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44235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缅北 诈骗团伙伏法了, 中青报诈骗团伙还没伏法 (四则)


发表时间:+-

01


中国青年报诈骗团伙部分成员名单:徐祝庆(已故)、刘健(已故)、朱丽亚(已故)、萧武达、原春琳、张兴慧、刘万永。



02

中国青年报诈骗团伙的罪恶


2002年,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陈琳归国,这一事件曾引发举国关注。新华社、台湾中央社、国内主要媒体乃至海外华文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正面报道。然而,中国青年报却凭空捏造证据,指控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为伪造,彻底搅浑了这片赞誉之声。当该指控被第三方媒体证实为彻头彻尾的虚假后,中青报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发表多篇文章提出更多子虚乌有的指控。更令人震惊的是,中青报不再允许其他媒体跟进核实,也拒绝陈琳博士公开回应,活生生地将一位“精英中的精英”(AI语)置于身败名裂、社会性死亡的境地。陈琳博士被迫流亡海外后,共青团中青报的网上线下追杀仍未停止,甚至在曼哈顿行刺。哈佛博士案的真相令人发指,但由于共青团中青报长期掩盖罪恶,干扰真相的传播,至今仍鲜为人知。   



03


中青报的诈骗是如何开始的?(节选自“哈佛博士中国大陆历险记”)


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终于言归正传,开始出售假货了。记者煞有介事地记录她调查陈琳哈佛学位虚实的“艰苦”过程,但就是不提他们已经获悉方舟子调查的结论;不提他们已经与哈佛大学陈琳的另一个导师J. Stock教授通过话;也不提已经与陈琳前同事、北京理工大学老师核实过。而是低调地提到 “在哈佛大学的教授名单中,确实有一位 Robert Merton教授,曾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经与他联系,他却表示回想不起来曾经指导过一个叫‘Lin Chen"的学生”。原文相关部分截图如下:


Screenshot_2025-09-30-19-35-02-319.png


不难推断, 中青报这个Merton教授否定陈琳的证据是捏造的。这么大的人物否定了哈佛博士,中青报对此“铁证”应该如获至宝。记者不应该详细介绍他们是怎么联系Merton教授的,Merton 教授具体是怎么说的?都联系上了,不可能讲一句话就完事了吧?

中青报没有引用Merton的话, 这不符合它的“写作风格”。这篇文章中记者大量采用双引号引用被采访者的话, 以增加“可信度”/欺骗性,甚至包括纯粹捏造的话。比如,下文捏造的陈琳的话,也用双引号。

中青报没有引用Merton 的话,可能是因为捏造诺贝尔奖金得主的“原话”比捏造陈琳的“原话”要麻烦的多。

这个判断得到证实。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很快就被打脸。文章抛出几天后,北京报记者从北京而来,采访了陈琳,详细了解陈琳与R. Merton的师生关系。她不信邪,“再度”联系R. Merton教授。不过,这次R. Merton教授没有说不记得陈琳,而是清楚地说明陈琳是肯尼迪学院的学生,他指导过陈琳的博士论文研究,陈琳在1994年获得金融领域的博士学位等等。这些细节纪录在北京报2002年7月3日发表的“证明哈佛博士”一文中。



04


中青报诈骗团伙的罪恶是超越意识形态的


长期以来, 由于西方国家/共产党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对峙,在涉及政治的案例上,两大阵营的罪犯和英雄的概念常常颠倒。共产党国家把西方的罪犯当成英雄, 比如斯诺登; 西方国家把共产党国家的罪犯当成英雄,比如刘晓波。


哈佛博士案不涉及政治或意识形态争端。中青报匪徒对陈琳博士的一系列指控没有任何政治色彩,虽然它的动机可能是政治的,是为李克强为首的团派清除潜在的绊脚石。


中青报匪徒对哈佛博士诬蔑诽谤,全球追杀,欲置人与死地,是超越意识形态的罪恶,是任何国家都不会可饶恕的重罪。它们是西方国家的罪犯,也是共产党国家的罪犯。


需要强调的是,迫害哈佛博士陈琳不是共产党干的,是共青团中青报背着党和政府干的。由于共青团中青报在国内封杀,瞒上欺下,一手遮天,当年的江泽民和今天的习近平都不知道团派的罪恶。


德国政府给予陈琳博士政治庇护,是广泛意义下的政治,也不涉及意识形态。德国政府的庇护审查确认如下事实:1)陈琳是哈佛博士;2)中国青年报一系列关于陈琳的报道和评论为不实之词;3)这些不实之词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误,而是蓄意为之,构成迫害。


中国政府不要把团派共青团对陈琳博士的迫害误判为意识形态的争端,没有必要因为罪犯是官媒记者而庇护这些人渣。毕竟,团派都被团灭了,何必让这几个走狗继续弥留, 让中国政府为这起文革后最大的对无公职知识分子迫害案背黑锅。

浏览(181)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