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哥_cuige

注册日期:2023-07-27
访问总量:43037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湖天一览楼》11章(5)崔锡麟四赴上海


发表时间:+-

11章 时代洪流 崔开元脱胎换骨(5) 崔锡麟四赴上海

 

崔叔仙到香港的几个月后,蒋总裁即从浙江飞抵台湾,后来在1949年底回过大陆,部署和共产党军队的最后战事。他于12月10日正式败退台北,随即投入到紧张的事务中,比如反攻大陆,比如防御解放军攻台,再比如他想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他实在是太忙,说他是废寝忘食都不为过。等他缓过神来,开始关心台湾的经济发展时,已经到了下一年的年中。某天他突然想起一个人,也就是以前农民银行的专员崔叔仙。便问国大秘书长洪兰友,崔某人现在何处?洪兰友是知道底细的,便说崔叔仙在去年年初就辞去所有公职,到香港做生意去了。

总裁发话说:“洪秘书长,请你跟崔叔仙联系一下,让他速来台湾,我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他办。”

洪兰友立即写了一封信寄给崔叔仙,信中介绍了台湾当下的经济状况,并说蒋总裁亲自召唤,将会委以要职。信封里还有一张入台通行证,崔叔仙全家人都可以到台湾来。

过了几天,收到立法委员徐铨的信,其中内容和洪兰友的信相仿。这说明蒋总统已经不止同一个人讲过这件事,看来是情真意切。而且事情还挺急,似乎拖延不得。

总统这般相邀,不能不说诱惑力巨大。他考虑了两天,决定赴台。他马上和公司的股东们开会,商议他离开香港以后公司的管理问题。把这些忙完,差不多就可以去台湾了。

不知是赶巧,还是命运作弄,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人到访,几日之内,所有的事情全都来了个急转弯,让他踏上了一条始料未及的不归路。

来的是他的老朋友蒋光堂和徐逸民,崔叔仙相当高兴,马上请到家里,设宴款待。崔叔仙在饭后问:“两位兄台到港,所为何事?要不要我帮什么忙?虽然我在香港的根基还不深,但这一年多来,也认识了不少本地的朋友。”

蒋光堂:“我们到香港来就是专程拜访你崔老弟的。”

崔叔仙:“哦?那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否则不会会劳动你们二位的大驾。有什么吩咐?我洗耳恭听。”

徐逸民:“当年我送你去香港,今天到香港来找你,还能是什么原因呢?”

崔叔仙:“莫非两位兄长是来叫我回上海不成?”

蒋光堂:“一点都不错!我们就是来请你回去的。”

崔叔仙着实吃惊,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请你们详细说说看。”

徐逸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后的新闻,你也看到了吗?”

崔叔仙:“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照片。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看到解放军占领上海以后,宁肯睡在马路边,也不扰民。这种军队我们当然打不过。”

徐逸民笑起来说:“哈哈!叔仙,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啦。你可能还不知道,光堂兄多少年前就是共产党啦。他现在是上海市政府的参事,是人民政府派我们来找你的。”

崔叔仙:“哎呀!真没看出来你也是共产党。那么共产党来找我做什么?”

蒋光堂:“是陈毅市长和潘汉年副市长共同研究决定,派我们到香港来,邀请一些当初逃港的资本家,回上海兴办工商业,协助政府恢复上海的经济。我们手里有一份要找的几十个人的名单,你可以先看一下。你是我们要找的第一位,如果你肯回去,做个好榜样,对其他人的劝说就会比较容易一些。”他说完,递给崔叔仙一份名单。

崔叔仙接过来仔细看,名单挺长,他基本都认识。他说:“这些人里面,有金融业的,有报业的,有搞实业的,还有些是医生和工程师。这批人对上海市面的确有影响力。但我还是不太明白,报上说上海的战时经济已经基本恢复,我们回去还能做些什么呢?”

蒋光堂:“上海的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控制住了,经济的方方面面也都在逐渐复苏,这还远远不够。尽管新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党中央也在全力支援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可一些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另外,当前一些上海的工商业者们,对新政府缺少了解和信任,也造成了一些市场上的困难。叔仙呐!你在我们上海的资历很老,不但涉猎金融、新闻出版和商业,还和许多工商巨子们交道匪浅。潘汉年同志非常了解你在上海滩的影响力,极力向陈毅市长推荐你。所以陈市长在我临来香港前嘱咐我,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最大力量,务必请动你回上海。你在上海原来的住宅已经腾空,市政府出钱修缮一新,就等着它的老主人再次搬进来。其他各方面的待遇,都由人民政府负责,保证不让你失望。

崔叔仙:“想不到新政府这么看重于我,不免让我受宠若惊。我曾在国军中任职,还是国大代表,我这样的人共产党也要?这也太离奇了吧?”

蒋光堂:“不离奇,一点都不离奇!就知道你这样想,毛泽东和朱德去年四月份就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布告》,也就是人的《法八章》。我给你带来了,我来念给你听。约法第五章,凡属国民党中央、省、市、政府的大小官,国大代表,立法、察委,参议员,警察人,区镇乡保甲人,凡不持抵抗、不阴破坏者,人民解放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不加逮捕,不加侮辱。”他随手把几本小册子交到崔叔仙手上,接着说:“这些都送给你,你慢慢看。”

徐逸民:“叔仙老弟,我还不了解你?你虽在国民政府和军队里做了很多年,但你广交朋友,手上也没有血债,共产党当然欢迎你过去共襄盛举。自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始,有不少原来的国民党人都参加了新政府。我在上海有亲身经历,我作证,这里面不会有问题,你就放心好啦。”

蒋光堂:“叔仙不但没有血债,三十年代在上海,还营救过共产党员出狱。这是潘汉年副市长亲口说的,陈毅市长当即表示,我们首先要谢谢崔叔仙才对。”

崔叔仙表示兹事体大,还需容他考虑几天,现在还没法做最后的表态。蒋光堂说那没问题,反正也需要时间和其他人接触。他们相约一周以后再来听信。

接下来,崔叔仙的大脑开始转动,究竟是去台北还是回上海,一时不能定夺。在香港并没有什么至交亲朋可以商量,回去问汪嘉玉,汪嘉玉说随便是去台湾还是去上海都行,只要别待在香港就好。崔叔仙明白,她这样想,只是为了避免他和颜淑贞的旧情复发、死灰复燃而已。

就在他彷徨犹豫之际,共产党的一个动作,立马让他失去了选择的机会。

《大公报》在头版刊出新闻,报道了蒋光堂一行专程来港,访问上海逃港的工商业大佬,共产党邀请他们回上海,恢复战时经济。还列有一串名单,第一个就是崔叔仙。新闻里称,名单上的人大多已表示他们有回归意向。

崔叔仙看罢露出一阵苦笑,这条要命的新闻,绝不会是随意为之,一看就是潘汉年的手笔。心里说,潘汉年呐潘汉年,你这是断我后路啊!

他马上去找蒋光堂和徐逸民,问他们报上的新闻是怎么回事。他们两个也觉得蹊跷,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

徐逸民这时劝崔叔仙:“既然是这个情况,也就没必要再犹豫了,我看你不如破釜沉舟,马上回上海。叔仙,你五十岁还不到,去了台湾那个小地方,又能搞出什么名堂?更何况你还不算老蒋的嫡系,我真怕你到时候悔之晚矣!”

第二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刘芳雄,这人是他早年在上海时的洪帮弟兄,现在任保密局香港站的站长。刘芳雄在电话上说,党通局的叶秀峰已经签发了通缉令,只要崔叔仙一到台湾,立即逮捕。按照《惩治叛乱条例》,通匪是要杀头的。

这种后果,崔叔仙想到过,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忙问:“既然是党通局发的通缉令,你们保密局如何得到消息?”

刘芳雄解释说:“不知道你怎么得罪了叶秀峰,他是想置你于死地。他们通知保密局,是因为党通局那边有计划,抓住你后,会联合保密局,把你交给军事法庭审判,那你绝不会有好下场,还是赶快想对策吧。关键是既要抓紧时间,还要行动隐秘。如果发现你要跑,他们很有可能会到香港来绑架你。叔仙,你千万要小心应对,多多珍重!”说完这话,他那边就把电话挂了。

崔叔仙一面心惊肉跳,一面庆幸当年的慷慨馈赠竟能换得一次生机。他立刻出发到酒店再去找蒋光堂和徐逸民,把眼下的危机告诉他俩。两位朋友都劝他不要再犹豫,立刻动身回大陆。

他思考了一下说:“好吧,我决定回上海。但是要快!”

蒋光堂说:“没问题,今晚就走。到了那边一下船就安全了。”

徐逸民:“对,宜早不宜迟,免得夜长梦多。”

崔叔仙:“今晚走太急了点。我要把公司的事交代一下,还要在《大公报》上登一个启示。明天晚上走应该来得及,这里毕竟是香港,党通局还不敢直接乱来。”

徐逸民:“叔仙想登个启示,是要和台湾那边有个交代吧?”

崔叔仙:“还是徐大夫了解我。我加入国民党二十多年了,不能这么不明不白地走。我要登报说明,我不会背叛党国,选择回上海,纯属被逼无奈,完全出于性命安危的考量。要怪就怪你台湾出尔反尔,不仁不义在先,怪不得我崔某人无情。”

蒋光堂:“可以理解。那我们一言为定,就明晚走。我立刻去安排,你也多加小心。”

就这样,崔叔仙告别在港的家人,第二天晚上潜出香港。慎重起见,徐逸民陪崔叔仙同行,一路经广东赴沪。蒋光堂在香港又停留了一阵,继续劝说其他人。后来,那份名单上绝大多数的人都陆续回到上海。这些人,也包括崔叔仙,的确为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比如,崔叔仙为银行业和报业的复苏出了不少力,也劝说他的老朋友们认清形势,积极配合新政府的工作。上海市政府还因此通报嘉奖过他。

等上海经济情况基本稳定以后,崔叔仙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上。最让他倾心的是上海大光医疗公司。当时的上海只有这一家能生产医用X光机。他是这里的大股东,就在大光公司出任副经理。

崔叔仙离开香港后不久,汪嘉玉就出现了失眠症,一点也睡不着,人马上就显消瘦,萎靡不振。崔国华看妈妈病情不断加重,知道这是父亲又一次离开家所致,于是就和妈妈商量说:“妈妈要是不放心爸爸一个人在上海,不如你也过去住,病有可能自然会好。”汪嘉玉想了一想说:“也好,我实在不能忍受你爸爸不在我身边的日子。只是小华才几个月大,我走了,谁帮你照顾她呢?”

小华是崔国华的第一个孩子,这年春天刚出生,这时还不到一岁。这个小外孙女的确让汪嘉玉难舍难分。

崔国华说:“妈,小华就快会走路了,我一个人带她不会有问题的,你就放心走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寄一张她的照片给你。有机会我们一起到上海去看你们。”

汪嘉玉只顾擦泪,崔国华接着说:“妈,我现在带着孩子,小黄又生着病,我们都不能送你到上海去。那边刚刚打过仗,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让你一个人走,我又觉得不妥,怎么办呢?”

崔开明这时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他已经听到姐姐和妈妈的对话,插嘴说:“我啊!我送妈妈。”

崔开明到香港以后,进入一间英文学校叫作华仁书院。一开始用英文上课让他有些吃力,好在年纪小,语言适应力强,加上有姐夫“开小灶”辅导,英文程度很快就赶上了当地的孩子。高中毕业后,他又顺利考进了香港大学的建筑系,第一个学期还没结束。

崔国华:“你刚上港大,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快开始,现在走不合适吧?”

崔开明:“有什么问题?到了上海我就回来,考试能赶上。再说,我发现我并不喜欢学建筑,正在考虑换个专业。所以就是来不及考试也没关系,大不了从头开始。”

汪嘉玉:“要死了,你又要换什么专业呀?”

崔开明:“爸爸以前就说过想让我当医生,我现在也有点想学医了。”

崔国华:“算了吧!就你还当医生?自己都管不了,还能给别人看病?”

崔开明:“不管啦!你就说我送妈妈去上海行不行吧。”

崔国华:“到了广州要换火车,所有的行李你一个人扛,陪着妈妈一步不能离开,行不行?”

崔开明:“肯定行!我都十八岁了,别再当我是个小孩子。”

崔国华看看妈妈,再看看弟弟,觉得也只能这样,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于是,崔开明护送母亲离开香港,一路到上海找到了父亲。把母亲送到家,他就该赶回去考试。但当他在回香港的路上,走到深圳中英街的时候,正好是1951年的元旦。他惊愕地发现,就在当天的几个小时以前,边界被中英双方同时关闭,他被关在中国一方,香港再也回不去了。

崔开明为了代替自己送妈妈回上海而一去不返,命运随之巨变。这件事从此就成了崔国华的一块心病,一直内疚到老。

崔开明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跟父母在一起也不错。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小伙子,总该干点啥。

干点啥好呢?

说起来也巧,就在十多天以前,中央军委政治部向全国青年发出军医大学和公安大学的招生办法。那个年月的上海小青年做什么最时髦?当解放军啊!崔开明立刻动心,想要报考上海军医大学。当兵光荣,还能满足学医的愿望,好事成双。崔叔仙也希望他学医,就同意了。

崔开明从小开始就上好学校,学习成绩非常棒,又在香港的顶尖高中和大学里读过书,所以军医大的入学考试对他来说不难。他被高分录取,正式开始学医。

到了这年夏季,上海军医大学改名为第二军医大学。

 

 

点击这里获取完整内容


《万维》崔哥_CuiGe的博客:https://m.creaders.net/blog/b/25080

《湖天一览楼》的专属网站:https://hutianyilanlou.wordpress.com/ 可获取完整内容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版权所有 不容侵犯!

Copyright ? 2023 Edward Xiaonong Cui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69)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