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山

注册日期:2007-06-06
访问总量:37208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伤筋动骨一百天


发表时间:+-

引子:奇迹般的再现无痛人生


2024年元旦,是我刻意记下的一天——那天我在日历上画了一个圈,像是给人生做了一个注脚。那并非因为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是因为我突然发现:那些长期困扰我的身体疼痛,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这些疼痛曾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像一层无法剥离的背景噪音,默默地陪伴着我的每一天。长年伏案工作留下的鼠标手” 让右手在使用电脑时隐隐作痛;清晨起床后需要一段 “热身” 来克服老年晨僵;开车十分钟后下车,脚就略感僵硬、迈不开步 …… 这些细碎而不间断的不适,随着年龄增长似乎成了必然的副产品。身体就像一台逐渐老化的机器,齿轮虽仍在运转,却难免发出轻微而持续的摩擦声。


然而就在2024年元旦的那天早晨,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噪音竟然消失了。我起床、走路、开电脑、出门开车,一切动作都舒畅自然,身体仿佛被按下了重置键,回到了年轻时的状态。这种久违的无痛感” 让我有些不敢相信——我甚至特意重复了那些曾经引发不适的动作,但一切依旧如常。


事实上,这种感觉并非从那天才开始。2023年初,我和太太前往欧洲参加意大利服装设计年会,全程就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甚至连过去偶尔掉链子的小毛病,比如走路突然跛几步,也不复存在。只是到2024年元旦,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种改变。


那一刻,让我第一次领悟到一个道理:疼痛并不是年龄的函数。它未必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必然增加,身体也不是注定要在时间的推移中一步步走向衰弱。我们的身体并非一台单向下坠的时钟,它有自己的修复、调整,甚至重生的能力。而我,正是亲身经历并深深体会了这一点。




意外:由手风琴的坠落而引发


这种无痛的幸运状态一直持续了一年半,直到2025615日,一次看似无关紧要的意外,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那天,我正在为搬家做准备。衣柜顶层放着一台久未使用的天津鹦鹉” 牌手风琴——那是国产顶级品牌,承载着我的青春记忆。但与国际一流的意大利手风琴相比,不仅质地相差悬殊,那重量几乎已不是一件乐器,而是一块被铸造成手风琴形状的铁块。


我伸手向上,单手将它从高处拎起。就在那一刻,左臂猛地一扭,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深藏的酸痛。起初我并未在意——毕竟,这样的 “不适” 过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休息两天便能痊愈。就像前不久回北京登香山 “鬼见愁” 后,虽然肌肉略感酸痛、上攀时疲惫不堪,但第二天醒来便烟消云散。


然而,这一次不同。


疼痛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很快消失。第二天,它依旧潜伏在肩膀深处;第三天,它依旧在我举手、翻身、伸展时出现。第一周,我连续贴了几次膏药,国产的、美国产的都试过,却毫无明显效果。疼痛不算剧烈,却顽固地存在着,像有一根看不见的细线,拴在身体深处,无论如何活动,它都在轻轻拉扯着。


之后的一个月我回到北京,生活节奏紧张,经常会忘记它的存在。然而它却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睡觉时如果枕头过低,翻个身便会刺痛;下楼时一脚踩空,虽然用的是右脚,却感觉左肩被狠狠牵扯了一下;甚至开车、打字这样日常的动作,也会让它复活。疼痛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不再是偶发事件,而是持续的存在。


这一次,我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百日:一场身体与时间的对话


接下来的日子,是我从未预料到的一场百日长跑。它不仅是身体的修复过程,更像是我与时间的一场对话。


728,回到美国后,疼痛依旧未消。我开始服用处方止痛药,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未消失。那种感觉就像从 “坏疼” 变成了 “好疼” ——虽然不再尖锐,却依然存在,提醒着我:问题尚未解决。

817,我决定停药。几天后,疼痛开始自然缓解,从 “好疼” 慢慢过渡到 “少疼” “不疼” 。然而一次看似普通的蛙泳却让它卷土重来 —— 一个固定的划水动作,立刻唤醒了那道隐痛。

820,我做了X光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只有一些自然老化的迹象,没有结构性损伤。
828,我尝试涂抹处方药膏,坚持一周,效果依旧有限。
93,疼痛加重,我重新服药止痛。此次,我意识到真正的诱因似乎是手臂的 “过度上举” —— 开车、打字、伸手取物这些平常的动作,都会在不经意间再次牵扯那道脆弱的组织。

912,终于在第90天,疼痛几乎完全消失。那一周我游泳、开车、打字,肩膀都未再抗议。
922,在第100天,疼痛彻底离开了我。


伤筋动骨一百天” —— 这句古老的经验之谈再次被验证。无论医学如何进步,身体的自我修复依旧有它的节奏,不可催促,不可跳跃。疼痛从剧烈到钝痛,从不安到安心,每一次变化都如四季轮替般自然:它像春天的萌芽、夏天的蓬勃、秋天的缓落,直到冬天的静默,完成一次漫长而深刻的循环。




尾声:与身体和解,与时间和解


2025922日,当我不经意举起手臂、毫无顾虑地完成一个简单动作时,我忽然意识到 —— 疼痛真的走了。那种久违的 “无感” 再次回到身体,就像2024年元旦的那个清晨一样,我重新回到了 “忘记疼痛” 的状态。


忘记疼痛” 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体验。它意味着身体重新成为生命的背景,而非生活的中心。当你不再需要时时刻刻感知它、照顾它、担忧它时,你才有余力去感受世界、思考问题、体验人生。


这一百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 疼痛是身体的语言。它不是敌人,而是警报,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助信号。

  • 时间是最好的药。康复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你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尊重。

  • 健康是一种觉悟。它不仅意味着没有病痛” ,更意味着你与身体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默契。




未来:切切不可再有失衡


在这场百日之旅之后,当我再次回到2024年元旦那种全身无痛的状态,我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也深知它的弥足珍贵。


人们常说,老人不能摔跤,一旦摔跤,可能就会引起连锁的并发症,并最终走向衰败。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父亲九十多岁时,身体本还算健康,却因一次在厕所的跌倒而住进协和医院,几个月后转入ICU,从此再未恢复,五年后离世。


我的经验,切切如此:如果你已经五十岁以上,千万不要做任何让身体失衡的事情。任何一次马虎,可能都是难以承受的代价。这次意外,我还像年轻人一样逞强,代价沉痛。虽然最终得以恢复,也不过是老天的眷顾。这样的事情,绝不应再有发生。


浏览(1915)
thumb_up(6)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翰山 回复 溪边树下

    谢谢阅读和祝贺。身体有机会能恢复到“无疼痛”状态,的确应该祝贺。

    屏蔽 举报回复
  • 溪边树下

    这类文章太少。祝贺作者,好羡慕你。

    屏蔽 举报回复
  • YOLO宥乐

    祝贺翰山叔叔康复,真正老当益壮,您家先尊老爷爷可是文人里的武术专家,这方面跟周恩来有得一比。又曾经是军人办新闻办外交,这方面又可类比耿飚了。遥想当年翰山叔叔也是文城,贝壳那些眼高于顶的旅美名媛阿姨们心中偶像啊,保重!问婶婶好。今年夏天在奥地利湖区休假时候留影,清晨雾气蒙蒙的,凑合着看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翰山 回复 无云夜空

    其实,以这次“百日疼”为trigger,我原来计划把我的疼痛过程写成一篇文章,不仅仅是给读者看,更是我自己的一个流水账,一个记录。只是一动笔,发现将会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为是生活记录,不希望漏掉什么)。所以,第一篇文章,就以百日疼为题。后面还有至少一篇文章,也许两篇讨论这个题目。

    屏蔽 举报回复
  • 翰山 回复 无云夜空

    博主仅仅历时3个月就痊愈说明身体素质非常好。
    ——————————————————————————

    这个有点过誉了。我看到你有背痛十几年,前几年竟然自然痊愈。我的情况跟你类同,曾经被各种各样的疼痛干扰了二十年上下,原来以为是自然老化过程,也没有在意,仅仅是在2024年元旦,如文中所说,突然发现一切疼痛都消失了,才感到弥足珍贵。也才在再次扭了胳膊而耿耿于怀,全力监测。可喜的是,终于痊愈了。我以为,很有一点偶然性,不一定代表身体好。我以为,日后要注意的是,再不给身体任何借口,如摔倒,扭伤,等等,产生任何疼痛,因为年龄增大,越来越经不起这种损伤。

    屏蔽 举报回复
  • 翰山 回复 无云夜空

    谢谢阅读。

    屏蔽 举报回复
  • 无云夜空

    50岁以上,很可能发生肩膀疼痛,俗称“五十肩”,可能原因是机体老化引起的炎症,通常历时几个月,甚至1-2年,博主仅仅历时3个月就痊愈说明身体素质非常好。以后可能还会发生腰痛或背痛,我在五十几岁还发生背痛,历史十几年,被医生建议几次需要做脊柱手术,但是我坚持不做,前几年竟然自然完全痊愈。通常这种情况不是脊柱问题,是腰背肌肉的问题,现在有专门的疼痛专科,医生针对这种症状可能会采用消炎和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