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巷子

注册日期:2025-07-20
访问总量:8959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跨越山海,笔耕不辍:云梦泽人与徐子芸同学的成长对话录


发表时间:+-

引言

 

图片0.png


写作,是心路历程的忠实记录,亦是观察世界的独特窗口。当一个热爱文字的少年,遇到一位诲人不倦的作家,他们的对话便不再止于技巧的探讨,而是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人生的深邃交流。这篇对话录,整理了云梦泽人作家对青年学子徐子芸同学从小学到高中四篇作文的点评与指导,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女孩的文学天分如何被悉心浇灌,一个懵懂的灵魂如何被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写作的启迪,更是人生的指南,它们记录了子芸同学的成长,也为她未来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对话以作家与子芸同学的交流形式展开,旨在鼓励已迈入大学殿堂的子芸同学,带着这份叮嘱与期盼,视野开阔,步履坚定,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公民”。

 

第一章:悟道·初见——《论语》中的君子之行与成长之志

 

图片1.png


【对话背景:2019年9月,刚步入初中的徐子芸同学写下了自己读《论语》的心得。这篇稚嫩却充满思考的作文,是作家与她结缘的开端

 

子芸同学冯伯伯,我第一次写读后感,是关于《论语》的。读它的时候,我感觉书里说的很多道理,比如学习要温故知新,对父母要孝顺,做人要谦虚,都特别能对应到我的生活里。比如我写了给外公削苹果,尽管削得不太好,但我觉得那是一种心意;我还反思了自己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缺点。但您点评后,我又觉得有些地方写得太直白了,没有把孔子的思想写得更深入。

云梦泽人:(微笑)子芸同学,我读你的文章时,首先感受到了你的真诚和用心。你开篇直入主题,结尾又作了归纳,文章结构很好,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讲“孝”时,你写为外公削苹果,这种细节的捕捉非常生动,一下子就把一个小女生的细心和孝心刻画了出来。还有,你对“贤”和“忠”的理解,早早就立下“将来必成大事业”的志向,这是一种难得的格局和远见。你的名字“子芸同学”寓意非凡,你也没有辜负它。

子芸同学谢谢您,可是您也说我的表达“矮化”了圣人,而且行文太直白了。

云梦泽人这一点,你观察得很准确。这正是我们初学者需要注意的地方。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他的品格与风骨是千古流传的。当你写“孔子也称得上一个君子”时,你无意中降低了他的地位。这提醒我们,在写作中用词要精准,表达要到位,不能想当然。至于行文直白的问题,这需要通过多阅读来解决。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而含蓄、韵味是文字的高级表现形式。这就像画画,高手不把所有东西都画满,而是留出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多读经典,多品味那些精妙的遣词造句,你自然就会找到那种含蓄之美。就像孔子讲“色难”,这仅仅两个字,就揭示了孝道的精髓——给父母一个和颜悦色的脸,比物质上的供养更难做到。这种观察和分析,才是圣人思想的精妙之处。

子芸同学我明白了,您是说,要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云梦泽人对,写作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你读《论语》,不只是为了背诵,更是为了在生活中实践,去感受,去体会。这一点,你在结尾也提到了,我很欣慰。这篇作文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它让我看到了你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你内心深处那份不凡的志向。记住,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你未来人生的基石。

 

第二章:摹写·生活——《我和我的家人》中的烟火气与爱之妥协

 

图片2.png


【对话背景:2019年9月,子芸同学以《我和我的家人》为题,用一个生活中的小片段,记录了她与父母之间关于学习和玩耍的“博弈”

 

云梦泽人子芸同学,你这篇作文,读起来非常亲切,仿佛身临其境。你通过一段家庭里的真实对话,把妈妈的严厉、爸爸的慈爱,以及你自己的“好玩”本性都展现了出来。这是你写作的一大进步,懂得用生活化的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渲染家庭氛围。

子芸同学我当时只是想把我们家每天都会发生的一件小事写出来。我妈总觉得我作业做不完,我爸心疼我,所以经常会“对立”。

云梦泽人这正是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你捕捉到了家庭生活中的“烟火气”。妈妈的“学为贵”,你一碰到玩就“全力以赴”,爸爸见你学习累了就“殷勤”地买雪糕,这些细节都非常真实。特别是你写妈妈那“复杂的神情”,以及最后你提出“协商一下”的解决方案,这都是一个爱家庭、有智慧的孩子才能做出的举动。你从这件事中悟出了“妥协是最好的方法”,甚至将它上升到“对家最好的爱”,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子芸同学但您也说,这篇作文的生活内容不够丰富,显得有些单调。

云梦泽人是的,这是一种写作技巧上的不足。将一个家庭的生活浓缩在一个片段里,如果功力不够,就容易显得单薄。其实,你所描写的“矛盾”并非真正的矛盾,而是家庭成员间一种正常的互动。一个没有互动的家庭,才是最可怕的。你以后可以尝试将更多丰富的、不同层面的生活细节融入文章,让它更立体。这需要你更细致地观察,更深入地体验生活。同时,正如上次所说,写作贵在含蓄。你在这篇作文中,依旧有些直白。这需要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多阅读,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散文和小说,你会从中找到灵感。我推荐你看看《读者》和《故事会》这两本杂志,它们的小文章短小精悍,对你的写作会有很大启发。

子芸同学嗯,我会去看的。我一直都觉得您给的建议特别实用。

云梦泽人我很高兴看到你愿意接受建议。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在你这个年纪,正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阅读,不仅能给你提供丰富的素材,更能塑造你的思想和语言。记住,你笔下的世界有多宽广,取决于你心中的世界有多宽广。

 

第三章:蜕变·课堂——《这也是课堂》中的微观世界与人生哲理

 

图片3.png


【对话背景:2019年10月,子芸同学用一篇《这也是课堂》,通过三过蜘蛛网观察一只小虫子挣扎求生的故事,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与自然之理巧妙结合

 

云梦泽人子芸同学,这篇《这也是课堂》,我读完后十分惊喜,你的文学天分在这篇文章里得到了很好展现。你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记录生活,而是开始用独到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去捕捉事物,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

子芸同学我当时写的时候,就是觉得那只小虫子特别像我自己,它被困在蜘蛛网上,就像我成绩落后、被困在习题里一样。

云梦泽人你这个联想非常棒,这也是文章最可贵的地方。你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写“活”了,甚至连那只“发愣”的蜘蛛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说明你对事物的观察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你用“三过蜘蛛网”来构建文章的结构,从漫不经心,到小有同情,再到震惊和受到启发,叙事逻辑清晰,情绪转折自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你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动词,比如“忽地立了起来”“猛地一扇翅膀”,这些词语让画面感极强,充满了动感。

子芸同学可是您说我的转折有些粗糙,标题也太直白了。

云梦泽人没错。进步是巨大的,但我们依然要精益求精。你文章中从观察小虫子的挣扎,到联想到自己的困境,这个转折点如果能处理得更自然、更含蓄,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至于标题,它直接揭示了主题。如果能像我建议的那样,改为《三过蜘蛛网》,会更具悬念和美感,也更能吸引读者。记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慎重选择。这篇作文,我建议你修改润色后,可以尝试向少儿文学刊物投稿,我相信它会得到编辑的青睐。

子芸同学投稿?我从来没想过。

云梦泽人你有这个能力。写作,不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更是为了表达自己,与世界对话。你已经开始掌握了叙事和记人的基本功,这为你未来的写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了,我让江南老师给你签了一本书,希望你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永不放弃。

 

第四章:视野·格局——《诗歌里的秋季》中的感性意境与理性升华

 

图片4.png


【对话背景:四年后,2023年11月,子芸同学已是高中生。她的作文《诗歌里的秋季》显示出巨大的进步

 

云梦泽人子芸同学,我拜读了你的新作《诗歌里的秋季》,不得不说,你的进步太大了,令我十分欣慰。这篇作文比你过去的文章,生生地上了一个层次,展现了你深厚的阅读积累和独特的思考。

子芸同学冯伯伯,我这次想写出一种不一样的秋天。大家总觉得秋天是丰收的,我却想从诗歌里找到它“悲”的一面。

云梦泽人你这个切入点非常妙。你对“悲秋”的描述丰满而有独到之处,从“一瞬间无数意象朝我涌来”,到“残月弄花影,落霞齐飞的孤鹜”,你将诗歌中的意象信手拈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使其融为一体。你的语言已经有了诗情画意,这在学生作文中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我注意到两个动词,你写“我便走起身来”和“我被推回了当下的时间轴上”,这两个“走”和“推”字用得极妙,以一字之力,盘活了全篇,让文章充满了灵气和动态感。

子芸同学您还说我找到了文章的转折点,情感开始上扬。

云梦泽人对。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你从“悲”中看到了“暖”,从“寂寥”中找到了“昂扬”。你用“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和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作为转折,将文章情绪从悲观转向了积极。你不仅看到了秋天的萧瑟,更看到了它的沉淀和成熟。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恰恰是你个人成长的写照。秋天,就像人生,虽然主旋律可能是悲伤的,但那些偶尔迸发出的、积极乐观的瞬间,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也是最璀璨的。

子芸同学我觉得,这就像您一直教导我的,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力量。

云梦泽人正是如此。好的文章,必然是为“我”服务的,它记录的是你的所思所悟。你在这篇文章里,找到了秋天与人生的共鸣,这是一种高级的写作境界。当然,如果能再加入一些你当下的“我”的细节,比如你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或者你身边的秋景,文章会更有层次,更能打动人心。但是,这篇作文已经足够优秀了,它让我看到了你从一个细腻的观察者,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格局的创作者。

 

第五章:寄语·未来——致“地球村公民”徐子芸同学的远大前程

 

图片5.png


【对话背景:在子芸同学即将迈入大学校门、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之际,云梦泽人作家以一封真挚而深情的长信,对她进行了最后的叮嘱与鼓励

云梦泽人子芸同学,我一直都记得你,与你爸爸无关,只因为你的作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带过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有的上了麻省理工,有的上了哈佛,有的去了德国最好的大学。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早早地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会有方向,就不会被眼前的琐碎和烦恼所困扰。

子芸同学冯伯伯,您在信里提到我的未来就是“面对全球”,要做个“地球村的公民”,这听起来太遥远了。

云梦泽人不,一点也不遥远。这正是你这个年纪应该树立的远大目标。你看你爸爸的朋友们的孩子,他们都选择出国留学,去了解世界。我的外甥,5年级就发誓要去德国留学,他后来真的做到了。你出生在浙江,一个走遍世界做生意的了不起的地方。你的血脉里就流淌着开放、探索的基因。你的未来,不应该局限于国内,而应该放眼全球。

子芸同学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云梦泽人我给你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树立明确的留学梦想。

这不是简单地想当个科学家或上名牌大学,而是给自己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今后一定要到美国、到欧洲去留学”。有了这个目标,你就会意识到差距,就会有动力去专注学习,你的生活会因此变得充实,不再为一些小事而烦恼。

第二,围绕目标,规划一切行为。

我从二十几岁开始,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几十年坚持下来,才做出了一点成绩。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浙江的女孩子很了不起,她们能吃苦,敢闯荡。如果你能从现在开始克服自己的不足,比如变得更爱活动,更爱与人交往,你未来的路会更宽。

第三,要有意识地了解世界。

不要太局限于国内,要主动去关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这不仅能开阔你的视野,更能建立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国画,这会成为你与外国人交流时独特的名片。

第四,坚持写作,保持互动。 

你是有文学天分的,不要浪费它。我依然愿意做你的写作指导,当你写出满意的作文时,可以发给我。写作能帮助你思考,记录你的成长,它会成为你一生宝贵的财富。

子芸同学:听了您的这些话,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了。我明白了,原来成长就是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云梦泽人没错。人生一辈子,就是要克服各种困难,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困难。小时候我们以为长大了就好了,想不到长大后烦恼更多。但如果你有了远大的目标,心就大了,能装下很多东西,那些眼前的烦恼也就微不足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学习,专注求知,不要让眼前的小烦恼阻碍你。我希望你记住,你的爸爸一直在为你筹划,希望你将来可以走遍世界,而流利的英语,就是你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子芸同学谢谢您,冯伯伯,您就像灯塔一样,为我指引方向。

云梦泽人别这么说,我只是希望你能走得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我与你爸爸的朋友们的孩子交流,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地球村”。他们的父母在一旁都插不上话,因为他们的视野已经超越了父母。这就是走出国门的意义所在。我希望你也能拥有这种开阔的视野,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公民”。希望我们能一直做朋友,共同见证你的成长与成功。

 

结语

 

图片6.png


这场跨越多年的对话,不仅仅是文学的指导,更是一场关于人生规划的深刻交流。云梦泽人作家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阅历,为徐子芸同学的成长之旅点亮了一盏明灯。从对《论语》的初识,到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摹写;从观察微观世界的哲思,到对诗歌意境的理性升华,徐子芸同学的笔触越来越成熟,思想也越来越深刻。而作家对她“树立目标”“放眼全球”“成为地球村公民”的殷切叮嘱,更是为她指明了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愿徐子芸同学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期许,在未来的大学时光里,继续笔耕不辍,视野开阔,心怀远大,终将成为那个心中描绘的、拥有辽阔天地的自己。

 

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  维也纳城多瑙河畔  整理

 


浏览(24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