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录

注册日期:2023-10-24
访问总量:41735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现代旅行的真正门槛:安检队伍


发表时间:+-


孩子过去的钢琴老师是一位演奏家。911恐怖袭击之前她每年都会国内外飞几次,参加各大音乐节的演出活动。她过去非常享受这样的演奏机会。华丽的舞台,聚光灯,热烈的掌声,同行之间的交流,还有演出之后的放松和当地的美食让她津津乐道。


但911之后,因为进出美国和美国国内的安检步骤变得异常繁琐和严格,她基本上放弃了这类活动。


她可以背下整本的乐谱,但时常搞不清随身允许携带多少量的液体。有时单独拿出来演出用的化妆品和首饰,过安检后,不知随手塞进了哪只行李箱的口袋里,再也找不到了。这些手忙脚乱的情形多次出现,让她不厌其烦。


到如今,911恐袭已经过去了24年,机场安检的程序对一般人而言,改善得十分有限。人们还得脱鞋,解皮带,脱外衣,解掉围巾,过金属探测门,这些步骤一点也没有减少。


当人们谈到出门难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昂贵的机票,行李尺寸及重量的限制。但在我看来,旅行真正的门槛是机场的安检过程。这是一场心理抗压试验。

每次进入机场安检区,我都觉得自己像被拖入一场无声的心理博弈之中。

忽快忽慢的几只队伍,像蛇一样蜿蜒前行。站在队伍中间,我经常偷偷地琢磨排在左右两边和前面的人,那个穿靴子的女士会不会花很长时间脱鞋?那个“新瓜蛋子”会不会忘记把水瓶拿出来?避开抱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夫妇,不要跟在他们后面!

我这条线上的安检员手脚麻利吗?前面那条队伍变短了,我是否应该跳到那边?

一切细节都可能决定能否能够顺利过关。

安检的流程如此繁琐:脱鞋、解皮带、掏出电脑和液体、脱掉外套、摘下帽子、解开围巾。这一套动作几乎成了旅行前的“仪式”,但又带来强烈的无力感。你得把手臂举上去,把自己交出去,交给金属探测仪和一套冷冰冰的制度。希望快快过关的焦虑心情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然而,过安检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你能在同一只队伍里看到西装革履们的忍耐,背包客们的随意,拖家带口的忙乱不堪。这条“全球流动”的队伍比任何宣传册上的内容都来的真实。

有人抱怨、有人焦虑、有人默默接受。机场安检是一个压力试验场,考验着旅客的耐心和适应能力。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保持心平气和才能跨过这道“门槛”。

通过了安检区,才算真正进入了旅程。去登机口的路上闻见的肉桂卷的香甜,明净大窗外笔直的跑道、停在机坪上飞机,起飞时的失重感让我们心雀跃跃。

安检队伍像是一道狭窄的门,逼着你弯腰、放下、耐心,然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浏览(17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