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橘遗亲的必然结果是以邻为壑
怀橘遗亲的必然结果是以邻为壑
2003年,某地爆发了非典;2020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新冠肺炎。
这是两种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中,唾液是主要传播途径。
于是,当局和有识之士,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共餐制,实行分餐制,或者,在共餐时预备公筷。
CCTV有一个公益广告,是宣传使用公筷的。
广告中,儿子要用公筷,母亲却说:我小时候一勺一勺喂你饭,也不嫌你;你现在倒嫌弃老妈了。
这位母亲,就是不讲是非,而是用亲情替代是非、压倒是非。
不过,这位母亲也不是始作俑者,而是怀橘遗亲的后继者。
怀橘遗亲的故事,写在儒学的24孝里,感动了自古以来的中国母亲。
但分析下来,这个故事,也是儒家以亲情替代是非的起源之一。
一个名叫陆绩的孩子,6岁,和父亲一起去袁术家吃席。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趁人不备,在怀里揣了三个。吃了饭,辞行的时候,一不小心,橘子掉地下了。袁术就说:陆老弟来我家,吃不了还要兜着走吗?
陆绩答:“我妈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让我妈尝尝。”
这个故事,叫怀橘遗亲。至今,被人传诵。尤其是母亲大人们,一听到这个故事,眼泪就哗哗地。——陆绩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啊,走到哪儿都想着妈妈,真孝敬。
这个评语,至今没改。可见,中国人认识水平,2000多年也没大长进。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
本来,是一个“人赃俱在”的偷窃行为——当然,不严重,只算是小偷小摸——联系到陆绩是给母亲吃的,就不仅不应该受到谴责,反成了道德榜样了。
可是,如果陆绩没说后面那句话呢?再想,陆绩怎么可以以动机之崇高——孝行——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呢?再有,如果陆绩的妈妈不仅喜欢吃橘子,还喜欢鱼翅燕窝、珍珠翡翠,金银细软和高档别墅,这些袁术家里全有,陆绩是不是也“怀”几件给母亲呢,要是不能满足母亲的愿望,小陆同学焉不是大不孝了吗?
不能以亲情代替是非,否则,就会演化为“自己都是对的,他人都是错的”那样的以邻为壑的社会。毕竟,他人、他族、他国永远是外人,距离你更远,自己家人、本族、本国距离你更近,也更亲。若以亲情替代是非,则世界上就不存在公理,只有偏理;没有公理的世界,也必然是丛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