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55129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新型电池


发表时间:+-

2025-09-18 15:23   阳光


9月18日,我们国家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例以氢负离子为基础的原型电池,能量密度极高、安全性极强,并且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这可不是普通的电池突破。氢负离子(H?)电池的原理,简单说就是让带负电的氢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梭”来充放电。别看听起来简单,过去这类技术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落地难如登天。大连化物所这次不仅搞出了实物,还实测出了远超现有锂电的能量密度——据《自然》论文披露,其理论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高出两三倍,而且常温常压下就能稳定工作,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为啥说这事关重大?眼下电动车和储能市场疯狂内卷,但电池技术卡在瓶颈期好久没动静了。锂资源稀缺、充电速度焦虑、冬天续航缩水,甚至偶尔冒出的电池起火新闻,全行业都在等一个“下一代技术”。氢负离子电池的突破,直接绕过传统锂电的痛点,用的氢元素又是宇宙含量第一,资源管够还不挑地理分布。

不过也别急着喊“锂电池要淘汰”。目前公布的还是原型电池,距离量产起码还得闯三关:材料成本能不能压下来?循环寿命够不够几千次充放电?大规模制造工艺跟不跟得上?中科院团队自己也坦言,产业化还在早期,但实验室数据已经让国际能源界炸锅。

日本、欧盟的实验室早在五年前就盯住氢负离子路线,但咱们率先搞出原型机。《自然》期刊的审稿人直接评价“为电化学储能开辟了全新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化物所这次连材料体系都是自主设计的,负电极用稀土氢化物,正电极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储氢材料,专利墙早就砌得严严实实。

如果这技术真能落地,影响绝不止于电动车。电网级储能、航空航天甚至国防设备都可能彻底洗牌——想象一下,无人机续航翻倍、居民楼储能成本砍半,还根本不用担心电池起火。当然啦,理想很丰满,但咱也得冷静:任何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到超市货架,都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浏览(114)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