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货郎

注册日期:2023-01-10
访问总量:65879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查理 科克 - 三场博客采访的灵魂拷问


发表时间:+-

9月11日 这一天恰巧是纽约国贸恐袭24年纪念日。 犹他州峡谷大学的草坪广场上聚集了3000多名大学生,他们是来参加美国年轻辅音派保守政治活动人士查理 科克的辩论会,辩论会开始20多分钟,科克刚刚回答了听众有关拥枪权的问题,从距离科克120米远的对面楼顶上一把带有瞄准镜的Mauser Model 98单发步枪射出了一发子弹,击中科克的颈部,坐在近排的学生事后描述,科克的颈部血液喷射出来,像喷泉一样。凶手一天后被捕,Tyler Robinson, 犹他人,22岁,电工学徒。犹他州州长Spencer Cox透露,枪手有一个变性室友,刺杀动机是否与报复仇视LGBTQ的人有关? 目前不得而知。

政治刺杀其实是最愚蠢的行为,刺杀者把被刺杀者变为他最不想见的人物,科克生前只是一个年轻的草根政治活跃人物,一声枪响,科克变成美国政治先驱,基督教圣贤,民间传奇人物,按照中国网络语言的说法,就是封神了。 全国降半旗,总统发表讲话,国会起立静默哀悼。社交媒体充满了对于科克的悼念之词,公开表达对于科克不同看法的人立刻受到制裁,MSNBC政治评论员Matthew Dowd说了句 ”Kirk got what he deserves", 立马被电视台炒鱿鱼,中国叛逃美国的前公安干警,网名“二大爷”在网络上说了“活该”之类的话,立刻被举报,网络上大批华人要求政府把他驱逐出美国。 科克献身的基督教福音派保守的政治理念也变成先烈的遗志,神圣不可亵渎!

我以前对于对于科克知道甚少,他的政治理念和我相差甚远,他是福音保守派,我倾向自由派。 他是虔诚的基督徒,我是无神论者,所以,在油管上对于他的视频我基本上是低空掠过。他被刺杀后,开始关注他。

查理 科克, 32岁,爱尔兰裔,出生于伊利诺州芝加哥市郊,他的家庭属于保守的基督教派,他从小深受他的家庭影响,宗教意识强烈,政治观点保守。 2009年,参议员奥巴马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大位,这事激起了科克的愤怒,还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就开始投身政治运动,2010年,他加入和他同姓的芝加哥共和党候选人马克 科克的竞选团队,角逐奥巴马留下的参议员空位。 次年,马克 科克成功当选。

科克从大学一年级辍学,成为全职政治活动分子,开启了他的”Debate Me“之旅。他在美国大学之间作巡回演讲,传播辅音派基督教义,宣传共和党保守派政治理念。他不是高高在上作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采取”你来和我辩论“的对话方式,提出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鼓励听众对他提问或质疑,他来解答。年轻人显然喜欢这种互动方式,听众从开始时寥寥无几的听众到后来的成千上万的年轻学生来听他演讲。 他提出的问题十分尖锐,不断地挑逗着年轻听众的稚嫩灵魂,年轻人升学就业受到的反向种族歧视,非法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越陷越深的经济窘境,没有希望地被社会边缘化,价值观的沦落等等。学生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他的问题煽动。我看了几段他的在校园里的"Debate Me" 视频,个人感觉科克看问题维度单一,他的视野显得扁平,结论不太具有说服力。 比如他说白人和亚裔学生在入学资格上受到逆向歧视,黑人考生的贴分补助的录取制度已经形成了“制度性歧视”,白人学生理应得到和黑人一样的同等待遇,以成绩录取,不考虑种族因素。一个白人女学生反驳他说:“你忽略了美国对于黑人的社会性歧视,这种歧视看不见摸不着,可时时刻刻提醒着黑人民众,你不是我们社区的成员。降低考分是对于歧视的政策性补偿,就像农民接受联邦补贴一样合理。” 科克把黑人高犯罪率归于黑人单亲家庭太多,黑人孩子成长过程缺乏父亲的引导。其实社会学家对此做过很多研究,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黑人男性生长在社会底层,这个阶层没有向上的流动性,暴力,帮派,毒品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要么在进入成年后就已经进被捕入狱,就是没有入狱,他们也也无法培养出正常的家庭伦理观念,那些受到良好教育的知识黑人的家庭稳定性和其他族裔没有区别。但他有很多主张我是支持的,比如禁止跨性别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查禁非法移民等。 

不得不承认,科克的口才极佳,感染力非常强。参加他的演讲会的学生,无论是拥护者还是反对者,都表现出极度地昂奋。他在千禧年一代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2012年科克在前茶党人士的协助下,创立了”美国转折点“组织“(Turning Point USA-TPUSA)。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反抗”现代自由派“。监督大学校园的极左思潮。公开美国主要大学所谓的开设反种族主义课程的左翼教员名单和疫情期间颁布口罩强制令的官员名单。他给自己定下的政治目标是10年内把10%的年轻一代转化为保守派。

川普2016年竞选总统,科克成为MAGA死忠支持者,川普也给与了这位年轻的保守主义支持者关注,定期到TPUSA集会上演讲,万斯也和科克成为政治盟友,科克被杀,川普在媒体镜头前少有地流露出真情,神情黯然地说:“科克就如同我的孩子。”

看了科克表现不算特别出色"和我辩论“ 的演讲会之后,好奇他在大媒体前的表现会怎样? 找到三段他的Podcast采访节目,他采访了加州州长纽森,前福克斯王牌主持人塔卡尔 卡尔森和自由派脱口秀主持人比尔 迈尔。这三场采访都迸发出灵魂撞击的火花,十分具有观赏性。

先介绍科克采访塔克 卡尔森的采访,这是一场”革命同志间“促膝谈心式的采访,他们的政治理念高度重叠,所以他们之间有一种camaraderie,他们之间的对话更像是mutual assurance, 而不是观点的挑战,他们之间蹦出的火花是他们对于美国”老帮菜“的共同的刻骨仇恨。美国老帮菜的学名叫做”婴儿潮“,出生于1946年到1964年,这一代人在科克和卡尔森眼里是一帮把自己的财富和幸福建立在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痛苦之上的无耻之徒。他们年起时嬉皮,反战,破坏制度,中年后开始享受了科技腾飞的红利,股市红利,楼市红利,占尽天下的便宜,他们是自恋狂,偏执狂,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现在老年了,又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医疗保险体系的不公,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这和我不谋而合,我刚刚痛斥了中国老混账知青一代,居然在美国找到知音者。而且很大牌 我查了一下,中国的婴儿潮分三批,50年代出生的是第一批婴儿潮,60年到70年代初的是第二批,80年代出生的是第三批婴儿潮,第一批最混账,第二批心肠没有50后歹毒,第三批几乎隔代了,观念和50, 60后大相径庭,开始回归人文情怀。

这是科克采访卡尔森的Podcast:



第二场采访对象是加州州长纽森。这是一场保守派草根领袖与有望获得民主党下届总统提名的重量级自由派政客之间的对抗。我本来以采访会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玩命之战,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采访进行的和风细雨,双方客气的微笑,肯定彼此的观点,比如说跨性别竞技比赛,习近平到访旧金山,纽森下令赶走市区里的游民,科克对此盛赞不已,只是抱怨驱赶游民没有变成永久的政策。有趣得是,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他们角色互换,纽森变成了提问者,科克变成了被采访者,纽森仔细询问科克他所代表的年轻选民对于建制的吐槽和建议,特别是对于民主党最不满的地方。科克在事后的评论里表示他看出纽森不是诚心诚意地咨询他的意见,但他没有看出纽森通过他来了解年轻一代的真实想法,特别是保守年轻人的真实想法,为2026年的角逐总统大位的政治纲领准备素材。或者他看出了没有说出来。果然,采访的后期纽森露出职业政客的狰狞面目,开始为自己的政绩辩护. 夸夸奇谈地为自己恢复加州大学平权法的16号立案辩护。完全不给科克提问的机会,后来他话锋一转,问科克:” are you running for something?" 这句话听到我的耳朵里,是个loaded quesion. 居心险恶。暗讥科克看似超凡脱俗,其实也是个有野心的政客。科克的理解明显和我不同,他在事后的评论中还咨询观众他是否应该考虑竞选。这一场采访像是围棋业余高手和职业棋手之间的博弈,职业棋手的手筋明显地更多,隐藏的更深,杀心更重。

最后一场采访对象是HBO政治脱口秀主持人比尔 马赫 (Bill Maher),这是科克来到马赫的Pocdcast播音棚采访马赫。 马赫是犹太人,无神论者,自由派政治评论家,他的政治评论脱口秀极具观赏性。常常妙语连珠,令人喷饭。他是自由派,但反感Woke文化,反对拜登连选。以前一直是川普的激烈批评者,今年他接受川普的邀请,到白宫做客,他把自己以前攻击川普最恶毒的语言写在一张纸上,展示给川普看,并请川普在上面签字,川普欣然签上自己的名字,马赫盛赞川普,说川普在现实里生活里是个真实可亲近的人。马赫是个无神论者,生活方式浪荡。而科克笃信基督教,烟酒不沾,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不知是不是了故意激怒科克,马赫在采访时给自己斟上威士忌烈酒,还点燃科克不知道是不是大麻的纸烟,吞云吐雾。

采访一开始,马赫就问科克喜不喜欢看色情作品,马赫诚实地回答:“以前挣扎过,现在释然了,不再碰这些东西。” 他们谈及宗教, 马赫是无神论者,他对于宗教的看法我相对容易接受,比如他说无神论者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上帝,而不是否定上帝。可有神论者则把信仰建立在假设之上,他们假设如果没有上帝,那预兆无法构建的如此精妙。 马赫反问,如果真有上帝,为何他不一开始就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为什么会有孩儿癌症这样的悲剧?在谈论圣经起源时,马赫展现出深厚的历史知识,当科克引用罗马历史文献编撰者 Herodotus的希罗多德时,马赫纠正道,希罗多德不是罗马人,他是希腊人。这让科克多少显得尴尬。谈到基督教是美国建国之本时,马赫引用托马斯 杰弗逊总统编写《The Life and Morals of Jesus of Nazareth》(拿撒勒人耶稣的生平与道德)这部著作作为例子,杰弗逊在这本书里,把基督教变成了道德规范,基督本人也只是个道德导师,而不是上帝的儿子。杰弗逊在书里只字未提圣经里的神迹,比如劈海见路,死而复活等等,这说明美国建国者不希望美国成为一个宗教国家。

采访快结束时,科克提到藤校对于wokewen文化的痴迷,竟然把研究经费用于对于Transgende(变性)的研究。马赫立刻反驳,你错了,藤校没有开设transgender(b变性)的研究课题,他们开设的是transgenic(基因移植的研究)。一字之差,离题千里,这让科克十分狼狈。这场采访三场采访中最精彩的一场,科克和马赫有很多精彩的对话和思考。

科克采访马赫的Podcast:

科克采访马赫是一场智慧和知识的较量,坦白地说,科克在无论是知识面还是智慧层面,都略输一筹。当然,科克还很年轻,原本有一天也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媒体人或大牌政客,前程似锦,可就这么戛然而止了。。。。


浏览(14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