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記

注册日期:2025-06-06
访问总量:499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美日5500亿、美韩3500亿投资大计划分析


发表时间:+-

7月份,美国和日本达成了贸易协议,内容有这么一条,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的承诺。同月,韩国也和美国达成了一个广泛的贸易协议,韩国对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美韩这个貌似没有书面文本,只是口头协议?

当时看到这个消息就相当的疑惑,美、日、韩都是自由经济国家,他们的政府不像中国、沙特这类专制政府,专制政府答应买美国飞机、军火之类的,只要不反悔,在执行上是不会有什么阻碍的,拿中国来说,也就是一份命令文件的事,要的就是一个令行禁止。但对于自由经济、民主国家则不行,政府只能劝说、推动本国的企业去他国投资,无法直接命令。

这几天韩国向美国提要求了,美国借钱给韩国,或者搞个跟中韩一样的货币互换,韩国再去美国投资,都被美国一口拒绝,日本那边貌似也没什么实质进展。特朗普这个大嘴巴还在继续吹嘘自己,给美国赚了9500亿美元,并说日韩的几千亿美元资金是预付款,意思是不付钱,就加关税,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当时看到这消息时,虽然有疑惑,但要继续分析有点力不从心,最近整理完各国货币发行、外汇市场等信息后,思考切入角度自然而然清晰了,现在就从货币流通、国际贸易这个角度来分析下这日、韩对美投资的可行性吧。

 

1、先理一下这事的具体信息。

据网上查到的消息,日本的5500亿美元则侧重于芯片、金属、制药、能源、造船等领域,利润先平分,等日本收回投资额后,改为美国90%、日本10%,日本方面通过国有或国营背景的金融机构,以贷款、贷款担保、参与投资等方式来支持,并非简单地将全部以现金直接注资,不过美国方面(或者说特朗普吧)宣称的是要求日本一次性支付或者快速转资。美国将设立“美国投资加速器”,负责项目的选择与管理,日本须在美国选定项目后,在一定事件内出自,如果日本拒绝某项目,美国保留通过关税制裁日本的权利。

韩国则是3500亿美元,其中有1500亿美元说是造船业,美国方面在公开声明也多次要求韩国像日本那样的方式提供投资,甚至强调一次性支付(又是特朗普这个大嘴巴),韩国方面则是强烈反对,主张采用逐步投资、贷款+担保为主、风险分担等方式。

就看美日、美韩间近期的沟通状况,特朗普的“一次性付款”想法完全是不切实际,甚至说是白日做梦,除非他觉得他那“交易的艺术”是百试不爽的法宝,我想卖100块,我就要喊价1万块……

 

2、特朗普要求日、韩对美投资的动机是什么?

前些天刚整理过《广场协议》,觉得与现在有些相似之处。当时是美国国内市场被日本逐步占据,美国制造业全面挫败,遭遇就业危机,美国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在西方国家内部整了这么一手,口号是为了实现“公平贸易”,最终美国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但不同之处更多,美国现在的制造业空心化远比当年更加恶劣,且造成美国这个现状的主要对手不同,一个是同一阵营的民主国家日本,以价廉物美的商品的市场竞争力部分夺取了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一个是专制国家中国,以更加廉价性能够用的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几乎全面占据了美国市场。美国可以促使盟友让步,中国却未必吃这一套,且中国的奴工已经惨成这样了,中共是无所谓,反正不用在乎牛马们的死活,但牛马也得吃饱饭才能干活啊,是真的没有什么让步空间了。

特朗普的想法,从好处想,那就是他的确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但手法实在令人难以置评。从他所做的事的表象来看,那就是美国要赚钱,不让你们这些国家赚美国的钱。忍不住要吐槽一番,说实话,他吹嘘的很多言论,从经济学上是压根就是站不住脚的,什么我们收他们多少关税,说明我们赚了他们多少钱,尼玛关税的账是这么算的?不过普通民众压根就不懂这些,他们中很大一部分真的相信收了关税就代表美国赚了钱,代表特朗普厉害,中国这类民众一样多,觉得美国收中国30%关税、中国只收美国10%关税,那就是美国赢了,中国输了,真的让人无语。

重提一次(之前那篇关税的文章将来会重写),关税的承担方有三个,以美国收关税为例,中国出口商、美国进口商、美国消费者。如果中国出口商卖10美元,美国进口商卖30美元,收100%关税后,中国出口商卖5美元,美国出口商还是卖30美元,那美国就收了5美元的关税,全部由中国出口商承担;如果中国出口商卖8美元,美国进口商还是卖30美元,那美国就收了8美元的关税,中国出口商承担2美元,美国进口商承担了6美元(相比之前能赚20,现在只能赚14);如果中国出口商卖10美元,美国进口商卖40美元,那美国收了10美元关税,全部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还有一种情况,美国进口商要求利润率不变,中国出口商卖10美元,美国进口商成本变成20美元,他售价涨到60美元,那这个就有意思了,美国政府只收了10美元关税,美国消费者却要多付30美元。

我不清楚美国进口商转手中国商品的毛利率具体有多少,不过按美国的税率,这个加价幅度低不了,油管上有人提到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1欧元,欧洲消费者买却要花10欧元(或许更多?),这个虽然无法核实,但以我姐去欧洲的情况来看,幼儿园一个普通玩具就要卖30欧元,幼儿园缺钱老师们都是要求孩子自己带玩具的,而这种玩具在中国拼多多最多也就卖30人民币(其实我怀疑3块钱就能买到,这里往高里说吧),假如欧洲市场的玩具是来自中国进口的话,我很想知道欧洲的进口商是怎么把在中国零售价30人民币的破玩意卖到30欧元的?即使欧盟标准严格,中国出口商提高一倍成本也足够满足要求了。近500%的利润不是中国逼欧洲进口商卖这么贵的吧?

特朗普完全没去查证过这些信息吗,他怎么就这么迷之自信,关税全部是由中国出口商承担而不是美国消费者承担呢?(油管上已经见到很多留言称美国物价涨了很多了),你真正能通过收关税赚到的钱仅仅是中国出口商降价的那一部分,如果没有降价,那收再多的关税也是收的美国人自己的。我之前的文章用特朗普是想通过提高关税,让美国制造业回流来为他洗地,这个洗地理由暂时还没被特朗普更骚的骚操作打破,还能接着用。

其实吧,美国对其他国家收关税,我觉得没什么不合理的,对等关税原本就是公平贸易的一个条件。但问题的根源是在关税这块吗?美国公司的董事会们为什么争相把产业外移?人家开公司办企业,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吗(我非常不喜欢用“资本逐利”这个词,中共教育后遗症,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哪个地方设厂利润高自然就倾向于去哪个地方,哪个行业可以通过高技术赚取高利润那就投资哪个行业。对所有国家实行对等关税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这是个很正当的理由(现实中能不能做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做到先不管),特朗普吹这个我倒也赞成,可他吹的啥玩意?收到关税就代表赚钱了?还是说美国民众就喜欢听他往这方面吹?这真让我想起墙内常见的那句话,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说回这次美国要求日、韩对美投资的事情,这事怎么看也是为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大计,先投资,回本之后再持续给10%的利润,至少在账面上并没有让日、韩吃亏,虽然有一些强买强卖的嫌疑,但你也最多说美国不地道,强逼日、韩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明面上还是个双赢的架势,只不过美国赢的多,日、韩赢得少(现实中没这么乐观),再赢得少也不能说少赢就是输吧。可特朗普那些吹嘘言论,硬生生营造出一种美国强抢日、韩的景象来……基于他那交易的艺术理念,归类为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倒也还能遮掩过去。

虽说抛开特朗普大嘴巴瞎扯的那些话,只看他实际落地的事情(特别是外交这块),即便某些圣母不满意。但说特朗普是为了美国利益终归是说的过去的,像什么逼欧洲出钱支援乌克兰(什么跟普京会面之类的不影响大方向),强力要求巴以实现和平,制裁中国虽然不够给力但确实下手且下手的不轻(制裁中共力度肯定要以美国现实情况为基础,一夜之间跟中国全面脱钩想想就知道不现实),等等。但他这自我吹嘘的风格是真的让人受不了,这老头到底是多想拿诺贝尔和平奖啊。到目前为止,我对特朗普的判断还未动摇,真的可以下手揍中共的时候,他不会手软,且他也做不到无视被中共绑架的中国民众(不过我也怀疑他本人是否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的幕僚会考虑到的)。

 

3、分析日、韩对美投资现实中的可行性。

我在《各国货币》一文中有介绍日本、韩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手法,从这个角度展开分析,先说日本。

日本的美元储备(外汇储备就统称美元储备了,省事)是挂在MOF账上的,MOF获得这些美元储备完全是靠发债从BOJ账上挪过来的,日本政府这么做的动机重提一次:如果BOJ不对因进出口顺差赚来的美元用印日元的方式兑付,那外汇市场上日元就会因美元越来越多而升值,会削弱日本的出口竞争力,而一直这么做(也就是外汇占款的方式印钞)又会造成本国市场的日元过多,会引发本国通货膨胀,所以就用这种方式回收日元。美元挂在哪里是还是很有标志性的,如果挂在央行BOJ资产项里,那这些美元并不归日本政府所有,因为央行是不能直接进入市场的,央行的美元用途主要就是让需要美元的公众拿日元去兑换。但如果没挂在BOJ资产项里,而是挂在MOF账上,这些美元就等于是政府花钱买的(发债也等于花钱买),属于政府所有。但由于上述动机,日本的美元储备名义上归政府所有,却也不是政府能随意动用的。所以网上搜索的日对美投资5500亿的细节,日本政府是通过贷款、担保、直接出资极少的模式进行的,写到这里,可以将日本的美元储备当成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一样看待,非政府所有,国家名义上的对外投资大框架,实际上需要由企业拿本币去找政府(央行)兑换美元再出去投资。

韩国的外汇储备虽然搞不清楚究竟挂在哪里,但也可以当成全部挂在央行资产项看待,也就是在对外投资的逻辑上,和日本是一样的。

那日、韩对美投资的货币流通方向就明了了,就专门拿日本举例了,韩国有不同点再单独提出来。

日本政府通过几个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日本贸易保险公司(NEXI)等,提供贷款、担保、保险,降低日本企业投资美国项目的风险。

真正出钱的大头是日本的企业,特别是跟美国产业链契合的公司,像半导体的日本半导体公司,电池、新能源的丰田、松下、索尼,基础设施的各个商社、工程公司等,政府向这些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担保,催促他们去美国投资、落地项目。将来的营收也是归这些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具体分配那就是按照这些分公司的股权结构来了。

这么看倒也中规中矩,就和普通的投资区别倒也不大,除了在回本期就要被美国强抢50%的利润之外,但想一想就当是美国收重税吧,或许美国对这些企业明面上的税收有优惠呢,安慰自己就当对冲了吧。

但最大的风险在于,即使日本政府提供担保,这些项目的投资还是有可能赔钱,甚至血本无归,即使企业找日本政府贷款的那部分资金全部赖账不还,不至于牵连母公司无限连带责任,但项目起始的资金母公司还是要掏很大一笔数额的,这个母公司的初始投资那可是全部损失掉了的。何况不管是日本政府担保兜底还是母公司承担损失,不都是日本承担损失吗,美国佬可是不管你亏不亏,他们只管赚钱了分成。

假如这些项目前景一片光明,即使美国那么不要脸的不出钱、亏钱了与他们无关、赚钱了他们要抽一半(未来还要抽9成),日本在美国进行这些投资倒也还能接受。可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日本在美国投资建厂凭什么能赚钱?真当每个企业都是台积电啊,承担美国高额的人力成本还能赚钱(美积电雇佣的员工台湾人有多少,薪资占多大比重还不好说,说不定就是台湾人在美积电当主力,美国本地员工就是打打下手甚至扫扫地呢),美国自己的企业都嫌在美国生产不赚钱早跑光了(高科技行业还是留下来不少的,此处请勿抬杠)。

有中国这个低人权、中低端商品生产巨无霸在,真不知道在未与中国脱钩的前提下,日本企业哪来的新增需求?中低端不用想,放哪里生产都没法跟中国竞争,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本来就不多,日本本土就足够满足需求了,这逼日本企业在美国建厂,需求不增加(因中国近年来的国产化政治要求,这个需求不增反降,台积电世界上毕竟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日本本土减产了?在美国建厂美国确实是有部分人可以就业,可日本本土员工就要失业了呀。即使美国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像中共那样指定美国买方必须买这些日本投资的美国厂的商品,都无济于事,因为总需求并没有增加。

这种项目要想获得日本、韩国企业的热情和真实支持,美国首先就得跟中国脱钩,至少在日、韩投资美国的这些行业全面封禁中国商品,将原本由中国商品占据的市场清理出来,交由这些日韩美国工厂来生产,这才有发展的基础,否则全是空谈。

从纯经济角度来看,美国与其强迫日、韩来美投资,还不如拉中国去美国投资(当然现实中,中国企业那个操行,去美国就被罚款罚死了,他们没有能力在美国正常经营,当今的政治氛围也没这个可能),毕竟原本就是中国商品的市场,直接拉中国厂家去美国生产是最省事、最方便的。

韩国的情况与日本稍有不同,因为韩元的发行外汇储备是占相当分量的锚,一下子抽走这么多外汇,就等于在国内回收汇率换算下同等金额的韩元,韩元流动性会大幅度减少,虽说这也不是什么问题,韩国发国债补上原来外汇储备所占的份额就行了,但韩国人97年阴影还在,非常害怕外汇储备不足,又出大幺蛾子,这种事情是很难说服韩国人克服障碍的,这两天韩国要求美国先借钱给韩国,韩国拿借来的钱去投资很可能部分就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4、总结。

美国强迫日、韩对美投资这个大计划想真的成功,先决条件就是禁止同行业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甚至是西方市场(美国一个国家可做不到这点),在这点能达成的前提下,再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才有望能做到(10年或许更长?建厂要时间,完全投产也要时间,培训美国本土员工也需要时间,市场、回本更要时间),但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能有过高的期待(在自由市场上竞争,同类同质的商品,成本低的一方永远有绝对的优势,即使把中国商品禁止了,谁知道其他洼地会不会也利用低人权优势来抢夺市场呢比如越南),一个科技、生产效率都很发达的国度,尽管市场规模是决定性的基础因素,但市场规模总归是有上限的,分配才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更长远的解决方法是期待中国、三哥这两个人口大国变好,让他们的消费市场成长到正常水平,这绝对是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大市场。但这两个国家能否变好,外人又使不出多大力气,只能靠这两个国家的民众自己,唉。


浏览(17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