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46590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一篇关于六四运动的博文谈起


发表时间:+-

从一篇关于六四运动的博文谈起


沙皇


最近版上有一博文, 呼吁全面否定1989年的六四运动学生。看过之后,有感而发。


1989年春天,天安门广场曾是无数青年理想主义的图腾。然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三十余年后的回望,除了热血与悲壮,我们更应直面那场运动的深层症结: 非理性。这种非理性,绝非个体激情迸发的偶发,而是中国知识分子(青年、中年、老年)群体长期存在的认知结构性缺陷的集中爆发。


中国教育体系的弊病早已铸就了这一困局:专业主义的极端化,导致学生在学术领域精进,却在社会认知上贫瘠不堪。他们可以熟练推演公式,却对权力运行的逻辑一无所知;他们可以精通论文写作,却对复杂政治博弈的底线缺乏理解。苏格拉底言“知识即美德”,但当知识被局限于狭隘的专业孤岛,美德也随之畸形。


六四学生的行动,正是这种认知盲区的残酷后果。他们在广场上高喊民主,却从未深思民主的社会成本与实践路径;他们试图“逼宫”最高领导人,却未能理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与不可逾越的底线。这并非英雄主义的浪漫悲剧,而是一代知识精英因缺乏跨学科视野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他们以为自己在推动历史,实则被自身的认知局限所裹挟。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非理性并未随时间消逝,反而演变成了持续的政治盲从。许多当年的六四亲历者,如今步入中老年,却摇身一变为团派的支持者。他们轻易被团派自诩“清流”“改革”的标签所俘获,却不愿深究其背后的实质性内容。当年的李克强、今天的胡春华等团派头面人物究竟是否具备足够的远见卓识与治理能力?他们是否真正触及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痛点?这些关键的理性追问,六四老将们选择了回避。


更讽刺、更令人心寒的是,这群曾为言论自由和社会正义摇唇鼓舌的人,如今竟对公权力滥用的极端案例--共青团系统对团派潜在对手、肯尼迪学院陈琳博士的迫害: 诬蔑诽谤、网上监控打压、网下跟踪刺杀--保持着惊人的沉默。面对如此l令人发指的人权迫害,六四老将的集体失声,是对他们曾信仰的自由与正义原则最彻底的背叛。


六四学生的非理性,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对制度的严厉警示。中国知识分子亟需走出专业孤岛,建立起对复杂社会系统的理解框架,培养批判性的思维。


六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无法绕开的节点。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性缺席;它也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一个最根本的真理:激情可以点燃火焰,但唯有理性,才能真正照亮和引领前路。

浏览(343)
thumb_up(2)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水蛇

    【最近版上有一博文, 呼吁全面否定1989年的六四运动学生】

    那位博主,有些地方说的确实有道理。只不过飞扬跋扈,杵倔横丧的道出一个为很多人忽视的事实,实在不明智。事实如果与谩骂,脏话连天处于一地,是增辉,还是掉价?

    89学运,不仅学界,甚至扩展到,如文化、教育、科研、外交等中国政府多个部门。大规模游行集会,声势浩荡。这种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自发的群众运动,也就只能发生在老邓时代。

    老邓时代,言论确实相对宽松。但也不意味着,老邓是为日后中国走向民主铺路。政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老邓上台,西单民主墙不能说起决定作用,但却是对老邓有利无害。而老邓站稳脚跟后,立即将其取缔。个人赶脚,当年学生竖起瓶子,表示拥护老邓,老邓放松管制,不过是网开一面而已。

    学生的不理性,外部势力的介入,赵紫阳的推诿(如劝导学生,如接见戈尔巴乔夫时的讲话),最终激怒了老邓。

    最终导致的,中共收紧宽松政策,加强言论管制,学生有一定责任。但主要还是被利用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