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的对话
2025-10-03 10:22·十一点半讲历史
甲午战败后,清廷赶紧责令李鸿章跟日本人去谈判。于是李鸿章只好坐船来到了日本的马关,在这里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日方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赔偿白银二亿两,割让辽东、台湾全岛以及澎湖群岛。
李鸿章以近乎哀求的口气与伊藤博文进行商议,反复陈述中国的难处,请求日方减少赔款和割地,但伊藤博文的态度极为坚决,赔款一分也不能少,割地一寸也不能减,要求中国在三日之内答复是否接受。
下面是两人之间的一部分对话,由现场速记员记录。
李鸿章说,二万万数额太大,中国承受不了。
伊藤说,那就赶快签约,继续打下去赔款只会更多。
李鸿章说,这么多赔款真的签了也付不出来。
伊藤说,中国土地十倍于日本,四万万民众,财源甚广,可以想办法开源。
李鸿章说,说得这么容易,那不如中国请你来当首相如何?
伊藤说,你可以去请示你们的皇帝,我非常愿意去。
说到这李鸿章不敢接话了,换个话题开始讨论割地,说台湾岛日本都还没占领为什么也要割让?
伊藤说,哦,原来占领了的地方才能割让,那等我先攻下山东如何?
李鸿章说,台湾岛真的不能割让。
伊藤说,那你就等我把台湾攻下来再说。
李鸿章说,我们两国是邻国,不必做得这么绝吧,总有一天还是要和好的。
伊藤说,对啊,等中国赔了款割了地,自然就和好了。
李鸿章说,台湾这地方海浪很大,民风彪悍,也没那么好打。
伊藤说,去年在中国东北天气寒冷也很艰苦,但我看我们的士兵打得挺好。
李鸿章也没办法,清军在战场上毫无还手之力,怎么可能指望他单凭一张嘴跟日本讨价还价呢?在结束谈判后,李鸿章把日方的要求和谈判经过用电报发给了朝廷。但诡异的是,在整个谈判期间,中方发回国内的电报都是通过日本马关电报局来进行操作的。也就是说,中方把李鸿章拟好的电文按照密码本转换为数字,然后把数字交给日本电报局,日本电报局发到北京后,再按照密码本转换成汉字,送给光绪皇帝过目。清政府发给李鸿章的命令也是如此操作。
李鸿章根本不知道,日本人早就破解了清政府万年不变的密码本,所以无论是李鸿章写给清政府的请示,还是光绪下达的命令,对于日本人来说都是透明的。
清政府从李鸿章的电文中得知日方要求后大为震惊,之前喊打喊杀的大臣全都不敢说话,光绪皇帝赶紧请示慈禧太后如何处理。但慈禧怎么会来背这个锅,推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这种国家大事听皇帝的就好了。
光绪没办法,只能给李鸿章发电报说日本人不肯让步那也只能同意了,就这样签约吧。第二天,光绪还担心李鸿章没收到电报,又多发了一封,让他赶紧签约,以免延误。估计光绪是生怕签约动作太慢,惹恼日本人导致日军打到北京城来。
李鸿章接到光绪的批示之后,和伊藤博文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光绪虽然已经躺平,但李鸿章还在做最后的尝试,看能不能稍微减免一点赔款。
李鸿章跟伊藤说,光绪帝已经同意签约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日方需要稍微做出一点让步,这样双方都一个面子,你帮我看看哪里可以稍微让步一点。
伊藤早就看过了光绪发给李鸿章的两封电报,知道皇帝已经同意签约了,只是李鸿章在这里做最后的努力。所以无论李鸿章说什么,都绝不做任何让步。
最后李鸿章说,可不可以稍微减一点点,就当是与伊藤博文此次会面的留别之情,将来回国后,也可以时常念及。
伊藤仍然答复一分都不可以少。
李鸿章只能按照日本人的条件于1894年4月17日在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