还原宗教骗子摩门教头子们的庐山真面目。

2010年9月26日美东时间晚上十时,学习频道(TLC)开始播出一系列访问科迪.布朗(Kody Brown)的特别节目,引起了各方注意。

四十一岁的广告经纪人科迪.布朗之所以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是因为此人打着原教旨主义摩门教的旗号,在犹他州公开实行一夫多妻制。

科迪.布朗有四个妻子和十六个孩子。美国法律俱严格禁止一夫多妻制,美国政府甚至禁止任何其他国家的一夫多妻者移民美国。

犹他州法律也禁止一夫多妻,属于三级重罪(Third degree felony),严重违反者会面临最高五年监狱刑期和五百至八百元罚款。

犹他州法律规定一夫多妻属于刑事重婚罪,其定义不一定是登记结婚,甚至是同居在一起,即可据此定罪。

犹他州司法部极少主动起诉州内大约四万余名一夫多妻者,除非犯有乱伦、性虐待和家庭暴力刑事罪行,才会连坐追究。

科迪.布朗是使徒联合弟兄教会成员,是典型的摩门教流派。

摩门教广布全球一百七十六个国家、超过一千三百万信徒、拥有五万名神职人员。

摩门教源自基督教,众多不同流派教会的共同祖师爷,是摩门教祖师爷约瑟夫.小史密斯,于1830年4月6日在西纽约州曼彻斯特(Manchester)所创办,至今已有一百九十余年的历史。

这个庞大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几乎垄断了犹他州的摩门教,70%的犹他州摩门教徒是属于这个宗教组织体系,其纵横交错,盘踞独霸,可想而知。       

摩门教教堂的建筑特点是雄伟巍然,美轮美奂,容易使人摒息仰视,肃然起敬。例如位于犹他州盐湖城的盐湖城圣殿教堂(Salt Lake Temple),占地二十五余万平方英尺、楼高两百二十英尺,是由建筑大师杜鲁门.安格尔设计并监工完成。

盐湖城圣殿教堂于1853年2月14日,由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派基本教义派教会第二代掌门人杨百翰,亲自破土动工,于1893年4月6日举行落成典礼,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盐湖城圣殿教堂是全世界摩门教徒心中的圣地。 

从历史角度看科迪.布朗这次高调宣传摩门教的多妻主义,并非偶然,而是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産物。

要论耶稣基督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历史,就要了解清楚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建教背景及其庐山真面目。

约瑟夫.小史密斯被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与及其他的摩门教教徒,奉为半人半神的先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约瑟夫.小史密斯是什么先知,倒不如说他是个骗子,而且还是一个虚伪、奸诈、恶毒、无耻和愚昧的三流骗子。

约瑟夫.小史密斯于1805年12月23日,在佛蒙特州沙伦(Sharon)出生,他的父亲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和母亲露西.麦克(Lucy Mack),均是来自极其普通的家庭。 

约瑟夫.小史密斯在七岁时,受到严重骨感染的折磨,在此后三年,只能拄着拐杖行走。他的腿疾始终没能治癒,走起路来一摇三摆,极不雅观,导致他视为是一件毕生的缺憾。

约瑟夫.史密斯和露西.麦克是偶尔上上教堂、读读《圣经》的基督徒。而约瑟夫.小史密斯受了父母影响,也偶尔去教堂礼拜。

1820年4月,约瑟夫.史密斯和露西.麦克从银行搞到了一笔贷款,在纽约州曼彻斯特市郊区,买下了一百英亩土地的农场,作为养家之用。

有人向约瑟夫.史密斯建议说,中国人最喜欢人参,而且市场巨大,总是供不应求。约瑟夫.史密斯大喜,恍惚看到了财富的前景,于是把全家的钱财,全部投资到人参的种植上。

可是等到收成时,才接到一个晴天霹雳的讯息:中国人需要的是补神补精的亚洲参,而不是他种植清火去热的西洋参。

不仅一根西洋参也没有卖到中国,还要因银行贷款偿还压力而周转不灵,面临破产威胁。另外,那片极度贫瘠的土地,根本生産不出什么东西,全家陷入三餐不饱的困境。  

就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能言善道的江湖术士,他满嘴胡说,如果给他三块钱,他就能够凭着自己那块传家之宝预言石(seer stone),告诉你在何处地下有宝,何处有金子。

这个江湖术士的骗人把戏,虽然没有替任何人从地下找到宝物和黄金,却使约瑟夫.小史密斯顿悟出一条谋生之道:照着葫芦画瓢去行骗。

俗语说:把戏全靠毯子盖。但约瑟夫.小史密斯父子两人的骗术,不是毯子而是一顶白色大礼帽。

只要给他三块钱,他就鬼鬼祟祟地将那块所谓的预言石,藏在白色的大礼帽下,吹口所谓的仙气,念声所谓符咒,就可得知寻宝人家中或地下的宝物何在,真是骗死人不偿命。

约瑟夫.小史密斯和他老爸靠着越来越高明的骗术,居然逐渐赢得小许名气,勉强求得温饱。

1826年,约瑟夫.小史密斯应纽约州钱纳戈郡(Chenango County)富豪伊萨克.黑尔(Isaac Hale)的邀请,前往他家农场,以每天三块钱的高价,为他寻宝。

约瑟夫.小史密斯父子打着先知招牌,在伊萨克.黑尔的农场,一连好几天骗吃骗喝骗钱财,打了不少洞,挖了不少坑,别说什么宝物了,连烂铁也没找到一片。

伊萨克.黑尔当然不会再相信约瑟夫.小史密斯那些“因为天气变化而导致地理环境变化”的胡言乱语,于是毫不客气地对这两个江湖术士下达逐客令。      

伊萨克.黑尔虽然被极度无耻的约瑟夫.小史密斯欺骗了,但是更加厄运当头的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原来约瑟夫.小史密斯一贯善于见风使舵,顺风说好话,竟然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用花言巧语就将伊萨克.黑尔的女儿爱玛.黑尔(Emma Hale),勾搭上了手。   

伊萨克.黑尔被这件事气得七窍生烟。可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约瑟夫.小史密斯海誓山盟的纯洁爱情鼓舞下,爱玛.黑尔于1827年1月18日,躲开了气得快要发疯的父亲,跟着约瑟夫.小史密斯私奔了。

生米成粥,父女情深,见到挺着大肚子回来的闺女,伊萨克.黑尔只得自认倒霉,默认这个骗子女婿了事。

原罪论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和传教理论,即所有的人类都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只有经过懴悔,经过基督引荐,才能得到神的赦免,才能进入上帝的天国。

可是约瑟夫.小史密斯这位不知基督教义为何物的假基督徒,却与衆不同:他没有原罪。

1823年时,约瑟夫.小史密斯突然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在他十五岁那年,上帝曾于夜半时分访问过他,畅谈之余,还赦免了他的原罪,因而他是唯一没有原罪的人类。 

第二,还有一位叫做摩罗尼(Moroni)的天使,在1823年9月21日的三更半夜来找过他,并且告诉了他一个藏宝的地方。他已经按照摩罗尼天使的指示,在纽约州克谟拉(Cumorah)山岗,挖到了一面金盘子(golden plates),上面有除了他之外,谁也看不懂的天书。

约瑟夫.小史密斯自己解释说,摩罗尼是在耶稣出生前六百年就存在的摩门教先知,为了维护摩门教而战死,死后被上帝册封为天使。

后来摩罗尼成了约瑟夫.小史密斯的铁哥们,教导了他许多神奇本领,其中最大的本领就是能看相和算卦。

至于摩罗尼天使的长相,就更是无处不在了,目前所有摩门教教堂屋顶上那个单脚站立吹喇叭者,就是约瑟夫.小史密斯幻想出来的那位摩罗尼天使。

1827年9月22日,当大家要他把金盘子拿出来开开眼界时,约瑟夫.小史密斯即故弄玄虚道,说他已经把金盘子锁进箱子里,因为摩罗尼天使命令他,不得将金盘子出示于任何人,否则即会失灵。

与约瑟夫.小史密斯同时行骗的几个地痞流氓,趁着他不在时,将纽约州克谟拉山岗,把每一寸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没有看见有什么金盘子的影子。

1827年10月,约瑟夫.小史密斯带着怀孕的爱玛.黑尔,向朋友马丁.哈里斯(Martin Harries)借了点钱,躲到当时称之为哈默尼(Harmony)、现在属于宾夕法尼亚州奥克兰(Oakland)的一处荒僻农场,去从事他认为惊天动地的大事:翻译一部叫做《摩门书》的巨著。 

虽然约瑟夫.小史密斯声称他的着作是翻译自金盘子的天书,实际上却是查尔斯.安顿(Charles Anthon)等学者们的集体创作,只是被好大喜功的约瑟夫.小史密斯独霸功劳罢了。凭一个不学无术草包约瑟夫.小史密斯,决不可能独自搞出来这本东西。

约瑟夫.小史密斯在马丁.哈里斯的资助下,开始了所谓翻译天书的工作。可是他就是不肯将金盘子拿出来,给马丁.哈里斯过目。

不是约瑟夫.小史密斯不肯把金盘子给马丁.哈里斯看,而是无从看起,因为所谓的金盘子故事,纯属约瑟夫.小史密斯装神弄鬼捏造出来,根本不存在的弥天谎言。

在摩门教的历史中,有好几位教主都曾声称自己也有金盘子,但就是没有人见过,全带着这个彻头彻尾的装神弄鬼弥天谎言到棺材去了。

直至1828年6月中旬,马丁.哈里斯从约瑟夫.小史密斯那里,带走了一百一十六页已经翻译好了的文章,回去与朋友们研究后,认为完全是一派胡言乱语和弄虚作假的文字,因而拒绝再在财政上支持他,穷得揭不开锅的约瑟夫.小史密斯,只得把翻译工作暂停。 

1829年4月5日,约瑟夫.小史密斯时来运转,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也靠看风水吃饭的奥利弗.考德里(Oliver Hervy Pliny Cowdery),而奥利弗.考德里的寻水师(dowser)背景,使约瑟夫.小史密斯觉得翻译天书计划,终于有了转机。

于是乎一对术士,两个骗子,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关门鼓捣起天书大业来。    

这两个江湖骗子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两人从1829年4月至6月之间,全力以赴地工作,然后搬到纽约州菲耶特(Fayette),奥利弗.考德里的朋友彼得.惠特默(Peter Whitmer)家中继续努力,整部所谓天书的翻译工作,在1829年7月1日完成。    

奥利弗.考德里后来因为协助教主翻译天书有功,成为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左右手兼大内主管,开始了创教大业。两人互相为对方受洗,成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头两位受洗者。

几年后,两人为了显示其神秘性和正统性,有意无意地向外散播谣言说,在两人受洗时,耶稣的弟子约翰也亲临现场祝贺,足见其所谓天命所归之权威性。   

大杂烩式的《摩门书》,于1830年3月26日出版发行。

在美国民间第二次宗教大觉醒(second great awakening)的潮流下,在世俗主义啓蒙运动时代(Secularism of the Age Enlightenment)的背景下,在舆论普遍指责其亵渎神灵(Blasphemy)的氛围下,约瑟夫.小史密斯领着他的信徒逆流而上,于1830年4月6日在纽约州菲耶特,创立了耶稣基督教会(Church of Christ)。

创教后的约瑟夫.小史密斯越来越高深莫测了,他有意无意地告诉他的信徒说,他不仅能与摩门教摩罗尼天使随时交谈,而且耶稣的十二位门徒还是他家的常客。反正是没有人见过,信不信由你。

为了让他这个邪门宗教香火更加鼎盛,吸引更多的教徒,约瑟夫.小史密斯私底下告诉他的信徒:上帝要他转告大家,作为虔诚的摩门教教徒,有迎娶十名以上的处女为妻子的特殊权利,上帝又郑重叮咛说,老婆是天堂的媒介,老婆越多,越容易上天堂。

这个教义深受一些好色而愚昧的美国白人所欢迎,于是耶稣基督教会,在耶稣显圣和十个处女离奇谎言理论的推动下,飞快朝着中西部发展,逐渐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邪门宗教力量。    

约瑟夫.小史密斯再三告诫门徒,现在是异教徒当道,他们不懂摩门教教义的精深渊博,实行这种十个处女的多妻主义勾当,不可太过张扬,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约瑟夫.小史密斯在公开场合,一直否认自己是多妻主义者,甚至连他的妻子爱玛.黑尔也替他撒谎,说他不是多妻主义者,耶稣基督教会也不主张多妻主义,但事实胜于雄辩,约瑟夫.小史密斯有名有姓和有案可查的老婆,就有四十九名之多。

其他被约瑟夫.小史密斯以“和我上床睡觉就可使你和你全家上天堂”为理由奸污的妇女,则多得难以胜数。

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四十九个老婆,可谓老幼皆宜,孤寡全收。

从1827年和第一任老婆爱玛.黑尔开始,到1844年最后一位老婆维恩纳.贾克斯(Vienna Jacques)为止,年龄最老的是第三十位老婆露达.理查兹(Rhoda Richards),她在1843年6月12日嫁给约瑟夫.小史密斯时,已经是五十八岁、鹤髮腰弯的老妇人了。

最年轻的是他的第三十四位老婆南希.温彻斯特(Nancy Mariah Winchester),为了全家能上天堂,在1843年秋天嫁给约瑟夫.小史密斯时,只有十四岁。     

也许约瑟夫.小史密斯觉得还是不够刺激,于是他在1842年2月8日,将二十三岁的西尔维亚.塞申斯(Sylvia Porter Sessions)纳为第八个老婆后,竟然又在1842年3月9日,将她四十七岁的母亲帕蒂.塞申斯(Patty Bartlett Sessions),也收编为第十个老婆。

母女同床,两代共夫,左拥右抱,春色无边,约瑟夫.小史密斯终于尝到了他的摩门教梦幻天堂美妙甜头。    

可怜帕蒂.塞申斯的正版老公戴维.塞申斯(David Sessions),被他的摩门教教主戴了绿帽子后,还要感激涕零,因为全家已经有了死后上天堂的保单了。

帕蒂.塞申斯并非唯一被教主奸污的有夫之妇信徒。在约瑟夫.小史密斯四十九个老婆中,有十一位是来自他信徒的老婆,另外有三分之一的老婆是少女,包括两名未成年的十四岁幼女在内。

约瑟夫.小史密斯在猎艳勾当上是不会闲着的。他也真够忙碌的,刚满足了与那对母女同床的淫兴,就又将欲海难填的色眼,盯住了另一对年轻美丽的姐妹花。

在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和我上床睡觉就可使你和你全家上天堂”的谎言下,许多姐妹花同时上当,而且不止一次。   

1843年3月4日,约瑟夫.小史密斯先姦淫了十九岁的埃米莉.帕特里奇(Emily Dow Partridge),并使之成为第二十一位老婆。

新鲜劲还没过去,就在四天后的1843年3月8日,又猴急猴急地将她那二十一岁的姐姐伊丽莎.帕特里奇(Eliza Maria Partridge),纳为第二十二位老婆。   

1843年是约瑟夫.小史密斯最为春风得意的一年,不但他的摩门教生意鼎盛,财源广进,而且还按照所谓上帝的旨意,一年迎娶了十七个老婆。

别的不说,光是姐妹花就有两对,除了帕特里奇两姐妹外,还有莎拉.劳伦斯(Sarah Lawrence)与玛丽亚.劳伦斯(Maria Lawrence)两姐妹。

莎拉.劳伦斯在1843年6月4日嫁给约瑟夫.小史密斯,成为他第二十五位老婆时,只有十七岁。

莎拉.劳伦斯的蜜月还没有结束,就听到了老公又要和她十九岁的姐姐玛丽亚.劳伦斯,手拉手去度蜜月的消息。  

玛丽亚.劳伦斯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约瑟夫.小史密斯老婆众多,雨露难均,玛丽亚.劳伦斯就与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弟子杨百翰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等到约瑟夫.小史密斯刚死,尸骨未寒,坟土尚湿,她难耐寂寞,也丝毫不浪费时间,她闪电般地改嫁给杨百翰,当他的第十六位老婆去了。

在美国宗教历史上,共有四次来自民间的宗教大改革,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宗教大觉悟(great awakening)。

第一次的宗教大觉悟发,发生在1725年至1750年,由美国基督教乔纳森.爱德华兹牧师(Jonathan Edwards)与乔治.怀特菲尔德牧师(George Whitefield)所发动,亦有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福音路德会运动(Evangelical Movement),美国人民开始从迷信的毒雾中,寻找一条崭新精神的食粮。

第二次的宗教大觉悟,发生在1800年至1840年之间,许多美国的宗教神棍,假借宗教改革之名来浑水摸鱼,图利自己,这个来自肯塔基州肯里奇市(Cane Ridge)的所谓宗教改革运动,来势汹涌,居然席卷了整个美国西部诸大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安息日会信徒主义(Seven-day Adventists)、基督主义(Church of Christ)、门徒主义(Disciples of Christ)与摩民主义(Mormonism)。

第三次的宗教大觉悟,发生在1800年至1840年之间,在全心布道和社会改革两大使命的号召下,美国宗教开始全面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层次和高境界。

第四次的宗教大觉悟,发生在1960年至1970年之间,在金钱就是权力的暗潮下,在美国新兴的南方浸礼会派(Southern Baptist),和密苏里路德教议会派(Missouri Synod Lutherans)的强大挑战下,保守的美国安息日会信徒主义有如兵败如山倒,几乎在美国大地上被压迫的喘不过气来。

这次的美国宗教改革,或许是受到了罗马天主教财源广进和信徒飞增的经济影响,使美国基督教宗教大觉悟者意识到,插手美国主流政治的重要性,加之遍地皆是的教堂,于是美国变成了一个基督教国家。

在第二次的宗教大觉悟时期,最为得利的就是有着四十九个老婆,无数姘头的约瑟夫.小史密斯,为了要实现摩门天国的宏图大志,与执行上帝要他实行多妻的便利,他亲自披挂上阵,于1831年1月,从纽约州搬到了俄亥俄州柯特兰市(Kirtland),并将纽约州的耶稣教堂,改名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就是俗称的摩门教。   

打着自己是摩门教中唯一的先知人造光环的约瑟夫.小史密斯,宣布说:上帝要他在美国建立一个新美国耶路撒冷(American New Jerusalem)。

于是命令与他狼狈为奸的而奥利弗.考德里,前往密苏里州杰克逊郡(Jackson County),物色理想的建国之地。

约瑟夫.小史密斯领着他的两千门徒,妄顾纽约州耶稣基督教会的反对,一意要建立摩门教的独立王国,导致了耶稣基督教会的内讧和分裂。  

约瑟夫.小史密斯盗用公款,来实行多妻主义的勾当,导致与奥利弗.考德里之间的难以掉和关系,两人为了利益而彻底的翻脸成仇。

使约瑟夫.小史密斯在俄亥俄州柯特兰市的发财大计,受到了空前的批评和打击,这更使约瑟夫.小史密斯越来越觉得建立一个独立王国的迫切性。   

由于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基督歪论和多妻主义,与纯朴的密苏里州杰克逊县居民,发生了数次的暴力冲突,他的债主们知道他不是在盖教堂,而是在养二奶、三奶、四奶、五奶 ---之后,他的政治和法律的双重麻烦来了。

约瑟夫.小史密斯暗中建立了一支叫做丹德特斯(Dantites)的流氓军团,叫嚣着要用以剑建教(religion by sword),扬言不惜成为第二个穆罕默德(a second Mohammed)。

为了表示他的决心,约瑟夫.小史密斯下令手下的流氓头子戴维.佩顿(David Patten)、查尔斯.里奇(Charles Rich)与帕特里克.德菲(Patrick Durfee)三人,率领着丹德特斯流氓军团,打着“上帝与自由”的旗号,在1838年10月24日凌晨,偷袭驻军在密苏里州库克德河(Crooked River)的美国陆军。

军事行动的结果:杀死了一名美国陆军士兵,自己也赔上了三条性命,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摩门教叛乱的库克德河战役(Battle of Crooked River)。

这场暴乱,惹火了密苏里州州长利尔伯恩.博格斯(Lilburn Boggs),他采取了两个决定 :

第一,下令两千五百名密苏里州国民军,全面围剿约瑟夫.小史密斯与他的的摩门教徒叛乱;

第二,于1838年10月27日,下达了密苏里州第44号消灭令(Missouri Executive Extermination Order #44 ),要将约瑟夫.小史密斯和他的摩门叛乱教徒们,从密苏里州清除出去。

1838年11月1 日,在密苏里州的摩门教信徒们,向密苏里州州政府军举手投降,同意全体离开密苏里州。而叛乱的祸首约瑟夫.小史密斯,则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煽动动乱和叛国罪名的审判。

约瑟夫.小史密斯在法庭上表现得像个懦夫,他坚决否认自己是什么多妻主义者,说这都是他的敌人们捏造出来的不实谣言。这个赖皮的言行,使他在摩门教中唯一的先知的地位,摇摇欲坠。

在这个非常时期,约瑟夫.小史密斯手下十二门徒中的大弟子杨百翰借机崛起,成为群龙无首的摩门教的事实领袖,他带领着一万四千名摩门教信徒,前往伊利诺伊州,继续寻找他们心目中的所谓新美国耶路撒冷。 

1839年4月6日,在将约瑟夫.小史密斯押往法庭受审的路上,他花黑钱贿赂了警长,得以逃脱,连夜亡命伊利诺伊州。

到了伊利诺伊州和杨百翰会合后,他又假借着说自己是〝摩门教中唯一有权使大家上天堂的先知〞的谎言,重塑了他已经接近破产的形象。 

密苏里州驱逐约瑟夫.小史密斯与摩门教信徒的行为,使美国宗教界和舆论界,给予约瑟夫.小史密斯和他信徒们,相当程度的同情,这时,伊利诺伊州政府以政治难民的身份,允许他们临时居留下来。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约瑟夫.小史密斯认识了一位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救命稻草---约翰.贝内特医生(John Cook Bennett)。约翰.贝内特救约瑟夫.小史密斯与水深火热之中,约瑟夫.小史密斯恩将仇报的回报是,将约翰.贝内特驱赶到水深火热之中。

权势并重且富甲一方的约翰.贝内特,是伊利诺伊州的总后勤官(Quartermaster General),他不仅在1840年,接受了约瑟夫.小史密斯亲自为他的受洗,成为摩门教信徒,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出钱出力,为约瑟夫.小史密斯弄到了一纸伊利诺伊州《人身保护令》,避免掉他被引渡回密苏里州继续受审的灾难。

约翰.贝内特在幕后运作,得到了伊利诺伊州议会的同意,将原来的伊利诺伊州小镇肯摩斯(Commerce),改名为诺伍(Nauvoo),作为耶稣基督教会摩门教的大本营。   

约翰.贝内特为了摩门教的前途,和张彰显约瑟夫.小史密斯的伟大与神圣,在1842年出版了一本为约瑟夫.小史密斯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著作:《圣人的历史(The History of Saint》, 其副题是〝约瑟夫·小史密斯和摩门主义的真相(An expose of Joseph Smith and Mormonism)〞。

此书之肉麻,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笔者读了几页,酸臭之味,透纸而出,根本无法再翻下去。

大权独揽约瑟夫.小史密斯,委任约翰.贝内特为诺伍市的第一任市长,兼任替他招兵买马的私人军队少将,当然,约瑟夫.小史密斯是诺伍市的太上皇兼陆军中将了。

约瑟夫.小史密斯死而复生,恶习依旧,死性不改,又开始到处吹起牛皮和招摇撞骗,推动他的摩门教独立王国大业了。      

约瑟夫.小史密斯在伊利诺伊州诺伍市大搞多妻主义之余,开始策划报复曾经将他驱逐出境,及差点将他在法庭上吊死的前密苏里州州长利尔伯恩.博格斯。

约瑟夫.小史密斯派出了一个叫做波特.罗克维尔(Porter Rockville)的贴身保镖为刺客,企图在1842年5月6日,将利尔伯恩.博格斯刺杀。   

不知道是由于波特.罗克维尔杀人不多,经验不足,还是利尔伯恩.博格斯命不该绝,他连中四枪却没死。

利尔伯恩.博格斯从鬼门关回来后,立即发动了强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要求现任的密苏里州州长托马斯.卡林(Thomas Carlin),将正在出马竞选美国总统的约瑟夫.小史密斯,引渡回密苏里州受审,于是约瑟夫.小史密斯的日子,开始难过了。

1843年7月,伊利诺伊州第八任州长托马斯.福特(Thomas Ford),签署了将约瑟夫.小史密斯引渡回密苏里州受审的州长令。

心肠恶毒的约瑟夫.小史密斯,与约翰.贝内特之间的个人利益发生了冲突。为了权力,将他的救命恩人约翰.贝内特,打成了叛徒和罪人,驱逐出教会。

约翰.贝内特想自杀,但又怕得不到教主的祝福,上不了天堂,结果是背着所谓罪人的名义,苟延残喘地度过余生,痛苦不堪,其愚其蠢,由此可见。  

1844年3月,约瑟夫.小史密斯唆使他的手下,成立了一个叫做五十人理事会,其唯一目的就是要将约瑟夫.小史密斯推举成为千年大帝。

 看来,一个小小的美国总统职位,已经不能满足这个对年轻少女有着特殊爱好怪癖的假圣人了。  

五十人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个决议,就是推举约瑟夫.小史密斯成为了天国之王,而在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千年大帝计划下,他三番五次地向他的摩门教信徒夸口说 :〝我们会在数年之内把这个国家推翻掉!〞其狼子野心,公然叛国,昭然若揭。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千古名训,也显示在约瑟夫.小史密斯身上。在约瑟夫.小史密斯的摩门教里,有两位叫做威廉.罗尔(William Law)和罗伯特.霍士达(Robert Foster)的机要管事,也是他平时的左右手。

约瑟夫.小史密斯居然色迷心窍,兔子大吃窝边草,在1844年4月时,又用“和我上床睡觉可以使你和家人上天堂”的骗子把戏,意图诱奸他们的妻子。

事情败露后,威廉.罗尔和罗伯特.霍士达在教堂内,发动了弹劾这个假圣人的行动,同时采取了舆论和法律双重手段来讨伐假先知约瑟夫.小史密斯。

摩门教窝里反的丑剧,搅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而约瑟夫.小史密斯也不甘示弱,发动了惊人的诽谤谣言攻击之,双方人马剑拔弩张,震惊全市。

1844年6月7日,诺伍市的《诺伍觀察家報(Nauvoo Expositor)》,刊出了威廉.罗尔和罗伯特.霍士达的揭发文章,致使约瑟夫.小史密斯的丑陋嘴脸,立即暴露在世人面前。

约瑟夫.小史密斯读报后怒不可歇,策动他安插在诺伍市议会的瓜牙们,通过了一条议案和行动,谴责《诺伍觀察家報》的造谣和诽谤,〝是对约瑟夫.小史密斯人格清廉和名誉诽谤的政治阴谋〞。

并且以《诺伍觀察家報》是公众讨厌的东西(public nuisance)为理由,命令出动政府警察,将《诺伍觀察家報》砸了个稀巴烂,一解心头之恨。 

这个捣毁报社的暴行,引起了另外一份《华沙讯号报(Warsaw Signal)》主编托马斯.夏普(Thomas Coke Sharp)的愤怒。

个性正直仗义的托马斯.夏普,本来是一位律师,但是由于耳聋,无法在法庭上为案件辩护,于是改行为作家,兼事报纸编辑的业务。

由于不满约瑟夫.小史密斯的虚伪奸诈和招摇撞骗,累累为文抨击之,常年以来,一直被约瑟夫.小史密斯认为是他在诺伍市的头号敌人。  

约瑟夫.小史密斯于1844年6月18日宣布全市戒严,进行军事管理。伊利诺伊州州长托马斯.福特为了避免内战,亲自进驻诺伍市指挥,下令伊利诺伊州国民军,包围诺伍市。

托马斯.福特州长勒令伊利诺伊州司法部,颁布了对正逃亡在外的约瑟夫.小史密斯的拘捕令,控以违反《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谋杀、攻击和叛国四大刑事罪,誓要将之缉拿归案。 假圣人惊吓得六神无主,绕室彷徨,最后决定借着夜色阴暗,翻墙逃命。   

1844年6月23日,躲在爱荷华州森林里避祸的约瑟夫.小史密斯,由于吃不了苦,也自知跑不了,更想念自己一大帮子的老婆孩子,于是主动返回伊利诺伊州投案自首,希望奇迹能够再度出现,逃过此劫。

可是这次莫罗尼天使失灵了,并没有保佑他,奇迹也没有出现。约瑟夫.小史密斯被伊利诺伊州司法部,关进迦太基监狱(Carthage Jail),不得保释,等待开庭审判。

其实,迦太基监狱算不得是什么监狱,只不过是一栋在荒郊农场里两层高的普通房子而已,这里关着的,除了约瑟夫.小史密斯之外,还有他的弟弟海勒姆.史密斯(Hyrum Smith),和另外两个摩门教恶棍威廉.理查德(William Richard)与约翰.泰勒(John Taylor)。 

托马斯.夏普对于约瑟夫.小史密斯这个残暴神棍兼恶魔妖孽,已经忍无可忍了,他得知约瑟夫.小史密斯已经落网的消息后,于1844年6月 23日,他在《华沙讯号报》上刊出一段声明说:

〝那位假先知和那些罪大恶极的追随者们,应该对《诺伍觀察家報》的捣毁行为负责,如果不投降的话,为了自卫,一场对那位假先知和追随者的毁灭战争,将会爆发。〞

托马斯.夏普同时又宣布说:

〝消灭战争将无可避免地发生! 全部的人们应该站立起来!!! --- 你还能忍受这个地狱魔鬼带来的痛苦吗? 他无冤无仇地就抢劫了人们的财产和权利 ! 每个人自行决定吧,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评论了,让我们用长枪和木棍来做最后的决定吧!〞

1844年6月27日早上,约瑟夫.小史密斯在狱中下令,要他的信徒们不顾一切,立即前来劫狱,救他出生天。

或许这个摩门教骗子的气数已尽,或许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因为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那天中午,托马斯.夏普带领着他的四位同志威廉.格罗福(William Grover)、雅各.戴维斯(Jacob Davis)、莱维.威廉斯(Levi Williams)和马克.奥尔德里奇(Mark Aldrich),及两百多位壮丁,用火药参水,涂在脸上,拿着武器,将迦太基监狱,包围得像个滴水不漏的铁桶。

当众人冲上了二楼时,四个摩门教土霸王,个个吓得失魂落魄,面如死灰,慌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胆小如鼠的海勒姆.史密斯,放轻脚步,轻轻靠近大门,鬼鬼祟祟地把耳朵贴在大门上,想听听外面哪些使人心惊胆颤的动静。可是他没有想到,那些壮丁们根本就不和他们对话,一上楼就朝着大门开枪。

一颗子弹,穿过门板,从海勒姆.史密斯的右耳进入,从他的左耳穿出,一代宗教骗子,立即横飞三尺,暴死现场。

假先知约瑟夫.小史密斯一见老弟暴毙,吓得更慌了,匆忙掏出他的瓜牙们刚刚偷塞给他的手枪,朝着门板就打,可是六颗子弹打光了,只轻伤了两个人,跳梁小丑自己却变成了毫无抵抗力的瓮中之鳖。

当约瑟夫.小史密斯看见手持长枪,站在自己面前怒目而视的托马斯.夏普时,吓得脸色苍白,背脊冰凉,手脚发抖,不加思索,转身就往窗外跳,可是他的动作没有子弹快,被愤怒的托马斯.夏普在后面连射两枪。

中枪后的约瑟夫.小史密斯,从二楼倒栽葱似的摔了下去,他并没有立即死去,他还想挣扎着逃跑,可是被包围他的几十支长枪齐鸣,将他当场正法,结束了他罪恶而可耻的一生,时年三十八岁。

约瑟夫.小史密斯死后,山头林立的摩门教,立即发生了抢夺龙头位置的权力斗争。各派势力相当,并没有声誉超众的自然领袖。为了当上摩门教老大,一时间群魔乱舞,各显神通,丑态毕露。     

有人提议:为了尊重和怀念约瑟夫.小史密斯对摩门教的特殊贡献,应该请他儿子约瑟夫.史密斯三世(Joseph Smith Ⅲ)继位,这个说法,赢得了一片掌声。

然而在掌声之后,大家又觉得有点不妥,因为约瑟夫.史密斯三世,只不过是十一岁的孩子,根本无力领导这个庞大的邪门宗教组织,只得作罢。   

又有人提议说:既然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不行,那么,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弟弟塞缪尔.史密斯(Samuel Smith),正当英年,人品端正,总可出任吧?

大家勉强同意了这个提议。可是庸碌而愚昧的塞缪尔.史密斯,还没登基,就突然暴毙街头,不明不白的死了,只能作罢。      

约瑟夫.小史密斯的死忠分子还是不死心,又再提议由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另一弟弟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来当摩门教老大,带领大家上天堂。

可是问题又来了,威廉.史密斯的吃喝嫖赌吹兼酒鬼形象,怎么看,也不像一个道貌岸然的天国领袖,实在是一块扶不上牆的烂泥,衆人摇头歎气之余,只得略过不提。    

正为是否将领袖位置传予约瑟夫.小史密斯家族而争论不已之际,忽然有一个叫做詹姆斯.斯特朗的家伙,高调地跳了出来,霸王硬上弓,悍然突然宣布自己就是摩门教的新老大,理由有三: 

第一,他有约瑟夫.小史密斯亲笔书写的遗书一封,册封他为继任人;

第二,摩罗乃天使曾在约瑟夫.小史密斯死亡那天的深更半夜来找过他,命令他出任新一代的摩门教龙头,带领大家上天堂;

第三,摩罗乃天使也给了他能够预见未来与精准算命,与约瑟夫.小史密斯手里的金盘子一样功能的沃里盘子(Voree plates)。 

其实詹姆斯.斯特朗和约瑟夫.小史密斯,一样也是个宗教骗子,不过他比较更聪明狡诈,这与他的出身、学识、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係。

詹姆斯.斯特朗鼓吹的那块神秘的沃里盘子,就像约瑟夫.小史密斯的金盘子一样,由始至终就没有任何人看见过。

詹姆斯.斯特朗在把摩门教老大的宝座骗到手之后,就再也不提,也不允许别人再提起他的沃里盘子了。     

詹姆斯.斯特朗于1813年3月21日,在纽约州西皮奥.卡尤加郡(Scipio Cayuga County)出生,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父亲是忠厚老实的农夫,母亲是身体多病的家庭主妇。

詹姆斯.斯特朗自小就聪明过人,眼光远大,个性深沉,工于心计,善于谋定而后动。由于厌恶父亲的农夫生活,他从小就发奋读书,二十三岁成为律师,然后是商人、政客、作家、业余科学家、记者、报纸编辑和杂志发行人。     

詹姆斯.斯特朗本来是信奉浸礼会派的基督教教徒,被声势浩大的耶稣基督教会所蛊惑,于1844年2月25日在伊利诺伊州诺伍,接受了约瑟夫.小史密斯亲自为他受洗的殊荣,成为摩门教教徒,他是约瑟夫.小史密斯的个人崇拜者。   

使詹姆斯.斯特朗黄袍加身的那封所谓教主遗诏,现在保存在耶鲁大学图书馆里。约瑟夫.小史密斯在第三页上的签名,已被现代笔迹专家确认为赝品。

原来所谓的教主遗诏,是詹姆斯.斯特朗为了达到夺权目的,和一位律师朋友在家中密室,炮制出来的欺世盗名的阴谋。至于什么耶稣夜访天使命令之类的谎言,更不足为信了。  

在约瑟夫.小史密斯死后,摩门教内有另外两个野心家,一直盯住摩门教教主宝座,一个是约瑟夫.小史密斯手下十二门徒中的大弟子杨百翰,一个是约瑟夫.小史密斯跟前第一大将西德尼.里格登。      

在摩门教里,西德尼.里格登是仅次于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稳坐第二把交椅的特权人物。

如果说约瑟夫.小史密斯是流氓,那么西德尼.里格登就是地痞,如果说约瑟夫.小史密斯是小偷,那么西德尼.里格登就是扒手。他是约瑟夫.小史密斯的远房亲戚、死党、顾问、同志、帮凶、嫖友、打手、军师和文胆。 

西德尼.里格登于1793年2月19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郊区出生。他同双亲一样全是农夫,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

在浸礼会教会安德鲁.克拉克牧师(Andrew Clark)的栽培下,西德尼.里格登于1819年3月拿到了牧师执照,摆脱了农民生涯,成为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颇受欢迎的布道牧师。     

西德尼.里格登虽然是基督教牧师,但是他一直呼吁改良已经不合时宜的基督教教义。当他在偶然间从友人那里读了初期的《摩门书》后,惊为天书,与自己的某些看法不谋而合。

西德尼.里格登不仅自己皈依了摩门教,还劝说动员了数以百计的浸礼会教友,也跟随着他改奉摩门教。

1830年12月,西德尼.里格登在纽约,遇见了耶稣基督教会约瑟夫.小史密斯,两人臭味相投,相逢恨晚。

西德尼.里格登立即被约瑟夫.小史密斯拜为耶稣基督教会摩门教发言人,成为教主左右的大红人,令人刮目相看。

由于初期版的《摩门书》漏洞太多,于是西德尼.里格登开始负责,为摩门教重修《摩门书》,使之升级为有较高可读性的版本。   

西德尼.里格登与约瑟夫.小史密斯臭味相投,两人联手欺诈,合作弄钱,一起招摇撞骗,一起通奸骗色,一起坐牢,一起越狱,也一起炮制《摩门书》。   

可以这么说,没有西德尼.里格登,就没有《摩门书》,满肚子草包的约瑟夫.小史密斯,他的所谓金盘子再灵,就算他再绞尽脑汁,也胡诌不出一部像样的《摩门书》。

所谓从金盘子上抄下来的天书《摩门书》,是西德尼.里格登和约瑟夫.小史密斯,根据早期军人小说家所罗门.斯波尔丁(Solomon Spalding)的著作《遗落的手稿(The Manuscript Found)》,附以《圣经》的资料与体裁,再加油添醋、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劣等作品。    

当约瑟夫.小史密斯在1844年,宣布要出马竞选美国总统时,他的美国副总统候选人,就是西德尼.里格登,由此可见两人非比寻常的关係。

西德尼.里格登在这段时期,唯一与约瑟夫.小史密斯教主不同的,是他不实行多妻主义。这个入乡不随俗的行为,导致大多数的摩门教徒,为了政治正确,都与他保持着距离。 

约瑟夫.小史密斯死后,西德尼.里格登看准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他认为自己在摩门教教会内德高望重,教主宝座,非己莫属。

然而事与愿违,半道杀出了一个詹姆斯.斯特朗,凭着所谓的教主遗诏,在密歇根湖海狸岛(Beaver Island)上黄袍加身,自我册封为摩门教第二代新教主。

由于无法证明约瑟夫.小史密斯的遗诏真假,加上知道了詹姆斯.斯特朗的耶稣夜访、天使送讯等无法证实真假奇迹,谁也不敢出头正面抗衡,在众人沉默中,只得任由詹姆斯.斯特朗自我称帝称王。  

以杨百翰为首的摩门教十二门徒中,有十人反对詹姆斯.斯特朗的奉诏登基,西德尼.里格登当然更是全力反对。

詹姆斯.斯特朗在1847年9月8日,下令将摩门教内最大的潜在对手西德尼.里格登,以冒犯天条的罪名,驱逐出教会,使权力斗争的丑剧摆到台面上来,摩门教的大分裂,已无可避免。    

西德尼.里格登在失望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之余,率领着他的信徒和打手,搬迁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自立门户,成为该区的小教主。

1876年7月14日,因忧郁过度,忽然病逝于纽约州友谊镇(Friendship),活了八十三岁。

詹姆斯.斯特朗登基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更像摩门教主,他首先就要学老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一样,多搞几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做老婆。

詹姆斯.斯特朗的第一个老婆叫做玛丽.帕斯(Mary Perce),在1836年11月20日结婚时,年方十八岁,而詹姆斯.斯特朗则是二十三岁。

詹姆斯.斯特朗的第二个老婆是艾尔韦拉.菲尔德(Elvira Eliza Field),在1849年7月12日结婚时才十九岁。

詹姆斯.斯特朗的第三个老婆贝特西.麦克纳特(Betsy McNutt),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当她在1852年1月19日嫁给斯特朗时,已经三十一岁了。

詹姆斯.斯特朗的第四个老婆是萨拉.赖特(Sarah Adela Wright),1855年7月15日结婚时是十九岁。

詹姆斯.斯特朗的第五个老婆是菲比.赖特(Phoebe Wright),在1855年10月27日结婚时是十八岁,但不到一年就变成了寡妇。     

新教主詹姆斯.斯特朗的风流史,论质论量,都远远比不上老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何止相差一大截,简直云泥之别。

在约瑟夫.小史密斯正式的四十九个老婆中,有一对母女,两对姐妹花,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少女。

詹姆斯.斯特朗的老婆群中,艾尔韦拉.菲尔德是他的亲侄女,而菲比.赖特与萨拉.赖特是表姐妹,看来詹姆斯.斯特朗把摩门教教主的多妻主义角色,扮演的有声有色。      

虽然詹姆斯.斯特朗的所谓老婆群与约瑟夫.小史密斯的规模不同,但是两人的横祸死法,却是半斤八两,大体一致。

詹姆斯.斯特朗在密歇根湖海狸岛加冕为王,号称海狸岛之王,部下有文臣武将,首相大臣,出入有高轿壮马,前呼后拥,一喝百诺,威风凛凛。

詹姆斯.斯特朗的嚣张跋扈打手们,经常打骂和体罚岛上居民,到处树敌,民怨极深,长此以往,居民们就将这笔仇恨,算在这位贪财好色贪污腐败无底线的摩门教新教主头上。

住在海狸岛上的托马斯.贝德福德(Thomas Bedford),就曾被詹姆斯.斯特朗的摩门教教徒,以触犯通奸罪为理由,强行而公开的打了屁股板子,极尽人格羞辱之能事。

托马斯.贝德福德忍无可忍,决定联合了亨利.麦卡洛克(Henry McCulloch)、詹姆斯.阿肯恩(James Atkins)和亚历山大.温特沃思(Alexander Wentworth)三人,誓将盘踞在海狸岛上的伪君子詹姆斯.斯特朗收拾掉。          

1856年6月16日傍晚7点,四个人在海狸岛主要港口圣詹姆斯港(Saint James Harbor)码头,堵住了刚下船归来的詹姆斯.斯特朗。

亚历山大.温特沃思和托马斯.贝德福德两人二话不说,朝着他连开三枪,一枪击在他头上,一枪射在胸部,一枪打在嵴背。

亨利.麦卡洛克仍怒气未消,用枪托朝着躺在血泊中土皇帝詹姆斯.斯特朗的肚子,狠狠地插了一下,然后潇洒地乘船离开。   

可是这个摩门教土皇帝,并没有立即死去,他被抬到屋里,在床上不死不活的拖了三个星期,于1856年7月9日,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活了四十三岁。

这件特大号的凶杀案发生,当地法庭居然视之为儿戏,以合法自卫为法理,每人罚款1.25元,结案了事。由此可见当地人对詹姆斯.斯特朗与摩门教反感之大,仇恨之深。

随着詹姆斯.斯特朗的暴毙后,他建立在浮沙上的摩门教王国,也应声崩溃,灰飞烟灭。

詹姆斯.斯特朗之死,为摩门教中十二门徒的头子杨百翰,创造了一个飞黄腾达的客观机遇。

谈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者,可能有人不清楚谁是约瑟夫.小史密斯,但是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杨百翰的盛名。

现在的杨百翰形象,已经被摩门教的宣传神化了,神化得已经看不清他龌龊的庐山真面目。

约瑟夫.小史密斯所谓殉教后,虽然詹姆斯.斯特朗自我封帝长达六年之久,但大多数的摩门教教徒,依然不承认其教主地位,多奉杨百翰为继约瑟夫.小史密斯之后的第二代教主。   

约瑟夫.小史密斯虽然是开创摩门教的老祖宗,可是杨百翰才是将摩门教发扬光大的先锋人物。

杨百翰率领仅有的一百四十八名家人和信徒,东奔西走,流浪逃命,最后落户在当时是墨西哥属地的盐湖谷。  

有着美国摩西与现代摩西雅号的杨百翰,于1801年6月1日在美国弗蒙特州惠廷厄姆市(Whitingham)出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杨百翰自己则是一位打铁匠,生活小康。

1823年,杨百翰接受基督教受洗,成为一名卫理公会教会基督徒。

1830年,当他读到约瑟夫.小史密斯从所谓金盘子上翻译出来的《摩门书》后,信以为真,误认为约瑟夫.小史密斯是上帝派到地球来拯救人类的唯一使者,与及唯一有权带领大家上天堂的先知,于是毫不犹疑地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于1832年接受受洗,追随活圣人,成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忠实信徒。     

杨百翰的马屁功夫和言行忠贞的表现,受到约瑟夫.小史密斯的赞赏,除了册封他为摩门教十二弟子的首席大弟子外,还命令他出使加拿大与欧洲各国,传播摩门教的所谓福音。自此以后,杨百翰一直在摩门教的权力中心里厮混,声名渐重。     

约瑟夫.小史密斯在1844年6月27日,突然被乱枪殉教后,杨百翰在摩门教内部夺权中失败,加之1844年10月的伊利诺伊州摩门战争(Mormon War Illinois)爆发,杨百翰和他的摩门信徒们为了保命,带领着一百四十八名老婆、孩子和信徒,匆忙离开了伊利诺伊州,四处流浪保命。   

杨百翰一帮子人历经艰苦,他们穿州府,过省界,渡大河,越深林,跨沙漠,众人在1846年抵达了内布拉斯加州,可是到处被奚落,到处被藐视,到处被威胁,根本无法停留,也不可能有多妻主义者的生存空间,只得继续前进。

杨百翰一帮子人再于1847年7月24日,抵达墨西哥属地犹他盐湖谷,当他看见风景如画的盐湖时,失声惊叹曰 :〝就是这里了! 就是这里了!〞于是不再流浪,不再逃命,不再迁移,就此择地定居。

天时和地利,使杨百翰能够在美国联邦之外的土地上存活下来。他觉得连一个白人都没有的犹他盐湖谷,一来不是美国领土,二来墨西哥政府又是个贪污腐败的没落政权,根本无力管到这里,因而使他觉得,盐湖谷就是实行多妻主义的人间天堂。

虽然杨百翰讨厌美国,但是美国却喜欢犹他。懦弱无能的墨西哥在美墨战争中战败,于1848年2月2日,与美国签署了割地求和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自此将犹他划归为美国版图。

杨百翰白白跑了一大圈子,又转回美国的土地上来,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当犹他演变成了美国属地后,乘着混乱的局面,杨百翰要求美国政府允许他将盐湖谷,作为摩门教的殖民地,实行自治,或者允许他在那里成立沙漠之州(The State of Desert),但两个请求,均为美国联府所悍然拒绝。   

美国米勒德.菲尔莫尔总统考虑到 :

第一,犹他领土地山高皇帝远,难以在短时间将之正规化;

第二,杨百翰是犹他领土地唯一有能力的美国白人;

第三,为了避免犹他领土地在还没建州之前就成分裂之势,于是提名杨百翰为美国犹他领土地官派委任的第一任州长,监管印第安人事务行政官,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不要在分裂美国领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百翰的割地为王独立阴谋失败,在美国政府的妥协和安抚政策下,他摇身一变,成为割据一方的土霸王,不仅将犹他领土地的政治权力一手包揽,还技巧地利用美国政府的经费和力量,发展兴建盐湖城。

天时、地利与人和,成就了摩门教在盐湖谷的传奇。   

杨百翰虽然满肚子的坏水和阴谋诡计,但却是一个有能力和魄力的人,他成为犹他领土地的首任州长后,实行政教不分,公私难辨的混水摸鱼政策,利用美国政府的经费和力量,来快速地培养自己和摩门教的势力。 

杨百翰开办农业、修路造桥、开创邮政、和睦土著、发放福利,收买人心,定都菲尔莫尔(Fillmore),然后购买军火,私自练兵,自任三军统帅,为准备日后的割地称王独立大计鸣锣开道,奠定基础。

折腾了几年后,由政府到法院,由警察到军队,完全听令于杨百翰,美国政府的政令,根本就离不开犹他领土地的邮政局,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美国联邦政府对于杨百翰在犹他领土地推行的多妻主义,与破坏共和体制的行为开始担心,也开始难以忍受起来,如何在最小损失与伤亡情况下,设法收拾掉杨百翰,成为每一位美国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

到了詹姆斯.布坎南在1857年3月4日宣誓成为美国第十五任总统后,立即将解决犹他领土地的半独立政治状态的问题,列进日程表,经过了详细的沙盘推演,得出了使用军事高压手段,以武逼和,是解决犹他领土地问题的唯一正确手段。 

詹姆斯.布坎南总统先礼后兵,派出了非摩门教教徒、前乔治亚州奥古斯塔市市长(Augusta)艾尔弗雷德.卡明(Alfred Cumming),为犹他领土地第二任委任州长,接管杨百翰的州长职位,勒令他前往犹他领土地,接收政权,收拾残局。 

詹姆斯.布坎南总统知道杨百翰,是不会轻易将吞进肚子里的肥肉吐出来的,他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 : 随后命令美国陆军四星上将艾伯特.约翰斯顿(Albert Sidney Johnston),率领两千五百名美国精锐陆军,随后压阵,进军犹他。

詹姆斯.布坎南总统下令:如果杨百翰违抗美国政府命令,可以随机应变,好言相劝,据理力争,但也可先斩后奏,格杀勿论。 

詹姆斯.布坎南总统的行政命令,使杨百翰立即露了狐狸尾巴,他岂肯就此自动退出犹他的政治舞台?

杨百翰决定和美国政府直接翻脸,要用武力来保护他的政治成果,和那一大群的老婆孩子。

杨百翰派出了出身自丹德特斯流氓军团、有七个老婆四十个孩子的丹尼尔.韦尔斯(Daniel Hammer Wells),与有八个老婆五十二个孩子的手下大将洛特.史密斯(Lot Smith),带着部下,伏兵盐湖谷外,虚作声势,居然将这些美国的文武官员,硬是拒排在犹他之外,加上气候的天然原因,使美国陆军不敢冒险前进,长达半年之久。 

美国历史学家将杨百翰在犹他的率兵作乱,抗拒美国陆军队之事,称之为犹他战争(Utah War)。

在摩门教历史上,丹尼尔.韦尔斯是一位出众的、知识分子形的特殊人物,他不是摩门教教徒,却在职责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摩门教教徒,因而他有“杰克.摩门(Jack Mormon)”的外号。这是美国南方人藐视和嘲笑那些不是摩门教教徒,却善待甚至保护摩门教教徒的白人。

当伪君子约瑟夫.小史密斯伊利诺伊州迦太基迦太基监狱,被愤怒的当地居民就地正法后,整个摩门教教徒陷进极度危险的环境里,丹尼尔.韦尔斯临危不乱,镇定地按部就班,保护着大量的摩门教徒安全撤出迦太基。

在大量的摩门教徒涌进伊利诺伊州诺伍前,身为第七代英国移民、拥有大批土地的丹尼尔.韦尔斯,是当地的法官。在犹他战争结束后,丹尼尔.韦尔斯当选为盐湖城第三任市长,也当选过犹他领土地的司法部长。

丹尼尔.韦尔斯在1846年8月9日,才受洗为摩门教教徒。1837年,他与伊丽莎.罗宾逊(Eliza Rebecca Robinson)结婚,并育有一个孩子。

1848年,丹尼尔.韦尔斯决定搬到犹他领土地当局,由于伊丽莎.罗宾逊知道那里是摩门教推广多妻主义之地,因而坚决反对前往,夫妻反目,离婚收场。

伊丽莎.罗宾逊预测的一点没错,丹尼尔.韦尔斯到了犹他领土地后,立即入乡随俗,心痒难熬,不由多妻起来,三年间娶了六个老婆:路易莎.弗里(Louisa Free)、 玛莎.哈里斯(Martha Harris) 、莉迪亚.艾莉(Lydia Alley)、苏珊.艾利(Susan Alley)、汉娜.弗里(Hannah Free)h和埃米琳.布兰奇(Emmeline Blanche)。

丹尼尔.韦尔斯娶老婆是重质不重量,在六个老婆中,居然有两对姐妹花。他曾被美国联邦检察官因重婚罪被提控,罚款五百坐牢六个月了事。

丹尼尔.韦尔斯的政治污点,除了多妻主义之外,就是为了所谓的犹他领土地安全,而冷血屠杀廷帕诺戈斯(Timpanogos)印第安美洲土著事件。

丹尼尔.韦尔斯与洛特.史密斯联手,夜袭廷帕诺戈斯部落,不论男女老幼,一律宰杀,导致一百名廷帕诺戈斯印第安土著死亡,另外俘虏四十名健壮廷帕诺戈斯印第安土著回盐湖城为奴隶。摩门教教徒的心狠手辣,于此可见一斑。

洛特.史密斯是犹他领土地中最著名的骑马师,他的骑马技术,无与伦比的超棒,举世闻名,被誉为犹他骑马英雄。他身经百战,是一位有着实战经验的将领。他曾当选过犹他领土地立法委员,与及犹他领土地戴维斯郡(Davis County)警长。

洛特.史密斯个性刚烈,言辞锋利,到处得罪人,最后无法在摩门教立足,伤心之余,率领老婆孩子远走离开大峡谷不远处的亚利桑那州日落区(Sunset)。

当大批的摩门教教徒涌进犹他领土地后,由于水源和野草资源有限,导致摩门教教徒与美洲印第安土著之间,因争夺资源而引起的仇恨矛盾日深,加上摩门教教徒的种族歧视美洲印第安土著政策,冲突之事,无日无之。

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洛特.史密斯屠杀了美洲印第安土著,但最后自己也被美洲印第安土著杀害。  

1892年6月20日,纳瓦霍印第安土著(Navajo Native)在放羊时,刻意纵容羊群走进了洛特.史密斯用栅栏围起来的麦田里,洛特.史密斯见状,立即飞马驱逐,但被驱赶出去的羊群,又被纳瓦霍印第安土著驱赶回麦田,显然是在刻意挑衅。

洛特.史密斯大怒之余,飞马回家取枪后,开枪击杀任何再度进入他麦田的羊群。纳瓦霍印第安土著并不示弱,也开枪射杀洛特.史密斯的两头牛为报复。

有一位叫卡特-乔斯(Cat-chose)的纳瓦霍印第安土著勇士,埋伏在洛特.史密斯回家途中,突然从掩体后面一跃而出,不发一言,猛然向他开枪,洛特.史密斯身中数枪,当日死亡,得年六十二岁。

犹他战争由1857年3月至1858年7月,长达十四个月的对垒抗拒,虽然并没有真正的正面交锋,但是也造成了三十八名美国陆军和一百二十六名无辜犹他平民的死亡。  

双方军力悬殊,而美国陆军亦尽量地避免血洗这块新的领土,希望能够政治解决,双方的代表开始进行和平谈判。

在这段对峙的期间,发生了一件杨百翰的摩门教教徒,阴谋冷血屠杀无辜百姓的事件。

在美国近代历史上,有两件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大屠杀,都是发生在9月11日那天 :

第一次,是发生在1857年9月11日,地点是犹他米亚度山(Mountain Meadow);

第二次,是发生在2001年的9月11日,地点是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后者是激进伊斯兰恐怖主义者斑.拉登的阴谋,前者是杨百翰的摩门教卫道之士,他们虽然外表上的旗号不一,但是骨子里的恶毒则无二样,全是些毫无天良的宗教暴徒。 

根据美国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报道说,来自盐湖城的一帮犹他杨百翰的摩门教暴徒,化妆成印第安土著,包围了来自阿肯色州,途经犹他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的移民,将他们围困在米亚度山上,五天之内发动了三次武装袭击,但都被勇敢抵抗的阿肯色州移民们杀回。   

1857年9月11日,杨百翰的手下的摩门教暴徒领袖、有着十九个老婆的约翰.李(John Doyle Lee)使出诡计,他手持白棋,进入阿肯色州移民用马车围成的圆型阵营里,挤出了笑脸,花言巧语地撒慌说,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就让他们自由通过,绝不伤害任何人。 

天真的阿肯色州移民果然中计,相信了这位杨百翰摩门教教徒的假仁假义,大伙照着指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让妇女孩子们先走,大人垫后,为了所谓保护他们的安全,约翰.李安排了手持枪支的手下,安插在男人们之间。  

撤退的队伍在离开现场一里路后,却遭到预先埋伏在暗处的杨百翰摩门教教徒的伏击,他们呼啸而出,大开杀戒,袭击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妇女和孩子们,而那些负有所谓保护职责的摩门教教徒,立即在人群中调转枪口,朝着那些没有武器的男人们开枪屠杀!

这场杨百翰摩门教教徒的阴谋诡计,冷血屠杀了一百二十名无辜的生命。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米亚度山大屠杀(Mountain Meadow massacre)。   

杨百翰在事前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件勾当的,但是摩门教的文奴们,为了维护所谓美国摩西那张虚伪的假圣人嘴脸,慌称他在事前事后都一无所知,推得干干净净。

杨百翰的摩门教教徒,将所有的责任,全推到倒霉的替罪羊约翰.李一个人身上,最后在1877年3月23日,假借法院之手,将他处以行刑队枪毙死刑,杀人灭口,来了个死无对证。可见杨百翰之阴险和毒辣。   

杨百翰在犹他盐湖谷外与美国陆军对峙了六个月,自知无法取胜后,他悍然下令火烧盐湖城,将全部的摩门教教徒,撤退至墨西哥,继续他的天国大业和多妻主义,但这个凶残而暴虐的命令,并不被手下所接受而拒绝执行。

杨百翰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与美国政府谈判,最后以美国政府对他教徒的叛国行为,赋予全面政治大赦,和允许杨百翰继续在犹他传播摩门教两大条件,来换取他自动辞去犹他第一任州长职位。

杨百翰就像所有的独裁暴君一样,不把利刃架在他脖子上,他是不会自动消失的。他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是美国政府的对手,选择有二:接受有条件的体面下台,或提前去见约瑟夫.小史密斯。

犹他战争最后以和平手段解决,犹他自此归附在美国政府的的管辖和统治之下。  

纵观摩门教的多次武装叛乱历史,就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一例外地全与摩门教的多妻主义信仰有关。

多妻主义并不是摩门教教徒的专利,世界各地,从中东的伊斯兰回教,到中国的封建文化,从美洲的土著到欧洲的爱尔兰,比比皆是,只是没有一种多妻文化,像摩门教这样的使人注意、这样的惹出麻烦而引人研究而已。 

摩门教的第一任领袖约瑟夫.小史密斯,是个没有担当的伪君子,从来都是有贼心无贼胆,他虽然有四十九个老婆,但是终其一生,都是偷偷摸摸地在台子底下摸着黑干,从来不敢站到阳光底下来,为了面子,也为了欺骗社会,他甚至于唆使他的大老婆爱玛.黑尔出面,否认他是个多妻主义者,也没有其他的老婆。 

摩门教的堂堂出橱,不再琵琶半遮脸的否认,是从摩门教的十二大弟子之一,拥有二十个老婆的奥森.普拉特(Orson Pratt)开始的。

奥森.普拉特在1852年的一场公开演讲里,直接了当的承认 : 摩门教的教义和宗旨,就是多妻主义! 这倒算得是条敢做敢为敢承担的汉子。    

从1852年至1890年间,在摩门教中,有30%的信徒是在执行多妻制度,这较之于约瑟夫.小史密斯时代的5%的比例,可谓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杨百翰在他五十七岁那年,美国政府的陆军将刺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才将他赶下了犹他的政治舞台。虽然他的政治势力减少了,可是他的老婆却增多了。

1852年,杨百翰领导的摩门教黑势力,在犹他站稳了脚步后,他的庐山真面目也暴露出来了,杨百翰领开始公开宣布 :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全体摩门教信徒们,奉行的就是多妻主义!

杨百翰不仅自己大娶特娶老婆,也公开鼓励他的信徒大娶特娶老婆,于是大娶特娶的多妻主义妖风,就在犹他狂飙风行起来。        

杨百翰不仅在推动摩门教教务上,比约瑟夫.小史密斯厉害,在包二奶的功夫上,也比老教主霸道,他共有五十五个老婆,比约瑟夫.小史密斯的四十九个老婆,还要多出了六个。

杨百翰的五十五个老婆中,有十六个老婆为他生了五十六个孩子,其中有四十六个孩子长大成人,可谓老当益壮,人口鼎盛。

在杨百翰的五十五个老婆里,其中有二十一个从未结过婚,十六个是寡妇,六个是离婚,六个还有活着的现实老公。

在这件两夫共用一妻的勾当上,杨百翰表现出他的假大方个性,反正他有的是老婆,半点也没有闲着。

当杨百翰在1877年8月29日,以七十六岁之高年,因为阑尾破裂而死在盐湖城时,他已经死掉了十九个老婆,有些老婆正在和他办理着所谓的离婚,居然还有二十三个老婆为他送终。

杨百翰第在他二十三岁那年,迎娶了第一个老婆米丽安.霍克斯(Miriam Angeline Works);他在1842年6月14日,即他四十一岁那年,按照上帝的旨意,将年仅二十岁,但是身为有夫之妇的露西.德克(Lucy Ann Decker)搞上了手,尝到了甜头,开始了他包二奶的所谓神的旨意。   

对于包二奶包三奶保四奶情有独钟的杨百翰,自此一发不可收,于是一个接一个,一打接一打,一排又一排地包二奶下去,一直到七十一岁时与六十五岁的汉娜.塔普菲尔德(Hannah Tapfield)结婚为止,实在是累得腰都弯了,才放弃了继续再继续包二奶的念头。

善于脚踏两只船、而且踏得四平八稳,而且滴水不漏的汉娜.塔普菲尔德,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一边嫁给了杨百翰做老婆,但是一边还和她那位不是摩门教教徒的老公托马斯.金恩(Thomas King)睡觉,一点也不闲着,半点亏也不吃。  

杨百翰有案可查的五十五个老婆中,最年轻的是他第的六位老婆克拉丽莎.德克尔(Clarissa Caroline Decker),当她在1844年5月8日嫁给四十二岁的杨百翰时,是个十五岁的未成年少女,杨百翰对她的肉体异常的着迷,夜夜春宵,她后来一口气与杨百翰生了五个孩子。

热爱上帝的杨百翰与已经所谓殉教的老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有着同一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对于未成年的少女,有着一种心痒难熬的特殊偏爱。

杨百翰在四十三岁那年,仅在1844年10月3日至10日的一个星期之内,就迎娶了两位未成年少女。 

对于热爱包二奶成性的杨百翰来说,1844年的10月,是一个相当忙碌的月份。

除了在10月3日迎娶了十六岁的伊丽莎白.费尔柴尔德(Elizabeth Fairchild),与四十三岁的伊莱萨.史诺(Eliza Snow)之外,在10月8日迎娶了四十八岁的克拉丽莎.布莱克(Clarissa Blake),在10月9日迎娶了二十岁的丽贝卡.霍尔曼(Rebecca Holman),在10月10日又迎娶了十七岁的戴安娜.蔡斯(Diana Chase),又在10月31日迎娶了二十九岁的苏珊娜.斯奈维利 (Susanne Snively)。

杨百翰曾有在一天之内迎娶两个老婆,在一个月内迎娶了六个老婆的辉煌摩门教最高纪录,我想,连躺在棺材里的老教主约瑟夫.小史密斯,也该拱手摇头,肃然起敬,自叹不如吧。 

其实满嘴神爱世人也爱敌人的杨百翰,是个虚伪的极端种族主义者,尤其是他对非洲裔美国人的讨厌和歧视,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甚至于下令不允许黑人进入任何的摩门教教堂礼拜上帝。              

杨百翰虽然歧视种族,但却不歧视自己老婆的年龄,对于娶老婆的年龄,却是人人生而平等得紧。

在杨百翰的老婆群中,第四十位老婆南希.克雷西(Nancy Cressy),在1846年2月6日嫁给他时,是六十五岁;

杨百翰的第三十位老婆辛西娅.波特(Cynthia Porter),在1846年1月28日嫁给他时,是六十二岁;

杨百翰的第五十四位老婆丽迪亚.法恩斯沃思(Lydia Farnsworth),在1870年5月8日嫁给他时,是六十一岁;

杨百翰的第三十二位老婆露达.理查兹(Rhoda Richards),在1846年1月31日嫁给他时,是六十一岁;

杨百翰的第四十六位老婆玛丽.奥德菲尔德(Mary Oldfield),在1852年12月16日嫁给他时,是五十九岁;

杨百翰的第二十九位老婆菲贝.莫顿(Phoebe Morton),在1846年1月28日嫁给他时,是五十九岁。      

最精彩的还不是这些。身为摩门教教主兼摩门教信徒精神导师的杨百翰,为了彰显自己的平等精神,他在1846年1月28日,干脆将自己那位已经六十九岁的老丈母娘艾比盖尔.马克斯(Abigail Marks),霸王硬上弓按倒在床上,一轮夕阳无限好,觉得还满意后,再娶之为自己的第二十八位老婆,可真格的是平等得紧啊! 

为了应付众多的二奶和集中管理,杨百翰利用教堂的公款,于1856年在盐湖城,盖了两栋大房子,一称狮子楼,一曰蜂窝

美国近代最大的宗教骗子杨百翰,自己则窝在里面当土皇帝,挥霍着摩门教信徒的金钱。

杨百翰一会狮子楼,一会蜂窝居,狮子又蜂窝,蜂窝又狮子,忙碌得腰酸背痛,辛苦得满头大汗,享受着多妻主义的乐趣。

自此,狮子楼和蜂窝居这两个淫窝,俨然成为犹他美国领土地盐湖城的一大奇景,成为历史景观保护的重点。

杨百翰手下有一个叫做威廉.阿普尔比(William Invers Appleby)的长老,写信向他请教一个有关摩门教教徒,可否异族通婚的问题。杨百翰读后大怒,当着八位其他摩门教长老的面,代表上帝发言说:   

 〝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们有关神对非洲黑人问题的律法了吗 ? 如果任何白人胆敢选择与该隐之子类似的黑人去混血的话,在上帝的律法之下,永远都是要立即就地处死的!〞

根据这种上帝的所谓启示,杨百翰在1848年下令,不允许任何非洲裔美国人,出任摩门教教会神职人员。    

这条被摩门教教会奉为金规玉律的反动种族歧视教规,一直到1978年,才被摩门教教主斯潘塞.金布尔(Spencer Woolley Kimball)所废止,前后祸害美国人民一百三十年。

在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打着耶稣基督爱世人也爱敌人旗号的摩门教,一直在扮演着一个极度不光彩的角色。     

在摩门教的多妻主义历史上,有着五十五个老婆的杨百翰,并没有考上第一名。最为有名的鲁伦.杰夫斯(Rulon Timpson Jeffs)教主。

鲁伦.杰夫斯生于1909年12月6日,死于2002年9月8日,在他九十二年的生命里,共娶了至少七十五个老婆,生了六十五个孩子,足可称为多妻大王。  

自1986年直到2002年死亡为止,鲁伦.杰夫斯出任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教主长达十六年。

鲁伦.杰夫斯的多妻大王冠冕,没有几天,就被他的儿子兼接班人沃伦.杰夫斯(Warren Steed Jeffs)打破了。

鲁伦.杰夫斯死后,子承父业,他的儿子沃伦.杰夫斯,继续成为这个总部设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市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新教主。

身高六尺三寸的沃伦.杰夫斯,是多妻主义的夺冠人物,他老爸鲁伦.杰夫斯以拥有七十五老婆而闻名于世,但沃伦.杰夫斯却拥有七十八个,比他老爸鲁伦.杰夫斯,还要多出三位。

沃伦.杰夫斯不仅老婆比他老爸鲁伦.杰夫斯多,触犯的刑事重罪,也比他老爸鲁伦.杰夫斯多。犹他州、德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司法部,都齐齐对他提起强奸十二岁和十五岁幼女刑事重罪。

沃伦.杰夫斯在被引渡回德克萨斯州接受审判后,罪名成立,法院判处他终身监禁另加二十年的刑期,罚款一万美元。

沃伦.杰夫斯目前被关押在德克萨斯州巴勒斯坦(Palestine),附近的德州惩戒部路易斯.鲍尔杰监狱(Louis C. Powledge Unit)服刑。

沃伦.杰夫斯这辈子得到自由的可能性是零,在德克萨斯州终身监禁另加二十年的刑期结束后,还有犹他州的大牢在恭候他的大驾光临。

沃伦.杰夫斯对多妻主义的爱好是惊人的。当他老爸鲁伦.杰夫斯死后,他立即召集所有教堂的主管,但不是安排教堂的业务,而是处理他老爸留下的一大批寡妇。

沃伦.杰夫斯对着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高管说 :“我不多说了,但我要强调的是---谁都不要动我老爸的那些老婆!”

一个星期后,沃伦.杰夫斯将他老爸的寡妇,几乎全部收归为自己的新老婆,其中有一位拒绝乱伦,结果被沃伦.杰夫斯下令永远不得再婚。

另外一位寡妇丽贝卡.沃尔(Rebecca Wall),因为无法忍受乱伦,于是在深夜,避开警卫,翻墙而出,一跑了之,躲到俄勒冈州她哥哥家避难。

丽贝卡.沃尔脱险后立即采取法律行动,指控沃伦.杰夫斯的种种暴行,要求经济赔偿。

丽贝卡.沃尔在五岁时,就被鲁伦.杰夫斯与同父异母兄弟强奸,不允许她上学,不允许她工作,在家里读《摩门书》与学习如何服从和崇拜鲁伦.杰夫斯,十九岁时被强行与已经八十五岁的鲁伦.杰夫斯结婚。

鲁伦.杰夫斯死后,沃伦.杰夫斯直接暴力威胁丽贝卡.沃尔说:“你只有两个选择,与我结婚或被宰杀。”她不假思索,决定冒死逃亡。

风骚艳丽的娜奥米.杰索普(Naomi Jessop),是沃伦.杰夫斯老爸的前宠妃,沃伦.杰夫斯对她早就垂延三尺,他老爸一咽气,尸温犹在,他就波不急待的把这位后妈变成了老婆。两人干柴烈火,日夜缠绵,形影不离,出双入对,恰似一对纯洁的热恋情侣,连天涯海角逃命时,都要厮守在一起。

相对之下,同样的是在实行多妻制度,可是这位新摩门教教主沃伦.杰夫斯的遭遇,就没有像他老爸鲁伦.杰夫斯那么幸运了。

沃伦.杰夫斯于1955年12月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出生,靠着与摩门教的世家渊源,他于2002年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市,登上了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教主宝座,他的官方头衔是〝教主、先知、预言家和启示者(President、Prophet、Seer and Revelator)〞。 

沃伦.杰夫斯不仅是白人至上主义者,还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者,尤其是对非洲裔美国人,更是仇恨到了极点,2002年,沃伦.杰夫斯公开宣布:

“魔鬼通过黑人给地球带来邪恶,该隐是黑人之父,有黑人血统的人不配担任神职,黑人与白人的婚姻是邪恶的,与黑人有联系的人结婚会招致神的诅咒!”

头上带着卫道圣人光环沃伦.杰夫斯,实际上是一个暴力性变态狂,他喜欢强奸未成年女童,更热衷鸡奸男性幼童,兴致一来,兽性大发,他连自己的未成年亲生幼童孩子都不放过,数番加以鸡奸和强奸。

这位美国近代摩门教的所谓先知,在画皮扯落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头活生生的畜生。

2005年7月29日,沃伦.杰夫斯的亲侄子布伦特.杰夫斯(Brent Jeffs),在作家迈雅.萨拉维茨(Maia Szalavitz)协助下,入禀犹他州法院,控告沃伦.杰夫斯在他年仅五岁时,在盐湖谷摩门教教会里面,将他暴力鸡奸。

人性尽丧所谓先知沃伦.杰夫斯,不仅自己暴力鸡奸亲侄子布伦特.杰夫斯,还鼓励他的兄弟和包括儿子在内的家属,全加入轮流暴力鸡奸布伦特.杰夫斯行列的罪行。

迈雅.萨拉维茨将这件惨绝人论的刑事暴行,与及另外六位幼童的指控,撰写成轰动全国的《迷路男孩(Lost Boy)》一书,扯下了沃伦.杰夫斯的假圣人画皮,也拉开了沃伦.杰夫斯宗教王朝,因刑事调查而彻底崩溃的序幕。

沃伦.杰夫斯掌控着一个摩门教信托基金会,这个叫联合行动计划基金会(United Effort Plan)的财富,达到惊人的地步,仅仅在犹他州希尔德尔(Hildale)和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城(Colorado City)两地,几乎大部分的土地,都被这个联合行动计划基金会收购了,仅这两块土地的市价,就超过十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摩门教教主们,可以轻松地就能够包养百十个老婆,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这就是摩门教多妻主义的主要动力。

联合行动计划基金会到处有地产和现金,另外在德克萨斯州埃尔多拉多(Eldorado),拥有一千七百英亩,叫渴望锡安牧场(Yearning for Zion Ranch)的所谓摩门教圣地。

实质上,沃伦.杰夫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摩门教教堂资金,在这里兴建豪宅,窝藏数以百计漂亮美女,以供享受的超级淫窝。

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渴望锡安牧场竟然是将沃伦.杰夫斯送进地狱的坟场。一通恶搞电话,居然摧毁了沃伦.杰夫斯的亿万宗教王国。

恰恰证实了非暴力公民抗命不服从运动的不朽理论:越是看似强大的暴政,越是贪污腐败的政权,越是不堪一击,越是容易一推就倒。

世事起伏跌宕,无从预料,沃伦.杰夫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毁在一个精神病患,而且是他最讨厌的非洲裔美国人手里。

三十五岁的女性黑人罗齐塔.斯温顿(Rozita Swinton),是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一家保险公司的普通职员,平常说话温柔细腻,却是一位精神不正常的病患。

每当精神病发作时,罗齐塔.斯温顿就用假名,到处胡乱给当地的治安单位打电话,声称自己是未成年少女,诉说幻想出来的种种包括被亲生父亲或教堂牧师强奸性侵暴行。

由于这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指控,各地的治安单位都纷纷上当,被愚弄得啼笑皆非,摸不到北。

在法律上,联合行动计划基金会拥有渴望锡安牧场,实际上,是由沃伦.杰夫斯所掌控的私人财产。

2003年,联合行动计划基金会出资,由沃伦.杰夫斯的马仔戴维.阿勒德(David Allred)的名义,以七十万美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由于社会上都知道是摩门教购买,肯定的用作见不得光的勾当,所以经常成为新闻焦点。在开发土地的申请表上,填的是“公司的狩猎度假地”,实际上是在兴建供五百摩门教徒居住的社区。渴望锡安牧场还设有发电机、花园、谷仓和供建造摩门教神殿使用的采石场。

2005年1月1日奠基典礼,由兴高采烈的沃伦.杰夫斯亲自主持。

渴望锡安牧场建有一栋两万九千尺、造价三百万美元的超级豪宅,作为沃伦.杰夫斯享受天下美女的淫窝。

当罗齐塔.斯温顿从报纸上见到渴望锡安牧场这个名字后,沃伦.杰夫斯的倒霉厄运开始了。

2008年3月29日,罗齐塔.斯温顿老毛病发作,她用莎拉(Sarah)的假名,致电德克萨斯州反家庭暴力救助中心的热线,说自己今年十六岁,现在被监禁在渴望锡安牧场,经常被人体暴打和性侵犯。

这起事件引发了德克萨斯州执法部门和儿童福利机构,对渴望锡安牧场的全面调查。2008年4月3日,德克萨斯州执法部门全面出击,派出了直升机、大批战车和特种部队,拿着法院签发的搜查令,全面包围了渴望锡安牧场。

德克萨斯州执法部门和儿童福利官员,对牧场进行了搜查,包括教堂的保险柜、储藏室、抽屉和床铺。他们发现证据表明,这些床铺位于教堂内,是“十七岁以上男性与未成年女孩发生性行为”的区域。

2008年4月8日,德克萨斯州执法部门和儿童福利官员,已从牧场内转移了多达五百三十三名妇女和儿童。

德克萨斯州儿童保护服务局发言人达雷尔.阿扎尔(Darrell Azar)表示:

“这里存在一个有组织的体系,专门训练这些年轻女孩成为新娘,并且这些孩子在牧场上无法得到保护,可能遭受虐待。一些未成年女孩在青春期开始后,就被强迫与年龄远大的男子结为灵婚,之后被强迫怀孕。”

最终,共有四百六十二名儿童被德克萨斯州执法部门德克萨斯州政府临时收容。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康科堡(Fort Concho)和圣安吉洛(San Angelo)的威士福格展览馆(Wells Fargo Pavilion)等地。

超过一百名成年女性选择离开渴望锡安牧场,陪伴这些孩子。四岁以下的儿童允许与母亲暂住,直到完成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完成后,只有十八个月以下的婴儿,才能继续与母亲生活。

渴望锡安牧场被德克萨斯州执法部门一锅端后,沃伦.杰夫斯在惊吓之余,立即带着自己最爱的前继母、现在是老婆的娜奥米.杰索普(Naomi Jessop)开始逃亡生涯。

经过一年半的收集证据,德克萨斯州司法部将沃伦.杰夫斯的摩门教头子,逐一送上刑事法庭并定罪。

2009年11月10日,雷蒙德.杰索普(Raymond Jessop)因于2004年11月19日左右,性侵一名十六岁未成年女孩,被判处十年监禁并罚款八千美元;

2009年12月18日,阿兰.基特(Allan Keate)因与一名十五岁女孩发生性关系并导致其怀孕,被判处三十三年监禁;

2010年1月22日,迈克尔.埃马克(Michael George Emack)对性侵指控不作辩护,并被轻判处七年监禁;

迈克尔.埃马克于2004年8月5日,在渴望锡安牧场与一名十六岁女孩结婚,不到一年后,该女孩生下了一个儿子;

2010年4月14日,迈克尔.埃马克又对重婚罪不作辩护,并被判处七年监禁,该刑期与他因性侵十六岁女孩所受的刑期同时执行;

2010年3月19日,梅里尔.杰索普(Merril Leroy Jessop)因一项性侵儿童罪,被判处七十五年监禁。他被指控与一名十五岁的女孩非法结婚并与其生育子女;

2010年4月15日,莱希.杰夫斯(Lehi Barlow Jeffs)对犯有重婚罪和性侵儿童罪的指控不作辩解,从而避免了原定于4月26日举行的审判,因为节省德克萨斯州司法资源有功,仅被判处八年监禁;

2010年6月22日,亚伯拉罕.杰夫斯(Abram Harker Jeffs)被判犯有性侵儿童罪,被判处入狱十七年。

沃伦.杰夫斯在2006年5月7日,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为全球十大通缉犯,罪名是强奸、唆使与安排男性摩门教教徒从事法律范畴以外的婚姻,与及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

沃伦.杰夫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为全球十大通缉犯的通缉令上是这样写的:

〝沃伦.杰夫斯是原教主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领袖,被他的一万多名追随者和信徒奉之为所谓的先知。沃伦.杰夫斯与犹他州、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和英属哥伦比亚有所联系。沃伦.杰夫斯可能在佛罗里达州里斯堡(Leesburg)附近。注意 : 沃伦.杰夫斯可能与他忠心的武装保镖同时旅行。〞          

沃伦.杰夫斯于2006年8月29日,在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郊区被捕,另外亚利桑那州司法部,亦追加起诉沃伦.杰夫斯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及乱伦两项刑事重罪。

2007年9月25日,犹他州圣乔治市的法庭宣判沃伦.杰夫斯的强奸及共犯(Rape as an accomplice)两个刑事重罪罪名成立,入狱十年至终身监禁。

2011年8月9日,沃伦.杰夫斯被犹他州法院裁决,另外两项暴力性侵未成年儿童罪名成立,判处终生监禁。

依照犹他州法律,在2038年7月22日,沃伦.杰夫斯有权申请假释。即使申请假释成功,他已经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

沃伦.杰夫斯惟一的好运是在亚利桑那州的刑事指控。2008年2月27日,他被亚利桑那州检察官提控涉嫌强迫三名十几岁女孩与年长男子联姻而被控性犯罪,由于被害人拒绝出庭作证,导致沃伦.杰夫斯的所有刑事指控无法审判而被逼撤案。

摩门教的多妻主义在美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伦理、司法和风俗的争议与纠纷。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国会为了压制越来越嚣张跋扈的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歪风,于1862年通过了划时代性的《莫勒尔反重婚法(Morrill Anti-Bigamy Act)》,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1862年7月8日,将之签署成美国法律。

《莫勒尔反重婚法》是由佛蒙特州美国参议员贾斯廷.莫勒尔(Justin Smith Morrill)所提出的议案,目的就是为了制裁犹他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教义而制定的美国法律。

在美国国会的立法史上,除了保护美国家庭价值,维护美国妇女尊严的《莫勒尔反重婚法》外,贾斯廷.莫勒尔美国参议员还推动了为美国后世子孙教育事业造福的《莫勒尔校院批地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这条法案,为美国政府出资建设高等学院的发展,奠定了法理上的基础。

可是这条刚被美国国会通过的《莫勒尔反重婚法》新法,却将亚伯拉罕.林肯总统逼进了一个两难的处境 : 他是以道德号召而被美国选民送进白宫的,如果不签署这条法律,势将损害自己维护道德的形象,然而面对着即将爆发的南北战争局面,如果签了,又必会将杨百翰逼反,极有可能倒戈至美国南方政客的阵容中。   

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使出了一招两面三刀的权宜之计,他一方面将之签成美国法律,另外一方面在暗中通知杨百翰说,只要犹他保持中立,他就会临时默许他和他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教徒们,继续包他们的二奶,这就是为什么犹他州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保持中立的秘史。

杨百翰答应不参与分裂美国后,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言而有信,立即以美国三军统帅的身份,对美国犹他道格拉斯堡(Fort Douglas)驻军陆军总司令帕特里克.康诺尔将军(Patrick Edward Connor)下了一道明确的密令:

〝为了国家的利益,暂时不得对违反美国法律的多妻制度的犹他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摩门教教徒,采取任何的制裁行动。〞   

犹他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土霸王杨百翰与美国政府的蜜月期,随着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之被刺身亡,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而画上了一道休止符,当美国政府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内政时,犹他摩门教的多妻制度议题,又成为美国国会议员们的热门讨论话题。 

18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波兰德法案(Poland Act)》, 允许美国检察官在犹他美国领土地强制执行美国法律,为打击摩门教的多妻制度,铺垫了司法战场的法理基础。

 《波兰德法案》是由佛蒙特州美国参议员卢克.波兰德(Luke Potter Poland)提出的,按照美国国会惯例,故以其名为这条美国法案命名之。 

1887年,佛蒙特州美国参议员乔治.埃德蒙兹(George Franklin Edmunds)和维吉尼亚州美国众议员约翰.塔克(John Randolph Tucker)联手,通过了《埃德蒙兹-塔克法案(Edmunds-Tucker Act)》,法案郑重声明违反者,将面临罚款五百至八百美元,入狱五年的监禁期,更有权对触犯者的机构,加以财产充公,勒令解散等惩罚条文。

乔治.埃德蒙兹美国参议员是共和党,而约翰.塔克美国众议员则是美国民主党,因而这是一条深具跨党派民意的反对重婚的美国法律。

1882年3月22日,美国第21任总统切斯特.阿瑟将之签署成美国法律,揭开了摩门教多妻制度教规崩溃的序幕。 

美国国会在同一时期通过的《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Edmunds Anti-Bigamy Act)》, 更清楚地厘定了触犯多妻制度为联邦重罪(felony)。

多妻制度的定义,不仅指的是结婚,连同居(unlawful cohabitation)的形式,亦属于恶行轻罪(a misdemeanor)的范畴。触犯此二罪者,不得出任陪审团、不得拥有投票权以及不得出任政府公职。

在《埃德蒙兹法案》与《埃德蒙兹-塔克法案》的威力下,实行摩门教多妻主义的信徒们,纷纷锒铛入狱。

第一个被这条美国法律制裁的,是犹他盐湖城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中十二门徒的鲁德格.克劳森(Rudger Clawson),他在1882年8月15日被送进了监狱,开启了摩门教教徒为了包二奶而坐牢的先例。    

接着的是一大批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领导,或知名分子如威廉.菲莱克(William Jordan Flake)、安格斯.坎农(Angus Munn Cannon)、约翰.夏普(John Sharp)、洛伦索.史诺(Lorenzo Snow)、亚伯拉罕.坎农(Abraham Hoagland Cannon )、乔治.坎农(George Quayle Cannon)、赫伯特.格兰特(Hebert Jeddy Grant)与约瑟夫.老史密斯(Joseph Fielding Smith Sr.)等一千三百余人,逐一被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或关进监狱服刑。

在这些为了包二奶而进监狱,或被查办的众名角中,最为世人熟识的是约瑟夫.老史密斯,他不仅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第六任教主,还是家势显赫的摩门教世家,他是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小史密斯的亲侄子,他的父亲就是与约瑟夫.小史密斯一起所谓殉教的海勒姆.史密斯。    

约瑟夫.老史密斯从1901年10月17日开始出任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第六任教主,一直到他在1918年11月19日死亡为止,长达十七年之久。  

1906年,美国检察官以〝非法地同时与四位妇女同居〞为理由,将他送上了法庭,由于法律所限,同居只属于〝恶行轻罪〞,结果罚款三百元了事。

其实美国检察官并没有摸清约瑟夫.老史密斯的黑底子,他不是非法地同时与四位妇女同居,而是敲锣打鼓地公开地娶了六个老婆。  

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认为美国国会的这些立法,严重地违反了摩门教教徒的《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保障精神,因此数次与美国政府在美国法庭上较量,甚至一路较量到美国最高法院。

最著名的摩门教挑战美国政府的案件是《雷诺兹 诉 美国案(Reynolds v. United States)》。

案件的主角是与摩门教有着极深且特殊缘分的乔治.雷诺兹(George Reynolds),他不是美国人,却在美国犹他盐湖城的摩门教里成为一位著名的护教大师。

乔治.雷诺兹不仅按照摩门教教义娶了一大群老婆,还成为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杨百翰的机要秘书。

乔治.雷诺兹是美国司法史上,第一位以宗教信仰自由及娶二奶、三奶、四奶---是《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范畴之内的基本权利为法理,在美国最高法院,挑战美国政府禁止多妻制度法律有效性的先锋人物。

乔治.雷诺兹于1842年1月1日在英国伦敦出生,在九岁时,跟着保姆萨拉.怀特(Sarah White)参加一个摩门教聚会而对此着迷。

十五岁时,背着父母,接受洗礼,成为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徒,并且开始接受摩门教的传教培训,十八岁就在伦敦街头宣传摩门教的教义。

1865年7月22日,乔治.雷诺兹以美国移民的身份抵达犹他盐湖城,被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杨百翰委任为机要秘书。

1869年2月15日,乔治.雷诺兹当选为现在的犹他大学、当时称之为沙漠大学(University of Desert)的董事局成员。

1875年当选为盐湖城市议局议员。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严重冲击了盐湖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义,为了维护包二奶的权利,杨百翰要求他主动出面,到美国最高法院去挑战美国政府的《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埃德蒙兹-塔克法案》的合法性。

在美国的司法系统里,如果想将案件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必须要经过地方法院、地方最高法院的上诉程序,始可有权递状。

1874年8月3日,乔治.雷诺兹以高调的动作,在与第一任妻子阿米丽亚.斯科菲尔德(Amelia Jane Schofield)结婚后,又再高调与二奶玛丽.塔登汉姆(Mary Ann Tuddenham) 结婚。遮触犯了犹他领土地的重婚罪。

美国联邦检察官威廉.卡里(William Carey) ,以乔治.雷诺兹触犯了《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为法理,提起公诉。起诉书指出:

“任何已婚人士,在其配偶尚在世的情况下,在任何美国管辖的领土或其他地区与他人结婚,无论对方是否已婚,均构成重婚罪,应处以不超过五百美元的罚款和不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刑罚。”

1874年4月1日,犹他领土地大陪审团,批准了检控乔治.雷诺兹重婚罪的立案程序。

在犹他领土地地区法院开庭时,主审法官指示陪审团说:

“被告明知自己还有合法妻子在世的情况下,又故意另娶他人为妻,即使他主观上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也无法免除其罪责;因为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犯罪意图是必然存在的。”

犹他领土地地区法院   引用美国最高法院意见说:

“任何人,如果其丈夫或妻子还活着,而又与他人结婚,无论已婚或未婚,且其婚姻关系在美国拥有专属管辖权的领土或其他地区,则属于重婚罪,应处以不超过 五百美元的罚款和不超过五年的监禁。”

这个极其不妥当的指示,成为乔治.雷诺兹律师提起上诉的四大法理之一。                                                                                                                                          

1875年10月30日,犹他美国领土地司法部以重婚罪起诉乔治.雷诺兹,1875年12月9日,犹他美国领土地地方法院陪审团宣布他的重婚罪名成立,法官将他严办,判他在苦力监狱(imprisonment at hard labor)服刑两年,兼罚款五百元。 

乔治.雷诺兹按照原定计划,将案件上诉至犹他美国领土地最高法院,结果是一切合宪无误,维持原判不变:判他在苦力监狱服刑两年,兼罚款五百元亦不变。 

乔治.雷诺兹的律师乔治.比德尔(George Biddle)和班.希克斯(Ben Sheeks),将案件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是为著名的摩门教徒,以宗教信仰自由的歪理,挑战多妻主义的所宪法谓权利大案。

1878年11月14日和15日一连两天,《雷诺兹 诉 美国案》在美国最高法院开庭听证。

美国最高法院院长莫里森.韦特(Morrison Remick Waite)亲自主持听证,坐庭的八位常务大法官是:

第一位:内森.克利福德(Nathan Clifford)、

第二位:诺亚.斯温尼(Noah Haynes Swayne)、

第三位:塞缪尔.米勒(Samuel Freeman Miller)、

第四位:斯蒂芬.菲尔德(Stephen Johnson Field)、

第五位:威廉.斯特朗(William Strong)、

第六位:约瑟夫.布雷德利(Joseph Philo Bradley)、

第七位:瓦德.恒特(Ward Hunt);

第八位:约翰.哈伦(John Marshall Harlan)全体坐庭听证。  

《雷诺兹 诉 美国案》是一宗关于宗教自由和法律冲突的案件。具体来说,这个案件涉及宗教信仰自由,尤其是关于摩门教成员是否可以因为教义而违反法律,比如关于多配偶制的法律限制。

在这个案件中,乔治.雷诺兹因为按照摩门教教义实行多妻制,而被控违反联邦反重婚法律。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尽管宗教自由受到保护,但在涉及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时,法律可以限制宗教的行为,因此他被判有罪。

因此,《雷诺兹 诉 美国案》属于宗教自由与法律冲突的案件,涉及宪法对宗教自由的保护范围,以及在法律面前宗教实践的限制。

乔治.比德尔在美国最高法院,向九位大法官提出四个法理:

第一,多次结婚是乔治.雷诺兹的宗教义务,《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将多次结婚作为其宗教的基本义务进行保护;

第二,乔治.雷诺兹的大陪审团并未合法组成;

第三,某些陪审员的质疑被不恰当地驳回;

第四,证词不可采纳,因为它是根据另一项起诉书提出的,与本案无关。

乔治.比德尔转弯抹角试图论证:在宗教信仰的掩护下,不仅政教可以合一,多妻制度也合乎《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被保护原则。

乔治.比德尔的法理是站不住脚的。在本质上,《雷诺兹 诉 美国案》不是一件政教分离的案子,这是一宗关于宗教自由和法律冲突的案件。

在法理上来说,乔治.雷诺兹有信仰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权利,但没有实行多妻主义的权利,因为美国法律禁止任何人重婚,而多妻就是重婚。整个法理极其简单:宗教信仰不得成为违反法律的理由。

1879年1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全票裁定乔治.雷诺兹有罪,并驳回了乔治.雷诺兹关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多重婚姻习俗受《美国宪法第1修正案》自由行使条款保护的论点。

因此,乔治.雷诺兹的有罪判决以及《莫里尔反重婚法》的合宪性均被维持。

首席大法官莫里森.韦特代表其本人和七位同僚撰写了意见书。斯蒂芬.菲尔德大法官则撰写了一份独立意见书,对一个次要问题表示异议。

斯蒂芬.菲尔德在附带意见书中说:

“我同意法庭多数法官的几项裁决,但有一点除外---关于采纳阿米莉亚.斯科菲尔德在先前审判中就另一项起诉书所作证词的裁决。我认为,该裁决的采纳依据不足。首席大法官为支持其可采性而引用的依据,在我看来,恰恰证明了事实恰恰相反。”

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上,斯蒂芬.菲尔德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更是毫不避讳的种族歧视家伙。比如说,他坚决反对黑人拥有出任大陪审团和陪审团,甚至于无权出任公职的资格和权利。

1880年,反摩门教的犹他第十二任州长伊莱.穆雷(Eli Houston Murry)走马上任,恰逢犹他大选,乔治.坎农与犹他自由党提名的艾伦.坎贝尔(Allen Green Campbell),竞争美国众议员。

乔治.坎农以1357票微差胜出,却被伊莱.穆雷以乔治.坎农不是美国公民为理由,加以否决,改为认证艾伦.坎贝尔。

乔治.坎农发表声明说,只有美国国会拥有认证当选的资格。他与艾伦.坎贝尔同时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但国会山庄书记处以犹他的官方选票为当选依据,所以乔治.坎农开始领取美国众议员薪水。

艾伦.坎贝尔并不罢休,继续与乔治.坎农斗争持续长达两年之久。乔治.坎农的六个老婆黑底子,终于成为他的政治致命伤,美国国会干脆两个都不承认为结局。

乔治.坎农回到犹他后,因被起诉,不敢露面,开始逃亡,最后与捡方达成“与多名女性非法同居”认罪协议,在犹他联邦监狱坐牢六个月了事。

来自英国利物浦的乔治.坎农,不是美国公民,但成为犹他摩门教的大内主管,他出任过杨百翰、威尔福德.伍德拉夫、约翰.泰勒、 洛伦佐.斯诺四位教主的机要秘书,一直都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的热门候选人。1901年1月12日,乔治.坎农死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Monterey),活了七十四岁。

就在他死时的同年10月10日,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洛伦佐.斯诺逝世,如果乔治.坎农不死,非常有可能会成为摩门教新当家。

乔治.坎农是一位多妻主义者,他有六个老婆:伊丽莎白.霍格兰(Elizabeth Hoagland)、莎拉.詹妮(Sarah Jane Jenne)、伊丽莎.坦尼(Eliza Tenney、玛莎.泰勒(Martha Telle)、艾米丽.霍格兰(Emily Hoagland)和卡罗琳.杨(Caroline Young)。

乔治.坎农有三十三个孩子,人才鼎盛,在美国政坛、商场和摩门教总部,都有他不少成功的后裔。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第一件关于政教分离的案件,是1952年的《三一教堂 诉 牛顿案(Trinity Church v. Newton)。

《三一教堂 诉 牛顿案》是一宗关于宗教自由和土地使用权的案件。该案件涉及美国最高法院对宗教组织在特定土地使用限制方面的裁决,主要讨论宗教团体在其牧师或教堂建筑相关的土地开发和使用上的权利。

具体案件内容包括财雄势大历史悠久的三一教堂,对马萨诸塞州纽顿市有关限制其土地使用的法律提出的抗辩,主张政府的限制侵犯了宗教自由权利。

美国最高法院在1952年4月28日开庭辩论,1952年5月5日,颁布了9票同意0飘反对的全票裁决。

厄尔.沃伦院长(Earl Warren)亲自撰写的裁决书认为:马萨诸塞州纽顿市相关法律限制教堂的高度和面积等,对宗教组织产生了不当的歧视或限制,构成违宪,因为《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明确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宗教自由。

这一案件强调了宪法保护宗教自由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监管土地和建筑方面必须尊重宗教团体的权利。

然而,真正被广泛认为是奠定政教分离原则基础的早期案件是1947年的《艾哈迈德 诉 尤因镇教育委员会案(Everso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wnship of Ewing),虽然该案主要涉及州政府对宗教学校的补贴。

新泽西州的一项法律,授权地方学校董事会,可以报销包括私立学校在内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受益于该法律的私立学校中,有96%是教区天主教学校。

尤因镇的纳税人阿奇.埃弗森(Arch Everson)提起诉讼,指控这种对宗教的间接援助违反了新泽西州宪法和《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

阿奇.埃弗森在州法院败诉后,以纯粹的联邦宪法依据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美国最高法院在1946年11月20日开庭听证,于1947年2月10日颁布5票同意4票反对的结论说:认为该法律并不违反宪法。

雨果.布莱克大法官认为,该法律并未向教区学校提供资金,也没有以任何方式直接支持它们。该法律的制定是为了帮助所有宗教信仰的家长送孩子上学。

按照重大案件由院长亲自撰写裁决意见书的美国最高法院传统,莫里森.韦特院长亲自撰写了一百二十八段的《雷诺兹 诉 美国案》裁决书,详细论证说:

“国会不得通过任何禁止宗教自由的法律来管辖领地政府。《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明确禁止此类立法。就美国国会的干预而言,美国各地的宗教自由均受到保障。目前需要确定的问题是,目前正在审议的法律是否属于这一禁令的范畴。

美国宪法中没有对宗教一词作出定义。因此,我们必须从其他途径去探寻其含义,而我们认为,最合适的途径莫过于追溯 该条款通过的时代背景。问题的真正核心在于,究竟什么是被保障的宗教自由。

      在美国宪法通过之前,一些殖民地和州不仅试图立法确立宗教,还试图立法规        范其教义和戒律。

人民被迫纳税,以支持宗教,有时甚至被迫支持他们无法信奉且未曾信奉的特定教派。不参加公共礼拜,有时甚至持有异端邪说,都会受到惩罚。

许多州都围绕这一普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似乎在维吉尼亚州达到了顶峰。1784年,该州众议院正在审议一项为基督教教师设立津贴的法案,并将其推迟到下届会议,并指示该法案应予以公布和分发,并要求人民在下届会议上就该法案的通过发表意见。

在该法令通过后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召开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制宪会议。托马斯.杰斐逊先生不是这次会议的成员,因为他当时出任法国大使。当他看到提议通过的宪法草案时,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表达了他对没有明确声明保证宗教自由的失望,但他愿意接受原样,相信人民的良好意识和诚实意图,会带来必要的修改。

五个州在通过宪法时提出了修正案。三个州---新罕布什尔州、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在他

们希望做出的改变中,以某种形式包含了宗教自由宣言,北卡罗来纳州也是如此,该州的制宪会议最初拒绝在拟议的修正案得到实施之前批准宪法。

因此,在第一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詹姆斯.麦迪逊先生与其他几位议员,共同提出了目前正在审议的修正案。该修正案符合宗教自由倡导者的观点,并被采纳。

                    

                    托马斯.杰斐逊先生后来在回复丹伯里浸信会协会委员会的致辞时,借此机会说道:

‘我和你们一样相信,宗教完全是人与上帝之间的事;人无需为自己的信仰或崇拜向任何人负责;政府的立法权只适用于行动,而不适用于意见。

我怀着崇高的敬意,思考全体美国人民的这一举动:他们宣布立法机关,不得制定关于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的法律,从而在政教之间筑起了一道隔离墙。

我秉持着国家为维护良心权利所表达的最高意志,将由衷地满意地看到那些倾向于恢复人类所有自然权利的思想的进步,并坚信人类没有违背其社会义务的自然权利。’

这句话出自一位公认的该措施倡导者的领袖之口,几乎可以被视为对由此获得的修正案的范围和影响的权威声明。国会被剥夺了一切针对单纯意见的立法权,但可以自由地采取违反社会义务或破坏良好秩序的行动。

一夫多妻制在欧洲北欧和西方国家历来为人所憎恶,在摩门教建立之前,它几乎是亚洲人和非洲人生活中的专属。根据普通法,再婚始终无效,而自英国早期历史以来,一夫多妻制一直被视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在教会法庭建立之后,直至詹姆斯一世大帝时期,一夫多妻制一直通过教会法庭进行惩罚,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权利受到侵犯,还因为在教会法庭与民事法庭分离之后,教会法庭被认为是审理婚姻诉讼和侵犯婚姻权利的案件的最佳场所,正如其适用于遗嘱诉讼和死者遗产的处置一样。

根据11世纪詹姆斯一世大帝法令,如果在英格兰或威尔士犯下此类罪行,则可由民事法庭判处死刑。由于该法令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实施,因此很早就在所有殖民地重新颁布,但通常略有修改。

就我们现在正在考虑的案件而言,一个重要的事实是,1788年12月8日,在确立宗教自由的法案通过之后,在维吉尼亚制宪会议建议将权利法案中‘人人享有平等的、自然的和不可剥夺的、按照良心自由信奉宗教的权利’的宣言,作为美国宪法的修正案之后,该州的立法机关实质上颁布了詹姆斯一世大帝法令,其中包括死刑,因为正如该法令的序言中所述:重婚或一夫多妻是否应受本联邦法律的惩罚,一直存在疑问。

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认为可以有把握地说,在任何一个联邦州,一夫多妻制从未有过不被视为危害社会的罪行,不受民事法庭的审理,也从未有过或多或少的严厉惩罚。

           面对所有这些证据,我们难以相信宪法保障宗教自由的意图,竟然是为了禁止               针对社会生活中这一最重要特征的立法。

          婚姻,虽然本质上是一项神圣的义务,但在大多数文明国家,却是一种民事契            约,通常受法律约束。

          可以说,社会建立在婚姻之上,其成果孕育出社会关系、社会义务和责任,而            政府必然需要依法处理这些关系。

事实上,根据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婚姻是否被允许,我们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人民治理所依据的原则。利伯教授认为,一夫多妻制会导致父权制原则,而当其应用于大型社会时,会将人民束缚于固定的专制统治之下,而这种原则与一夫一妻制无法长期共存。

肯特大法官认为,这句话同样引人注目且意义深远。在特殊的领导下,一个特殊的一夫多妻制聚居地有时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而不会扰乱周围人民的社会状况。但毫无疑问,除非受到某种宪法的限制,否则每个民政政府都有合法的权力决定在其统治下,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制是否应成为社会生活的法律。

我们认为,目前正在审议的法规属于国会的立法权范围。它合宪有效,因为它为所有居住在美国领土和美国拥有专属控制权的地区的人们规定了行动规则。

 既然如此,剩下的唯一问题是,那些将一夫多妻制作为其宗教一部分的人,是否不受该法规的约束。如果可以,那么那些不将一夫多妻制作为其宗教信仰一部分的人,可能会被判有罪并受到惩罚,而那些将一夫多妻制作为其宗教信仰一部分的人则必须被无罪释放。

这将给刑法带来新的元素。法律是为了规范行为而制定的,虽然它们不能干涉单纯的宗教信仰和观点,但它们可以干涉实践。

假设一个人认为活人祭祀是宗教崇拜的必要组成部分,那么他所生活的政府是否应该认真地主张,他所处的政府不能干预并阻止这种祭祀?或者,如果一位妻子虔诚地相信,在她死去的丈夫的葬礼堆上自焚是她的责任,那么政府是否无权阻止她将自己的信仰付诸实践?

因此,作为美国专属统治下社会组织的法律,它规定不允许一夫多妻制。一个人能因为宗教信仰而为自己的反婚姻行为开脱吗?允许这种行为就等于将宗教信仰的教义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实际上就是允许每个公民自行其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名存实亡。

犯罪意图通常是犯罪的一个要素,但每个人都被推定有意为之,以承担其明知故犯的必然合法后果。本案中,被告知道自己曾经结过婚,而且他的第一任妻子还健在,他还知道法律禁止他再婚。

            因此,当他再婚时,他被推定有意违法。违法本身就是犯罪。构成犯罪的一切行              为都是明知故犯,因此犯罪也是明知故犯。

有时,对事实的无知可以作为缺乏犯罪意图的证据,但不能作为对法律的无知的证据。本案中,被告的唯一辩护理由是他认为这项法律不应该颁布。他的信仰是否是他所信奉的宗教的一部分并不重要:它仍然是信仰,而且仅仅是信仰而已。”

法院裁定,《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制定反对宗教意见的立法,但允许其制定反对宗教行动的立法。

美国司法部的法理很简单 : 宗教信仰不可成为破坏美国法律起诉犯罪的适当辩护(Religious duty was not a suitable defense to a criminal indictment):《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宗教自由条款,保护持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权利,但不保护从事任何宗教活动的权利。

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不允许假借宗教之名,施行违反美国法律的权利。

而乔治.雷诺兹的律师则辩称:《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自由信仰,应该允许摩门教教徒实行他们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包括多妻制度在内的宗教行为。

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只有斯蒂芬.菲尔德勉强同意,其余的八位大法官,全部坚定地支持美国政府〝宗教信仰不可成为破坏美国法律的理由〞的法理说法。

1879年5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八票同意零票反对的划时代裁决 : 根据〝宗教之义务不得成为罪犯免责的理由〞和〝地方法律不得超越美国法律〞的司法原则,宣布乔治.雷诺兹败诉。

这个裁决为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权利而挑战美国政府的司法大战,画下了一道再也难以跨越的休止符。

案件并没有就此结束。1879年5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意识到一个错误,《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是美国法典,禁止重婚是对的,但并没有要求“苦力监狱服刑两年”的条款,涉嫌违反(美国宪法第8修正案)不得严酷惩罚的宪法权利。

莫里森.韦特院长补充裁决说:

“自本案判决宣布以来,我们已提交重审申请,其中我们注意到,犹他下级法院的判决要求监禁为苦役,而起诉书所依据的是美国国会法案仅规定了监禁的惩罚。这并非前次听证会上的错误,因此我们现在可能拒绝考虑。

但由于该违规行为已在记录中显现,我们撤销先前的确认判决,并推翻下级法院的判决,以纠正记录中出现的唯一错误,即判决形式上的错误。本案发回重审,并指示撤销地区法院的判决,并在判决中作出新的判决,除要求监禁为苦役的部分外,所有方面均与之前的判决一致。”

在《雷诺兹 诉 美国案》全票裁决颁布后,犹他的多妻主义摩门教教徒们,陷进惊惶失措的悲哀里,不知如何是好。他们唆使摩门教秘书长乔治.坎农,公开发表抗议说:

“我们的罪行是:我们娶女人为妻,而不是引诱她们;我们养育孩子,而不是毁灭她们;我们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杜绝卖淫、私生和杀婴。如果乔治.雷诺兹因重婚罪,而要受到惩罚,那就让全世界都知道真相---让真相传遍天下: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在这片阳光普照、最神圣、最辉煌的土地上,法律被迅速援引来惩罚宗教,而正义却在追捕犯罪时,却步履蹒跚、盲目行事。”

在来自全国社会和美国政府的强大反对声浪下,摩门教为了生存,为了避免永无休止的司法麻烦,为了证明摩门教教徒愿意遵守美国的法律,因而试图进行了温和的宗教改革。

1890年9月23日,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威尔福德.伍德拉夫,告诉他的信徒们说,昨晚的三更半夜里,耶稣基督前来通知他 : 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是不对的,要大家改正这些错误。

在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神棍的眼里,耶稣基督变成了一个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跳梁小丑:娶老婆越多越快上天堂是耶稣基督说的,多妻主义勾当不妥当又是耶稣基督说的。

鉴于有了这个神迹的充分理由,于是威尔福德.伍德拉夫在1890年9月25日,颁布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有史以来第一份《反对多妻制度宣言(The Manifesto)》,要求所有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徒,自此不得继续实行多妻制度,教堂也不再为合法配偶之外的所谓婚姻举行祝福仪式。 

可是威尔福德.伍德拉夫这份《反对多妻制度宣言》是有气无力的,是虚张声势的,是无法使人信服的,因为有着十一个老婆的事实,根本就无法以身作则地来领导其他摩门教信徒们,去放弃他自己都办不到的传统的多妻主义制度。    

随着政治压力的越来越大,民间反对力量的越来越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主约瑟夫.老史密斯,于1904年4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的《反对多妻制度宣言》,严厉地声明,如果再有从事多妻主义者,将会被驱逐出教会。

自此以后,摩门教教徒的多妻制度,转向地下,除了极少数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徒依然故我地继续包二奶三奶四奶外,起码在社会上,再也没有公开挑战美国法律和美国妇女尊严的案例。

1895年,美国国会接受了犹他美国领土地归化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州的申请,但是批准犹他美国领土地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州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将反对多妻制度的条文,清楚无误地写进未来犹他州的州宪里。

在犹他美国领土地议会投票同意后,美国国会于1896年1月4日,正式批准其归化为州的申请。自此,犹他骄傲地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大家庭的成员。

科迪.布朗之所以在21世纪,突然走进美国人民的视野,绝对不是一件偶然事件,也绝对不是一件普通的肥皂剧,这是摩门教多妻主义的借尸还魂,是美化堕落的地狱安魂曲,是挑战美利坚民族道德的讯号,是嘲笑美利坚妇女尊严的战书。

今天的摩门教,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摩门教了,他们已经逐渐地现代化起来了,虽然教内的遗毒尚多,沃伦.杰夫斯之流尚多,但是优秀的神职人员也不少,比如目前美国驻中国的全权大使乔恩.梅亚德·小亨茨曼(Jon Meade Huntsman, Jr.),就是最佳的例子。 

这位有着中国名字洪博培,说得一口流畅华语和闽南语方言的前犹他州第十六任州长,有着显赫的资历和经验,他的父亲乔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不仅是一位亿万富豪,而且还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慈善家。

洪博培可谓是摩门教世家,他的外祖父戴维.海特(David Bruce Height),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十二大使徒之一,他从1976年1月8日开始,直到2004年7月31日以九十七岁高龄谢世为止,共担任该职位长达二十八年。  

就像大部分的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人一样,洪博培也有他放肆轻狂、迷惘失落的年代,中学还没毕业,就离开学校,组织了一支摇滚乐队,过着那种激扬缥缈的日子。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前途,于是他进入犹他州大学,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

洪博培于1960年3月2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出生,曾在台湾传教两年的洪博培,与美国共和党渊源极深。

洪博培曾在罗纳德.里根政府的白宫里任职行政助理;在乔治.老布什政府里出任商业部助理部长;驻新加坡全权大使;在乔治.小布什政府里出任贸易谈判副代表。

2004年11月,洪博培以57%的高票,当选为犹他州的第十六任州长;2008年,以77.7%的超高选票,再度连任犹他州州长。一颗闪亮的美国政治新星,从犹他州摩门教幽暗的角落里,从美国人民惊讶的欢呼中悠然崛起。

拥有六个名誉博士学位的洪博培,他的家族在犹他州已历七代,他有八个兄弟姐妹,和超过六十位的侄甥晚辈,他与妻子玛丽.凯尔(Mary Kaye)育有五位子女。

另外还在2000年时,从中国扬州收养了一位可爱的女儿格蕾西.梅(Gracie Mei),和在2006年时,从印度收养了一位叫做艾莎.巴拉蒂(Asha Bharati)的养女。秀气过人的格蕾西.梅和艾莎.巴拉蒂,家学渊源,都能说得一口流畅的华语。  

佛家有云 : 一饮一著,莫不前定。饮食尚且如此,何况人缘?

2000年11月,洪博培与玛丽.凯尔在在扬州,初遇只有两个月大的菜市场女弃婴时,将之抱起,小格蕾西.梅在他怀里,手握其指,深情凝视,咯咯而笑。   

这一笑,笑出了一段缘定前生的父女恩情,这一笑,笑得玛丽.凯尔淌了一脸的慈母眼泪,这一笑,也改变了这个世界上最幸运弃婴余生的命运。

洪博培把小格蕾西.梅抱起来后,再也没有放下过,继续采用她的原来汉名杨乐意纪念之。  

2009年5月16日,巴拉克.欧巴马总统提名洪博培出任美国驻中国全权大使,他是巴拉克.欧巴马总统唯一亲自出面发布提名新闻的驻外大使。

2009年8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全票通过他的驻华全权大使任命,洪博培于2009年8月11日抵达北京赴任。 

按照目前美国乌烟瘴气的经济来看,和美国共和党内的蜀中无大将的形势来看,现代的摩门教政客,已经脱胎换骨,并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政坛。

就像所有的宗教都有不光彩的过去一样,时间将会淡化甚至掩埋摩门教的黑暗历史。

2009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总统,突破了美国政治的白人独霸白宫的潜规则。如今在美国全民肯定普世价值的现实大环境下,尤其是美国政治出现倒退危机之际,美国出现第一位超人气的摩门教教徒总统,不是没有可能。

《雷诺兹 诉 美国案》牵涉到另外一个美国宪法与国家原则:政教分离。

美国法院处理过百十余件的政教分离案件。刚在今年9月29日,以八十五高龄谢世的罗伯特.艾利教授(Robert Ewing Alley),在他的代表作《宪法与宗教(The Constitution and Religion)》中,就收集了五十件最具代表性的政教分离案例。

罗伯特.艾利教授是美国近代最具盛名的政教分离法理专家,他一生在大学教的,也就是政教分离学说。

《宪法与宗教》最大的特点,是他在编辑这些案例时,不加任何的个人观点,将那些著名律师的精彩雄辩,和法官裁决的精辟法理和引用的判例,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后代学者自行判断是非对错。

《宪法与宗教》最精辟的崭新观点是:自美国最高法院首次根据后来被称为合并原则的理论处理政教分离问题以来,已有六十年历史,该理论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解释为将《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宗教条款,扩展至州和市政府行为。

罗伯特.艾利教授终生推动的就是党派政治与全民守法,尤其是要遵守美国宪法。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副校长詹姆斯.安东尼(James Antony),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博士,在他的2018年出版的名著《宪法需要好的政党:好的政府源于好的底线(The Constitution Needs a Good Party : Good Government Comes from Good Boundaries)》中,论述党派政治与全民守法的重要性说:

“一个好的政党能让一切运转良好。问问任何人,当今美国政治出了什么问题,你都会得到满腹牢骚。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的政党设计糟糕。这些糟糕的设计使得我们很容易选出无视美国宪法的代表。

解决办法很简单:设计一个政党,选出遵守宪法的代表。当政府官员遵守宪法时,他们会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来制衡政府中的其他人。遵守宪法的人有良好的底线;他们会守护自己的底线。这限制了政府的规模和影响力,保障了我们上帝赋予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彻头彻尾白人至上主义兼种族歧视的唐纳德.川普总统,带头从根基上摧毁美国宪政、尤其是破坏司法独立的实际情况来看,詹姆斯.安东尼博士在七年前的担忧,已经完全兑现。

用百年奋斗争取回来的美国精神、美国价值和普世价值,不会就此倒塌崩溃,美国人民使用手握的投票权利,将祸国殃民的“无视美国宪法的代表”驱赶回家去放羊,亦将兑现。

                                                                                                                                                                                                                           高胜寒  2025年10月10日

 

 


 

 

 

 

 

 



浏览(1736)
thumb_up(6)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王思瑶

    《雷诺兹诉美国案》表面是摩门教与美国法制的冲突,实则揭示信仰与权力、灵魂与欲望之间的永恒矛盾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