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54858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


发表时间:+-

2025-09-17 16:35    美梦研习社

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教育部,月薪60大洋,那时候北京房租平均每月1大洋,一碗阳春面才几分钱!

提到鲁迅,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课本中那个眉头紧锁、深夜伏案的身影,“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硬骨头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以笔为刃的斗士,其实是民国时期不折不扣的高收入群体,他的“硬骨头”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经济底气。
 
1912年,31岁的鲁迅应蔡元培之邀进入教育部任职,刚入职就拿到每月60块大洋的薪水,这在当时是何等概念?

要知道,那时北京一个四合院的月租金才1块大洋,一碗阳春面只要几分钱,一斤猪肉也才一毛钱左右,他一个月的收入足够十几个普通家庭安稳生活。
 
鲁迅的收入并非停滞不前,在教育部的十几年里,他的薪水从最初的津贴逐步涨到300大洋,即便遭遇拖欠,每月实发也有200上下。

后来他转向教育界,在厦门大学任研究教授时月薪400大洋,到中山大学担任教务主任兼系主任,月薪更是直接涨到500大洋。
 
更稳定的收入来自蔡元培推荐的大学院特约撰述员一职,从1927年到1931年,他每月能领到300大洋,四年多从未拖欠,合计近一万五千大洋,这份收入稳得堪比今日的编制内补贴。
 
实际上,工资不过是鲁迅收入的冰山一角。真正使他达成财务自由境界的,并非工资,而是他笔耕不辍的写作。

凭借一支妙笔,他在经济上实现了充裕自足。

作为当时的顶流作者,他的稿费标准高达千字5到15大洋,一篇杂文的收入就抵得上普通人家几个月的口粮。
 
《呐喊》《彷徨》等著作一版再版,版税源源不断进账,1929年他发现北新书局克扣版税,直接找律师维权,最终讨回两万多大洋,成为民国知识产权维权的经典案例。

1924年堪称他经济生活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他的业余收入首度超越本职工资,此一里程碑式的转变,标志着他凭借自身才华,已然能够体面地安身立命。
 
这样的收入水平放在当时有多突出?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普通工人月薪仅15元,而大学教授月薪最高可达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待遇持平,鲁迅作为名教授,收入远超普通劳动者,折算成现在的购买力,他一生收入不下4千万。
 
经济状况改善后的鲁迅,首要之事便是稳固生活根基,财富为他构筑起安稳的生活壁垒,使他能在风雨如晦的时代,更无畏地投身于思想文化的探索与战斗。

1924年,他在北京花1000大洋买下阜成门的四合院,如今这里已成为鲁迅博物馆;搬到上海后,他租住三层楼房,家里雇了女佣和车夫,生活安稳舒适。
 
他更是个书痴,从1912年到1936年,累计买了近万册书和数千件拓片,这笔开销几乎占了他收入的九分之一。

饮食上,他偏爱绍兴菜和广帮菜,鱼蟹是常吃的美味,早餐常有鱼粥和小黄鱼,糖葫芦、豌豆黄等甜食也总出现在他的日记里,生活精致却不奢靡。
 
更难得的是,鲁迅从未被金钱绑架,袁世凯称帝时,上司让他写贺文,他装病拒绝,哪怕被扣三个月工资也不在乎,大学里校长要他改教材迎合当局,他当即摔了聘书辞职,几百大洋的高薪说不要就不要。
 
他生活十分俭朴,常穿打补丁的长衫,抽最便宜的烟,别人送的精装书转头就捐给学生,有时写书不仅不要稿费,还倒贴钱支持进步刊物。

有次书商多给了200大洋版税,他连夜坐黄包车送回去,坚持“该我的一分不让,不该我的一分不取”。
 
1936年鲁迅去世时,留下4万大洋存款、两处房产、万余册藏书和价值两万大洋的字画古董,这些财富都是他靠脑力劳动所得。
 
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钱固然买不到自由,却能让人不被自由所卖掉,经济权在当时的社会里最是要紧。

此句恰为他自身之写照,经济独立赋予他拒绝妥协之底气,使他无需为生计折腰,得以酣畅淋漓地书写心中所思所想。
 
这不禁让人忆起同时期的胡适,身为高薪学者,他凭借稿费与讲学所得,生活优渥体面,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守独立人格,面对强权,绝不低头。

由此可见,经济独立常为精神独立之根基,鲁迅能有“硬骨头”般的铮铮铁骨,离不开凭借自身才华所换取的经济底气,经济的支撑成就了他精神的傲然独立。
 
我们铭记鲁迅的文字与风骨时,也该看到这份风骨背后的现实支撑——他靠自己的能力赢得财富,再用财富守护理想,这种清醒与坚守,才是最值得敬佩的品质。


浏览(173)
thumb_up(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山货郎
    “要知道,那时北京一个四合院的月租金才1块大洋”。 这个价钱似乎有误。

    胡适1920‘s谈过北京租金问题:“ “租一所四合院的房子,约有房屋二十余间,租金每月不过二三十元,每间房平均每月租金大洋一元。”

    所以,1912年-1927的民国初期的通胀率不高,经济相对稳定,所以,鲁迅当时不可能以一块大洋租下一座四合院。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