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编 之 明末清初瓷器
2025-9-21
叶梦珠为清初上海人,将大半生的亲历亲闻笔之于书,详细记录了明清之际上海地区乃至太湖流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事等各方面的情况。
全书共10卷,分为水利、田产、学校、科举、士风、赋税、食货、交际、纪闻等28门,资料极为丰富。此书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官场百态、商贾习俗、婚丧嫁娶、市井百态、江南风物,尤其对明清之际社会风尚的记载颇多,带有讽刺、冷峭的风格。
磁器,除柴、定、官、哥诸窑而外,惟前朝之成窑、靖窑为最美,价亦颇贵;崇祯初时,窑无美器,最上者价值不过三五钱银一只,丑者三五分银十只耳。
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最丑者四五分银一只,略光润者,动辄数倍之,而亦不能望靖窑之后尘也。
至康熙初,窑器忽然精美,佳者直胜靖窑,而价亦不甚贵,最上不过值银一钱一只而已。自十三年甲寅之变,江右盗贼蜂起,磁器复贵,较之昔年,价逾五倍,美者又不可得。大概移窑于近地,工巧与泥水,种种不同,匪但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是时,民间复如顺治之初,富者用铜、锡,贫者用竹、木为制,然而所盛馔肴,不堪经宿,洗涤亦不能洁,远不如磁器之便。至二十七年戊午,豫章底定,窑器复美,价亦渐平,几如初年矣。向来底足下或一盏内,必书某朝某年精制,逮坏后沦落污泥溷堑中,或践蹈于马足车尘之下,而朝代年号,字画宛在,见者怵惕,而莫能救挽。至是建言者遂以为请。奉旨禁革,积年流弊,一朝顿洗,斯真度越百王之盛典,非特窑器之精已也。
又有一种素白建窑,昔虽有之,而今为最广,体制花巧,价亦不甚贵,酒器最多,亦最宜,所值比楚窑稍浮,用者便之。
这最后的两件事,一项说的是康熙瓷器不打款,或书前代纪年款。第二项讲的是德化白瓷,说它体质花巧,非前朝可比,用者便之,是持中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