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报造假”谈起
由人民日报“造假”谈起
沙莎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的署名文章,作者为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文章末尾注明内容由记者多次采访整理而成,这本是媒体与采访对象合作的常规做法。然而,一则题为“人民日报公开造假,惨被抓包”的所谓“新闻”却横空出世,指责人民日报“造假”。
这种“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指控,早已偏离新闻事实本身,沦为一场有预谋的舆论攻击。它与近期海外华文网络上大量抹黑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新闻”如出一辙,背后操盘者正是中国青年报及其旗下自媒体。
近年来,随着中共党内斗争日趋激烈,团派喉舌中国青年报在海外开辟舆论战场,借助其控制的大外宣平台,持续散布负面信息,肆意诬蔑诽谤现政府及领导人。他们信奉的逻辑是,只要彻底抹黑现政府和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他们卷土重来才有机会。随着四中全会临近,这种舆论攻势愈发疯狂,意在为日渐边缘化的团派争取最后的政治空间。
将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的行为进行对比,更能看清团派喉舌的卑劣手段。詹姆斯署名文章,最多只是署名方式上的争议,属于媒体操作上的“小失误”,与“造假”相去甚远。
反观中国青年报在“哈佛博士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则是一场持续二十余年的罪恶。2002年,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陈琳归国,担任某私立大学校长,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却凭空捏造“证据”,指控其博士学位造假。尽管第三方媒体证实其学位真实,中青报非但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发表更篇文章提出更多子虚乌有的指控,封锁其他媒体核查渠道,拒绝陈琳公开回应,最终将一位海归精英逼入身败名裂、社会死亡的境地。陈琳被迫流亡海外后,中青报的追杀仍未停止,2023年7月在纽约曼哈顿刺杀陈琳博士(未遂)。这一系列罪恶标志着一家媒体彻底堕落为一个黑手党式的恐怖组织。
中国青年报不仅以造谣、构陷为手段,将无辜者逼入绝境,甚至连职业操守远高于其的人民日报也不放过。海内外华人必须擦亮眼睛,警惕那些披着“新闻”外衣的舆论毒箭。与新闻操作上的“小失误”相比,团派喉舌中青报以新闻之名行恶,才是真正的罪大恶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