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左派=极右派?假中立真洗地,高老的左派护航术。
极左派=极右派? 假中立,真洗地。高老的左派护航术
作者:草头大将军 仁义勇公子
在查理·柯克——这位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创始人的遇害事件震惊全国之际,大多数人都在谴责暴力、哀悼一位致力于理性辩论的年轻领袖。然而,身在美国的高老却选择在这一敏感时刻发表一篇看似“公允”的博文,看来,狐狸还是老的狡猾,高老的博文,其实是很可能是中共大陆一篇博文,不过高老没有说明是转贴,所以我就姑且当作是他的博文,他的这篇文章将极左和极右等同视之,痛批一番,却对柯克的遇害只字不提哀悼,对凶手泰勒·鲁滨逊的暴行也无任何谴责。这篇文章表面上“左右各打五十大板”,实则是在巧妙地转移视线,为左派的暴力文化和取消文化洗地。更可笑的是,博文居然引用中共新华社的报道作为“证据”,这不禁让人质疑他的信息来源和真实意图:难道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他,不知道新华社是中共宣传机器的一部分吗?还是故意借此模糊事实?
高老的文章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手法。他声称极左和极右“本是同一种人”,都是“狂热分子”,并引用1951年,也就是74年前的旧书《狂热分子》来支撑其论点。但他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在美国当下语境中,极右的“狂热”究竟在哪里?文章中,他没有给出极右的严格定义,没有列出任何当代美国极右政治人物的具体名单、更加没有揭露极右派他们的“极右观点”,甚至完全没有提供证据显示这些所谓极右分子进行了多少次暗杀或暴力行动。为什么?因为,当今的美国根本没有真正的极右派,左派民主党早就把所有逻辑思维正常的人,把所有不赞成民主党左派观点的人统统贴上了极右派狂热分子的标签。
在他们眼中提倡非暴力的查理 柯克就是极右派狂热分子,就是纳粹,就是人渣。
川普就是极右派狂热分子,就是独裁者,就是希特勒,就是纳粹人渣,
必须对他们除之而后快。对川普刺杀未遂,他们感到惋惜。
当查理倒在他们的枪口下,他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喝彩,叫好,庆祝。
其实高老先生的所指的极右派狂热分子就是查理,就是川普,但是他文章需要提供的证据当然也就根本不存在。
今天美国的极右派在主流媒体和大学校园中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因为主流媒体早也被左派一统天下,左派掌握了绝对的主导权,大学成了左派意识形态的洗脑基地。而与此相反,左派的暴力行为却屡见不鲜,从街头抗议到政治暗杀,都在不断上演。高老先生的“平衡”论调,不过是试图混淆视听,淡化人们对左派暴力的谴责,避免对那些为枪手喝彩的左派进行追责。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行为,或许是为了迎合某些跨国势力,或单纯为了在撕裂的社会中维持“中立”形象,但结果却是为暴力开脱,为邪恶洗地。
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看看美国左派和保守派在面对枪杀事件时的截然不同表现。这些事实清楚地证明:左派才是暴力的鼓吹者和实行者,而保守派则是一群身体力行的和平布道者。
首先,看看柯克遇害后的反应。2025年9月10日,柯克在犹他大学演讲时被22岁的泰勒·鲁滨逊枪杀。鲁滨逊来自一个摩门教中产家庭,父母是共和党选民,他本人无党派,但子弹上刻有“Bella Ciao”——一个经典的反法西斯左翼符号。鲁滨逊曾就读犹他大学,那里是左派思想的温床,他被洗脑成LGBT活动分子,与伴侣同居,后者正进行变性手术。这位原本品学兼优的青年,最终将枪口对准了柯克——一位倡导非暴力、理性辩论的保守派领袖。事件发生后,保守派的反应用眼泪、蜡烛、鲜花和语言表达悲伤,没有游行、没有暴力。他们谴责暴力,但没有诉诸报复。
相比之下,左派的反应令人作呕。事件短短几天内,社交媒体上涌现出数万条为枪手喝彩的仇恨帖子,许多左翼用户公开庆祝柯克的死亡,称他“活该”“是人渣”“像希特勒”。例如,X平台上的一些帖子直接说“左翼在庆祝柯克的谋杀,就像赢了超级碗一样”,还有用户嘲笑他的死讯,甚至在TikTok上假哭庆祝。 据报道,这些庆祝帖已超过4万条,有些人因此被雇主解雇。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左派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将异见者妖魔化,然后为暴力叫好。
再对比2019-2020年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弗洛伊德是一个有犯罪记录的吸毒者,在被捕时因心脏病发作死亡,却被左派塑造成“民族英雄”。民主党高层,包括拜登和哈里斯,公开下跪、抬棺,为他哀悼。结果呢?全国爆发打砸抢烧的暴动,导致至少25-36人死亡,包括无辜平民。财产损失高达5.5亿美元。这些暴动不是“和平抗议”,而是民主党左派煽动的索罗斯出资金的系统性暴力。
保守派呢?他们批评了事件,但没有诉诸街头破坏。
类似地,特朗普总统在2024年遭受两次暗杀企图,一次在宾夕法尼亚的集会上,一次在佛罗里达的高尔夫俱乐部。保守派支持者没有暴动,没有烧毁城市。他们通过法律渠道和言论表达不满,呼吁加强安保。
另一个例子是2025年9月在北卡罗来纳火车上遇害的乌克兰女孩伊琳娜·扎鲁茨卡。她是难民,却被一名有多次犯罪记录的黑人罪犯刺杀身亡。这名罪犯因左派主导的“软犯罪”政策(如无现金保释)多次被释放。 保守派谴责了这种政策,但没有游行或暴力;他们推动改革,通过选票和辩论寻求正义。左派呢?他们继续推动这些政策,导致更多无辜者受害,甚至在X上庆祝类似事件,将受害者归咎于“白人特权”。
这些事实一目了然:左派在面对异见者死亡时,往往选择庆祝和暴力,而保守派始终坚持和平、非暴力的原则。高伐林的文章忽略这些差异,试图将两者拉平,正是为了掩盖左派的责任。他的“狂热分子”论调,不过是老调重弹的相对主义,忽略了当下美国左派主导的暴力生态。或许高伐林的意图是借此博取“理性中立”的名声,但这只会助长更多分裂。我们需要的是直面事实:谴责左派的暴力文化,推动真正的和平对话。【柯克的遗产:理性辩论、非暴力正是保守派的精神】,而左派为罗宾逊刺杀查理的喝彩,叫好,鼓掌声,只会让他们在历史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川黑干将高老一向自诩是“中立观察者”,实际上更像是一名【手拿新华社话筒、身披美国国旗的评论员】。别人用事实说话,他却用中共稿件;别人谴责暴力,他却忙着平衡左右;别人为死者点烛,他却替凶手涂脂抹粉。这样的“中立”,说白了就是:当暴力来自左派,就把它降格为“狂热”;当受害者是保守派,就干脆视而不见。
如果说查理·柯克代表的是美国的“理性与非暴力”,那么高伐林代表的就是一种【狡诈的虚伪:戴上中立的面具,为暴力鼓掌】。他或许以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实际上不过是在历史的耻辱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高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